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蟑螂捕捉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9362发布日期:2020-04-24 20:5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蟑螂捕捉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蟑螂捕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蟑螂捕捉收集器。



背景技术:

蟑螂有边吃、边吐、边排泄的恶习,并分泌臭液,不仅可携带麻风分支杆菌、鼠疫杆菌等40多种病原体,而且也是肠道病和寄生虫病重要的传播媒介,其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为此人们发明了蟑螂捕捉收集器。

然而传统的蟑螂捕捉器在蟑螂进入后,蟑螂捕捉收集器内的诱饵被吃完后蟑螂就不会继续进入蟑螂捕捉收集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蟑螂捕捉收集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蟑螂将诱饵吃完的蟑螂捕捉收集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蟑螂捕捉收集器包括:捕捉机构;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捕捉机构的顶端之间螺纹连接;放料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固定于所述捕捉机构的内侧壁;进虫机构,所述进虫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捕捉机构的侧壁;所述进虫机构包括挡盖、弹簧、转轴和管道,所述管道倾斜安装于所述捕捉机构的侧壁,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管道的内部,所述挡盖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挡盖的侧壁和所述管道的侧壁,所述挡盖抵触所述管道。

优选的,所述捕捉机构包括盒体、凸块和底盘,所述盒体顶端与所述盒盖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凸块均匀设于所述盒体的外侧壁,所述底盘与所述盒体的底端内部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顶端连接注射管,且所述注射管倾斜位于所述盒体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放料机构包括托盘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盘的顶面,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挡盖的直径大于所述管道的最小直径,且所述管道为漏斗形。

优选的,所述盒体呈中空锥形状,且所述托盘与所述盒体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管道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的所述支撑杆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的顶面,且所述支撑杆的高度小于所述盒体的高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蟑螂捕捉收集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蟑螂捕捉收集器,所述盒体设为锥形,能更好的防止蟑螂爬出;所述挡盖设置为网状,能使所述托盘内诱饵的气味更好的散出引导蟑螂进入所述盒体;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外侧壁上,增大摩擦力,让蟑螂便于爬到所述管道内进入所述盒体;所述托盘与所述盒体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管道的高度,使蟑螂进入所述捕捉机构的内部向下掉落,能防止蟑螂掉落在所述托盘中将诱饵吃完;所述支撑杆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的侧壁,蟑螂很难通过所述支撑杆爬到所述托盘上吃掉诱饵,不会损失诱饵,诱饵一直存在,则蟑螂就会一直进入蟑螂捕捉收集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蟑螂捕捉收集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盒体的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进虫机构的截面图。

图中标号:1、捕捉机构,11、盒体,12、凸块,13、底盘,2、注射管,3、进虫机构,31、挡盖,32、弹簧,33、转轴,34、管道,4、盒盖,5、放料机构,51、托盘,5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蟑螂捕捉收集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盒体的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进虫机构的截面图。蟑螂捕捉收集器包括:捕捉机构1;盒盖4,所述盒盖4与所述捕捉机构1的顶端之间螺纹连接;放料机构5,所述放料机构5固定于所述捕捉机构1的内侧壁;进虫机构3,所述进虫机构3固定连接在所述捕捉机构1的侧壁;所述进虫机构3包括挡盖31、弹簧32、转轴33和管道34,所述管道34倾斜安装于所述捕捉机构1的侧壁,所述转轴33安装于所述管道34的内部,所述挡盖31与所述转轴33转动连接,所述弹簧32固定于所述挡盖31的侧壁和所述管道34的侧壁,所述挡盖31抵触所述管道34。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弹簧32的弹性较弱,主要避免从内向外可以是挡板31打开的情况发生。

参考图1所示,所述捕捉机构1包括盒体11、凸块12和底盘13,所述盒体11顶端与所述盒盖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凸块12均匀设于所述盒体11的外侧壁,以增大摩擦力方便蟑螂更容易爬到所述管道34内进入所述盒体11;所述底盘13与所述盒体11的底端内部之间螺纹连接,便于取出所述底盘13清理死去的蟑螂。

参考图1所示,所述盒体11的顶端连接注射管,且所述注射管2倾斜位于所述盒体11的侧壁,方便通过所述注射管2注射药水到所述盒体11内部的所述底盘13上,使掉入所述盒体11的蟑螂死去。

参考图2所示,所述放料机构5包括托盘51和支撑杆52,所述支撑杆52固定于所述底盘13的顶面,所述支撑杆52固定于所述底盘13,所述托盘51固定在所述支撑杆52的顶端,则蟑螂很难通过所述支撑杆52爬到所述托盘51吃掉诱饵。

参考图3所示,所述挡盖31的直径大于所述管道34的最小直径,且所述管道34为漏斗形,能使蟑螂更易进入所述盒体11,蟑螂通过所述管道34进入所述盒体11后,所述挡盖31与所述管道34抵触,防止蟑螂爬出。

参考图2所示,所述盒体11呈中空锥形状,则蟑螂很难通过所述盒体11爬到所述管道34,且所述托盘51与所述盒体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管道的高度,蟑螂就不会直接掉到所述托盘51将诱饵吃掉。

参考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52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13的顶面,且所述支撑杆52的高度小于所述盒体11的高度,蟑螂很难通过所述支撑杆52爬到所述托盘51上吃掉诱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蟑螂捕捉收集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取下所述盒盖4或所述底盘13加入诱饵到所述托盘51内,并且通过所述注射管2加入药水至所述底盘13内,所述托盘51内的诱饵通过所述挡盖31散发气味引诱蟑螂,蟑螂通过所述盒体11外侧的所述凸块12爬到所述管道34内,抵触所述挡盖31,所述弹簧32张开,蟑螂进入所述盒体11掉入所述底盘13上,同时所述弹簧32压缩,并拉着所述挡盖31与所述管道34抵触,防止蟑螂爬出;所述托盘51与所述盒体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管道的高度,蟑螂就不会直接掉到所述托盘51将诱饵吃掉,所述支撑杆52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13的侧壁,蟑螂很难通过所述支撑杆52爬到所述托盘51上吃掉诱饵;蟑螂掉入所述13底盘后,所述底盘13内的药水会直径将蟑螂杀死,最后可拧开所述底盘13清理蟑螂。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蟑螂捕捉收集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蟑螂捕捉收集器,所述盒体11设为锥形,能更好的防止蟑螂爬出;所述挡盖31设置为网状,能使所述托盘51内诱饵的气味更好的散出引导蟑螂进入所述盒体11;所述托盘51与所述盒体11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管道34的高度,使蟑螂进入所述捕捉机构1的内部向下掉落,能防止蟑螂掉落在所述托盘51中将诱饵吃完;所述支撑杆52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13的侧壁,蟑螂很难通过所述支撑杆52爬到所述托盘51上吃掉诱饵,不会损失诱饵,诱饵一直存在,则蟑螂就会一直进入蟑螂捕捉收集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