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和菌菇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1798发布日期:2020-07-07 13:5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和菌菇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菌菇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和菌菇采收装置。



背景技术:

菌菇工厂化生产中,通常使用栽培瓶配合固体培养基来培育,培养基较为常见的种类,包括:木屑、棉籽壳、谷粒等,这种工艺下菌菇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

为了使菌菇产品上市前更加美观、卫生且方便消费者食用,需要在工厂切削掉与菌菇根部相连的培养基。这个处理过程多由人工来完成,或者借助简单的切根机械进行切根处理,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根部的处理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能够解决菌菇工厂化生产中的菌菇根部处理效果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包括:框架,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以及多个旋转切割刀具,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框架的第一位置,用于从上部对待切割菌菇进行定位,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框架的第二位置,并位于第一定位装置的正下方,包括多个与待切割菌菇相对应的容置部,以使得多个旋转切割刀具在多个容置部内对待切割菌菇的根部进行切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置部包括设置于第二定位装置中的通孔和与通孔对应的定位筒,定位筒相对于第二定位装置的表面垂直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还包括刀具升降台,设置于旋转切割刀具的下方,用于带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上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还包括:传送装置,设置于框架的第三位置,并位于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用于将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传送至第二定位装置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装置包括:传感器,用于探测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稳定板和至少一个推杆,至少一个推杆用于推动稳定板上下运动,以便压住或远离菌菇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稳定板下方还设置有与菌菇直接接触的缓冲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刀具升降台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还包括:限位部,与第二定位装置相邻设置,用于对菌菇培养框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菌菇采收装置,包括:控制器及如前所述的任一旋转切割装置,控制器用于在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处于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时控制旋转切割刀具对菌菇根部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采用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框架的第一位置,从上部对待切割菌菇进行定位,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框架的第二位置且位于第一定位装置的正下方,包括多个与待切割菌菇相对应的容置部,以使得多个旋转切割刀具在多个容置部内对菌菇根部进行切割。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能够解决菌菇工厂化生产中的菌菇根部处理效果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的第二定位装置的多个容置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单个旋转切割刀具与定位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和其它类似词语并不意在暗示任何顺序、数量和重要性,而是仅仅用于对不同的元件进行区分。在本文中,术语“一”、“一个”和其它类似词语并不意在表示只存在一个所述事物,而是表示有关描述针对所述事物中的一个,所述事物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在本文中,术语“包含”、“包括”和其它类似词语意在表示逻辑上的相互关系,而不能视作表示空间结构上的关系。例如,“a包括b”意在表示在逻辑上b属于a,而不表示在空间上b位于a的内部。另外,术语“包含”、“包括”和其它类似词语的含义应视为开放性的,而非封闭性的。例如,“a包括b”意在表示b属于a,但是b不一定构成a的全部,a还可能包括c、d、e等其它元素。

在本文中,术语“实施例”、“本实施例”、“一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并不表示有关描述仅仅适用于一个特定的实施例,而是表示这些描述还可能适用于另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文中,任何针对某一个实施例所做的描述都可以与另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有关描述进行替代、组合、或者以其它方式结合,所述替代、组合、或者以其它方式结合所产生的新实施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侧视图。

如图1、图2所示,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100包括:框架110,第一定位装置120、第二定位装置130和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其中,第一定位装置120设置于框架110的第一位置,用于从上部压住待切割菌菇的顶部;第二定位装置130设置于框架110的第二位置,包括多个与待切割菌菇相对应的容置部,其中,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正下方。

第一定位装置120呈板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框架110的第一位置,用于从上部压住待切割菌菇的顶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切割装置是从菌菇根部的底部进行切割,由于菌菇质地柔软,所以选用第一定位装置120在菌菇的顶部对其进行固定,使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完成切割的过程,不发生上移或侧移。

通过设置第一定位装置120,使其与待切割菌菇生长面直接接触,从而能够使得对菌菇根部的切割过程更加稳定,避免菌菇根部切削过程中菌菇体受力不均。

菌菇的生产过程中,其培养瓶多以阵列形式布置在一个平面上,即,由栽培框板携带成阵列形式布置的待切割菌菇至旋转切割装置100内以便对其根部进行切割。第二定位装置130设置于第一定位装置120的正下方,包括多个与待切割菌菇位置相对应的容置部。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的第二定位装置的多个容置部示意图。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容置部包括设置于第二定位装置130中的通孔1310和与通孔1310对应的定位筒1305,多个定位筒1305相对于第二定位装置的表面垂直延伸。第二定位装置130也呈平板状,且与第一定位装置120平行,在其上开设有矩阵形式的多个通孔1310。如图2所示,多个定位筒1305呈圆筒状,与第二定位装置130的呈矩阵形式的多个通孔1310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定位筒1305可以相对于第二定位装置的表面向一侧延伸,也可以相对于第二定位装置的表面向两侧延伸。这样,多个待切割菌菇根部的位置与多个定位筒1305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能够在定位筒1305内对菌菇根部进行切割。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单个旋转切割刀具与定位筒示意图。结合图4与图5,定位筒1305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空心圆环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选用性质稳定的金属或者工程塑料材质,其直径尺寸与菌菇工厂化生产采用的栽培瓶口径相当,或者略大于栽培瓶的口径尺寸。保证待切割菌菇根部可以延申至定位筒1305内,并且在切削的过程中,菌菇不会产生径向的移动,使得对菌菇根部的切割更加有效,也可以使切割的废料不产生飞溅,便于切割装置的清理,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采用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框架的第一位置,从上部对待切割菌菇进行定位,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框架的第二位置且位于第一定位装置的正下方,包括多个与待切割菌菇相对应的容置部,以使得多个旋转切割刀具在多个容置部内对菌菇根部进行切割。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能够解决菌菇工厂化生产中的菌菇根部处理效果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100还包括刀具升降台150,刀具升降台150用于带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上下运动。

具体地,刀具升降台150设置在旋转切割装置100的框架110上、第二定位装置130的下方,可以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上升。刀具升降台150上设置有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的轴1405与刀具升降台150相连接,成陈列形式布置。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围绕各自的轴1405转动以实现对成陈列形式布置的菌菇根部的切割。

刀具升降台150由初始位置上升至指定位置,带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上升,至第二定位装置130的多个定位筒1305的相应位置。控制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同步转动,对成阵列形式布置的菌菇同时进行切割。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菌菇根部的质地设定切割时间,在到达设定的切割时间之后,即切割完成,控制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停止转动。刀具升降台150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带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的下降到初始位置。驱动装置可以是不同类型,例如提升电机与液压杆或者气动提升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100还包括:传送装置160,传送装置160设置于框架110的第三位置,第一定位装置120和第二定位装置130之间。传送装置160包括从携带菌菇的框板的相对两侧对其提供支撑的支撑部1605和与支撑部1605相连接的移动部1610。支撑部1605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两个链条或者对称设置的两个杆状结构,携带菌菇的框板相对侧(即,平行于菌菇传送方向的两个相对侧边)的边缘部分架设于支撑部1605上。移动部1610例如包括至少一个连杆,与支撑部1605相连接,可以在电机驱动下上下往复移动(类似于气缸活塞的运行),带动支撑部1605上下移动。在传送装置160的移动部件向下移动时,将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向下传送至第二定位装置130的上方的相应位置,以实现菌菇根部在第二定位装置130位置处的切割。在切割完成之后,传送装置160向上移动,带动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向上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装置130包括传感器(未示出),用于探测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的位置。具体地,传感器感应到存在菌菇培养框时,将感应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传送装置将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传送至第二定位装置130的上方。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100的第一定位装置120包括:稳定板1210和至少一个推杆1205,至少一个推杆1205用于推动稳定板1210上下运动,以便压住或远离待切割菌菇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稳定板1210下方还设置有与菌菇直接接触的缓冲层,由于第一定位装置120的稳定板1210与菌菇的可食用部分直接接触,由于菌菇柔嫩多汁,所以稳定板与菌菇顶部接触的位置可以设置一层柔软的缓冲层,例如:海绵或者泡沫材料,一方面保护菌菇的外观规整,一方面也可以使向下的压力分布的更加均匀,既可以在对根部切割的过程中,稳定住菌菇,又保持了菌菇的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定位装置的稳定板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其他多边形等。

至少一个推杆1205可以是与稳定板1210刚性连接,垂直设置。驱动装置推动至少一个推杆1205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实现稳定板1210在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即通过向下运动,压住待切割菌菇的顶部;在切割动作完成之后,使得稳定板1210远离菌菇的顶部。稳定板1210和至少一个推杆1205使得菌菇栽培框板携带的待切割菌菇在根部切削的过程中,在竖直向下的压力的作用下保持平稳,也使得切削装置的结构得到简化,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推杆1205可以连接一个动力驱动装置,例如提升电机与液压杆或者气动提升或齿轮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气缸电机,通过气缸升降使得至少一个推杆1205上下运动,并且,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行时常,控制至少一个推杆1205的行程,使得稳定板1210下降至与菌菇栽培框板上的待切割菌菇顶部相贴合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100的刀具升降台150还包括驱动装置170,驱动装置170驱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旋转。

参照图4以及图5,刀具升降台150带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由初始位置上升至第二定位装置130的多个定位筒1305的相应位置,驱动装置170驱动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同步旋转,对成阵列形式布置的待切割菌菇的根部同时进行切割。多个切割刀具140围绕各自的旋转轴1405转动,其转动时形成的切割面的面积可以是等于或者略大于单个菌菇根部的截面积,切割刀具140的切割方向与菌菇生长方向垂直,以使得对菌菇根部的处理更加有效、充分。

驱动装置170可以是包括链条与传动齿轮配合连接的结构,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中的每个旋转切割刀具140的轴1405的底部与齿轮垂直连接,也即,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的数量同与之连接的齿轮的数量相等。多个齿轮互相咬合的、成阵列形式布置,可以同步转动。

驱动装置的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带动与之链接的链条转动,进而带动上述多个齿轮同步转动,对成阵列形式布置的待切割菌菇同时进行切割。可以根据菌菇根部的质地设定切割时间,在到达设定的切割时间之后,即切割完成,驱动装置170控制多个旋转切割刀具140停止转动。驱动装置170可以是由电机驱动或者气动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100的传送装置160还用于在菌菇根部完成切割动作之后,将菌菇培养框传出旋转切割装置100。

在菌菇根部切割动作完成之后,传送装置160对称设置的支撑部1605可以转动,带动菌菇培养框向前移动,以将菌菇培养框传出旋转切割装置100,进一步实现自动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菌菇根部的旋转切割装置100还包括一限位部,设置于框架100的端部,与第二定位装置130相邻设置,可以在竖直方向升降。限位部包括一竖杆和连接于竖杆顶部的一个平板,平板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一与平板垂直的弯折部,弯折部与携带菌菇的培养框框板的边缘接触,在培养框传入切割装置时,阻挡其向前的运动,使其由向前运动变为静止状态,处在第一定位装置120的正下方,以便实现菌菇根部的切割。在切割完成之后,限位部下降至框板以及菌菇的底部以下,使其传出切割装置,在菌菇框板携带菌菇传出切割装置之后,限位部上升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菌菇采收装置,包括:控制器及如前所述的任一旋转切割装置,控制器用于在容纳有待切割菌菇的菌菇培养框处于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时控制旋转切割刀具对菌菇根部进行切割。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止上文给出的这几种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文件以后,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方法、装置、部件做出任何可能的改进、替换和等同形式,这些改进、替换和等同形式应视为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