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1906发布日期:2020-06-30 19:4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荔枝种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荔枝果树追施叶面肥对膨大果实效果明显,同时对提高荔枝的口感甜度等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是近些年提升荔枝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方法。同时在荔枝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如新梢期、花前期、状果期,均可能涉及荔枝叶面肥喷洒。

虽然荔枝树品种较多,但各地均不乏有体型高大、树冠覆盖面积大的荔枝树。如在肥沃、土质厚的生长区域,树高在15m以上,树冠直径在15米以上的荔枝树也多见。

针对上述提出的荔枝植株高大的特点,在对这些树高和树冠直径均在10米以上的荔枝树,喷洒叶面肥时,传统的手摇式或机械驱动式喷雾机均不能完成叶面肥喷淋,不利于荔枝种植效益。现有技术中虽然出现了通过增加泵的输出压力来完成荔枝叶面肥喷施的技术方案,但现有技术方案在实施时并不灵活,不能良好的适应空间中不均匀的荔枝树枝叶分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针对荔枝叶面肥喷施,现有技术方案在实施时并不灵活,不能良好的适应空间中不均匀的荔枝树枝叶分布的技术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调整喷射角度灵活。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包括运载车体,还包括安装在运载车体上的水箱、泵组及喷施部件,所述喷施部件包括喷管,所述泵组的入口端与取水箱相连,所述喷施部件还包括下端与运载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架,所述喷管的下端与安装架的上端形成球铰接连接关系;

还包括与喷管固定连接的操作柄;

泵组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喷管的入口端相连。

由于荔枝叶面肥喷施区别于传统农作物叶面肥喷施,喷管所需要的流体压力大,故考虑到劳动强度和安全性,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握持喷管的方式已经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为采用机架约束喷管,再通过人为控制喷管的朝向完成。现有采用机架约束喷管,再通过人为控制喷管的朝向的方式在实施时,喷管通过两根相互垂直的铰接轴连接于运载车体上,这样在具体运用时,需要单独调节各旋转机构绕对应铰接轴转动,如喷管通过第一铰接轴与中间连接件铰接连接,中间连接件再通过第二铰接轴与运载车体连接,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一般仅设置一根操作柄控制中间连接件转动或喷管转动,而中间连接件转动或喷管转动中的其中一者通过螺纹杆结构或多连杆机构实现转动控制,这样,在枝叶在树冠上分布不均匀时,喷管调节的滞后性使得叶面肥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为喷管与运载车体球铰接,这样,通过相应球铰接件,在利用操作柄操作喷管的情况下,球铰接件对喷管的约束不仅可保证本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可使得喷管绕球铰接位置随意旋转,以匹配具体的枝叶位置,从而在泵组持续工作的前提下,使得叶面肥能够尽可能被利用。以上设置为泵组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喷管的入口端相连即旨在使得相应出口管能够匹配喷管的位置变化。

进一步的:

作为一种可更换喷管,以使得本装置能够匹配不同叶面肥喷洒需要的实现方式,设置为:还包括连接座,所述喷管的下端与安装架的上端通过连接座形成间接连接关系:连接座的下端与安装架的上端形成球铰接连接关系,连接座的上端与喷管的下端形成可拆卸连接关系;

所述操作柄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本方案中,即在更换喷管时,并不需要脱开球铰接件的连接状态,使得本方案具有更换喷管方便、不对球铰接件造成影响的特点。

最为一种连接过程中不需要旋转喷管的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可拆卸连接为通过连接法兰所形成的法兰连接。采用本方案,方便完成泵组与喷管的连接。

所述泵组包括活塞泵、进口管、出口管及过滤装置;

所述活塞泵的入口端通过进口管与水箱相连,所述出口管为软管,活塞泵的出口端通过出口管与喷管相连,所述过滤装置串联在进口管上。本方案中,不仅考虑到了荔枝树树冠较为高大对叶面肥压力的需要,即采用活塞泵获得较高的叶面肥水喷出压力,同时在活塞泵的前端设置过滤装置以避免叶面肥中颗粒对活塞泵产生危害。考虑到过滤装置清洗的方便性,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为y型过滤器。

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泵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用于为驱动电机提供电源的蓄电池。

为便于判断过滤装置的堵塞情况,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进口管上的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在进口管上的取压点位于活塞泵与过滤装置之间的管段上。本方案中,通过压力表的示数即可判断过滤装置堵塞情况,以方便及时进行清理:随着过滤装置堵塞情况的加剧,压力表所示出的压力数值或逐渐减小。

为方便转移本装置的位置以匹配叶面肥喷洒需要,设置为:所述运载车体上还固定有推柄,所述推柄与水箱两者中,其中一者位于运载车体的一侧,另一者位于运载车体的另一侧,所述一侧与另一侧为一对相对侧;

还包括用于实现运载车体与大地锚接的锚地钉,所述锚地钉在运载车体上的配合位置位于推柄所在侧。本方案中,以上推柄用于为运载车体施加推力,以使得运载车体在如滚轮的作用下完成位置转移,而在具体喷洒时,为方便操作,优选考虑为将运载车体固定在空间中的固定位置,本方案设置的锚地钉即用于通过实现运载车体与大地的锚接,实现相应固定。具体的,推柄与水箱的相对位置设置,旨在匹配锚地钉的适宜锚地位置:如运载车体上水箱所在侧及推柄所在侧均设置滚轮,此时,通过抬升平移推柄,利用杠杆原理,即可轻松的实现运载车体上用于配合锚地钉的配合位置的位置调整,以达到调节以上配合位置的目的。

为避免锚地钉丢失,便于使用者直观的判断运载车体固定情况,以尽可能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轻松和安全的操作本装置,设置为:所述锚地钉的上端还固定有圆环,还包括固定在运载车体上的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挂设闲置时的锚地钉:通过所述圆环挂设在挂钩上。针对包括安装架的方案,所述挂钩固定于安装架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为喷管与运载车体球铰接,这样,通过相应球铰接件,在利用操作柄操作喷管的情况下,球铰接件对喷管的约束不仅可保证本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可使得喷管绕球铰接位置随意旋转,以匹配具体的枝叶位置,从而在泵组持续工作的前提下,使得叶面肥能够尽可能被利用。以上设置为泵组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喷管的入口端相连即旨在使得相应出口管能够匹配喷管的位置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水箱,2、过滤装置,3、进口管,4、活塞泵,5、压力表,6、运载车体,7、锚地钉,8、挂钩,9、连接座,10、喷管,11、出口管,12、操作柄,13、连接法兰,14、安装架,15、推柄,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荔枝种植的叶面肥喷洒装置,包括运载车体6,还包括安装在运载车体6上的水箱1、泵组及喷施部件,所述喷施部件包括喷管10,所述泵组的入口端与取水箱1相连,所述喷施部件还包括下端与运载车体6固定连接的安装架14,所述喷管10的下端与安装架14的上端形成球铰接连接关系;

还包括与喷管10固定连接的操作柄12;

泵组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喷管10的入口端相连。

由于荔枝叶面肥喷施区别于传统农作物叶面肥喷施,喷管10所需要的流体压力大,故考虑到劳动强度和安全性,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握持喷管10的方式已经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为采用机架约束喷管10,再通过人为控制喷管10的朝向完成。现有采用机架约束喷管10,再通过人为控制喷管10的朝向的方式在实施时,喷管10通过两根相互垂直的铰接轴连接于运载车体6上,这样在具体运用时,需要单独调节各旋转机构绕对应铰接轴转动,如喷管10通过第一铰接轴与中间连接件铰接连接,中间连接件再通过第二铰接轴与运载车体6连接,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一般仅设置一根操作柄12控制中间连接件转动或喷管10转动,而中间连接件转动或喷管10转动中的其中一者通过螺纹杆结构或多连杆机构实现转动控制,这样,在枝叶在树冠上分布不均匀时,喷管10调节的滞后性使得叶面肥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为喷管10与运载车体6球铰接,这样,通过相应球铰接件,在利用操作柄12操作喷管10的情况下,球铰接件对喷管10的约束不仅可保证本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可使得喷管10绕球铰接位置随意旋转,以匹配具体的枝叶位置,从而在泵组持续工作的前提下,使得叶面肥能够尽可能被利用。以上设置为泵组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喷管10的入口端相连即旨在使得相应出口管11能够匹配喷管10的位置变化。

优选的:

作为一种可更换喷管10,以使得本装置能够匹配不同叶面肥喷洒需要的实现方式,设置为:还包括连接座9,所述喷管10的下端与安装架14的上端通过连接座9形成间接连接关系:连接座9的下端与安装架14的上端形成球铰接连接关系,连接座9的上端与喷管10的下端形成可拆卸连接关系;

所述操作柄12固定连接在连接座9上。本方案中,即在更换喷管10时,并不需要脱开球铰接件的连接状态,使得本方案具有更换喷管10方便、不对球铰接件造成影响的特点。

最为一种连接过程中不需要旋转喷管10的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可拆卸连接为通过连接法兰13所形成的法兰连接。采用本方案,方便完成泵组与喷管10的连接。

所述泵组包括活塞泵4、进口管3、出口管11及过滤装置2;

所述活塞泵4的入口端通过进口管3与水箱1相连,所述出口管11为软管,活塞泵4的出口端通过出口管11与喷管10相连,所述过滤装置2串联在进口管3上。本方案中,不仅考虑到了荔枝树树冠较为高大对叶面肥压力的需要,即采用活塞泵4获得较高的叶面肥水喷出压力,同时在活塞泵4的前端设置过滤装置2以避免叶面肥中颗粒对活塞泵4产生危害。考虑到过滤装置2清洗的方便性,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2为y型过滤器。

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泵4工作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用于为驱动电机提供电源的蓄电池。

为便于判断过滤装置2的堵塞情况,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进口管3上的压力表5,所述压力表5在进口管3上的取压点位于活塞泵4与过滤装置2之间的管段上。本方案中,通过压力表5的示数即可判断过滤装置2堵塞情况,以方便及时进行清理:随着过滤装置2堵塞情况的加剧,压力表5所示出的压力数值或逐渐减小。

为方便转移本装置的位置以匹配叶面肥喷洒需要,设置为:所述运载车体6上还固定有推柄15,所述推柄15与水箱1两者中,其中一者位于运载车体6的一侧,另一者位于运载车体6的另一侧,所述一侧与另一侧为一对相对侧;

还包括用于实现运载车体6与大地锚接的锚地钉7,所述锚地钉7在运载车体6上的配合位置位于推柄15所在侧。本方案中,以上推柄15用于为运载车体6施加推力,以使得运载车体6在如滚轮16的作用下完成位置转移,而在具体喷洒时,为方便操作,优选考虑为将运载车体6固定在空间中的固定位置,本方案设置的锚地钉7即用于通过实现运载车体6与大地的锚接,实现相应固定。具体的,推柄15与水箱1的相对位置设置,旨在匹配锚地钉7的适宜锚地位置:如运载车体6上水箱1所在侧及推柄15所在侧均设置滚轮16,此时,通过抬升平移推柄15,利用杠杆原理,即可轻松的实现运载车体6上用于配合锚地钉7的配合位置的位置调整,以达到调节以上配合位置的目的。

为避免锚地钉7丢失,便于使用者直观的判断运载车体6固定情况,以尽可能使得使用者能够更为轻松和安全的操作本装置,设置为:所述锚地钉7的上端还固定有圆环,还包括固定在运载车体6上的挂钩8,所述挂钩8用于挂设闲置时的锚地钉7:通过所述圆环挂设在挂钩8上。针对包括安装架14的方案,所述挂钩8固定于安装架14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