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7826发布日期:2020-07-04 00:56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沃柑是中国柑桔研究所重庆柑桔圃于2004年从韩国济州柑桔场引进,这种柑橘的含糖量也远远高于普通柑橘,具有成熟期晚、采摘期长、口感鲜美爽口、容易剥皮等诸多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果的口感和健康度的追求也逐渐增强,在这些方面的优点使得沃柑的市场需求日益倍增,因此沃柑产业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沃柑的种植可采用滴灌的方式为沃柑提供水分或者农药,但是目前的滴灌设备大多数都是手动式或者半自动式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喷洒效率低,滴灌面积小,进而影响滴灌工作进度。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的一侧设有水箱,所述混料箱远离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混料箱的顶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混料箱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混料箱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进水管连接,所述水箱远离所述混料箱的一侧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衔接管连接,所述混料箱通过出料管与所述衔接管连接,所述衔接管的一端设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上设有若干个滴灌支管,所述滴灌管上套设有位于相邻所述滴灌支管之间的卡箍组件,所述卡箍组件的底端设有安装座。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出水管上均设有抽吸泵和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和所述混料箱的一侧均设有观察窗。

作为优选,所述滴灌支管包括与所述滴灌管两侧连接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均与连接头连接,相邻所述连接头之间设有环形滴灌,所述环形滴灌的外圈设有若干个滴灌口。

作为优选,所述滴灌管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环形滴灌内顶端连接的支撑杆。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混料箱内壁两侧的衔接轴,其中一个所述衔接轴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相邻所述衔接轴之间通过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上对称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侧均设有搅拌叶一,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搅拌叶一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混料箱内壁滑动连接的卡杆,所述衔接轴上套设有搅拌叶二。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叶二与所述搅拌叶一上均设有通孔,所述衔接轴与所述调节杆的结合处通过止挡板连接,所述调节杆上设有螺纹一和螺纹二,所述螺纹一与所述螺纹二的螺纹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卡箍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滴灌管的卡箍一和卡箍二,所述卡箍一与所述卡箍二的连接处底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卡箍一与所述卡箍二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滴灌管外壁的卡紧板,所述卡箍一与所述卡箍二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弹簧与所述卡紧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卡箍组件和安装座的设置实现对滴灌管的安装与固定,进而提高了滴灌管的工作稳定性,通过滴灌支管的设置实现水分与农药的分流,进而完成大面积喷洒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搅拌机构,便于使得农药与水充分混合,有效的加快了农药的喷洒效率,实现对沃柑的杀虫操作,进而促进沃柑的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滴灌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卡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混料箱;2、水箱;3、电机;4、进料口;5、进水管;6、出水管;7、衔接管;8、出料管;9、抽吸泵;10、滴灌管;11、滴灌支管;12、卡箍组件;13、安装座;14、连通管;15、连接头;16、环形滴灌;17、滴灌口;18、支撑杆;19、衔接轴;20、调节杆;21、滑块;22、搅拌叶一;23、卡杆;24、搅拌叶二;25、止挡板;26、卡箍一;27、卡箍二;28、卡紧板;2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简易型沃柑滴灌装置,包括混料箱1,所述混料箱1的一侧设有水箱2,所述混料箱1远离所述水箱2的一侧设有电机3,所述混料箱1的顶端设有进料口4,所述混料箱1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混料箱1与所述水箱2之间通过进水管5连接,所述水箱2远离所述混料箱1的一侧底部设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与衔接管7连接,所述混料箱1通过出料管8与所述衔接管7连接,所述衔接管7的一端设有滴灌管10,所述滴灌管10上设有若干个滴灌支管11,所述滴灌管10上套设有位于相邻所述滴灌支管11之间的卡箍组件12,所述卡箍组件12的底端设有安装座13。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管5、所述出料管8和所述出水管6上均设有抽吸泵9和阀门,很明显,通过抽吸泵9和阀门的设置,便于单独控制进水管5、出料管8和出水管6。

如图1所示,所述水箱2和所述混料箱1的一侧均设有观察窗,很明显,观察窗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混料箱1内部的工作情况以及水箱2内部的水位情况。

如图2所示,所述滴灌支管11包括与所述滴灌管10两侧连接的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的一端均与连接头15连接,相邻所述连接头15之间设有环形滴灌16,所述环形滴灌16的外圈设有若干个滴灌口17,从上述设计不难看出,滴灌支管11的设置可以增大水分与农药的喷洒面积,进而为更多的沃柑提供养分。

如图2所示,所述滴灌管10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环形滴灌16内顶端连接的支撑杆18,很明显,支撑杆18的设置为环形滴灌16启动支撑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混料箱1内壁两侧的衔接轴19,其中一个所述衔接轴19与电机3输出轴连接,相邻所述衔接轴19之间通过调节杆20连接,所述调节杆20上对称套设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的两侧均设有搅拌叶一22,所述滑块21远离所述搅拌叶一22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混料箱1内壁滑动连接的卡杆23,所述衔接轴19上套设有搅拌叶二24,从上述设计不难看出,搅拌机构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加快农药与水的混合,进而为后期农药的喷洒提高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搅拌叶二24与所述搅拌叶一22上均设有通孔,所述衔接轴19与所述调节杆20的结合处通过止挡板25连接,所述调节杆20上设有螺纹一和螺纹二,所述螺纹一与所述螺纹二的螺纹方向相反,很明显,螺纹一和螺纹二的设置,便于使得调节杆20在旋转时使得相邻两个滑块21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进而使得搅拌叶一22进行横向搅拌操作。

如图4所示,所述卡箍组件12包括套设于所述滴灌管10的卡箍一26和卡箍二27,所述卡箍一26与所述卡箍二27的连接处底端与所述安装座13连接,所述卡箍一26与所述卡箍二27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滴灌管10外壁的卡紧板28,所述卡箍一26与所述卡箍二27的内壁通过对称设置的弹簧29与所述卡紧板28连接,很明显,卡箍组件12的设置便于根据不同尺寸的滴灌管10进行固定,进而提高了滴灌管10的工作稳定性。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工作人员将连接头15与连通管14通过法兰连接,进而使得环形滴灌16位于环绕在滴灌管10的上方,有效的增高了滴灌管10的高度和宽度,进而为后期滴灌加大了面积,进而提高了滴灌效率,同时将卡箍一26和卡箍二27套在滴灌管10的外部,进而使得卡紧板28与滴灌管10紧密接触,进而使得卡箍一26和卡箍二27通过螺栓连接,进而将卡箍一26与卡箍二27的连接处底端与安装座13连接,实现对滴灌管10的固定,进而为后期滴灌提高稳定性,当需要喷洒水分时,启动出水管6上的抽吸泵9,使得水进入出水管6、衔接管7进而进入滴灌管10中,接着睡通过连通管14、连接头15进入环形滴灌16中,进而使得水分通过滴灌口17进行喷洒,进而需要对沃柑除虫时,工作人员将杀虫药通过进料口4导入混料箱1中,进而启动进水管5上的抽吸泵9,使得水箱2内部的水进入混料箱1中,使得杀虫剂与水混合,进而启动电机3,使得电机3带动衔接轴19和滑块21旋转,进而使得搅拌叶二24进行纵向搅拌,进而由于螺纹一与螺纹二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并配合卡杆23的作用,使得两个滑块21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搅拌叶一22横向搅拌,进而有效的加快了杀虫剂与水的混合速度,进而为后期农药的喷洒提高了效率。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卡箍组件12和安装座13的设置实现对滴灌管10的安装与固定,进而提高了滴灌管10的工作稳定性,通过滴灌支管11的设置实现水分与农药的分流,进而完成大面积喷洒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搅拌机构,便于使得农药与水充分混合,有效的加快了农药的喷洒效率,实现对沃柑的杀虫操作,进而促进沃柑的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