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植物加筋插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207发布日期:2019-09-29 14:1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护坡植物加筋插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护坡植物加筋插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公路里程迅速增加,但是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大量边坡的肆意开挖往往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防护不当的边坡不仅会导致大量的雨水流失,而且也会给公路的畅通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生态护坡作为边坡工程的新兴学科,由于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但是传统在边坡栽种植物需要很大的人工成本和很长的时间,效率低,而且植物存活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快施工工期、可提高土体抗剪强度、保证植物存活率、造价较低的生态护坡植物加筋插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护坡植物加筋插杆,包括顶部开口、底部设有方便插入坡面的倒锥形尖端的管件,所述管件沿轴向分为左右两片半圆弧结构,两个所述半圆弧结构固定后中部形成用于存放营养土和植物根系的空腔,至少一个所述半圆弧结构上设有供植物根系向外生长的开口,所述半圆弧结构上在开口外侧固定有薄膜层封闭所述开口。采用上述结构,倒锥形尖端使得管件能够轻松地插入土中,以节约在施工过程中插入土内的时间,管件采用两片半圆弧结构固定而成,这样更加快捷、方便对营养土和植物进行填装,而且填装时减小了对植物根系、茎叶的破坏,提高植物存活率,而半圆弧结构上的开口使得植物根系生长不受阻碍,开口外侧的薄膜层主要是防止填装营养土时,营养土的泄漏,在施工前可以将薄膜层撕掉,避免对根系的生长造成阻碍,本装置可以装入草本型植物,也可以装入灌木型植物,不同之处在于灌木型植物的管件为倒圆锥形,这样顶部的开口大,方便灌木型植物的装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半圆弧结构通过卡扣拼装固定,优选的,如果用于草本型植物,设置5个卡扣,如果用于灌木型植物,设置6个卡扣,这样保证两片半圆弧形结构结合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的顶部侧面设有与插杆辅助插入装置匹配的插孔,通过插孔可以方便定位在插杆辅助插入装置内,从而实现多个本结构布设与插入。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为PVC塑料管件。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的倒锥形尖端内部为方便集水的空心结构,使植物根系在干旱期也可以良好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层为可降解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结构用植物与管件相结合的形式对边坡进行加固,结构灌入土体时的挤密作用与植物生长后的加筋作用使土体抗剪强度增加。本实用新型在拼装前将植物根系与营养土装入结构内作为一整体,使用时只需要将本结构插入土中即可完成种植,大大提高栽种的速度,节约栽种的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便宜、适用于土质边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装入草本型植物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装入灌木型植物时的状态图。

附图中,1、管件,11、半圆弧结构,12、倒锥形尖端,13、卡扣,14、开口,15、插孔,2、薄膜层,3、草本型植物,4、灌木型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生态护坡植物加筋插杆,包括顶部开口、底部设有方便插入坡面的倒锥形尖端的管件1,所述管件1沿轴向分为左右两片半圆弧结构11,两个所述半圆弧结构11通过卡扣13拼装固定后中部形成用于存放营养土和草本型植物根系的空腔,至少一个所述半圆弧结构11上设有供植物根系向外生长的开口14,所述半圆弧结构11上在开口14外侧固定有薄膜层2封闭所述开口14,所述管件1的上部侧面设有与辅助插杆插入装置匹配的插孔15,所述管件1为PVC塑料管件,所述管件1的倒锥形尖端12内部为方便集水的空心结构。

此实施例可用于草本型植物,使用时,将带土草本型植物根系部分放在半圆弧结构11内,再加入营养土将草本型植物根系掩埋,使得草本型植物叶片从管件1顶部开口露出,然后把两片半圆弧结构11通过卡扣13固定成型,按照所需的种植间距,将管件1上薄膜层2去除后,再将本装置每隔20cm-30cm插入边坡土中。

实施例2:

如图3至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管件1为倒圆锥形。从而保证顶部开口较大,方便灌木型植物的植入,而倒圆锥形可以节约在施工过程中插入土内的时间。

此实施例可用于灌木型植物,使用时,将带土灌木型植物根系部分放在半圆弧结构11内,再加入营养土将草本型植物根系掩埋,使得草本型植物叶片从管件1顶部开口露出,然后把两片半圆弧结构11通过卡扣13固定成型,按照所需的种植间距,将管件1上薄膜层2去除后,再将本装置每隔1至2平方米插入边坡土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尺寸或形状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尺寸或形状,且不论在其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