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还田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施肥还田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制得到了长度的发展。在农业机械中,还田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机械,主要是对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本申请人发现还田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还田机功能单一,只具备破碎功能,操作人员还需进行松土、施肥等作业,具有较高的能耗,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施肥还田机,以致力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肥还田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粉碎刀,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动力部,所述动力部为连接轴的旋转提供动力,所述机架的后部安装有松土施肥一体装置,所述松土施肥一体装置包括容纳斗、送料管与犁地刀头,所述送料管安装在容纳斗内,所述送料管内设有沿送料管轴线设置的送料通道,所述犁地刀头安装在送料管的外壁上,所述送料通道的上端部延伸入容纳斗内,所述送料通道的下端部低于犁地刀头的上端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送料通道的下端部位于犁地刀头的侧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斗的外壁上安装有振动电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斗的下部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部延伸入容纳斗内,所述套管的外壁上设有侧部进料口,所述送料管安装在套管的内壁,并可沿套管滑动,所述送料管的外壁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套管的下端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送料管的外壁上,所述容纳斗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端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连杆,所述容纳斗的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上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集线轮与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端部通过铰接的方式与连杆相连接,所述集线轮的外壁上绕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送料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管的上端设有锥形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犁地刀头从下至上为弯曲形状。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一端部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机架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上安装有套筒,所述连接轴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壁上,所述套筒的外壁上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动力部的输出部相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包括第二电机与主动轮,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主动轮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主动轮为连接轴的旋转提供动力。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轴与粉碎刀的配合,对秸秆进行切割作业,并设置有松土施肥一体装置,可在切割作业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还田、松土与施肥作业,可有效减少土壤的作用次数,降低整体能耗,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肥还田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料管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送料管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容纳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料管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力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作为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肥还田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壁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粉碎刀,机架上安装有动力部,动力部为连接轴的旋转提供动力,机架的后部安装有松土施肥一体装置,松土施肥一体装置包括容纳斗、送料管与犁地刀头,送料管安装在容纳斗内,送料管内设有沿送料管轴线设置的送料通道,犁地刀头安装在送料管的外壁上,送料通道的上端部延伸入容纳斗内,送料通道的下端部低于犁地刀头的上端部。
如图1至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施肥还田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与车辆相连接,所述机架1的前部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连接轴2,连接轴2的外壁上可拆卸地安装有若干粉碎刀3,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操作人员对施肥还田机的维护。机架1上安装有动力部,动力部为连接轴2的旋转提供动力,连接轴2旋转带动粉碎刀3旋转,从而实现对秸秆的粉碎。机架1的后部安装有松土施肥一体装置,松土施肥一体装置包括容纳斗4、送料管6与犁地刀头7,容纳斗4用于存放肥料,送料管6安装在容纳斗4内,送料管6内设有沿送料管6轴线设置的送料通道6a,犁地刀头7安装在送料管6的外壁上,送料通道6a的上端部延伸入容纳斗4内,送料通道6a的下端部低于犁地刀头7的上端部。使用时,犁地刀头7插入土壤,当车辆移动时,犁地刀头7对土壤进行翻土作业,同时肥料沿送料通道6a掉落至翻过的土壤内,实现了对土壤的还田、松土与施肥作业,可有效减少土壤的作用次数,降低整体能耗,节省成本。
如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送料通道6a的下端部可位于犁地刀头7的上端部以下的任何位置,如设置在送料通道6a的下端部可位于犁地刀头7的中下部,或者送料通道6a的下端部位于犁地刀头7的侧部,但是在本申请中优选的是送料通道6a的下端部位于犁地刀头7的侧部,这种状态下,当犁地刀头7对土壤进行翻土作业时,犁地刀头7将土壤的上部切开,上部的土壤沿犁地刀头7的上端面流动,肥料颗粒掉落至土壤后,上部的土壤滚动将肥料颗粒覆盖,避免固体肥料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施肥。
如图2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解决液体肥料的输送问题,送料管6上安装有控制阀8,容纳斗4的外壁上安装有振动电机9。在本申请中,控制阀8可采用机械式控制阀8或者电子式控制阀8,用于对肥料的流量进行控制;当液体肥料从容纳斗4流入送料管6时,振动电机9可增加液体肥料的流动性,使送料管6内的液体肥料能够稳定的传输,保证了液体肥料的施肥效果。
如图4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解决固态肥料颗粒的输送问题,容纳斗4的下部设有套管10,套管10的上端部延伸入容纳斗4内,套管10的外壁上设有侧部进料口10a,肥料颗粒从侧部进料口进入到送料管6内。送料管6安装在套管10的内壁,并可沿套管10滑动,送料管6的外壁上套装有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固定在套管10的下端部,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在送料管6的外壁上,弹簧11的弹力使送料管6保持在一定的相对高度,为送料管6的往复运动提供条件;容纳斗4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杆13,转杆13的端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连杆14,容纳斗4的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的外壁上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集线轮16与摆动杆17,摆动杆17的端部通过铰接的方式与连杆14相连接,其中转杆13、连杆14与摆动杆17组合形成一个曲柄摇杆机构,为转动轴15提供往复运动的动力,集线轮16的外壁上绕接有拉绳18,拉绳18的另一端固定在送料管6,当第一电机12工作时,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带动转杆13旋转,转杆13带动连杆14旋转,连杆14带动摆动杆17旋转,摆动杆17带动转动轴15往复旋转,转动轴15带动集线轮16旋转,集线轮16带动拉绳18收放移动,拉绳18带动送料管6往复移动,送料管6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带动肥料颗粒移动,实现施肥作业,保证了肥料颗粒的施肥效果。
如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送料管6的上端设有锥形部,在送料管6需要往复移动中,锥形部有利于多余的肥料颗粒排出。
优选的,犁地刀头7从下至上为弯曲形状,有利于土壤的流动。
如图6所示,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机架1的一端部安装有第一轴承19,机架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20,第一轴承19的内壁上安装有套筒21,连接轴2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套筒21的内壁上,连接轴2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轴承20的内壁上,套筒21的外壁上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从动轮22,从动轮22与动力部的输出部相连接。装配时,从动轮22受力旋转,从动轮22带动套筒21旋转,套筒21带动连接轴2旋转,为粉碎刀3的旋转提供动力。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动力部包括第二电机23与主动轮5,第二电机23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轮5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电机23的输出轴上,主动轮5为连接轴2的旋转提供动力。其中主动轮5与从动轮22通过带传动的方式相连接。
具体来说,施肥还田机工作时,第二电机23工作,第二电机23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5旋转,主动轮5带动从动轮22旋转,从动轮22带动套筒21旋转,套筒21带动连接轴2旋转,连接轴2带动粉碎刀3旋转,对耕地进行的还田作业,同时第一电机12工作,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带动转杆13旋转,转杆13带动连杆14旋转,连杆14带动摆动杆17旋转,摆动杆17带动转动轴15往复旋转,转动轴15带动集线轮16旋转,集线轮16带动拉绳18收放移动,拉绳18带动送料管6往复移动,送料管6在往复移动过程中,带动肥料颗粒移动,实现施肥作业。
概况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轴2与粉碎刀3的配合,对秸秆进行切割作业,并设置有松土施肥一体装置,可在切割作业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还田、松土与施肥作业,可有效减少土壤的作用次数,降低整体能耗,节省成本。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