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立体种植增氧增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1704发布日期:2020-04-03 12:5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立体种植增氧增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种植增氧增温装置。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继研究开发了不同形式的立体无土栽培,如多层式、悬垂式、香肠式、单元叠加式等。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研究并推广此项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日光温室生产的一个主要方向,采用立体栽培并套作一定类型的园艺作物,可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常见的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柱状栽培架、长袋装栽培架、悬挂式栽培架、层叠式栽培架和多层式栽培架,各种栽培架结构不同,适用的作物类型也不同,但是现有的栽培装置需要人工进行松土才可以保证植物根部有充足的氧气,日常维护比较麻烦费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可自动补充植物根部的氧气、调节土壤温湿度的植物立体种植增氧增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栽培槽、支撑槽及支架;栽培槽整体为长条形状,栽培槽断面上部为凹型槽,底部为v字形结构,在栽培槽v字形结构底部设有排水管,可以排除栽培槽底部多余的水,保持植物根部的适度干燥,避免植物根部腐烂;在栽培槽v字形底部的上方设有挡板,在挡板中间位置设有水管,水管顶部位置设有微细孔,水管可用于微滴管,天气寒冷时可在水管中通入热水调节土壤的温度;挡板上设有通孔,用于将栽培槽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排走;挡板为倒v字形,挡板与栽培槽底部v字形结构之间形成“◇”型中空结构,这种空心结构有利于空气的流通,空气通过挡板上的通孔进入到土壤中,有利于增加植物根部的氧气,减少工作人员定期给植物松土的工作。水管通常设在挡板倒v字形顶点处。

支撑槽为v字形,其形状、尺寸与栽培槽v字形底相匹配;支架为a字形,支架顶部及两侧均设有支撑槽,用于放置形状、尺寸相匹配的栽培槽。位于支架两侧的支撑槽上端一侧固定在支架上,在支架与支撑槽底部之间设有支撑板,以强化对支撑槽的支撑。根据支架及支撑槽的尺寸,支架两侧沿着支架设置有多个支撑槽,形成立体栽培模式;一般的,每侧可设置2-3个支撑槽。

为增强支架的强度,在支架下部两侧之间设有加强筋。支撑槽上端外侧设有提耳,便于搬运。为便于栽培槽的安装定位,在最外侧支撑槽的一端还设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室内对植物进行立体种植或栽培,占地面积小,绿化效果好,有利于增加植物根部的氧气,调节土壤温度或湿度,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简少了人工操作工序,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栽培槽,2、排水管,3、挡板,4、支架、5、支撑板,6、加强筋、7、支撑槽,8、托板,9、通孔,10、水管,11、提耳。

具体实施方式

栽培槽1靠近上端的外壁上设有提耳11,栽培槽1断面为凹型槽,凹型槽的底部呈“v”字型结构;在栽培槽1的“v”字型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排水管2;栽培槽1“v”字型底部的上方设有托板8,托板8呈倒“v”字型结构,在托板8的中间位置设有水管10,托板8上设有通孔9;托板8与“v”字型底部之间形成“◇”型中空结构;支架4上一共设有五个支撑槽7,支架4顶部设有一个支撑槽7,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支撑槽7。两侧的四个支撑槽7的上端一侧均分别焊接在支架4上,支撑槽7底部分别通过支撑板5焊接在支架4上;支撑槽7呈“v”字型结;支架4下方的中间位置设有加强筋6。为便于栽培槽1的安装定位,在最外侧支撑槽7的一端还设有挡板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