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幼苗生长质量高的培育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8393发布日期:2020-04-24 20:4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幼苗生长质量高的培育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马铃薯幼苗生长质量高的培育苗床。



背景技术:

马铃薯,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有证据表明,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量扩张数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马铃薯无土栽培技术目前日渐成熟,马铃薯在移栽前有一个幼苗培育过程,一般通过专用的培养箱或苗床进行培育,马铃薯幼苗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液的浓度和需求量是不同的,而现有马铃薯幼苗培育苗床在对马铃薯幼苗提供营养液时,添加量控制不精确,同时培养皿内上次添加的营养液一般还有剩,继续添加新的营养液会与原营养液混合,营养液浓度实际发生了变化,达不到幼苗新的生长阶段对营养液的需求,导致幼苗生长质量差。

故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而现有马铃薯幼苗培育苗床在对马铃薯幼苗提供营养液时,添加量控制不精确,同时新添加的营养液会与原来过剩的营养液混合,营养液浓度实际发生了变化,达不到幼苗新的生长阶段对营养液的需求,导致幼苗生长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铃薯幼苗生长质量高的培育苗床。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幼苗生长质量高的培育苗床,包括床体,床体上设置有培养皿,培养皿内开设有若干纵横排列的培育槽,床体外侧设置有透明的加液箱,加液箱在竖直方向上均布有若干液位刻度线,加液箱底部连接有水管,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a,水管连接有位于培养皿内部的主流管,主流管连接有若干分流管,主流管和分流管均位于培育槽下方,主流管和分流管上均连接有若干连通在对应培育槽底部的支管,主流管一端伸出床体并设置有控制阀b。

进一步地,床体包括底座,培养皿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位于培养皿两端的侧板,两侧板内壁均设置有反光板。

进一步地,任一侧板顶部铰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另一端可贴合在另一块侧板顶部,安装板底部设置有光照补偿灯,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光照补偿灯电性连接的开关控制器。

进一步地,光照补偿灯包括若干交错布置的led蓝光灯和led红光灯,led红光灯与led蓝光灯的数量比为6∶4。

进一步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卡块,与安装板铰接的侧板的外侧壁铰接有与卡块配合的立杆。

进一步地,两侧板之间设置有两根位于安装板下方的互相平行的横杆,两横杆之间通过若干挂环连接有遮光网,挂环可滑动地套设在横杆上。

进一步地,底座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杆,支撑杆底部均设置有自锁脚轮。

工作原理:将切好的马铃薯块茎依次放入培育槽内,然后往加液箱内添加定量营养液,打开控制阀a使加液箱内的营养液依次通过水管、主流管、分流管和支管进入对应培育槽内,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营养基础,当马铃薯幼苗生长到下一个阶段需要添加新的营养液时,打开控制阀b,在培育槽内剩余的原营养液顺着支管和分流管汇集到主流管并从其一端全部流出,这时关闭控制阀b并打开控制阀a使新的营养液进入所有培育槽内。马铃薯在接受光照进行生长过程中,当处于正常光照时,此时遮光网处于收缩状态,安装板也在侧板外侧并被立杆顶住,即培养皿上方处于通光状态(如图2所示),当光照不足或者完全无光照时,转动安装板使其位于两侧板顶部之间,此时光照补偿灯位于培养皿正上方,通过开关控制器打开所有led蓝光灯和led红光灯,提供需要的光照条件(如图1所示),当光照过强时,安装板在侧板外侧并被立杆顶住,此时拉动若干挂环使遮光网处于张开状态,覆盖培养皿上方区域,仅允许部分光线进入,从而减少光照强度(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往加液箱内添加定量营养液时,通过观察液位刻度线可精确控制营养液添加量,然后打开控制阀a使加液箱内的营养液依次通过水管、主流管、分流管和支管进入对应培育槽内,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营养基础,当马铃薯幼苗生长到下一个阶段需要添加新的营养液时,打开控制阀b,在培育槽内剩余的原营养液顺着支管和分流管汇集到主流管并从其一端全部流出,这时关闭控制阀b并打开控制阀a使新的营养液进入所有培育槽内,从而避免与原营养液混合,保证每次添加的营养液的纯度,从而保证马铃薯幼苗的生长质量。

2、当光照不足或者完全无光照时,转动安装板使其位于两侧板顶部之间,此时光照补偿灯位于培养皿正上方,通过开关控制器打开所有led蓝光灯和led红光灯,提供需要的光照条件,根据马铃薯生长特性,设置led红光灯与led蓝光灯的数量比为6∶4,合理搭配红光和蓝光,以达到最好的补光效果。

3、当光照过强时,安装板在侧板外侧并被立杆顶住,此时拉动若干挂环使遮光网处于张开状态,覆盖培养皿上方区域,仅允许部分光线进入,从而减少光照强度,为马铃薯幼苗生长提供适应的光照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马铃薯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无光照或弱光照环境时);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正常光照环境时);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光照过强环境时);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遮光网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角)。

附图标记:1-床体,1.1-底座,1.2-侧板,2-培养皿,2.1-培育槽,3-加液箱,4-液位刻度线,5-水管,6-控制阀a,7-主流管,8-分流管,9-支管,10-控制阀b,11-反光板,12-安装板,13-光照补偿灯,13.1-led蓝光灯,13.2-led红光灯,14-开关控制器,15-卡块,16-立杆,17-横杆,18-挂环,19-遮光网,20-支撑杆,21-自锁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马铃薯幼苗生长质量高的培育苗床,包括床体1,床体1上设置有培养皿2,培养皿2内开设有若干纵横排列的培育槽2.1,床体1外侧设置有透明的加液箱3,加液箱3在竖直方向上均布有若干液位刻度线4,加液箱3底部连接有水管5,水管5上设置有控制阀a6,水管5连接有位于培养皿2内部的主流管7,主流管7连接有若干分流管8,主流管7和分流管8均位于培育槽2.1下方,主流管7和分流管8上均连接有若干连通在对应培育槽2.1底部的支管9,主流管7一端伸出床体1并设置有控制阀b10。

本实施例中,往加液箱3内添加定量营养液时,通过观察液位刻度线4可精确控制营养液添加量,然后打开控制阀a6使加液箱3内的营养液依次通过水管5、主流管7、分流管8和支管9进入对应培育槽2.1内,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营养基础,当马铃薯幼苗生长到下一个阶段需要添加新的营养液时,打开控制阀b10,在培育槽2.1内剩余的原营养液顺着支管9和分流管8汇集到主流管7并从其一端全部流出,这时关闭控制阀b10并打开控制阀a6使新的营养液进入所有培育槽2.1内,从而避免与原营养液混合,保证每次添加的营养液的纯度,从而保证马铃薯幼苗的生长质量。

实施例2

如图1到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床体1包括底座1.1,培养皿2设置在底座1.1上,底座1.1上设置有位于培养皿2两端的侧板1.2,两侧板1.2内壁均设置有反光板11,反光板11的作用是将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培养皿2上,提高光利用率。

实施例3

如图1到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任一侧板1.2顶部铰接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另一端可贴合在另一块侧板1.2顶部,安装板12底部设置有光照补偿灯13,安装板12上设置有与光照补偿灯13电性连接的开关控制器14,光照补偿灯13包括若干交错布置的led蓝光灯13.1和led红光灯13.2,led红光灯13.2与led蓝光灯13.1的数量比为6:4,安装板12顶部设置有卡块15,与安装板12铰接的侧板1.2的外侧壁铰接有与卡块15配合的立杆16,两侧板1.2之间设置有两根位于安装板12下方的互相平行的横杆17,两横杆17之间通过若干挂环18连接有遮光网19,挂环18可滑动地套设在横杆17上。

本实施例中,当处于正常光照时,此时遮光网19处于收缩状态,安装板12也在侧板1.2外侧并被立杆16顶住,即培养皿2上方处于通光状态。当光照不足或者完全无光照时,转动安装板12使其位于两侧板1.2顶部之间,此时光照补偿灯13位于培养皿2正上方,通过开关控制器14打开所有led蓝光灯13.1和led红光灯13.2,提供需要的光照条件,led蓝光灯13.1发出的蓝光主要是防止植物徒长,促进植物干物质形成,对根茎的生长有明显作用,而led红光灯13.2发出的红光有促进植物茎段生根、叶绿素形成、碳水化合物积累以及吸收和利用的作用,根据马铃薯生长特性,led红光灯13.2与led蓝光灯13.1的数量比为6∶4,合理搭配红光和蓝光,以达到最好的补光效果。当光照过强时,将安装板12转动到侧板1.2外侧,并通过立杆16顶住安装板12上的卡块15,从而支撑住整个安装板12,此时拉动若干挂环18使遮光网19处于张开状态,覆盖培养皿2上方区域,仅允许部分光线进入,从而减少光照强度。

实施例4

如图1到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底座1.1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杆20,支撑杆20底部均设置有自锁脚轮21,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