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2717发布日期:2020-06-30 19:4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垂直绿化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绿化墙。



背景技术:

墙面绿化是指将植物(主要是草本类、灌木类)种植于墙面之上,在建筑外墙、围墙、桥柱、阳台、窗台等处进行绿化,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墙面绿化不但能节约能源、减轻城市大气污染,而且还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小气候,有利于身体健康,对保护建筑物、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美化城市等具有你积极的作用,在结构上基本是由结构层、植物层、基质层、承载植物容器、供给系统组成。

授权公告号为cn2044663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墙体绿化装置,包括能够固定在墙体上的支撑骨架,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上的绿化槽,以及出水口朝向所述绿化槽内的滴灌管道,所述支撑骨架端部设有遮盖装置,所述遮盖装置包括截面为弧形的遮盖片以及支撑所述遮盖片的连接到所述支撑骨架端部的支撑件,绿化槽的底部设有渗水孔。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该实用新型设置支撑骨架端部上的遮盖片用以遮挡支撑骨架避免其受雨淋,同时雨水可顺势沿着遮盖片淋到绿化槽内,对绿化槽的植物进行浇灌;但是绿化槽的底部开设渗水孔,雨水流经绿化槽内将种植基质或种植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渗水孔内冲刷带走,多次冲刷后导致绿化槽内供植物生长的营养不足,植物易凋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绿化墙,具有降低植物水土流失影响,保持养分充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垂直绿化墙,包括墙体、沿墙体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支撑骨架、架设于支撑骨架的种植容器、固定于墙体侧壁底部的水槽、连通水槽并且将水自下而上运送的灌溉机构和固定于支撑骨架下端并且与种植容器连通的回收槽;回收槽与水槽之间连通有竖直导流管;水槽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储水腔、加药腔和混合腔,其中加药腔单向连通于混合腔,并且混合腔与灌溉机构连通;水槽设置有交替控制储水腔与加药腔或与混合腔封闭的控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植物种植于种植容器内,架设于固定在墙体上的支撑骨架;通过控制结构使储水腔与混合腔连通,并通过灌溉机构向植物输送水分,多余水分由回收槽暂存,通过竖直导流管通入水槽中,可通过灌溉机构再次循环,避免资源浪费;向加药腔加入营养液,再通过控制结构使加药腔连通储水腔,混合液进入混合腔并通过灌溉机构输送营养物质,保持植物养分充足。水槽能够收集雨水进行灌溉,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腔的侧壁开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加药腔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与储水腔相通的第二开口以及与混合腔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分别遮挡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穿过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连接杆和固定于连接杆端部的操作把手,操作把手位于水槽背离墙体的侧壁;连接杆上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垂直;第三开口的内壁固定有限制水由混合腔流入加药腔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向植物补充水时,旋转操作把手打开第一开口,此时第二挡板遮蔽第二开口,储水腔内水进入混合腔通过灌溉机构向植物注水。需向植物补充营养物质时,向加药腔加入营养液,再旋转操作把手打开第二开口,此时第一挡板遮蔽第一开口,储水腔内的水进入加药腔与营养液混合,混合液体通过单向阀进入混合箱,再通过灌溉机构注向植物。保持植物充足的养分,使其生长的更加茂盛,能够减少植物更换的次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位于加药腔的上端面开设有进料口,并铰接有覆盖进料口的进料口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向植物补充营养物质时,通过进料口向加药腔加入营养液,完成养分的充足;未使用时进料口盖覆盖于进料口,避免加药腔内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溉机构包括与混合腔连通的水泵、位于墙体一侧并且与水泵连通的竖直水管、连通竖直水管的水平水管和连通水平水管并且沿水平水管轴向间隔排列的喷头;水平水管位于支撑骨架和种植容器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种植容器内的植物补充水分或营养物质时,开启水泵,水泵抽取混合腔内的液体进入竖直水管,流经水平水管内,经过喷头的作用喷射于植物,实现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补充,并且通过喷头能够均匀喷射于植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容器的侧壁固定有缺口朝向下方的钩部和第一卡块,支撑骨架的上端面固定有供钩部扣接的固定条,且支撑骨架的侧壁固定有支撑于第一卡块底部的第二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钩部与固定条的扣接以及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抵接,即可将种植容器安装于支撑骨架上,安装方便;当植物需要更换时,将种植容器的向上抬起,再从支撑骨架的一侧取下即可,拆卸操作简单。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表面相互抵触,能够增加支撑骨架对种植容器的支撑,加强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容器的下端面开设有与回收槽连通的渗水孔,且种植容器的内腔底部固定有网架,网架位于渗水孔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容器内多余的水分通过渗水孔进入回收槽内,进行回收循环;同时网架限制种植容器内部的土壤通过渗水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槽内固定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穿过渗水孔的过滤套,且过滤套的外壁抵触于渗水孔与网架的内壁;支撑架和过滤套的空腔内设置有吸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种植容器安装时,网架套设于过滤管,使过滤套的外壁抵触于渗水孔与网架的内壁,从而限制种植容器的移动与偏转,使种植容器定位。补水过程中,吸水条将土壤内部多余的水导向吸入。当吸水条饱和时,通过回收槽流经竖直导流管,最后进入水槽。当土壤中含水量降低时,吸水条中的水分经过扩散进入植物土壤中,对土壤及时补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导流管的下端延伸于水槽内,竖直导流管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的过滤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水流入水槽时,经过过滤管的过滤可以避免砂砾进入水槽,造成水泵的损坏;并且过滤管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旋转拆卸后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槽与回收槽之间通过灌溉机构与竖直导流管形成水循环,补充水的同时回收利用,降低水土流失的影响,节约资源;

2.加药腔与混合腔,混合腔连通灌溉机构喷射营养物质,使植物保持养分充足,生长茂盛;

3.支撑骨架与种植容器的通过钩部与卡块连接,结构简单,并且拆装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种植容器和回收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支撑骨架;3、种植容器;4、水槽;5、灌溉机构;6、回收槽;7、竖直导流管;71、过滤管;21、固定条;22、第二卡块;31、渗水孔;32、钩部;33、第一卡块;34、网架;41、储水腔;42、加药腔;421、第二开口;422、第三开口;423、第二挡板;424、单向阀;425、进料口;426、进料口盖;43、混合腔;431、第一开口;432、第一挡板;44、连接杆;45、操作把手;51、水泵;52、竖直水管;53、水平水管;54、喷头;61、支撑架;62、过滤套;63、吸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垂直绿化墙,如图1所示,包括墙体1、沿墙体1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支撑骨架2、架设于支撑骨架2的种植容器3、固定于墙体1侧壁底部的水槽4、连通水槽4并且将水自下而上运送的灌溉机构5和固定于支撑骨架2下端并且与种植容器3连通的回收槽6。回收槽6与水槽4之间连通有竖直导流管7,使种植容器3与水槽4之间形成水循环;竖直导流管7的下端延伸于水槽4内,竖直导流管7的端部螺纹连接有的过滤管71。

参照图2,水槽4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储水腔41、加药腔42和混合腔43。加药腔42和混合腔43均位于水槽4的一侧,其中混合腔43与灌溉机构5连通;混合腔43的侧壁开设有与储水腔41连通的第一开口431,加药腔42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与储水腔41相通的第二开口421以及与混合腔43连通的第三开口422;第一开口431与第二开口421分别遮挡有第一挡板432和第二挡板423;水槽4内设有穿过第一开口431与第二开口421的连接杆44,连接杆44穿过水槽4背离墙体1的侧壁并且端部固定有操作把手45;第一挡板432与第二挡板423均固定于连接杆44,并且相互垂直;第一挡板432、第二挡板423、连接杆44和操作把手45共同构成使第一开口431与第二开口421交替启闭的控制结构。第三开口422的内壁固定有限制水由混合腔43流入加药腔42的单向阀424。水槽4位于加药腔42的上端面开设有进料口425,并铰接有覆盖进料口425的进料口盖426。

参照图1,灌溉机构5包括与混合腔43连通的水泵51、位于墙体1一侧并且与水泵51连通的竖直水管52、连通竖直水管52的水平水管53和连通水平水管53并且沿水平水管53轴向间隔排列的喷头54;水平水管53位于支撑骨架2和种植容器3的上方。

参照图3,种植容器3的侧壁固定有缺口朝向下方的钩部32和第一卡块33,支撑骨架2的上端面固定有供钩部32扣接的固定条21,且支撑骨架2的侧壁固定有支撑于第一卡块33底部的第二卡块22。第一卡块33与第二卡块22沿长度方向的投影均呈直角梯形,并且第一卡块33与第二卡块22以较宽的表面相互抵触。种植容器3的下端面开设有与回收槽6连通的渗水孔31,且种植容器3的内腔底部固定有网架34,网架34位于渗水孔31的上方。

回收槽6内固定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架61,支撑架61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穿过渗水孔31的过滤套62,且过滤套62的外壁抵触于渗水孔31与网架34的内壁;支撑架61的下端与回收槽6之间留有储水空间,支撑架61和过滤套62的空腔内设置有吸水条63。

使用方法:

种植容器3的安装:将种植容器3从固定于墙体1的支撑骨架2的上方装入,使种植容器3的渗水孔31与过滤管71对齐,再通过种植容器3的钩部32扣接于支撑骨架2的固定条21,并且使第一卡块33抵接于第二卡块22,完成种植容器3与支撑骨架2的连接;此时网架34套设于过滤管71,限制种植容器3的移动与偏转,从而实现种植容器3定位。

种植容器3的拆卸:当植物需要更换时,将种植容器3向上抬起,使过滤套62脱离网架34与渗水孔31后,再从支撑骨架2的一侧取下即可。

需向植物补充水时:旋转操作把手45打开第一开口431,此时第二挡板423遮蔽第二开口421,开启水泵51即可补水。

需向植物补充营养物质时:向加药箱42的进料口425投入营养物质,旋转操作把手45打开第二开口421,此时第一挡板432遮蔽第一开口431,储水腔41内的水进入加药腔42与营养物质混合,混合液体通过单向阀424进入混合箱43,此时开启水泵51将混合物输送至水平水管53,通过喷头54喷射于植物。

上述补水过程中,吸水条63将土壤内部多余的水导向吸入。当吸水条63饱和时,通过回收槽6流经竖直导流管7,经过端部的过滤管71可以过滤砂砾,最后经过过滤的循环水进入水槽4。使用一段时间的过滤管71,可旋转拆卸后进行清洗。当土壤中含水量降低时,吸水条63中的水分经过扩散进入植物土壤中,对土壤及时补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