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畜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猪肉市场需求量大,目前,猪肉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占67%左右,是人民消费的主要肉制品,养猪业仍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有品质的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健康、口感好、营养高的猪肉倍受青睐。但猪生长较慢,出栏周期较长,且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因季节温度变化而生病,需要对肉猪的养殖环境进行改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肉猪养殖环境差,不具备温度调节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包括地下水水井、液泵、导风箱、安装在每个猪舍墙壁上的出风盒和安装在每个猪舍地面上的变温板,所述导风箱安装在猪舍的外部,导风箱的一端侧壁上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风机,风机的内部安装有电热管,导风箱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管,导风箱上均通过导管与出风盒相连通,出风盒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变温板上开有导热通道,导热通道的出水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地下水水井的内部,导热通道的进水端均通过导管连接有导热管,导热管的进水端通过导管连接有液泵,液泵的进水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地下水水井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处安装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变温板为金属导热板,变温板固定在猪舍地面上,导热通道为循环管状。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为金属导热管或玻璃导热管。
优选的,所述导风箱的外侧壁上包裹有保温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风机、导风箱、导热管道、出风盒、出风孔、变温板、导热通道、地下水水井和液泵的设置,能够利用地下水冬暖夏凉的原理,对猪舍进行升温和降温,提高肉猪的养殖环境;
通过电热管、导风盒、出风盒的设置,能够在温度较高时辅助降温,在温度较低时,辅助加热;
本装置能够利用地下水冬暖夏凉的原理,对猪舍进行升温和降温,提高肉猪的养殖环境,养殖效果好,耗能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的出风盒和出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的变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的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风机、2电热管、3导风箱、4导热管、5出风盒、51出风孔、6变温板、61导热通道、7地下水水井、8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肉猪集中养殖基地的温度调控装置,包括地下水水井7、液泵8、导风箱3、安装在每个猪舍墙壁上的出风盒5和安装在每个猪舍地面上的变温板6,所述导风箱3安装在猪舍的外部,导风箱3的一端侧壁上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风机1,风机1的内部安装有电热管2,导风箱3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管4,导风箱3上均通过导管与出风盒5相连通,出风盒5的侧壁上开有多个出风孔51,所述变温板6上开有导热通道61,导热通道61的出水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地下水水井7的内部,导热通道61的进水端均通过导管连接有导热管4,导热管4的进水端通过导管连接有液泵8,液泵8的进水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地下水水井7的内部。
所述风机1的进风口处安装有防尘网,变温板6为金属导热板,变温板6固定在猪舍地面上,导热通道61为循环管状,导热管4为金属导热管或玻璃导热管,导风箱3的外侧壁上包裹有保温海绵,风机1、电热管2、液泵8均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导线上安装有控制开关。
工作原理:在夏天时,猪舍温度较高,地下水温度低,启动液泵8和风机1,液泵8将地下水水井7内的凉水抽出,流经导热管道4进入变温板6上的导热通道61内,地下水的温度使得变温板6降温,变温板6将凉气散发出去,对猪舍进行降温,同时风机1将外界的风吸入,经过导风箱3内的导热管4进行降温,然后通过出风盒5上的出风孔51吹出,进一步实现对猪舍的降温;
在冬天时,猪舍温度较低,地下水温度较高,启动液泵8和风机1,液泵8将地下水水井7内的水抽出,流经导热管道4进入变温板6上的导热通道61内,地下水的温度使得变温板6升温,变温板6将热气散发出去,对猪舍进行升温,同时风机1将外界的风吸入,经过电热管2进行加热,然后经过导风箱3内的导热管4进行升温,然后通过出风盒5上的出风孔51吹出,进一步实现对猪舍的升温;
本装置能够利用地下水冬暖夏凉的原理,对猪舍进行升温和降温,提高肉猪的养殖环境,养殖效果好,耗能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