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景观墙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单模块可转动的园林内的景观生态墙体。
背景技术:
园林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例如景观园林内用于营造景观氛围的生态景观墙等。
现有的园林景观墙体多为单面式栽种结构,即其上面所栽种的绿植为单面展示效果,且墙面多为光滑样式,不能很好的满足于藤蔓类植物的攀爬生长特性,少部分双面栽种样式的景观墙盘绕结构单一,并且接取自然雨水结构不能很好的均布式浇灌到各方位的绿植栽种区,其中吊式绿植茎植生长时不能人为打理,因此功能性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模块可转动的园林内的景观生态墙体,以解决现有的园林景观墙体多为单面式栽种结构,即其上面栽种的绿植为单面展示效果,且墙面多为光滑样式,不能很好的满足于藤蔓类植物的攀爬生长特性,少部分双面栽种样式的景观墙盘绕结构单一,并且接取自然雨水结构不能很好的均布式浇灌到各方位的绿植栽种区,其中吊式绿植茎植生长时不能人为打理,因此现有的景观栽种墙功能性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单模块可转动的园林内的景观生态墙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单模块可转动的园林内的景观生态墙体,包括前墙体,出茎孔,后龙骨架,流槽,墙体前架,龙骨后架,螺纹段,内衬板,滑板,生长槽,出气槽,第一栽种板,转动件,弯管,第二栽种板和撑管;所述前墙体的后侧贴合连接有后龙骨架,且前墙体和后龙骨架的外端面分别安装有一处网格状结构的墙体前架和一处龙骨后架;所述后龙骨架为利用长方形PVC粘合管件结构,其内腔中填充有一排内衬板形成骨架腔结构;所述墙体同样为PVC板件胶粘而成的长方形腔体结构,其与后龙骨架之间共同开通有一排流槽;所述后龙骨架的顶部,且位于相临两处内衬板之间均还胶合有一块长方形板结构的滑板,并且这些滑板与流槽所在的位置及数量形成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栽种板为长方形的板件,其正位于滑板的底侧位置,且胶合于后龙骨架的内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前架和龙骨后架均为焊管构成的网格架结构,所不同的是龙骨后架的网格尺寸远大于墙体前架的网格尺寸,并且龙骨后架的横向焊管上利用螺纹段还配合有转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为圆形丝盘件,其外壁还焊接有V形折弯样式结构的弯管。
进一步的:所述前墙体的内腔自上向下焊接有三组撑管,且利用这三组撑管平铺放置有三处第二栽种板,并且还在前墙体的前侧PVC板件上还开设有一排出茎孔,这些出茎孔正位于墙体前架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为倾斜与流槽所在的位置设置,并且这些滑板上均还开设有生长槽,在生长槽的两侧均还开设有出气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结构样式的景观墙,为前后两部分构成,后部分为龙骨样式设计,可使整个墙体强度加强,并且后部分与前部分均为栽种区,栽种后的绿植可呈现出双面绿化效果,并且在一结构特性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功能添加,两栽种结构的顶部具有较合理的接水结构,可将接取的雨水均布向下流淌,使前后两栽种区的绿植栽种区能够均匀的受到浇灌,结构合理,前侧栽种区用于栽种爬山虎之类的植物,具有结构合理的攀爬架,后侧栽种区用于栽种吊兰式的绿植,这一区域除了同样具有结构合理的攀爬架以外,攀爬架上还通过螺纹段还配合有用于调整吊兰植茎角度走向的转动件,因此功能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侧面断开后内部栽种植板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由图3引出的后侧方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由图4引出的剖视(第二栽种板支撑放置在撑管上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截面断开后内部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前墙体;101、出茎孔;2、后龙骨架;201、流槽;3、墙体前架;4、龙骨后架;401、螺纹段;5、内衬板;6、滑板;601、生长槽;602、出气槽;7、第一栽种板;8、转动件;801、弯管;9、第二栽种板;10、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模块可转动的园林内的景观生态墙体,包括有:前墙体1,出茎孔101,后龙骨架2,流槽201,墙体前架3,龙骨后架4,螺纹段401,内衬板5,滑板6,生长槽601,出气槽602,第一栽种板7,转动件8,弯管801,第二栽种板9和撑管10;所述前墙体1的后侧贴合连接有后龙骨架2,且前墙体1和后龙骨架2的外端面分别安装有一处网格状结构的墙体前架3和一处龙骨后架4;所述后龙骨架2为利用长方形PVC粘合管件结构,其内腔中填充有一排内衬板5形成骨架腔结构;所述墙体1同样为PVC板件胶粘而成的长方形腔体结构,其与后龙骨架2之间共同开通有一排流槽201;所述后龙骨架2的顶部,且位于相临两处内衬板5之间均还胶合有一块长方形板结构的滑板6,并且这些滑板6与流槽201所在的位置及数量形成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栽种板7为长方形的板件,其正位于滑板6的底侧位置,且胶合于后龙骨架2的内腔中。
其中:所述墙体前架3和龙骨后架4均为焊管构成的网格架结构,所不同的是龙骨后架4的网格尺寸远大于墙体前架3的网格尺寸,墙体前架3区域用于攀爬墙体1内栽种的爬山虎类的绿植茎植,龙骨后架4区域用于攀爬后龙骨架2区域内栽种的吊兰类绿植的茎植,并且龙骨后架4的横向焊管上利用螺纹段401还配合有转动件8,通过调节转动件8的方位可使吊兰类绿植的茎植角度得到摆动调节,功能性得到了提高。
其中:所述转动件8为圆形丝盘件,其外壁还焊接有V形折弯样式结构的弯管801,调节转动件8的方位可使吊兰类绿植的茎植角度得摆动调节的工作过程中,如图7所示,弯管801作为一种卡固结构,可对调节好方位的茎植实现卡定,进一步提高转动件8的结构合理性。
其中:所述前墙体1的内腔自上向下焊接有三组撑管10,且利用这三组撑管10平铺放置有三处第二栽种板9,这一支撑配合结构特性如图5所示,第二栽种板9事先栽种上或放置上爬山虎类的绿植栽种盆,然后再放在撑管10进行支撑,并且还在前墙体1的前侧PVC板件上还开设有一排用于伸出爬山虎绿植茎杆的出茎孔101,这些出茎孔101正位于墙体前架3的内侧,爬山虎绿植茎杆伸出后可攀爬到墙体前架3上,利于藤蔓生长。
其中:所述滑板6为倾斜与流槽201所在的位置设置,并且这些滑板6上均还开设有利于第一栽种板7上吊兰类绿植向上长出的生长槽601,在生长槽601的两侧均还开设有便于泥口排气以及雨水均布下落的出气槽602,并且接取到滑板6上的雨水,如图2所示,也会从流槽201向前进入墙体1内腔中的植物上,对前部栽种区内的绿植进行均布灌溉,再次提高了功能结构特性。
使用时:如图3所示,事先将第二栽种板9上栽种上或放置上爬山虎类的绿植栽种盆,然后再放在撑管10进行支撑放置,使这类植物的茎植穿过出茎孔101向前生长,根据其自然生长特性,就会攀绕在墙体前架3上,而同样的栽种到第一栽种板7上的绿植,向上生长后,穿过生长槽601,人为调节后,茎植向后生长,就会攀绕在如图4所示的龙骨后架4上,形成前后两层绿植的展示效果,而更加突出的是,两部分顶部的通过内衬板5构成的多个均布一致的雨水接取腔可以看出,雨水落到这些腔室内后,利用滑板6上的孔结构可向下浇灌第一栽种板7上的绿植,同时如图2所示,部分雨水也会从流槽201向前进入墙体1内腔中第二栽种板9的植物上,对前部栽种区内的绿植进行同样均布灌溉,结构合理,并且还在龙骨后架4的横向焊管上利用螺纹段401还配合有转动件8,通过调节转动件8的方位可使吊兰类绿植的茎植角度得到摆动调节,并利用如图7所示,转动件8上焊接的弯管801作为一种卡固结构,可对调节好方位的茎植实现卡定,功能性得到了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