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虫灯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9776发布日期:2020-03-27 12:33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捕虫灯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虫灯的结构,尤指一种能自行调整捕捉方向以提升方便性的捕虫灯的结构。



背景技术:

台湾处于地球的亚热带气候区,而且台湾还是岛屿型的气候,因此会时常处于温热多雨的状态,此种天气状态恰好是最容易孳生蚊虫的天气,而若被蚊虫叮咬的话,除了会让人产生痛痒等不舒服的状况外,还有可能会被传染严重的传染病(如登革热),所以台湾居民对于蚊虫问题都是非常的重视。

要防止蚊虫孳生最根本的方法,自然还是在改善环境,消除可能会孳生蚊虫的地方,然而要完全消除掉孳生蚊虫的所在地是相当困难,因此大多数的家庭中还是会准备杀灭蚊虫的器具(如电蚊拍或捕蚊灯),其中,通常的捕蚊灯都是经由紫外光吸引蚊虫飞进后,利用黏蚊板或电蚊设备进行扑杀的动作,然而此种的捕蚊器具大多只能固定同一方向,若要调整捕蚊的方向时,还需要直接转动捕蚊器具,于使用上较为麻烦。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虫灯的结构,经由改变承载遮挡件的角度,借此调整捕虫方向以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捕虫灯的结构,主要包含:一主体;至少一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设于该主体上;多个枢接部,所述枢接部设于该主体上,并位于该发光元件的侧处;一第一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设置于该主体上,并位于所述枢接部的侧处;一第二开口部,该第二开口部设置于该主体上,并位于相异该第一开口部的一侧处;一承载遮挡件,该承载遮挡件枢接于所述枢接部上,于所述枢接部上做摆动运动,以遮盖该第一开口部或该第二开口部;多个安装限位槽,所述安装限位槽设于该承载遮挡件上,并位于邻近该主体的一侧处;一捕虫元件,该捕虫元件经由所述安装限位槽安装于该承载遮挡件上;及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设于该承载遮挡件及所述枢接部之间,供定位该承载遮挡件的摆动角度。

进一步,各该安装限位槽具有一限位凹槽、至少一弯折部、及多个安装开口部,该限位凹槽设于该承载遮挡件上,而该弯折部设置于该限位凹槽上,所述安装开口部则分别设置于该限位凹槽的两端处。

进一步,该捕虫元件上具有多个的提拉部。

进一步,该定位组件具有至少一主体卡合部及至少一遮挡卡合部,所述主体卡合部设于所述枢接部上,而该遮挡卡合部设于该承载遮挡件上,且该遮挡卡合部供对应卡合所述主体卡合部。

进一步,该主体上设有至少一吊挂部。

进一步,该吊挂部具有一第一方向吊挂槽、及一第二方向吊挂槽,该第一方向吊挂槽设于该主体上,而该第二方向吊挂槽设于该第一方向吊挂槽的侧处。

进一步,该主体上设有一电源供应部,该电源供应部与该发光元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该主体上设有一控制部,该控制部与该发光元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该发光元件为紫外光灯管。

进一步,该捕虫元件为黏虫纸。

借由上述的结构,使用者可开启发光元件,以吸引飞虫经由第一开口部或第二开口部进入主体内,并经由捕虫元件捕捉所述飞虫,而使用者可扳动承载遮挡件,借此选择要遮蔽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或皆不遮蔽,借此调整捕捉飞虫的方向,以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且当使用者扳动承载遮挡件时,还可经由定位组件定位承载遮挡件的角度,以防止承载遮挡件晃动。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捕蚊器具无法调整方向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性与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捕捉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调整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调整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更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吊挂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吊挂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充电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符号说明】

主体1、1a发光元件11、11a

枢接部12第一开口部13

第二开口部14吊挂部15a

第一方向吊挂槽151a第二方向吊挂槽152a

电源供应部16a控制部17a

承载遮挡件2、2b安装限位槽21

限位凹槽211弯折部212

安装开口部213捕虫元件3

提拉部31定位组件4、4b

主体卡合部41、41b遮挡卡合部42、42b

插头5a。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分解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主体1;

至少一设于主体1上的发光元件11,发光元件11于本实施例中为紫外光灯管;

多个分别设于主体1两侧处的枢接部12;

一设置于主体1上的第一开口部13,第一开口部13位于枢接部12的侧处;

一设置于主体1上的第二开口部14,第二开口部14位于相异第一开口部13的一侧处;

一枢接于枢接部12上的承载遮挡件2,承载遮挡件2于枢接部12上做摆动运动,借此来遮蔽第一开口部13或第二开口部14;

多个设于承载遮挡件2上的安装限位槽21,各安装限位槽21具有一限位凹槽211、多个弯折部212、及多个安装开口部213,限位凹槽211为设于承载遮挡件2上的滑槽,其材质并不设限,为金属或塑胶皆可,并位于邻近主体1的一侧处,弯折部212形成于限位凹槽211上,而安装开口部213则分别设于限位凹槽211的两端处;

一设于限位凹槽211内的捕虫元件3,捕虫元件3于本实施例中为黏虫纸,并且捕虫元件3上会具有多个的提拉部31;

一设于承载遮挡件2及枢接部12的间的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具有多个设于枢接部12上的主体卡合部41、及一设于承载遮挡件2上的遮挡卡合部42,于本实施例中,主体卡合部41为形成于枢接部12上的凹槽,而遮挡卡合部42为形成于承载遮挡件2上的凸部,可对应卡入各主体卡合部41中。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即可具有让使用者自行调整捕蚊方向的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更换示意图,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使用者可开启主体1中的发光元件11,借此经由紫外光的效果吸引蚊虫,而使用者可先利用承载遮挡件2遮蔽第二开口部14的位置,并将定位组件4中的遮挡卡合部42卡入对应的其中一主体卡合部41中,借此将承载遮挡件2作定位的动作,如图5所示,借此让蚊虫经由第一开口部13进入,以利用捕虫元件3抓捕蚊虫,使用者亦可扳动承载遮挡件2,如图6所示,使遮挡卡合部42卡入中央的主体卡合部41中,让第一开口部13及第二开口部14都不会被承载遮挡件2遮蔽,即可让使用者同时经由两个方向捕捉蚊虫,也可如图7所示,经由承载遮挡件2遮蔽第一开口部13,并经由第二开口部14来捕捉蚊虫,如此使用者就可简单的改变承载遮挡件2的角度,来改变捕捉蚊虫的方向。

当捕虫元件3上的蚊虫过多需要更换时,可配合图8所示,于安装限位槽21其中一安装开口部213的位置经由提拉部31将捕虫元件3抽出,再于安装开口部213将新的捕虫元件3放入限位凹槽211上,而安装后可经由弯折部212的限位效果,让捕虫元件3不容易由安装开口部213掉出。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9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充电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于本实施例中,主体1a上设有多个的吊挂部15a,而吊挂部15a具有一第一方向吊挂槽151a及一第二方向吊挂槽152a,第一方向吊挂槽151a设于主体1a上,而第二方向吊挂槽152a设于第一方向吊挂槽151a的侧处,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吊挂槽151a与第二方向吊挂槽152a呈现十字的态样,但其并不设限,如此就可让使用者自行选择要经由第一方向吊挂槽151a或第二方向吊挂槽152a的方向来吊挂主体1a。

且于本实施例中,主体1a上还设有一电源供应部16a及一控制部17a,电源供应部16a为可连接外部的插头5a,能提供电源给发光元件11a,而控制部17a为开关,可控制是否开启发光元件11a,以让使用者更方便的控制发光元件11a的开启。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于本实施例中的主体卡合部41b为波浪型的凹槽,当遮挡卡合部42b卡合入凹陷处时,即可将承载遮挡件2b进行定位的动作,借此表示定位组件4b的型态并不设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但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捕虫灯的结构可改善习用的技术关键在于:

一、使用者可经由扳动承载遮挡件2来改变捕捉蚊虫的方向。

二、利用定位组件4将承载遮挡件2进行定位的动作。

三、能经由安装限位槽21快速的替换捕虫元件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捕虫灯的结构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