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8103发布日期:2019-12-31 14:10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钓鱼天平的钢线在两端受力后易发生弯曲,需要使用者手动调节,才能防止钢线的损坏,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便于钓鱼过程中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的卸力,防止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受力弯曲无法自动恢复的情况

一种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包括有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的主线和水平设置的第一钢线,所述主线的下端部设于所述钢线的中部,在所述钢线的中部还设有一铅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与所述第一钢线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拉线连接,所述第一拉线远离主线的一端设有第一吸附件,所述第一钢线的第一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相互吸合的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拉线远离主线的一端和第一钢线的第二端部均设有第一鱼线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主线上还连接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二拉线远离主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拉线与所述第一钢线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主线与所述第一钢线的第二端部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钢线,所述第二钢线与所述第一钢线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该第二钢线的中部和第一钢线的中部通过一转接结构连接,该转接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线和第二钢线固定连接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转动连接,且所述主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件的顶部,所述铅锤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底部;所述第二钢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主线通过第三拉线连接,所述第三拉线远离主线的一端设有第三吸附件,所述第二钢线的第一端部设有与该第三吸附件相互吸合的第四吸附件,且在所述第三拉线远离主线的一端和第二钢线的第二端部均设置有第二鱼线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主线上还连接有第四拉线,所述第四拉线远离主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四拉线与所述第二钢线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主线与所述第二钢线的第二端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分别为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都径向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钢线与所述第二钢线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的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螺母的下部与所述第二螺母的上部均螺纹连接于同一螺柱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第三吸附件和第四吸附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拉线、第一钢线、第三拉线和第二钢线上;所述第一钢线、第二钢线、第一拉线和第三拉线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阻挡节,所述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第三吸附件、第四吸附件、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阻挡节,以限定所述第一吸附件相对于第一拉线的位置,第二吸附件和第一螺母相对于第一钢线的位置,第三吸附件相对于第三拉线的位置,以及第四吸附件和第二螺母相对于第二钢线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阻挡节为铝环,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钢线、第一拉线、第三拉线和第二钢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线的中部套设有第一环扣,该第一环扣位于所述第一螺母的内周,所述主线的下端部与该第一环扣连接,所述第二钢线的中部套设有第二环扣,所述第二环扣位于所述第二螺母的内周,所述铅锤与该第二环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通过将所述第一钢线两端的鱼线连接受力部由固定连接改为磁力连接,当受力后,受力点将由于重力作用而克服磁力作用,从而与所述第一钢线脱离,使钢线完成自动卸力,由此防止所述第一钢线由于受力弯曲需要用手恢复的问题,且可防止所述第一钢线由于受力过大而过度弯曲进而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为保证所述第一钢线的平衡,在未设置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的另一侧固定设置第二拉线,且所述第二拉线与所述第一钢线的连接点位于所述主线与所述第一钢线的第二端部之间。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为增加鱼线的布置量,增设第二钢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所述第一钢线和第二钢线通过螺母连接,简单又牢靠;且安装拆卸方便,安装拆卸后都不影响原结构的使用,使所述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同时支持一字天平和十字天平两种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均与同一螺柱连接,则在切换一字天平和十字天平时,只需将第一螺母或第二螺母相对于螺柱转动即可。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通过设置阻挡节,将所述第一环扣、所述第二环扣、和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的位置固定,防止其在所述第一钢线和所述第二钢线上来回窜动。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选用铝环作为阻挡节,经济性好;且铝相对于其他常见金属受力更易弯曲,通过对铝环施加径向力使其固定在所述第一钢线或所述第二钢线上,形成对第一环扣、所述第二环扣、所述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的位置限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未设磁力结构一段受力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两端受力后磁力结构侧卸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二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钢线和第二钢线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天平的展开的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和第二钢线通过螺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一拉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线,2-第一钢线,3-1-第一拉线,3-2-第二拉线,3-3-第三拉线,3-4-第四拉线,4-1-第一吸附件,4-2-第二吸附件,4-3-第三吸附件,4-4-第四吸附件,5-第一环扣,6-铅锤,7-鱼线连接部,8-第二鱼饵拉力,9-第一鱼饵拉力,10-阻挡节,11-第一螺母,12-第二螺母,13-螺栓,14-第二钢线,15-通孔,16-开口,17-第三环扣,18-第二环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附图1-3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包括有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的主线1和水平设置的第一钢线2,主线1的下端部设于第一钢线2的中部,第一钢线的中部还设有一铅锤6,主线1与第一钢线2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拉线3-1连接,第一拉线3-1远离主线的一端设有第一吸附件4-1,第一钢线2的第一端部设有与第一吸附件相互吸和的第二吸附件4-2,第一拉线3-1远离主线的一端和第一钢线2的第一端部均设有鱼线连接部7。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钢线2两端的鱼线连接受力部由固定连接改为磁力连接,当受第一鱼饵拉力9后,受力点将由于重力作用而克服磁力作用,从而与第一钢线2脱离,使第一钢线2完成自动卸力,由此防止第一钢线2由于受力弯曲需要用手恢复的问题,且可防止第一钢线2由于受力过大而过度弯曲进而损坏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采用其他卸力结构,例如非闭合钩挂结构,当重力大道一定程度,钩锁便可挣脱非闭合挂钩而卸载。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采用手动卸载,在卸载点设置可开启钩环,在可开启钩环与手持就近端设置一条操作线,当使用者判断需要卸力时,拉紧操作线,即可远程打开可开启钩环,完成卸力。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完成对第一钢线2端部的卸力,防止其弯曲不可恢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

如附图4,在本实施例中,主线1上还设有第二拉线3-2,第二拉线3-2远离主线1的一端与第一钢线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拉线3-2与第一钢线2的连接点位于主线1与第一钢线2的第二端部之间,且通过第三环扣17连接。

如附图5--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钢线14,第二钢线14与第一钢线2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第二钢线14的中部与第一钢线2的中部通过转接结构连接,该转接结构包括分别与第一钢线2和第二钢线14固定连接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转动连接,且主线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件的顶部,铅锤6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件的底部;第二钢线14的第一端部与主线2通过第三拉线3-3连接,第三拉线3-3远离主线1的一端设有第三吸附件4-3,第二钢线14的第一端部设有与该第三吸附件4-3相互吸合的第四吸附件4-4,且在第三拉线3-3远离主线2的一端和第二钢线14的第二端部均设置有第二鱼线连接部。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四拉线3-4,第四拉线3-4远离主线1的一端与第二钢线14固定连接,且第四拉线3-4与第二钢线14的连接点位于主线与第二钢线14的第二端部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分别为第一螺母11与第二螺母12,第一螺母11与第二螺母12都径向开设有通孔15,第一钢线2与第二钢线14分别穿设于第一螺母11与第二螺母12的通孔15内;第一螺母11的下部与第二螺母12的上部均螺纹连接于同一螺栓13上。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钢线2和第二钢线14通过螺母连接,简单又牢靠;且安装拆卸方便,安装拆卸后都不影响原结构的使用,使钓鱼竿自动卸力天平同时支持一字天平和十字天平两种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钢线2和第二钢线14亦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鞘连接,键连接、铆接等可拆连接,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螺栓13螺母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钢线2和第二钢线14亦可设置为固定连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以保证其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4-1、第二吸附件4-2、第三吸附件4-3和第四吸附件4-4分别穿设于第一拉线3-1、第一钢线2、第三拉线3-3和第二钢线上14;第一钢线2、第二钢线14、第一拉线3-1和第三拉线3-3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阻挡节10,第一吸附件4-1、第二吸附件4-2、第三吸附件4-3、第四吸附件4-4、第一螺母11和第二螺母12的两侧均设有阻挡节10,以限定第一吸附件4-1相对于第一拉线3-1的位置,第二吸附件4-2和第一螺母11相对于第一钢线2的位置,第三吸附件4-3相对于第三拉线3-3的位置,以及第四吸附4-4件和第二螺母12相对于第二钢线14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节为铝环,固定套设于第一钢线2、第一拉线3-1、第三拉线3-3和第二钢线14上。本实用新型选用铝环作为阻挡节10,经济性好;且铝相对于其他常见金属受力更易弯曲,通过对铝环施加径向力使其固定在第一钢线2或第二钢线14上,形成对螺母和磁铁结构的位置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铝环设置为可拆或固定连接,通过螺栓13连接或焊接连接于第一钢线2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一钢线2设置有环扣和磁性连接结构的两端加粗以起到限制位移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三根或三根以上的第一钢线2,以配置更多的鱼线。第一钢线2之间的角度应满足天平平衡的条件设置。

如附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线2的中部套设有第一环扣5,该第一环扣5位于第一螺母11的内周,主线1的下端部与该第一环扣5连接,第二钢线14的中部套设有第二环扣18,第二环扣18位于第二螺母12的内周,铅锤6与该第二环扣18连接。

第二拉线3-2、第四拉线3-4均通过第三环扣17与第一钢线和第二钢线连接,且第三环扣17的两端都设置有阻挡节10限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