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箱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5943发布日期:2020-05-01 16:4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箱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蜂箱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蜂箱通常只设有一个开口,蜜蜂进出蜂箱都只通过这一个开口,由于蜂箱中的蜜蜂众多,而蜜蜂又喜欢光线,常在开口位置堆积,访花返回的蜜蜂爬进蜂箱的过程中,身上沾满的花粉会在途中掉落,而蜜蜂杂乱的进出秩序直接影响花粉的收集效率,即直接影响蜂蜜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给蜜蜂运动有序导向,又能让蜜蜂辅助防治花腐的蜂箱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蜂箱导向装置,包括蜂箱,在所述蜂箱上插设有箱本体,在所述箱本体前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在两个所述进口之间设有第一出口,后端的上部铰接有盖板,该箱本体的后端设有第二出口,在所述第二出口处设有连接台,在所述连接台上对称设有两个挡板,在每个所述挡板上均设有等高的导向块,两个所述挡板插设在蜂箱的巢门上,并使第二出口与蜂箱的巢门连通;在所述箱本体外侧壁上对应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下端的位置处均设有平台;在该箱本体内壁上,对应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位置处均插设有隔板,两个所述隔板把箱本体分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两个该隔板之间与箱本体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第一出口连通,对应端的所述隔板与导向块的对应位置之间各形成一个导向通道;在所述第三空腔内的腔底设有透明板在所述透明板与第一出口之间对应第三空腔的底面位置处设有凹槽,该凹槽内铺设有防治粉;在所述第一出口处的内侧壁固设有内低外高的斜台。

采用上述结构,导向块、挡板和连接台同时插入巢门,第二出口处的开口上部被蜂箱外侧壁抵接阻挡,只留下第二出口处的下部开口间隙与巢门连通,所形成的间隙高度即挡板(或导向块)的高度值;设置盖板便于拆取隔板以及透明板,也便于观察箱本体内的蜜蜂状态;在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位置设置平台,便于蜜蜂访花返回着陆后爬进箱本体,由于蜜蜂数量众多,在两个进口堆积会挡住外部光线进入箱本体,而光线还能从第一出口进入箱本体,并经透明板的折射,扩大了箱本体内的光照范围,光线经第三空腔进入箱本体内,在第一空腔以及第二空腔中靠内的蜜蜂,就会沿对应端的导向通道进入第三空腔,并经第一出口的位置处飞出箱本体,或经第二出口进入蜂箱内,以此来保证箱本体内大部分的蜜蜂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进,从第一出口出的进出顺序,提高花粉的收集率;另外,透明板的导光性能吸引蜜蜂走第三空腔方向离开蜂箱,在经过的过程中,蜜蜂由于空间限制只能扇动翅膀却没有起飞的空间,因此只能爬行通过,蜜蜂会经过铺设有防治粉的凹槽,防治粉是由防菌剂与花粉组成的混合物,即,花粉的气息吸引蜜蜂,并在出箱本体前,蜜蜂身上就沾有治疗花腐的防治粉,由蜜蜂的连续采蜜活动,持续将防治粉散布到花上,对花进行持续的保护和授粉;经过凹槽后,再经过一个斜台,从第一出口飞出,由于第一出口未设置平台而直接悬空,蜜蜂返回时,会大量降落在两个进口处的平台上,这样就有效避免了95%以上的蜜蜂从第一出口进入的可能,以便使较多光线从第一出口位置进入第二空腔,有效引导蜜蜂在箱本体内的移动方向,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广。

为了便于拆装和限位,作为优选,在所述箱本体的内腔底部设有矩形插孔,所述隔板的下端面设有插孔形状相适配的插块,所述插块插接在插孔内。

为了便于拆装透明板,作为优选,在两个所述隔板朝向第三空腔一端的端面上,对应透明板的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开口槽,所述透明板插设在两个隔板之间。

为了保证第二通道的空高高度,作为优选,所述开口槽为通槽,所述隔板的上端面对应开口槽的位置处均设有开口。

为了便于在移动方向集中蜜蜂,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包括平直段和斜直段,所述平直段与对应端的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斜直段斜向伸入第二出口,并与对应端的隔板形成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第三空腔连通。

为了保证足够的光线进入箱本体,同时便于蜜蜂的进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开口高度为5mm。

为了控制蜜蜂的移动方向,同时避免蜜蜂在第二通道处飞行,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通道的宽度为15~20mm。

所述透明板的上端面与盖板下端面的间距为10~15mm。

为了便于蜜蜂飞出箱本体,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口包括五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斜台的斜度与锥形孔的锥度一致。

为了增加进入箱本体内的光线的照射距离,作为优选,所述平台的上端面,以及箱本体的底面均设有磨砂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隔板形成三个通道,设置导向块形成导向通道,设置的透明板利于扩大光线的照射范围,便于引导蜜蜂在箱本体内有序移动;在第三空腔设置铺设有防治粉的凹槽,便于沾带在蜜蜂身上,以此实现对花进行持续保护和授粉的目的,结构简单紧凑,拆装便捷,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箱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图5为透明板和斜台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蜂箱(未标示)和箱本体1等组成,在所述蜂箱上插设有箱本体(1),在所述箱本体(1)前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后端的上部铰接有盖板(13),在两个所述进口之间设有第一出口(15),所述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的开口高度为5mm;该箱本体(1)的后端设有第二出口(18),在所述第二出口(18)处设有连接台(16),在所述连接台(16)上对称设有两个挡板(19),在每个所述挡板(19)上均设有等高的导向块(17),所述导向块(17)包括平直段和斜直段,所述平直段与对应端的挡板(19)固定连接,所述斜直段斜向伸入第二出口(18),并与对应端的隔板(21)形成导向通道(51),所述导向通道(51)与第三空腔(33)连通;两个所述挡板(19)插设在蜂箱的巢门上,并使第二出口(18)与蜂箱的巢门连通。

在所述箱本体(1)外侧壁上对应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下端的位置处均设有平台(14),所述平台(14)的上端面,以及箱本体(1)内的底面均设有磨砂层(7);在该箱本体(1)内壁上,对应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的位置处均设有隔板(21),在所述箱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矩形插孔,所述隔板(21)的下端面设有插孔形状相适配的插块(211),所述插块(211)插接在插孔内;两个所述隔板(21)把箱本体(1)分成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2),两个该隔板之间与箱本体(1)形成第三空腔(33),所述第三空腔(33)与第一出口(15)连通,对应端的所述隔板(21)与导向块(17)的对应位置之间各形成一个导向通道(51),所述导向通道(51)的宽度为15~20mm,优选为17mm。

在所述第三空腔(33)内的腔底设有透明板(41),所述透明板(41)的上端面与盖板(13)下端面的间距为10~15mm,优选为12mm;在两个所述隔板(21)朝向第三空腔(33)一端的端面上,对应透明板(41)的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开口槽(221),所述开口槽(221)为通槽,所述隔板(21)的上端面对应开口槽(221)的位置处均设有开口,所述透明板(41)插设在两个隔板(21)之间;在所述透明板(41)与第一出口(15)之间对应第三空腔(33)的底面位置处设有凹槽(52),该凹槽(52)内铺设有防治粉。

在所述第一出口(15)处的内侧壁固设有内低外高的斜台(6),所述第一出口(15)包括五个外大内小的锥形孔,所述斜台(6)的斜度与锥形孔的锥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5所示,连接台16的上端面与箱本体1的底面齐平,导向块17、挡板19和连接台16同时插入巢门(未标示),第二出口18处的开口上部被等高的导向块17和挡板19阻挡,只留下第二出口18处的下部开口间隙与巢门连通,所形成的间隙高度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确定差值。

设置盖板13便于拆取隔板21以及透明板41,也便于观察箱本1内的蜜蜂状态;隔板21上设有矩形的插块211,在便于拆装的同时,还能防止隔板21移动,在装配的同时实现定位。

在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位置处设置平台14,便于蜜蜂访花返回着陆后爬进箱本体1,并由第二出口18处直接由巢门进入蜂箱,由于蜜蜂数量众多,在两个进口堆积时,会挡住外部光线进入箱本体1,而光线还能从第第一出口15进入箱本体1,并经透明板41的折射,具体的情况是:正常情况是光线经第一出口15进入箱本体1,一部分沿直线方向照射到第三空腔33内,另一部分则沿斜台6方向照向透明板41,光线经折射照射到第二出口18方向,这样就扩大了箱本体1内的光照范围;光线被折射到第二出口18位置,并经两个导向通道51分别进入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2内,从蜂箱巢门出来的蜜蜂以及部分第一空腔31中靠近第二出口18处的蜜蜂,就会沿对应端的导向通道51进入第三空腔33,并经斜台6从第一出口15的位置处飞出箱本体1,以此来保证箱本体1内大部分的蜜蜂从两个进口进,从第第一出口15出的进出顺序,有效引导了蜜蜂的移动方向,并提高了花粉的收集率。

这其中,为了更好地吸引蜜蜂走第三空腔33方向离开蜂箱,在经过过程中,蜜蜂会经过铺设有防治粉的凹槽52,防治粉是由防菌剂与花粉组成的混合物,即,花粉的气息吸引蜜蜂,并在出箱本体1前,蜜蜂身上就沾有治疗花腐的防治粉,由蜜蜂的连续采蜜活动,持续将防治粉散布到花上,对花进行持续的保护和授粉,保护范围保持在85%~90%(常规人为的用药,防治效果基本在40%以下),花粉收集率能保持在93%~97%(普通蜂箱蜜蜂异花授粉率一般保持在60-70%);而透明板41与盖板13下端面之间的高度只有12mm,迫使蜜蜂不能飞行越过第三空腔33,必须从铺设有防治粉的凹槽52中爬过,使足部和身体充分沾满防治粉,由于斜台6的斜度与锥形孔的锥度一致,沿斜台6爬到顶部并直接进入对应位置的锥形孔中飞出,由于第一出口15未设置台板而直接悬空,蜜蜂返回时,会大量降落在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处的平台14上,这样就有效避免了95%以上的蜜蜂从第一出口15进入的可能,以便使较多光线第一出口15位置进入第三空腔33,有效引导蜜蜂在箱本体1内的移动方向,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广。

另外,第一开口槽221为通槽,对应的透明板41能直接放置到第三空腔33的底部,在透明板41放置到位时,透明板41与盖板13下端面之间固定形成有12mm的间隙。

平台14上端面和箱本体1内的底部设置的磨砂层7,也是增加光线的折射面积,扩宽光线的折射范围,提高第一开口11处的光线亮度,当箱本体1内蜜蜂数量过多时,即蜜蜂活动不频繁时,此时应该不在花期,利用蜜蜂喜光的特质,第一进口11和第二进口12处也能作为大部分有活动蜜蜂的进出位置,这并不会对花粉收集率产生较大影响。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