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丸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620发布日期:2019-11-19 19:48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子丸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包衣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种子丸粒机。



背景技术:

种子分层丸粒化是一种新兴的种子加工技术,是采用无毒无害的杀菌消毒剂;低毒、低残留、综合防治、绿色环保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种子进行分层包壳深加工处理。目前我国的种子深加工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对国外产品与技术的模仿阶段。国产丸粒化设备不成熟、不完善,工艺落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操作过程复杂,批次生产能力低、给粉不均、滴漏严重、无法做到不影响芽率的同时将植物萌芽及生长过程中所需杀菌消毒、杀虫、营养等成分分层将植物种子丸化等问题,生产上应用的丸粒化设备主要以进口为主,不仅一次性投入成本高,且存在设备配件更换难,配套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因此,怎样能够使得种子丸粒的过程节省人力投入、操作简单、降低粉尘污染并保证种子丸粒的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丸粒均匀的丸粒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种子丸粒机,包括给种单元和位于给种单元下方的包衣单元,所述给种单元包括种子存储装置、振动给料装置和称量装置,所述种子存储装置、振动给料装置和称量装置均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种子存储装置的下方设有振动给料装置,所述振动给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称量装置的正上方,所述称量装置的下方设置包衣单元,所述包衣单元包括丸粒仓和位于所述丸粒仓上方的包衣剂进料斗,所述称量装置的下端设置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与所述丸粒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种子存储装置呈漏斗状,其上端设有进料口,其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振动给料装置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振动给料装置包括接料盘和接料盘下方固连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纵截面呈矩形,其内部设置有电机和激振器,所述支撑座的下方设置支架,其底部的四角通过弹簧与支架弹性连接,所述支架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位于接料盘的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称量装置包括呈倒棱锥状的称量仓,所述称量仓的上端设有入料口,其下端与排料管相连通,所述称量仓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柱上设有重量传感器以检测落入称量仓内种子的重量。

进一步,所述排料管位于所述丸粒仓的上方,所述丸粒仓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其包括仓底和仓壁,其底部设有与仓底相垂直的转轴,所述转轴贯穿仓底并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转轴为套轴,其内部设有内轴承,内轴承的外围套设有外轴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内轴承和外轴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内轴承的另一端位于丸粒仓内并与水分散器固连,所述外轴承通过离心盘与仓底固定连接并带动丸粒仓转动,所述仓壁上开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处安装有与所述排料口相配合的排料挡板。

进一步,所述水分散器呈中间凸出的管状结构,其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其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丸粒仓的上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包衣剂进料斗,所述包衣剂进料斗包括搅拌桶和安装在搅拌桶内的搅拌器,且搅拌桶桶底的下方与桶底平行的设有进料管,搅拌桶桶底开设有缺口,所述进料管通过缺口与搅拌桶相连通,所述进料管内安装有推进器,所述进料管的开口处位于丸粒仓的上方,包衣剂在搅拌器的不断搅拌下进入进料管,在所述推进器的推动下进入到丸粒仓内。

进一步,所述推进器包括表面安装有螺旋状翅片的圆杆,所述圆杆远离丸粒仓的一端连接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搅拌器包括主轴和与主轴固连的搅拌柱,所述主轴竖直设置且由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拌柱与主轴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轴靠近搅拌桶底部的一端设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沿着主轴径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搅拌柱至少设置一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子丸粒机包括给种单元和位于给种单元下方的包衣单元,所述给种单元包括种子存储装置、振动给料装置和称量装置,包衣单元包括丸粒仓和位于丸粒仓上方的包衣剂进料斗,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

2、振动给料装置内安装有激振器,能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发生振动,接料盘中的种子在振动场的作用下均匀的向称量仓移动,减少人工投入,节省成本。

3、称量装置上安装有重量感应器,能够自动检测种子的重量,实现精准控制,减少人工投入。

4、包衣剂进料斗内安装有搅拌器,圆管内安装有推进器,保证包衣剂能够均匀的加入到丸粒仓中。

5、仓底固定套轴,外轴承通过离心盘带动丸粒仓匀速转动,保证种子与包衣剂包裹均匀。

6、水分散器与内轴承固定连接,在内轴承的高速转动下,水分散器中的水滴分散成水雾,不断的润湿种子,利于种子与包衣剂更好的贴合,提高丸粒质量。

7、实现种子称量与包衣的自动化,极大的提高种子包衣的质量,减少人工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丸粒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水分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包衣剂进料斗的俯视图;

图6是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种子存储装置、

2-振动给料装置、201-接料盘、202-支撑座、203-支架、

3-称量装置、301-称量仓、302-固定柱、303-重量传感器、304-排料管、4-固定架、

5-丸粒仓、501-仓底、502-仓壁、503-排料挡板、504-水分散器、505-离心盘、

6-包衣剂进料斗、601-搅拌桶、602-搅拌器、603-进料管、604-推进器、605-主轴、606-搅拌柱、607-连接杆、608-搅拌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种子丸粒机,包括给种单元和位于给种单元下方的包衣单元,所述给种单元包括种子存储装置1、振动给料装置2和称量装置3,所述种子存储装置1、振动给料装置2和称量装置3均固定在固定架4上,所述种子存储装置1的下方设有振动给料装置2,所述振动给料装置2的出料口位于称量装置3的正上方,所述称量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包衣单元,所述包衣单元包括丸粒仓5和固定于丸粒仓5上方的包衣剂进料斗6,所述称量装置3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304,且所述排料管304与丸粒仓5相连通。

所述种子存储装置1呈漏斗状,其上端设有进料口,其下端设有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振动给料装置2的上方。

所述振动给料装置2包括接料盘201和支撑座202,所述支撑座202与接料盘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料盘201呈一侧开口的抽屉状,且接料盘201的开口位于所述称量装置3的正上方,所述接料盘201远离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支撑座202的纵截面呈矩形,其内部设有电机和激振器,所述支撑座202的下方设置有支架203,所述支架203与固定架4固定连接,同时,所述支撑座202的四角通过弹簧与支架203弹性连接,同时,所述激振器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激振器,电机驱动激振器振动,种子在激振器的作用下不断的靠近称量装置3,且电机的转速可控,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控制激振器的振动频率,从而控制种子以一定的速率落入称量装置3。

所述称量装置3包括呈倒棱锥状的称量仓301,所述称量仓301的上端设有入料口,其下端与排料管304相连通,所述称量仓301通过固定柱302固定在所述固定架4上,且所述固定柱302上安装有重量传感器303用于检测落入称量仓301内种子的重量,作为优选,固定柱302和重量传感器303均设置4个,称量仓301的四角处各固定一个固定柱302,每个固定柱302上均固定有一个重量传感器303,所述重量传感器303均连接有数据传输线,其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控制终端相连,实时显示并控制落入称量仓301内的种子的重量,称量精确。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排料管304位于所述丸粒仓5的上方,所述丸粒仓5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其包括仓底501和仓壁502,仓底501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垂直于仓底501设置,且其所述转轴贯穿仓底501并通过皮带与驱动装置相连。具体的,所述转轴为套轴,其内部设有内轴承,所述内轴承的外围套设有外轴承,所述内轴承的一端与第一二驱动装置相连接,其另一端位于丸粒仓5内并与水分散器504固定连接。所述外轴承的一端通过离心盘505与仓底50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带动丸粒仓5转动。同时,仓壁502上开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位于靠近仓底501的一侧,且所述排料口处安装有与排料口相配合的排料挡板503,在不需要排料时用于封闭排料口所述排料挡板503与仓壁502铰链连接,另一侧与仓壁502通过固定销相固定,在不需要排料时用于封闭排料口。

所述水分散器504呈中间凸起的管状,凸起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水分散器504的一端与内轴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的上方设有水管,水管中的水滴至水分散器504内,随着内轴承的高速转动,水分散器504内的水滴形成水雾飞溅。

如图5、图6所示,所述丸粒仓5的上部安装有包衣剂进料斗6,所述包衣剂进料斗6包括搅拌桶601和安装在搅拌桶601内的搅拌器602,同时,搅拌桶601桶底的下方设置有进料管603,且所述进料管603平行于桶底设置,同时,所述搅拌桶601的桶底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进料管603与第一缺口相对应处亦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连通;同时,所述进料管603内安装有推进器604。所述进料管603的开口处位于丸粒仓5的正上方,包衣剂在搅拌器602搅拌的同时,不断的经过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进入进料管603内,在推进器604的推动下进入到丸粒仓5内。

所述推进器604包括表面安装有螺旋状翅片的圆杆,所述圆杆位于第二缺口远离丸粒仓5的一端至圆管的开口处均安装有螺旋状翅片,所述圆杆远离丸粒仓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搅拌器602包括位于搅拌桶601桶底中心处的主轴605和与主轴605固定连接的搅拌柱606,所述主轴605竖直设置,且其贯穿桶底601的桶底有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同时,所述搅拌柱606的上端通过连接杆607与主轴605固定连接,其下部靠近搅拌桶601的一端固设有搅拌片608,所述搅拌片608沿着主轴605的径向设置。在主轴605转动的同时,位于主轴605上部的连接杆607和与下部的搅拌片608以及搅拌柱606对搅拌桶601内的包衣剂进行搅拌。搅拌均匀,有效避免包衣不均的问题。所述搅拌柱606至少设置一根,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搅拌柱606设置两根。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