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压自给式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3083发布日期:2020-01-07 07:3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压自给式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压自给式排种器。



背景技术:

排种器是精量播种的核心部件,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因其作业速度快、作业精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现有的气吸式排种器无扇叶组系统,通过安装在播种机上的风机提供风压、通过链条驱动排种盘转动,完成作业。为了给排种器提供风压,播种机配备风机,在拖拉机后输出轴驱动下或者液压马达驱动下,产生风压,并通过风压分配管和气管将压差传递给各播种单体的排种器。排种器获取风压后,在链条的驱动下转动。

随着排种器行数的增加,风机需要提供的风压增加,而风压分配管的分配管路也需要相应的延长,由此,这会造成风压的沿程损失,降低能量利用率,增加拖拉机的负担。风压分配管的长度和形式不同往往会造成各排种器所分配的风压不均,导致各行排种质量存在差异。

其次,播种作业过程中,链条传动可控性差,链条跳动和地轮打滑造成传动不稳定,导致漏播、断条等问题,影响播种质量,降低农民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压自给式排种器,包括:后壳体;气室密封垫,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内部的前端,用于形成封闭气室;扇叶组,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内部的后端;排种盘,设置在所述后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气室密封垫的外侧,在所述排种盘上构造有吸种型孔;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盖板后到达所述后壳体内,通过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分别带动所述扇叶组和所述排种盘的转动,从而在所述吸种型孔靠近所述扇叶组的一侧形成负压,将种子吸附到所述排种盘上并随所述排种盘进行转动。

其中,所述扇叶组包括环形体、呈间隔式设置在所述环形体的外围的叶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体的其中一侧的底板,其中,在所述底板上构造有d型孔。

其中,在所述后壳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后壳体的内部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在所述分隔板上嵌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分隔板的相应侧的表面之外;所述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嵌设在所述环形体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轴套的外围。

其中,所述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背面并与所述后壳体固定连接的盖板,其中,所述扇叶组位于所述后壳体内的左腔室与所述盖板共同形成的空间内。

其中,在所述盖板的中心区域构造有电机通孔,在所述盖板上并位于所述电机通孔的外围构造有多个通气孔。

其中,所述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排种盘转轴组件,所述排种盘转轴组件包括转盘和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转轴;所述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嵌设在所述轴套的内部的变速箱组;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所述电机通孔以及所述d型孔后并与所述变速箱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变速箱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排种盘转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定位销,在所述排种盘上构造有定位通孔,在所述定位通孔的外围构造有副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副定位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定位通孔。

其中,所述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卸种齿结构,所述卸种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底壁上的固定杆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并能进行周向转动的卸种齿轮,其中,所述卸种齿轮上的轮齿与所述排种盘上的吸种型孔为啮合传动。

其中,在所述后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外围,所述气室密封垫嵌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其中,所述气室密封垫由柔性材料制造而成,所述气室密封垫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安装槽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其中,所述气室密封垫的形状为弧形或c型。

其中,所述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设置在所述排种盘的外侧。

其中,所述前壳体包括种子输送管、清种刀以及外罩体,所述外罩体的下部构造有进种口,所述种子输送管设置在所述外罩体的背面并与所述进种口连通,所述清种刀设置在所述外罩体内部的上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压自给式排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本申请的排种器中增设扇叶组,并使得驱动电机穿过盖板到达后壳体内,通过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分别带动该扇叶组和该排种盘的转动,扇叶组在转动时会产生较大的负压,负压穿过气室密封垫并穿入到排种盘上的吸种型孔内,从而使吸种型孔靠近扇叶组的一侧产生负压,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排种盘的转动,种子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附到排种盘上并随排种盘转动。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排种器将扇叶组应用到排种器中并与排种器为一体化设计,达到各单体排种器风压自给的效果,减小传输过程中风压的沿程损失,并省去播种机上的独立风机,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也节省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风压自给式排种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前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扇叶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壳体;11:轴套;12:安装槽;2:气室密封垫;3:扇叶组;31:环形体;32:叶片;33:底板;331:d型孔;4:排种盘;41:吸种型孔;42:定位通孔;5:驱动电机;51:输出轴;6:盖板;61:电机通孔;62:通气孔;7:轴承;8:排种盘转轴组件;81:转盘;82:转轴;83:定位销;9:变速箱组;10:卸种齿结构;101:固定杆;102:卸种齿轮;20:前壳体;201:种子输送管;202:清种刀;203:外罩体;204:进种口;13:分隔板;43:副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风压自给式排种器包括后壳体1、气室密封垫2、扇叶组3、排种盘4以及驱动电机5。

气室密封垫2设置在该后壳体1的内部的前端,用于形成封闭气室。这样,扇叶组3在进行转动时,会产生风压,封闭气室的形成,不仅限定风压作业区域,保证排种器正常作业,而且可以避免风压泄露,确保风压的损失最小。

扇叶组3设置在该后壳体1的内部的后端。

排种盘4设置在该后壳体1内并位于该气室密封垫2的外侧,在该排种盘4上构造有吸种型孔41。

该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穿过盖板6后到达后壳体1内,通过该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的转动,分别带动该扇叶组3和该排种盘4的转动,从而在该吸种型孔41靠近扇叶组3的一侧形成负压,将种子吸附到该排种盘4上并随排种盘4转动。具体地,通过在本申请的排种器中增设扇叶组3,并使得驱动电机5依次穿过该后壳体1和该排种盘4,通过该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的转动,分别带动该扇叶组3和该排种盘4的转动,扇叶组3在转动时会产生较大的负压,负压穿过气室密封垫2并穿入到排种盘4上的吸种型孔41内,从而使吸种型孔41靠近扇叶组3的一侧产生负压,通过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的转动,的转动,种子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附到排种盘4上并随排种盘4转动。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排种器将扇叶组3应用到排种器中并与排种器为一体化设计,达到各单体排种器风压自给的效果,减小传输过程中风压的沿程损失,并省去播种机上的独立风机及风压分配管和气管等风机配件,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也节省了经济成本。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扇叶组3包括环形体31、呈间隔式设置在该环形体31的外围的叶片32以及设置在该环形体31的其中一侧的底板33,其中,在该底板33上构造有d型孔331。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底板33”为分别为图1中所示的左侧板,图3中所示的右侧板。

叶片32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该环形体31的外围,叶片32的数量并不仅仅地局限于图中所示的数量,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风压大小来随时地进行增减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d型孔331的设置目的在于与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的截面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从而实现输出轴51与扇叶组3在周向上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实现输出轴51的转动,带动该扇叶组3中的叶片32的转动,以便顺利地产生风压。

如图1所示,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后壳体1内设有分隔板13,该分隔板13将该后壳体1的内部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在该分隔板13上嵌设有轴套11,该轴套11的两端均凸出于该分隔板13的相应侧的表面之外,该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嵌设在该环形体31内的轴承7,该轴承7套设在该轴套11的外围。这样,就实现了对扇叶组3的安装及固定。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设置在该后壳体1的背面并与该后壳体1固定连接的盖板6,其中,该扇叶组3位于该后壳体1内的左腔室与盖板6共同形成的空间内。具体地,在该盖板6的外边沿沿周向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第一螺栓孔(图中未示出),在该后壳体1的外边沿沿周向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第二螺栓孔(图中未示出),其中,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对应设置的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后,便可以实现该盖板6与后壳体1的固定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后壳体1的内部构造有能够容纳扇叶组3的空间,因而,将盖板6扣合到后壳体1的背面后,便会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安装空间,即,该安装空间用于容放该扇叶组3,这样,本申请的排种器既引进了扇叶组3,能够为该排种器提供足够的风压,并且也省去了风压管道,减少了风压的损失,同时,也节省了扇叶组3的安装空间,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排种器整体的结构尺寸。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盖板6的中心区域构造有电机通孔61,在该盖板6上并位于该电机通孔61的外围构造有多个通气孔62。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机通孔61的设置,可以方便供驱动电机5中的输出轴51能够顺利地穿过,以与扇叶组3中的d型孔331相匹配,进一步地,通过输出轴51的转动,带动扇叶组3中的叶片32的转动。

另外,该通气孔62的设置,使扇叶组3两侧形成畅通空气流动通道,另外,可以起到向外部进行散热的作用,避免扇叶组3长期处于工作的状态,致使其自身的温度过高,进一步地,避免扇叶组3发生损坏的情况。

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压自给式排种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排种盘转轴组件8,该排种盘转轴组件8包括转盘81和设置在该转盘81上的转轴82。需要说明的是,该转轴8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该转盘81上,转轴82穿过定位通孔42,排种盘转轴组件8主要用于固定排种盘4。

该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嵌设在该轴套11的内部的变速箱组9。

该驱动电机5设置在该盖板6上。在该盖板6并位于该电机通孔61的外围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在驱动电机5朝向盖板6的端面上沿圆周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其中,每个第一安装孔均与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连通,使用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后,便实现了对驱动电机5的安装及固定。

该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从左至右依次穿过该电机通孔61以及该d型孔331后并与该变速箱组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该变速箱组9的输出端与该转轴51固定连接。这样,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转动,并将转动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组9,经过变速箱组9减速后,通过变速箱组9的输出端将转动的动力传递给转轴82,转轴82带动排种盘4进行转动,种子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附到排种盘4上并随排种盘4转动,经过如下所述的清种刀202将多余的种子被清掉,排种盘4继续转动并经过如下所述的卸种齿结构10后,种子的负压被阻断,并被推出排种盘4,完成排种,排种盘4继续转动并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

由此可见,该变速箱组9的增设,可以对转轴82的转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此外,排种盘4和扇叶组3共用同一动力来源,即,驱动电机5,因而,具有可控性好和传动平稳的优点。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排种盘转轴组件8还包括设置在该转盘81上的定位销83。该定位销83位于转轴82的外侧,该定位销83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该转盘81上。

在该排种盘4上构造有定位通孔42,在该定位通孔42的外围构造有副定位孔43,其中,该定位销83穿过该副定位孔43,该转轴82穿过该定位通孔42。需要说明的是,转轴82穿过排种盘4上的定位通孔42后,再使得定位销83(优选为2个)穿过该副定位孔43(优选为2个)后,便可以进一步地增强该转轴82与排种盘4之间的刚性连接强度,并保证排种盘转轴组件8与排种盘4的同步转动。

容易理解,该定位销83和排种盘4上的副定位孔43的个数可以根据排种盘4与转轴82之间的刚性连接的强度需求,来进行合理地增设。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卸种齿结构10,该卸种齿结构10包括设置在该后壳体1的底壁上的固定杆101和设置在该固定杆101上并能进行周向转动的卸种齿轮102,其中,该卸种齿轮102上的轮齿与该排种盘4上的吸种型孔41为啮合传动。该固定杆10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该后壳体1的底壁上,伴随着卸种齿轮102与排种盘4的啮合传动,该卸种齿轮102上的轮齿便会插入到排种盘4上的相应的吸种型孔41中。

如图1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该后壳体1的内部构造有安装槽12,该安装槽12设置在该分隔板13的外围,该气室密封垫2嵌设在该安装槽12内。该安装槽12的设置,为气室密封垫2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空间。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气室密封垫2由柔性材料制造而成,该气室密封垫2的外轮廓形状与该安装槽12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其中,该气室密封垫的形状为弧形或c型。需要说明的是,该气室密封垫2由柔性材料制造而成,因而,直接将该气室密封垫2嵌设在该安装槽12内,即可实现对该气室密封垫2的安装及固定。

另外,扇叶组3中的叶片32进行转动时,在负压的吸力作用下,排种盘4会沿轴向靠近气室密封垫2,导致该气室密封垫2沿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发生伸缩变形,因而,在气室密封垫2进行伸缩的过程中,势必会不断地与排种盘4产生接触式摩擦,为避免气室密封垫2发生损坏,则该气室密封垫2还应当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基于柔性和耐磨性这两点的考虑,该气室密封垫2可由橡胶、硅胶或其它具有同等耐磨性能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如图2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风压自给式排种器还包括前壳体20,该前壳体20设置在该排种盘4的外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前壳体20包括种子输送管201、清种刀202以及外罩体203,该外罩体203的下部构造有进种口204,该种子输送管201设置在该外罩体203的背面并与该进种口204连通,该清种刀202设置在该外罩体203内部的上端。需要说明的是,该种子输送管201可与该外罩体203的背面焊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向种子输送管201中输送种子,种子便会经进种口204而聚集在外罩体203的下部,以等待在负压的作用下将相应的种子吸附到排种盘4上。

其中,该清种刀202可以将多余的种子被清掉,以确保排种盘4的吸种型孔41上只吸附一粒种子,进一步地,确保从排种盘4中也对应地排出一粒种子。

还需要说明的是,清种刀202的结构形状和设置的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为节约篇幅起见,此处不做详述。

综上所述,通过在本申请的排种器中增设扇叶组3,并使得驱动电机5依次穿过该后壳体1和该排种盘4,通过该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的转动,分别带动该扇叶组3,间接带动排种盘4的转动,扇叶组3在转动时会产生较大的负压,负压穿过气室密封垫2并穿入到排种盘4上的吸种型孔41内,从而使吸种型孔41靠近扇叶组3的一侧产生负压,负压通过吸种型孔41传递另一侧,通过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51的转动,带动排种盘4的转动,种子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附到排种盘4上并随排种盘4转动。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排种器将扇叶组3应用到排种器中并与排种器为一体化设计,达到各单体排种器风压自给的效果,减小传输过程中风压的沿程损失,并省去播种机上的独立风机,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也节省了经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