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添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2076发布日期:2020-08-25 18:4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添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桑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添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丝绸消费出现了明显增长,尤其是以桑蚕丝作为原料制成的用品已成为市场畅销、支撑行业发展的新亮点,桑蚕养殖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蚕茧产量的高低及质量品质将直接影响到桑蚕饲养户的经济效益。桑蚕养殖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工具,比如养蚕框、簇具、簇架等。

养蚕的过程中定时投喂桑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作业环节。传统的养蚕都是人工投放桑叶,人工成本很高,所以需开发一些配合养蚕用的自动化器械,以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添桑机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添桑机构,其关键在于:包括上料部分和送料部分,其中送料部分包括第一支撑架,该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桑叶输送机构;

所述上料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上可翻转地安装有桑叶箱,所述桑叶箱的重心靠近所述桑叶输送机构一侧,所述桑叶箱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翻转限制机构,所述桑叶箱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至所述翻转限制机构顶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朝桑叶输送机构一侧翻转倾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桑叶箱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到第二支撑架的上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朝桑叶输送机构一侧翻转倾倒,从而将其内的桑叶倒出至桑叶输送机构上,通过桑叶输送机构即可将其运送至需要处,该机构实现了桑叶的自动添加,减轻了作业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作为进一步优选:

上述升降机构包括两根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轨的滑块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滑轨的滑块上还固定安装有翻转轴承座,所述桑叶箱位于两根所述升降滑轨之间,所述桑叶箱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翻转转轴,所述翻转转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对应的翻转轴承座连接。采用此结构,通过转轴、轴承座等的配合,桑叶箱即可根据需要翻转倒料。

上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立架,两个所述立架之间连接有两根支撑横杆,两根所述支撑横杆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横杆朝向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

所述翻转限制机构包括第一滚轮和限位立杆,所述桑叶箱的下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滚轮,两根所述支撑横杆之间连接有所述限位立杆,所述第一滚轮随所述桑叶箱的升降在所述限位立杆上滚动。

采用上述结构,桑叶箱在升降过程中,由于第一滚轮抵接在限位立杆上滚动,从而可防止桑叶箱在不必要翻转时翻转。

上述翻转限制机构上方设有复位引导装置,该复位引导装置包括旋转件,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横杆上安装有所述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旋转中心平行于所述桑叶箱的翻转中心。采用此结构,当桑叶箱运行至支撑横杆处时,由于箱体的上部没有阻挡,此时箱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然发生偏转,倒料后在升降机构的引导下桑叶箱将逐渐下降并回转,在旋转件的作用下其复位更顺畅。

上述桑叶箱包括顶部开口的箱本体,该箱本体的两侧边及靠近所述桑叶输送机构的侧边均安装有增重板。采用此结构,通过在箱体的两侧及靠近桑叶输送机构一侧增加增中板,即可使其中心往桑叶输送机构一侧稍稍偏移,方便翻转倒料。

上述桑叶输送机构上方还设置有接料斗,该接料斗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桑叶箱翻转倾倒后其箱口位于所述接料斗进料口上方,所述接料斗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桑叶输送机构上方,所述接料斗内沿所述桑叶输送机构的宽度方向可旋转地跨设有拨料杆,所述拨料杆上沿其径向设有拨料齿,所述拨料齿的齿端靠近所述桑叶输送机构,所述拨料杆的两端伸出所述接料斗后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

上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气缸,该旋转气缸的缸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还固定安装有水平的平移滑轨,该平移滑轨的滑块上安装有齿条,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拨料杆的伸出端上安装有齿轮,该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上述桑叶输送机构为爬坡皮带输送机,该爬坡皮带输送机倾斜设置,其低端位于所述接料斗的出料口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桑叶箱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到第二支撑架的上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朝桑叶输送机构一侧自然翻转倾倒,从而将其内的桑叶倒出至桑叶输送机构上,通过桑叶输送机构即可将其运送至需要处,该机构实现了桑叶的自动添加,减轻了作业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料部分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上料部分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接料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8为桑叶箱倾倒状态时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添桑机构,包括上料部分和送料部分,其中送料部分包括第一支撑架1,该第一支撑架1上安装有桑叶输送机构2;

所述上料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二支撑架3上设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上可翻转地安装有桑叶箱4,所述桑叶箱4的重心靠近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一侧,所述桑叶箱4和所述第二支撑架3之间设有翻转限制机构,所述桑叶箱4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升至所述翻转限制机构顶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朝桑叶输送机构2一侧翻转倾倒。

所述第一支撑架1为矩形的框架状架构,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状架构的下部,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上方还设置有接料斗8,该接料斗8落在所述框架状架构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桑叶箱4翻转倾倒后其箱口位于所述接料斗8进料口上方,所述接料斗8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上方,所述接料斗8内沿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的宽度方向可旋转地跨设有拨料杆11,本实施例中,接料斗8内平行设置有两根所述拨料杆11,所述拨料杆11的两端分别活动伸出所述接料斗,所述拨料杆1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所述框架状架构上,所述接料斗8内的拨料杆11上沿其径向设有多根拨料齿12,相邻所述拨料齿12交叉设置,所述拨料齿12的齿端靠近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所述拨料杆11的任一个伸出端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且两根所述拨料杆11的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位于接料斗8的两侧。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气缸13,该旋转气缸13的缸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还固定安装有水平的平移滑轨14,该平移滑轨14的滑块上安装有齿条15,所述旋转气缸13的活塞杆与所述齿条15固定连接,所述拨料杆11的伸出端上安装有齿轮16,该齿轮16与所述齿条15啮合。

从图2和图6可以看到,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为爬坡皮带输送机,该爬坡皮带输送机倾斜设置,其低端位于所述接料斗8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接料斗8内靠近所述爬坡皮带输送机低端一侧还设有挡料板20,该挡料板20的下边缘靠近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

如图2-7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架3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立架3a,两个所述立架3a之间连接有两根支撑横杆3b,两根所述支撑横杆3b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横杆3b朝向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1,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横杆3b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桑叶箱4之间;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根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3上的升降滑轨5,两个所述立架3a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根所述升降滑轨5,所述升降滑轨5的滑块连接有升降气缸19,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气缸19竖向朝上设置,其缸筒与所述立架3a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一根牵引杆,该牵引杆与所述升降滑轨5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滑轨5的滑块固定连接有托板,该托板上固定安装有翻转轴承座18,所述桑叶箱4位于两根所述升降滑轨5之间,所述桑叶箱4的两侧下部分别安装有翻转转轴17,所述翻转转轴17通过轴承分别与对应的翻转轴承座18连接。

所述翻转限制机构包括第一滚轮7和限位立杆9,所述桑叶箱4的下部两侧通过滚轮支架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滚轮7,两根所述支撑横杆3b之间连接有两根所述限位立杆9,所述第一滚轮7随所述桑叶箱4的升降在所述限位立杆9上滚动。

所述翻转限制机构上方设有复位引导装置,该复位引导装置包括旋转件6,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横杆3b上安装有所述旋转件6,所述旋转件6的旋转中心平行于所述桑叶箱4的翻转中心,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横杆3b上通过滚轮支架安装有两个所述旋转件6,两个旋转件6分别位于两根限位立杆9上方,所述旋转件6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滚轮,其中一个第二滚轮朝靠近所述桑叶箱4一侧伸出,所述桑叶箱4包括顶部开口的箱本体,该箱本体的两侧边及靠近所述桑叶输送机构2的侧边均安装有增重板10,通过增重板10可使箱本体的重心与其翻转中心不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即朝桑叶输送机构2一侧偏移。

如图8所示,使用时,将桑叶堆积在桑叶箱4内后,先通过升降气缸19带动桑叶箱4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第一滚轮7始终抵紧在限位立杆9上滚动,从而可防止桑叶箱4因其重心靠近桑叶输送机构2一侧的偏转,当桑叶箱4达到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横杆3b处时,由于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横杆3b上部不再有限位立杆的阻挡,桑叶箱4将朝桑叶输送机构2一侧偏转,此时若继续使桑叶箱4上升,在重力的作用下其会发生翻转,并将桑叶倾倒经接料斗8内,接料斗8内的拨料杆11旋转,从而将桑叶均匀铺洒在桑叶输送机构2上并运送至目的地,而卸料后的桑叶箱4则在升降气缸19的作用下下降,在第二滚轮的辅助下其顺利发生回转并复位,为下一轮添桑做准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