分苗移栽种植机用自调节分苗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0756发布日期:2020-05-19 20:1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分苗移栽种植机用自调节分苗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分苗移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全自动分苗移栽功能的种植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经营模式及种植结构有较大调整,以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为代表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在花卉、烟草、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得到迅速推广。其中蔬菜分苗能防止苗挤苗,扩大幼苗营养、光照面积,促使幼苗加快生长。分苗从2片真叶开始,宜控制在3~4片真叶期。因为幼苗相对小,成苗率高,若苗龄过大,就会影响花芽分化,分苗宜采取一次分苗。分苗密度与产量关系密切。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着苗距的加大,前期产量会相对提高,效益也会大幅度增加。

现有分苗移植技术主要应用于秧苗或裸苗移栽,分为自动分苗和手动分苗,手动分苗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缺陷。自动分苗移栽机技术方案存在多种形式,常见形式主要有齿形输送带式、导轨板式、挡销式、托盘喂入式等,其中齿形输送带式和导轨板式属于手动分苗,可适用于秧苗或裸苗,分苗速度和准确性取决于人工投苗情况。挡销式和托盘喂入式适用于秧苗的自动分苗,且对秧苗的站立稳定性要求高,挡销式属于有序分苗对秧苗有序输送要求高,分苗过程中易造成钵体损伤和茎秆折断,难以保证垂直喂入等现象,托盘喂入式属于无序分苗,秧苗之间相互拥挤难以保证秧苗喂入,分苗准确性低,对钵体也有一定伤害。

现有自动分苗装置使用时经常需要人工辅助作业,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断根,使根系功能下降,抑制幼苗正常生长。现有自动分苗装置存在伤苗、分苗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如公开号为cn88486a的一种移栽机输送分苗系统,包括机架、成排苗输送装置和自动分苗装置,该方案中在成排苗输送装置中后输送带的一侧设有活动挡板,并通过第一气缸驱动活动挡板翻转,采用了自动分苗装置通过第二气缸同步驱动平行连杆架平移、拨叉旋转,而且在机架上安装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所述换向阀同步驱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该该技术方案的目的是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移栽效率,不伤苗、分离均匀性好为目的,该技术方案需要人工参与,并非完全自动化,而且其固定的高度无法适应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的使用,也无法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分苗作业,导致其实用性大为降低且适用范围狭窄。公开号为cn0506472a的自动分苗移栽机包括分拣器、u型开口盘、全轨道、半导轨和移栽机机架,移栽机机架上部并排安装若干组全轨道,上链条上间隔固定上机械手的一端,上机械手的机械手端沿全轨道移动,全轨道一端安装有固定在移栽机机架上的分拣器,分拣器的下方设置有u型开口盘,若干个u型开口盘固定在链条上,链条挂在u型板主动链轮和u型板从动链轮上并通过u型板主动链轮驱动;全轨道下方安装有固定在移栽机机架下部的半导轨,下链条上间隔固定下机械手的一端,下机械手的机械手端沿半导轨移动;移栽机机架底部设置开沟器、覆土器以及定距轮,定距轮与链条驱动机构连接,链条驱动机构驱动整个自动分苗移栽机,该机结构复杂,采用多个并列分苗机构,每个分苗机构都具有较长是传输路径,设备成本高,故障率高,维护难度大,任何一套分苗机构故障都会导致整机无法正常使用,不能保证其长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许多农作物和蔬菜自动分苗移栽机都存在育苗移栽不能完全自动化的问题,以及存在结构复杂和故障率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分苗移栽种植机用自调节分苗驱动装置,用以实现完全自动分苗移栽功能,缓解人工紧张,降低劳动强度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分苗移栽种植机用自调节分苗驱动装置,包括自调节分苗器和推拨机构,所述的自调节分苗器包括分苗圆盘,其中心横向安装有分苗转轴,其正上端有入苗口,其上端前侧为推拨插入口,其后侧下方为投苗口,在分苗转轴同时安装多个分苗板组件,推拨机构包括推拨转盘,推拨转盘周边沿径向均布有扁长的推拨齿,推拨转盘的转轴安装在圆盘外壳内,推拨转轴与所述地轮转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圆盘外壳的后下方设置有推拨输出口;圆盘外壳的推拨输出口与所述分苗圆盘的推拨插入口密封对接,且推拨齿能够伸入分苗圆盘内,且能就近接触并拨动位于分苗板组件侧面的转套,进而驱动对应的分苗板组件沿分苗转轴转动。

所述的分苗板组件包括两个对称的侧壁,两侧壁的下端分别有轴孔,两侧壁的后端通过后壁连接为一体,两侧壁的上端后侧有倾斜的后斜面或后台阶面,两侧壁的上端前侧有倾斜的前斜面,两侧壁的顶部有顶平面,顶平面与所述前斜面之间存在卡槽,该卡槽具有卡槽立面和卡槽平面;同时,在两侧壁至少一个侧壁的外侧位于前斜面下缘位置垂直向外固定有固定轴并在固定轴上套装有转套;在位于所述后壁内侧固定有弹片或弹簧;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分苗板组件依次套装在一起,各分苗板组件的各轴孔同时安装同一分苗转轴,所述弹片或弹簧支撑在相邻分苗板组件的后壁外侧。

还包括反推碾压辊,在位于苗斗下方后侧设置有导向滑道,导向滑道内的底部固定有滑套,滑套内套装伸缩杆,伸缩杆中部固定有挡台,挡台与伸缩杆之间连接有弹簧,伸缩杆末端安装有辊轮;位于伸缩杆末端的辊轮支撑在位于苗斗正下方的分苗板组件的后斜面或后台阶面上。

分苗圆盘正上端的入苗口密封安装有苗斗,还设置有储苗池,储苗池通过储苗池向苗斗内不断补充苗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将混合的裸根幼苗自动分离为独立苗体再进行分别栽培,由于叠放在一起的多个裸根幼苗的叶片相互重叠,根系相互缠绕,目前现有分苗移栽设备不能有效使其分离,但本发明通过自调节分苗器首先利用相邻分苗板组件的后斜面和前斜面组成的容纳区域获取叠放在一起的多个裸根幼苗,然后将相邻分苗板组件向内收缩,使相邻分苗板组件的后斜面和前斜面容纳区缩小直至仅能容纳单根苗株,从而能够从叠放在一起的多个裸根幼苗中选出独立的幼苗个体,并将分离的独立幼苗个体向下传送,至栽培位置,实现完全自动分苗移栽功能,该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确保幼苗不被折损和断根,保证了幼苗尽可能恢复根系吸收功能、幼苗健康成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调节分苗器的分苗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自调节分苗器的分苗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3是图2中反推碾压辊与自调节分苗器配合关系图。

图4是分苗板组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分苗板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02为自调节分苗器,21为分苗转轴,22为分苗圆盘,23为分苗板组件,231为侧壁,232为轴孔,233为后壁,234为后斜面,235为前斜面,236为顶平面,237为卡槽立面,238为卡槽平面,239为支撑座,24为投苗孔,25为弹片,26为固定轴,27为转套,03为推拨机构,31为推拨转轴,32为推拨转盘,33为推拨齿,34为圆盘外壳,04为地轮,05为苗斗,06为反推碾压辊,61为滑套,62为伸缩杆,63为挡台,64为弹簧,65为辊轮,66为导向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移栽蔬菜幼苗可分为载体苗和裸苗,移栽机械有裸根苗和非裸根苗移栽机械之分别,其中的裸根苗移栽机又以节省营养钵等移栽材料、降低种植成本、有利于作物质量的提高等优点,而备受农科人员和农民欢迎。随着无土化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取得了突破,可以得到大量的裸根幼苗(根须裸露无基质),且移栽成活率与载体苗相当,大幅度减少育苗成本和人力,然而裸苗移栽机的技术开发仍滞留在半自动化程度。相对于这种需要人工参与的分苗移栽设备,本发明提供的自调节分苗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完全无人工参与情况下,将独立幼苗从叠放在一起的多个裸根幼苗中顺利取出并移栽的功能,确保幼苗不被折损和断根,保证了幼苗尽可能恢复根系吸收功能、幼苗健康成长。

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分苗移栽种植机用自调节分苗驱动装置,主要由自调节分苗器02和推拨机构03等机构部件组装而成。在车架的前端安装地轮04、后端安装封土轮组,或者同时安装行走轮。车架中部安装有自调节分苗器02和推拨机构03。在自调节分苗器02的走向前侧车架底部固定有开沟器。自调节分苗器02的走向后侧车架底部固定所述封土轮组。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自调节分苗器02包括分苗圆盘,其中心安装有分苗转轴,其正上端的入苗口密封安装有苗斗05,其上端前侧为推拨插入口,其后侧下方为投苗口。在分苗转轴同时安装多个分苗板组件,各分苗板组件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为厚度不同的半封闭盒体结构,包括两个对称的侧壁,两侧壁的下端分别有轴孔,两侧壁的后端通过后壁连接为一体。各分苗板组件两侧壁的上端后侧有倾斜的后斜面或后台阶面,如图中所示,两侧壁的上端前侧还设置有倾斜的前斜面,两侧壁的顶部有顶平面,顶平面与所述前斜面之间存在卡槽,该卡槽具有卡槽立面和卡槽平面。

同时,在两侧壁至少一个侧壁的外侧位于前斜面下缘位置垂直向外固定有固定轴并在固定轴上套装有转套。在位于所述后壁内侧固定有弹片或弹簧64。

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分苗板组件依次套装在一起,各分苗板组件的各轴孔同时安装同一分苗转轴。其中的弹片或弹簧64支撑在相邻分苗板组件的后壁外侧。

推拨机构03的运动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机构包括推拨转盘,推拨转盘周边沿径向均布有扁长的推拨齿,推拨转盘的转轴安装在圆盘外壳内,推拨转轴与所述地轮04转轴通过传动链条传动连接,圆盘外壳的后下方设置有推拨输出口。

圆盘外壳的推拨输出口与所述分苗圆盘的推拨插入口密封对接,且推拨齿能够伸入分苗圆盘内,且能就近接触并拨动位于分苗板组件侧面的转套,进而驱动对应的分苗板组件沿分苗转轴转动。

本实施例种植机在进行分苗移栽作业时,其前端牵引端与拖拉机牵引部件连接,被拖拉机拖拽前进,同时地轮04滚动,根据不同蔬菜株距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直径的地轮04,一般辣椒分苗时苗距7~8厘米,茄子分苗时苗距8~9厘米。若苗床不紧张,其苗距可为8~厘米,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产量效益。地轮04转动驱动推拨机构03的推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如图1中的推拨转盘转动,均布于推拨转盘周边的推拨齿也随之转动。各推拨齿转动时能够依次驱动自调节分苗器02中的多个分苗板按顺序依次转动。由于自调节分苗器02中各分苗板之间通过弹片或弹簧64连接,从而任何一个分苗板转动时能够驱动整个分苗板组件转动,但在反推碾压辊06的反向顶压状态下,如图3所示,各分苗板分别转动不同的角度,从而存在相邻分苗板之间的间隙有所差别。首先利用相邻分苗板组件的后斜面和前斜面组成的容纳区域获取叠放在一起的多个裸根幼苗,然后将相邻分苗板组件向内收缩,使相邻分苗板组件的后斜面和前斜面容纳区缩小直至仅能容纳单根苗株,从而能够从叠放在一起的多个裸根幼苗中选出独立的幼苗个体,并将分离的独立幼苗个体向下传送,至栽培位置,实现完全自动分苗移栽功能,该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确保幼苗不被折损和断根,保证了幼苗尽可能恢复根系吸收功能、幼苗健康成长。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有增设了如图3所示的反推碾压辊06如图1和图3所示,在位于苗斗05下方后侧设置有导向滑道66,导向滑道66内的底部固定有滑套61,滑套61内套装伸缩杆62,伸缩杆62中部固定有挡台63,挡台63与伸缩杆62之间连接有弹簧64,伸缩杆62末端安装有辊轮65。位于伸缩杆62末端的辊轮65支撑在位于苗斗05正下方的分苗板组件的后斜面或后台阶面上。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车架上还设置有储苗池,通过储苗池向苗斗05内不断补充裸根幼苗。分苗从2片真叶开始,宜控制在3~4片真叶期,幼苗不易过大,幼苗越小成活率越高,若苗龄过大,就会影响花芽分化,裸根幼苗在储苗池内的分布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分苗前3~5天,苗床要降温,加大通风、控制水分、锻炼秧苗。分苗时做到边挖苗,边扎小拱棚排苗盖膜,以防中午高温使秧苗萎蔫。分苗时尽可能集中劳力、时间进行排苗,以利幼苗健壮生长和管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