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窄行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6452发布日期:2019-12-13 17:0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窄行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窄行播种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目前,农村都使用播种机来进行种植。以往的小麦播种机在动力机械的牵引下,播种工作时动力机械轱辘压过的土地有二道深约5-10cm土沟,存在播种时播幅内播种效果不好,会出现车辙部分效果差,亮籽,深浅不合理,出苗差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播种均匀,出苗率高,镇压后效果平坦、虚实一致、保墒、保水效果好的一种小麦窄行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机架的前端设有三角牵引架,机架的上部设有种子箱,种子箱的下方设有排种器和输种管,输种管与设在机架下部的开沟器相对应,所述开沟器的前部设有平地斜板,开沟器的后部设有播后复平器,播后复平器的后部设有镇压地轮,镇压地轮上设有刮土板,所述镇压地轮上连接有链轮,链轮通过链条带动种子箱上的排种器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种子箱上设有播种调节手柄。

优选地,所述的开沟器在机架的下部分四排设置,相邻两排开沟器之间的距离为40cm。

优选地,所述的种子箱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的排种器的数量两排。

本实用新型在前排增加了平地斜板,解决了牵引机器轱辘播种时车辙部分播种不平,亮籽的缺陷;开沟器设置成四排,解决了窄行播种时遗留秸秆及草秧对开沟器的拥堵和缠绕问题;种子箱和排种器的数量各为两个,解决了输种管播种时下种不畅拥堵问题;在开沟器的后部设有播后复平器,有利于镇压的播幅平整保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播种均匀,出苗率高,镇压后效果平坦、虚实一致、保墒、保水效果好的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面结构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小麦窄行播种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前端设有三角牵引架2,机架1的上部设有种子箱3,种子箱3的下方设有排种器4和输种管5,输种管5与设在机架1下部的开沟器6相对应,所述开沟器6的前部设有平地斜板7,开沟器6的后部设有播后复平器8,播后复平器8的后部设有镇压地轮9,镇压地轮9上设有刮土板10,所述镇压地轮9上连接有链轮11,链轮11通过链条12带动种子箱3上的排种器4转动。所述的种子箱3上设有播种调节手柄13。所述的开沟器6在机架1的下部分四排设置,相邻两排开沟器6之间的距离为40cm。所述的种子箱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排种器4的数量2排。

本实用新型在播种时,由动力机械与三角牵引架2相连,播种时,镇压地轮9转动,由链条12带动种子箱3上的排种器4转动进行播种,种子由输种管5把种子输送到开沟器6上,在机器的牵引力下,首先由平地斜板7进行平整播幅宽度的地面,使播幅平整、播种效果明显,由开沟器6开出3-5cm的播沟,由输种管5把种子输送到开沟器6落种管内,播种完成,随机在开沟器6后边设置一个播后复平器8,把播种后的播沟覆平,再由镇压地轮9进行踏实、镇压、完成整个播种过程。

本实用新型设有平地斜板7,通过平地斜板7不但可以使播幅内土壤变细变碎,最重要的是把适量的细土移翻填平了车轮车辙部分,使播幅土地平整平细,播种的效果非常到位,实现播种深浅一致,做到一播全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开沟器设置成四排,相邻两排开沟器6之间的距离为40cm,在行距为8-10cm的播种情况下,以玉米地为例,全秸秆粉碎在地里的情况下实现播种无阻、顺畅、播种效果明显。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小麦行距缩小,这样,在每亩播量相同的情况下,因行距变窄,加大了小麦株距,从而实现小麦籽粒在田间的均匀分布,促进小麦个体、群体协调发育,构建合理的成产因素,实现小麦高产。

本实用新型在开沟器6的后部安装了播后复平器8,先通过播后复平器8平整后再进行镇压,镇压后的效果平坦、虚实一致、为保墒、保水、苗壮、苗齐打下基础,解决了现有播种机播沟外露,虚实不一不平整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镇压时,通过镇压地轮9与播种机自身的重量为镇压重量,镇压效果明显,踏实土壤、保墒、麦苗根系与土壤结合实在从而达到苗壮、苗齐的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设备进行小麦窄行匀播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苗期田间覆盖率高,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保墒。窄行精准匀播,苗情分部均匀,在越冬期就可封行,避免了行间空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苗期能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利于保墒,有效利用水分。经过试验,冬前麦田就可基本封行,而且叶片在空间分布均匀合理,重叠遮阴叶片少,田间绿叶覆盖面积比常规的麦田可增加30-40%。

2、单株营养均衡,苗期通风透光,个体群体发育协调,单株发育健壮,苗期容易搭好丰产基础,基本苗适宜范围扩大。经过试验,行距在10cm时,基本苗在16.7-30万之间,各生育期单株均能达到苗壮标准。亩播量从10-18公斤,基本苗在16-33.7万的情况下,单株分蘖多,大分蘖多,次生很多,一般冬前单株分蘖在4-5.5个,次生根7-9条,春节单株分蘖6-8个,次生根在15条以上,各生育期单株全部实现苗壮标准。

3、个体群体协调,成穗数提高,抗逆性增强。经过试验,基本苗21-28。4万,通过自我调节,最终亩成穗在41.6-42.03万之间,实现亩成穗最大化。一般亩成穗42-45万,成穗数容易达到栽培品种合理的上限,比一般大田高出5-8万。而且基部节间发达抗倒伏能力增强。

4、成穗整齐,穗粒数增加。经过试验,窄行播种幼穗分化质量高,穗粒数较高,成穗整齐度较高,在适宜的基本苗范围内,穗粒数差异不明显。一般穗粒数35粒左右,大穗型品种穗粒数可达38粒以上。

5、千粒重高,不同基本苗之间差异不明显。经过试验,基本苗21-28.4万,千粒重在42.8-43.3克之间。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遍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