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093发布日期:2020-10-02 08:1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增氧系统,具体涉及工业化循环养殖的制氧机陶瓷片曝气增氧系统,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和传统水产养殖生产的不可调和性,推动了水产养殖朝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具备高度集约化、设施化、节能化的特点,包含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以及敞开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两大类。目前适合我国国情和养殖发展现状的是敞开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依托敞开于外界的池塘、河流、湖泊等天然或人工水面,以先进的温控、增氧、投饵、水处理及水质监控、智能管理等渔业设施设备和标准化养殖管理方式实现工业化的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生产,相对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而言成本低,适合现阶段在国内推广,但由于其是高密度养殖,因此,对溶氧的要求高。目前,国内的敞开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配套系统有池塘内循环养殖、陆基集装箱养殖、陆基圆形池养殖等多种,大多采用罗茨风机+微孔曝气管来对养殖水体进行辅助供氧,多数溶氧来自于外界进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溶氧波动大,分布不均,高温季节或下雨时期溶氧低于4mg/l的鱼类适宜溶氧范围,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速率,制约经济效益。

为解决现有水产养殖过程中增氧方式对溶氧情况造成的影响,现有专利文献cn200910037033.2(循环养殖中高溶氧方法,2009.0214)揭示了一种实现循环养殖水体中高溶氧的方法,首先,利用液气转换器将液氧罐中的液氧转化为气态氧,再通过输气管路传送氧气饱和器,氧气饱和器作为纯氧和养殖水的预混合设备,不仅解决了传统增氧方法中养殖池水体溶氧分层的问题,而且也使得氧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氧气不会因为过饱和而产生外逸现象。其中涉及的氧气饱和器,在现有专利文献cn102187840a(一种氧气饱和器,2011.09.21)中公开记载为具有相互贯通的上层混合器、中层混合器和下层混合器组成,其原理是采用多层具有不同内径且相互贯通的混合器对养殖水和氧气进行混合,使养殖水中的氧气达到饱和状态,以便于提高养殖水中的含氧量,最终混合后的养殖水体中的含氧量可达到6~2.mg/l,适用于高密度的循环水产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增氧系统,该增氧系统利用高压水泵控制箱体内的水流速度,使之与增氧盘出来的氧气气泡剧烈混合,以文丘里气液混合原理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剧烈的搅动实现氧气在水体中的快速溶解,从而达到增加进水溶氧的目的,为循环水养殖系统提供充足的氧气。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制氧机、增氧盘以及箱体,制氧机设于箱体外部,增氧盘均布于箱体底部,通过连接管依次串联并接于制氧机,箱体对应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进水口的进水管设置有高压水泵,连接出水口的出水管与循环水养殖池连通。

所述连接管为软管,软管与增氧盘通过插拔式接头连接。

所述增氧盘为陶瓷增氧盘,陶瓷增氧盘的排气孔为孔径为1~10nm的纳米孔。

所述箱体为长方体结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设于长方体短边所在侧壁。

所述箱体内壁设加强筋。

所述箱体顶部设盖板,盖板周边设与箱体配合的垫圈,盖板、垫圈、箱体由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为克服现有循环水养殖系统溶氧波动大、氧气分布不均以及受气候影响溶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利用高速对流水流与氧气剧烈混合以实现氧气在水中快速溶解的增氧系统,该增氧系统不仅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溶氧问题,还能为养殖系统提供充足的氧气,其结构简单,利用文丘里气液混合原理即可实现,使用时,直接将箱体的出水管连接循环水养殖系统,即可快速为养殖系统提供高浓度溶解氧,且有效的提高养殖效益。

(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增氧盘串联的方式,由制氧机提供90%高浓度氧气,增氧盘遍布1~10nm的纳米孔。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制氧机供气量的调节来控制增氧程度,以保障养殖系统内的水体溶氧维持在4mg/l以上,防止溶氧剧烈波动导致的缺氧死亡意外发生。

(3)为便于安装和维护,本实用新型在增氧盘两端设置插拔式接头与软管连接,多个增氧盘由软管串联布置,最末端的增氧盘端部的插拔式接头以旋钮孔塞进行堵塞。

(4)为提高保障增氧系统的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侧壁设置加强筋,同时在盖板与箱体之间设置垫圈,并利用螺栓固定,在加强箱体抗压能力的基础上,还能防止箱体漏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增氧盘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增氧盘,2—箱体,3—连接管,4—进水口,5—出水口,6—纳米孔,7—加强筋,8—盖板,9—垫圈,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针对现有技术中循环水养殖池中增氧系统所存在缺陷,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增氧系统。该增氧系统用于向循环水养殖系统提供养殖水体,其结构包括增氧1、制氧机以及箱体2,箱体2结构内,利用增氧盘1的布置,通过控制箱体2的水体流速,使增氧盘1出来的氧气气泡与高速的水流剧烈混合,以文丘里气液混合原理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剧烈的搅动实现氧气在水体中的快速溶解,从而达到增加进水溶氧的目的,为养殖系统提供充足的氧气。

本实施例涉及的增氧系统安装于敞开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主要由增氧机和增氧盘1组成,增氧盘1均布于箱体2的底部,通过连接管3依次串联并与外部配套制氧机连接提供氧气。箱体2采用长方体箱体,其进水口4及出水口5分别设于箱体2短边所在的两侧壁,连接进水口4的进水管上设置有高压水泵,用于向箱体2内高速泵入水流,连接出水口5的出水管与循环水养殖池连通,用于向循环水养殖池提供养殖水体。

图1为箱体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箱体2呈长方体结构,其内壁设置加强筋7,用于强化箱体的抗压能力,箱体2上部设置盖板8,盖板8与箱体2通过围绕在盖板8周边的垫圈9配合,同时,采用螺栓10将垫圈9进行固定,防止箱体漏水。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箱体2尺寸满足:长度1100mm,宽度300mm,高450mm,底部有4根50mm高度的脚垫;进水口4及出水口5外接2个外径110mm的法兰,便于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主梁框架采用8mm厚度的钢板,盖板8采用3mm厚度的钢板,箱体2内壁均布加强筋716~28根;垫圈9采用5mm厚度硅胶垫圈,螺栓10均布于盖板8周边一圈,数量为16~28个,均采用m16规格,箱体2最大耐受压力为0.7mpa。

图2为增氧盘1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置于箱体2底部的多个增氧盘1阵列设置,增氧盘1采用陶瓷增氧盘,连接管3采用pp软胶管。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采用4~6块390*100mm的陶瓷增氧盘,陶瓷曝气区大小为360*80mm,遍布1~10nm大小的纳米孔6作为排气孔;陶瓷增氧盘由两端的插拔式接头与pp软胶管连接,由制氧机输入的氧气通过纳米孔6溢出,被切割成纳米大小的大量极微小气泡,由于陶瓷增氧盘串联布置,因此,在最末端的陶瓷增氧盘以旋钮孔塞堵塞出口,pp软胶管的外径与插拔式接头内径匹配,均设置为16mm。

制氧机用于提供氧气,其通过分子筛过滤截留氧气分子,实现输出90%高浓度氧气。使用时,供气量应控制在25~45l/min,内含氧气90%,避免供气量多出现浪费以及过小出现增氧效果差的现象。当然,为更好的实现水流与氧气气泡的混合,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合理控制进水流速,通常情况下,将进水流速控制在0.6~1.8m/s即可满足溶氧需求,可避免流速过小出现的气液混合不剧烈、增氧效果差,以及过大出现的混合时间短、增氧不够充分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