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67280发布日期:2020-04-14 12:35阅读:108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属于新型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的收获、精选、加工、质量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常用繁殖方法为利用块茎可发芽的特性,选取健康的马铃薯,用刀切成块,栽种在土壤里进行无性繁殖。

这种繁殖方法容易造成马铃薯的退化,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病毒感染的代际传播。为减少茎块病毒的代际传播,多采用茎尖离体后对芽体组织进行培养,得到马铃薯脱毒扦插苗。后续对扦插苗依序进行病毒检测、移植、扩繁从而完成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

但对于云南等地的高原地区,尤其是对于海拔2000~2100米的地区,扦插苗移植后,植株复毒率较高,现有解决方法在出苗时,种植后反复检测植株病毒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剔除染毒植株。但这种种植方法,检验程序繁琐,普通农民难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植株退化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马铃薯扦插苗移植后,需要频繁检测马铃薯毒性,检测效率低,检测难度大,普通农户难以得到准确结果,生产效率低,植株退化难以完全避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以粒径为0.5~1mm的河沙在苗床上铺设厚度为20cm的基质,移植所述马铃薯脱毒扦插苗,所述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的根系埋入所述基质中;

2)移植后所述扦插苗上覆盖塑料薄膜及遮阳网纱,缓苗7~10天后所述扦插苗在所述基质中长出新根后,逐步去掉所述塑料薄膜,移植30~40天去掉所述遮阳网纱;

3)移植10天后喷施水溶混合肥;

4)进入结薯期后,控制所述基质最大持水量在75%~80%,控制生长环境温度为17℃~25℃,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所述马铃薯进行病虫害防控。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以该粒径的河沙作为基质,铺设于苗床上,并将移植的扦插苗根系埋入基质层中,仅需通过调控河沙基质层的含水率,即可有效调控移植前期扦插苗根部的发育,提高移植成活率,降低死苗率,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2000~2100米的高原地区。此类地区空气湿度较低,种植环境空气流动性较强,该方法充分发挥河沙的透气性,既保证了湿度要求,又满足了马铃薯扦插苗对茎部与根部连接处,透气性能的要求。

采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手段,降低移植后,马铃薯发育过程中感染病毒的几率。

所述移植步骤中,所述基质的含水率为60~70%。

所述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的苗高为6~7厘米,苗茎的直径为0.08~0.12厘米。

所述移植步骤的种植密度为:200株~250株/平方米。避免过高的移植密度,降低移植成活率。

所述缓苗步骤的条件为: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90%~95%。

可选地,所述缓苗步骤后,所述扦插苗在所述基质中长出新根后,相对湿度为60~70%。此时降低湿度,能有利于马铃薯的进一步发育,防止湿度过高,影响植株的生长。

可选地,所述喷施水溶混合肥步骤至少包括:间隔7~10天喷施一次。

可选地,所述水溶混合肥为:组合a或组合b,所述组合a由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溶液、质量浓度为0.4%的氮磷钾比为15:15:15的水溶肥组成;所述组合b由质量浓度为0.2%的尿素溶液、质量浓度为0.4%的氮磷钾比为15:15:15的水溶肥组成。采用此水溶混合肥,能一方面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同时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避免后期扦插苗收到病毒的干扰,能有效保证次代种块的退化率在10%以下。

可选地,所述病虫草害防控步骤中,所述病害包括: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虫害包括:蚜虫或斑潜蝇。

可选地,对所述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包括以下步骤:

1)植株长至30cm时,在连续阴雨天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3-4次进行预防;所述保护性杀菌剂为代森锰锌和双炔酰菌胺;

2)如出现病株,连根拔除病株及种薯,带出棚外深埋,并在病穴及周围撒上石灰消毒,同时以7~10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内吸性治疗剂3-5次;所述内吸性治疗剂为霜脲猛锌、烯酰吗啉、恶霜猛锌、氟吡菌胺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对所述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包括以下步骤:

1)马铃薯植株底部叶片出现早疫病病斑时,以7-10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代森锰锌、醚菌酯、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或丙森锌中的至少一种3-5次。

可选地,对所述青枯病、环腐病和黑胫病的防控包括以下步骤:

拔除萎焉、叶面病斑较多、黄化的植株,挖出遗留于土壤中的薯块,销毁带病的植株和块茎,在病株穴内施用质量浓度为72%的农用链霉素。

可选地,对所述蚜虫和所述斑潜蝇的防控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苗床中插挂黏虫黄板,根据黏虫黄板上是否出现蚜虫或斑潜蝇,以便时刻监测是否发生蚜虫和斑潜蝇虫害。

2)以7-10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吡虫啉、啶虫脒、溴氰菊酯2-3次,对薯田蚜虫进行防治,并预防病毒病,重点喷植株叶背面;

3)以5~7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阿维菌素、氟虫氰、灭蝇胺中的至少一种2~3次防治所述斑潜蝇。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所提供的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以河沙铺设于苗床上作为基质,并将扦插苗的根部没入基质层中,有效减少扦插苗生长过程中的病毒感染,后续生长过程中无需对扦插苗进行防腐病毒感染检测。普通农户也可对其进行大面积移植,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效率,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2000~2100米地区。

2)本申请所提供的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采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等级,减少病菌的浸染及病菌累积而造成的危害,确保生产出脱毒无菌种薯,同时能有效提高基质中的含氧量,增加结薯量及提高种薯的质量等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物料和试剂均为商业途径获取。

实施例1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马铃薯扦插苗种植基质的准备

在苗床上铺20cm厚度粒径1mm河沙作为基质。浇透水,待含水量达到70%时,准备栽苗。

2移栽

2.1将在组织培养室扩繁的健壮(高:7厘米,直径0.1厘米左右。)的马铃薯扦插苗选择在阴天移栽至温网棚育苗基质中。

2.2每平方米种植250株。移裁时使根系与基质充分接触,及时喷水。

2.3苗期管理

2.4.1扦插苗移裁后应覆盖塑料薄膜及遮阳网纱,缓苗10天后逐渐去掉薄膜,扦插苗移栽40天去掉遮阳网纱。

2.4.2缓苗条件为: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控制温度在22℃、通过定时雾化处理,保持相对湿度在95%。

2.4.3缓苗后,幼苗长出新根。保持基质湿度70%。根据植株营养状况,喷施水或营养液根据苗情适当通风。

2.4.4移植10天后,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质量浓度为0.4%的15:15:15(n:p:k元素比)的水溶肥混合后作为水溶混合肥10天一次交替喷施。

2.4.5温、湿度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要采取覆盖遮阳网、保温、通风等措施进行调节。

3结薯期管理

3.1匍匐茎已经开始膨大时,基质最大持水量控制在80%左右.温度~25℃。

3.2结合施肥培高基质。

4病虫草害防控

4.1生产过程中应全程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4.2病害防治

4.2.1马铃薯晚疫病

植株长至30cm时,根据天气预报,在连续阴雨天气来临之前,胺,喷施代森锰锌或双炔酰菌4次进行预防。

如遇病株,连根拔除病株和种薯,带出棚外深埋,病穴及周围撒上石灰消毒,同时以10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脲猛锌5次;内吸性治疗剂为烯酰吗啉。

4.2.2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植株底部叶片出现早疫病病斑时,以7-10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代森锰锌3-5次。

4.2.3青枯病、环腐病和黑胫病

拔除萎焉、叶面病斑较多、黄化的植株,挖出遗留于土壤中的薯块,销毁带病的植株和块茎,在病株穴内施质量浓度为72%农用链霉素。

4.3虫害防治

4.3.1蚜虫和斑潜蝇

在苗床中插挂黏虫黄板监测蚜虫和斑潜蝇。

采用吡虫啉交替喷施3次,对薯田蚜虫进行防治,并预防病毒病,重点喷植株叶背面,喷药间隔期10天。

针对斑潜蝇采用阿维菌素交替喷施3次,喷药间隔期为7天。

4.4在各品种现蕾至盛花期,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拔除混杂植株,全生育期随时检查,及时拔除病株杂株。

4.5清除温室或网棚内外杂草。

5收获

5.1当地上部分叶片80%落黄时,就停止浇水,并进行割桩。

5.2割桩10天后,开始收获。

6收获后商品化处理

6.1新收获的种薯应在散射光下摊晾,至薯皮干燥、木栓化后分装。

6.2分装时应注意将缺陷薯及植株残根、败叶等杂质剔除。

6.3将摊晾后的原原种按大小规格分别装人尼龙袋、布袋及其他透气容器中。单薯重按1g以下、1g~2g、2g~5g、5g~10g、10g~20g、20g以上分装,内外分别拴挂或加贴标签。

6.4标明品种名称、规格、粒数收获日期等。

6.5.原原种入库后,逐渐降低种薯储存库温度至2℃~4℃,保持相对湿度80%~85%,并定期检查。

实施例2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马铃薯扦插苗种植基质的准备

在苗床上铺20cm厚度粒径0.5mm河沙作为基质。浇透水,待含水量达到60%时,准备栽苗。

2移栽

2.1将在组织培养室扩繁的健壮(高:6厘米,直径0.1厘米左右。)的马铃薯扦插苗选择在阴天移栽至温网棚育苗基质中。

2.2每平方米种植200株。移裁时使根系与基质充分接触,及时喷水。

2.3苗期管理

2.4.1扦插苗移裁后应覆盖塑料薄膜及遮阳网纱,缓苗7天后逐渐去掉薄膜,扦插苗移栽30天去掉遮阳网纱。

2.4.2缓苗条件为: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控制温度在18℃、通过定时雾化处理,保持相对湿度在90%。

2.4.3缓苗后,幼苗长出新根。保持基质湿度60%。根据植株营养状况,喷施水或营养液根据苗情适当通风。

2.4.4定植10天后,可用0.2%尿素溶液、质量浓度为0.4%的15:15:15(n:p:k元素比)的水溶肥混合后作为水溶混合肥,7天一次交替喷施。

2.4.5温、湿度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要采取覆盖遮阳网、保温、通风等措施进行调节。

3结薯期管理

3.1匍匐茎已经开始膨大时,基质最大持水量控制在75%.温度17-℃。

3.2施肥后培高基质。

4病虫草害防控

4.1生产过程中应全程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4.2病害防治

4.2.1马铃薯晚疫病

植株长至30cm时,根据天气预报,在连续阴雨天气来临之前,胺,喷施代森锰锌或双炔酰菌3次进行预防。

如遇病株,连根拔除病株和种薯,带出棚外深埋,病穴及周围撒上石灰消毒,同时以7天为喷药间隔期,恶霜猛锌3次;内吸性治疗剂为氟吡菌胺中的至少一种。

4.2.2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植株底部叶片出现早疫病病斑时,以7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醚菌酯苯醚甲环唑3次。

4.2.3青枯病、环腐病和黑胫病

拔除萎焉、叶面病斑较多、黄化的植株,挖出遗留于土壤中的薯块,销毁带病的植株和块茎,在病株穴内施质量浓度为72%农用链霉素。

4.3虫害防治

4.3.1蚜虫和斑潜蝇

在苗床中插挂黏虫黄板监测蚜虫和斑潜蝇。

采用溴氰菊酯等药剂交替喷施2次,对薯田蚜虫进行防治,并预防病毒病,重点喷植株叶背面,喷药间隔期7天。

针对斑潜蝇采用氟虫氰、交替喷施2次,喷药间隔期为5天。

4.4在各品种现蕾至盛花期,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拔除混杂植株,全生育期随时检查,及时拔除病株杂株。

4.5清除温室或网棚内外杂草。

5收获

5.1当地上部分叶片80%落黄时,就停止浇水,并进行割桩。

5.2割桩7天后,开始收获。

6收获后商品化处理

6.1新收获的种薯应在散射光下摊晾,至薯皮干燥、木栓化后分装。

6.2分装时应注意将缺陷薯及植株残根、败叶等杂质剔除。

6.3将摊晾后的原原种按大小规格分别装人尼龙袋、布袋及其他透气容器中。单薯重按1g以下、1g~2g、2g~5g、5g~10g、10g~20g、20g以上分装,内外分别拴挂或加贴标签。

6.4标明品种名称、规格、粒数收获日期等。

6.5.原原种入库后,逐渐降低种薯储存库温度至2℃~4℃,保持相对湿度80%~85%,并定期检查。

实施例3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马铃薯扦插苗种植基质的准备

在苗床上铺20cm厚度粒径0.6mm河沙作为基质。浇透水,待含水量达到65%时,准备栽苗。

2移栽

2.1将在组织培养室扩繁的健壮(高:6.5厘米,直径0.1厘米左右。)的马铃薯扦插苗选择在阴天移栽至温网棚育苗基质中。

2.2每平方米种植200株~250株。移裁时使根系与基质充分接触,及时喷水。

2.3苗期管理

2.4.1扦插苗移裁后应覆盖塑料薄膜及遮阳网纱,缓苗8天后逐渐去掉薄膜,扦插苗移栽35天去掉遮阳网纱。

2.4.2缓苗条件为: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控制温度在20℃、通过定时雾化处理,保持相对湿度在94%。

2.4.3缓苗后,幼苗长出新根。保持基质湿度65%。根据植株营养状况,喷施水或营养液根据苗情适当通风。

2.4.4定植10天后,可用0.2%尿素溶液质量浓度为0.4%的15:15:15(n:p:k元素比)的水溶肥混合后作为水溶混合肥8天一次交替喷施。

2.4.5温、湿度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要采取覆盖遮阳网、保温、通风等措施进行调节。

3结薯期管理

3.1匍匐茎已经开始膨大时,基质最大持水量控制在75%左右.温度20℃左右。

3.2结合施肥培高基质。

4病虫草害防控

4.1生产过程中应全程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4.2病害防治

4.2.1马铃薯晚疫病

植株长至30cm时,根据天气预报,在连续阴雨天气来临之前,喷施代森锰锌3次进行预防。

如遇病株,连根拔除病株和种薯,带出棚外深埋,病穴及周围撒上石灰消毒,同时以8天为喷药间隔期,喷施脲猛锌4次;内吸性治疗剂为霜脲猛锌。

4.2.2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植株底部叶片出现早疫病病斑时,以7-10天为喷药间隔期,喷丙森锌4次。

4.2.3青枯病、环腐病和黑胫病

拔除萎焉、叶面病斑较多、黄化的植株,挖出遗留于土壤中的薯块,销毁带病的植株和块茎,在病株穴内施质量浓度为72%农用链霉素。

4.3虫害防治

4.3.1蚜虫和斑潜蝇

在苗床中插挂黏虫黄板监测蚜虫和斑潜蝇。

采用啶虫脒交替喷施2-3次,对薯田蚜虫进行防治,并预防病毒病,重点喷植株叶背面,喷药间隔期7天-10天。

针对斑潜蝇采用氟虫氰交替喷施2-3次,喷药间隔期为5天-7天。

4.4在各品种现蕾至盛花期,根据品种特征特性拔除混杂植株,全生育期随时检查,及时拔除病株杂株。

4.5清除温室或网棚内外杂草。

5收获

5.1当地上部分叶片80%落黄时,就停止浇水,并进行割桩。

5.2割桩7-10天后,开始收获。

6收获后商品化处理

6.1新收获的种薯应在散射光下摊晾,至薯皮干燥、木栓化后分装。

6.2分装时应注意将缺陷薯及植株残根、败叶等杂质剔除。

6.3将摊晾后的原原种按大小规格分别装人尼龙袋、布袋及其他透气容器中。单薯重按1g以下、1g~2g、2g~5g、5g~10g、10g~20g、20g以上分装,内外分别拴挂或加贴标签。

6.4标明品种名称、规格、粒数收获日期等。

6.5.原原种入库后,逐渐降低种薯储存库温度至2℃~4℃,保持相对湿度80%~85%,并定期检查。

按实施例1中公开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进行种植试验,植株行距6cm*10cm每小区种植扦插苗180株,小区面积1.08平方米。以云南省泵龙马铃薯种业公司提供的马铃薯扦插苗进行种植。

实际结薯株数为167株;每区收获种薯551粒,平均每株结薯3.3粒。

根据分级2.5kg以上的种薯占76.5%;2.5~7.2kg的种薯数量最多,占64.5%。

采用该粒径的河沙作为基质,减少病菌的浸染及病菌累积而造成的危害的浸害,确保生产出脱毒无菌种薯,同时能有效提高基质中的含氧量,增加结薯量及结薯的质量等级。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