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育秧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1159发布日期:2020-07-07 13:52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杂交水稻育秧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交水稻育秧盆。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水稻插秧效率和水稻的产量,越来越多的稻田采用插秧机进行机械化插秧。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因而会采用育秧盘作为机插育秧的专用工具。为了节省成本,育秧盆大多采用软质薄膜板制成。

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427279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全钵形机插育秧盘,它采用薄膜片制成,在薄膜片上压制有阵列排列的向同一侧凹进的多个钵碗,在育秧盘上,每四个相邻的钵碗的交叉处具有易断部位;在育秧盘上,于育秧盘四周外侧,相邻两钵碗间具有易断部位;每四个相邻的钵碗的交叉处的易断部位为纵横交叉的十字开口;育秧盘四周外侧,相邻两钵碗间的易断部位为丁字或一字开口。由薄膜片制成,因此可降解于泥土中。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育秧盘采用薄膜片制成,因此育秧盘的刚性较弱,搬运过程会发生形变,从而会对育秧盘中的秧苗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交水稻育秧盆,将育秧盘放置于底盘中,减少育秧盘的形变对秧苗造成损伤,且底盘之间能够相互扣接,减少摆放后的育秧盆发生滑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杂交水稻育秧盆,包括育秧盘和底盘,所述育秧盘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且一体成型的育秧格、与外围所述育秧格的侧壁一体成型的延伸边;所述底盘包括底座、开设于所述底座顶面的凹槽、所述底座顶部的侧壁延伸有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的凸边,其中相邻两侧的凸边上开设有条形孔,另外两个相邻两侧的凸边的底面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另一端位于所述凸边的上方并与所述条形孔间隙配合;所述育秧盘位于所述凹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育秧盘置于底盘中,并使得育秧格的底部位于凹槽中,延伸边的底面抵接于豁口边的底面,从而利用底盘能够对育秧盘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育秧盘的变形,进而减少对秧苗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形孔和所述l形板所在的所述凸边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条形孔和所述l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底盘相互扣接时,利用两个条形孔和l形板有利于两个两个底盘之间扣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豁口边,所述延伸边与所述豁口边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育秧盘置于凹槽中时,利用豁口边能够对延伸边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能够减少育秧盘在凹槽内发生滑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底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呈米字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板有利于增加底座底面的刚性,进而提高了底座的稳固性,延长了底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的挡边,所述挡边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所述凹槽相应的长度和宽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多个底盘相互层叠放置时,挡边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抵接,从而能够减少底盘滑动而掉落的可能性,进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搬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秧格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连通于相邻两个所述育秧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任何一个育秧格内的水分较满时,利用通水槽能够将多余的水分输送至相邻的育秧格内,有利于各个育秧格内的水分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育秧格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育秧格一体成型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育秧格的高度方向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育秧格为薄塑料板制成,利用加强筋能够对育秧格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育秧格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边角处为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角较为圆滑,从而便于员工对凹槽内部进行清洗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育秧盘和底盘,将育秧盘置于底盘中,并使得育秧格的底部位于凹槽中,延伸边的底面抵接于豁口边的底面,从而利用底盘能够对育秧盘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育秧盘的变形,进而减少对秧苗造成损伤;

2.通过设置条形孔和l形板,当多个底盘并排放置时,可以将相邻底盘上的l形板插接于条形孔中,从而能够将多个底盘之间相互扣接,减少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秧苗的正常成长;

3.通过设置挡边,当多个底盘相互层叠放置时,挡边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抵接,从而能够减少底盘滑动的可能性,进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育秧盘和底盘的整体构造;

图2是图1中育秧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底盘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育秧盘;11、育秧格;111、通水槽;112、加强筋;12、延伸边;2、底盘;21、底座;211、豁口边;212、加固板;213、挡边;22、凹槽;221、圆角;23、凸边;231、条形孔;232、l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杂交水稻育秧盆,如图1所示,包括育秧盘1和底盘2。育秧盘1由软质塑料薄板制成,育秧盘1包括育秧格11和延伸边12,育秧格11的截面呈倒梯形,且内部中空顶面开口,多个育秧格11相互连接且均匀分布为长方体状,延伸边12沿最外围育秧格11的侧壁一体成型,且延伸边12的上表面与育秧格11的上表面共面。底座21由硬质材质的塑料板制成,底盘2包括底座21、凹槽22、以及凸边23。底座21为长方体状,底座21的长度、宽度均大于育秧盘1相应的长度和宽度,凹槽22开设于底座21的顶面,凹槽22的长度大于育秧盘1长度方向两侧的育秧格11之间的最大间距,但小于育秧盘1的长度,凹槽22的宽度大于育秧盘1宽度方向两侧的育秧格11之间的最大间距,但小于育秧盘1的宽度,凹槽22的边角处为圆角221;凸边23沿底盘2四周的侧壁一体成型,且凸边23的上表面与育秧盘1的顶面共面。底座21的顶部开设有与凹槽22连通的豁口边211。

如图1所示,相邻两侧的凸边23上开设有条形孔231,条形孔231为四个,四个条形孔231两两对称设置于相邻两侧凸边23上。另外相邻两侧凸边23的底面设置有l形板232,l形板232的一端与底座21的外侧壁焊接,另一端位于凸边23的上方且与条形孔231间隙配合,l形板232为四个,四个l形板232两两对称设置于相邻两侧凸边23上,l形板232与条形孔231相互对称。

将育秧盘1置于底盘2中,并使得育秧格11的底部位于凹槽22中,延伸边12的底面抵接于豁口边211的底面,从而利用底盘2能够对育秧盘1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育秧盘1的变形,进而减少对秧苗造成损伤。当多个底盘2并排放置时,可以将相邻底盘2上的l形板232插接于条形孔231中,从而能够将多个底盘2之间相互扣接,减少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秧苗的正常成长。

如图2所示,育秧格11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111,通水槽111为多个,多个通水槽111连通于相邻两个育秧格11,当任何一个育秧格11内的水分较满时,利用通水槽111能够将多余的水分输送至相邻的育秧格11内,有利于各个育秧格11内的水分保持一致。育秧格11的侧壁设置有与育秧格11一体成型的加强筋112,且加强筋112的一端与延伸边12的底面固接,另一端的端面与育秧格11的底面共面,由于育秧格11为薄塑料板制成,利用加强筋112能够对育秧格11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育秧格11发生形变。

如图3所示,底座21的底面设置有与底座21一体成型的挡边213,挡边213首尾相连呈长方形状,且挡边213靠近底座21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侧壁,当多个底盘2相互层叠放置时,挡边213的外壁与凹槽22的内壁抵接,从而能够减少底盘2滑动的可能性,进而便于操作人员的搬运。底座2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底座21一体成型的加固板212,加固板212呈米字形,且加固板212位于挡边213内,利用加固板212有利于增加底座21底面的刚性,进而提高了底盘2的稳固性,延长了底盘2的使用寿命。

具体工作原理:将育秧盘1置于底盘2中,并使得育秧格11的底部位于凹槽22中,利用底盘2能够对育秧盘1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育秧盘1的变形,进而减少对秧苗造成损伤。当多个底盘2并排放置时,将相邻两个底盘2上的l形板232扣接于条形孔231中,从而能够将多个底盘2之间相互扣接,减少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有利于保证秧苗的正常成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