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及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8437发布日期:2020-06-05 18:48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及鱼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接结构及鱼竿,尤其涉及一种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及鱼竿。



背景技术:

垂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其中,乘坐垂钓船出海垂钓也成为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垂钓方式。通常,在垂钓船上都会设置有专用于鱼竿固定的支座,然而当鱼竿安置于支座后,鱼竿与支座的连接形式便被固定,无法对鱼竿的使用角度进行调整,造成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及鱼竿。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包括渔轮座,还包括一号连杆、二号连杆、插销;

一号连杆与二号连杆活动连接,一号连杆的前端面斜向设置并形成斜切面,斜切面处开设有插槽;二号连杆的尾端固定连接有渔轮座,渔轮座连接有与插槽相匹配的三角插板,三角插板具有直侧面和斜侧面,在直侧面上设置有一号凹孔,斜侧面上设置有二号凹孔;

一号连杆上还开设有插孔,插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插孔对称分布在斜切面的两侧且两个插孔均与插槽相通;插销贯穿插孔并在插槽内与三角插板相接;

插销上开设有平面凹槽,插销在一端固定设置有封盖,封盖连接有转动旋钮。

进一步地,一号连杆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十字尾槽,二号连杆在前端与鱼竿的竿体固定粘接。

进一步地,一号连杆上还设置有弧形槽,插孔的开口位于弧形槽内。

进一步地,三角插板具有夹角α,插槽具有夹角β,夹角α与夹角β的大小保持一致且插槽的形状与三角插板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夹角α与夹角β的大小均在30~40°之间。

进一步地,插销上还围设有橡胶圈。

一种鱼竿,包括上述的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采用活动连接的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结构简单,使用十分便利,在实现直线型连接的同时,还能使鱼竿呈设定的角度弯折型连接,实现了一竿两用,方便垂钓者按需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号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号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呈直线型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呈直线型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呈弯折型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呈弯折型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一号连杆;2、二号连杆;3、插销;4、三角插板;5、渔轮座;11、十字尾槽;12、弧形槽;13、插孔;14、插槽;15、斜切面;31、平面凹槽;32、橡胶圈;33、封盖;34、转动旋钮;41、直侧面;42、斜侧面;43、一号凹孔;44、二号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包括如图1所示的一号连杆1、如图2所示的二号连杆2、如图3所示的插销3以及二号连杆2连接的渔轮座5;

其中,一号连杆1与二号连杆2活动连接,一号连杆1的前端面斜向设置并形成斜切面15,斜切面15处开设有插槽14;并且,二号连杆2的尾端连接有渔轮座5,渔轮座5用于固定渔线轮,渔轮座5连接有与插槽14相匹配的三角插板4,从而由三角插板4插入到插槽14内,再通过插销14实现固定,实现一号连杆1与二号连杆2的连接。

同时,为使得本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能够同时满足直线型连接和弯折型连接,三角插板4在设置上具有以下特征:如图2所示,三角插板4具有直侧面41和斜侧面42,在直侧面41上设置有一号凹孔43,斜侧面42上设置有二号凹孔44;此时,三角插板4具有夹角α,插槽14具有夹角β,夹角α与夹角β的大小保持一致且插槽14的形状与三角插板4的形状相匹配,从而无论是直线型连接还是弯折型连接,三角插板4均可插在插槽14内。通常,夹角α与夹角β的大小均在30~40°之间。

对于插销3,其安装在一号连杆1上开设的插孔13内,插孔13设置有两个,两个插孔对称分布在斜切面15的两侧且两个插孔均与插槽14相通,即两个插孔与插槽14保持同心;从而,插销3贯穿插孔13并在插槽14内与三角插板4相接。

插销3不但能够将插入到插槽14内固定三角插板4,实现一号连杆1与二号连杆2的连接,还能够打开以将三角插板4从插槽14内脱离,实现一号连杆1与二号连杆2的分开,主要是由于:插销3上开设有平面凹槽31,同时,三角插板4具有直侧面41和斜侧面42,在直侧面41上设置有一号凹孔43,斜侧面42上设置有二号凹孔44;当插板22的三角板221插入插槽14内时,插销3的平面凹槽31向上。其中,一号凹孔43主要用于弯折型连接,二号凹孔44主要用于直线型连接;当一号凹孔43或二号凹孔44到达平面凹槽正上方的位置时,旋转插销3,使插销3的圆柱体卡合在凹孔内,从而实现插销3的固定作用;当需要将二号连杆2与一号连杆1分离时,再次旋转插销3,插销3的圆柱体从凹孔内滑动脱离,当平面凹槽31正对凹孔时,便能二号连杆2与一号连杆1的分离。

进一步地,为方便插销3的旋转使用,在插销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封盖33,封盖33连接有转动旋钮34。并且,一号连杆1上还设置有弧形槽12,插孔13的开口位于弧形槽12内,从而当插销3插入到插孔13时,封盖部分与转动旋钮部分均限定在弧形槽12内活动,从而使得插销3的使用更加精准。此外,在插销3上还围设有橡胶圈32,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固定的紧密性,保持均匀摩擦力且保持插销3不易自行脱落。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一号连杆1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十字尾槽11,二号连杆2在前端与鱼竿的竿体固定粘接,从而在使用时,通过二号连杆2与鱼竿连为整体,再通过十字尾槽11与船上设置的支座连接,实现整体的固定。当需要调整鱼竿的使用角度时,通过调节二号连杆2尾端固定连接的插板22,即能便利的转换直线型连接和弯折型连接。

当需要使用直线型连接时,如图4,此时,二号连杆2水平放置,三角插板4的直侧面41与插槽14的顶边贴合、斜侧面42与插槽14的底边贴合,夹角α与夹角β重合,再由插销3进行固定,最终得到图5所示的直线型连接状态的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

当需要使用弯折型连接时,如图6所示,将图4中的二号连杆2沿着杆子的圆周方向旋转180°,并将二号连杆2斜向放置,此时,三角插板4的斜侧面42处于水平状态并与插槽14的顶边贴合,三角插板4的直侧面41与插槽14的底边贴合,夹角α与夹角β重合,再由插销3进行固定,最终得到图7所示的弯折型连接状态的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鱼竿,该鱼竿包括本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竿的新型联接结构,采用活动连接的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结构简单,使用十分便利,在实现直线型连接的同时,还能呈一定的角度弯折型连接,方便垂钓者按需进行组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旦鱼竿固定后便无法变换连接方式的缺陷,同时,还满足了人们对垂钓装置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