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8031发布日期:2020-09-08 13:3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栽培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的播种面积较大,在世界水稻种植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近年来,由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水稻生产方式快速向机械化育苗移栽方式转换。

但是目前的水稻水培育秧考虑到阳光照射的问题,基本都是单层设置,且留有走道,这就使得单位面积内育秧的数量很少,也有多层设置的育秧水槽,该设计会导致下层的水稻秧苗日照不足。有公开的资料显示目前还有一种技术是多层设计,且呈现金字塔结构,该设计比之传统的单层或多层效果好点,但是对于中间的秧苗难以取出,且对装置操作时比较麻烦。

因此需要一种单位面积内水稻育秧数量多且能够保证日照的水稻水培育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可以对育秧走廊进行合理利用,在无需人员通过时将下层营养液箱推出至走廊,接受日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包括排列设置的多层营养液箱,每层营养液箱的两端设置支架,每层营养液箱的长度大于下层的营养液箱长度,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行走轮,地面上对应每个支架下端的行走轮设置轨道槽,所述营养液箱的中部后侧在地面上设置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对应每层的营养液箱设置推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与营养液箱连接的液压伸缩杆以及与液压伸缩杆连通的油管,所述油管的另一端与油箱内设置的油泵连通。

进一步的,最外侧支架的侧面设置与油泵电连接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营养液箱设置在底部框架上,所述支架上端与底部框架的两端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端部与底部框架的侧面中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槽设置在地面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框架两端向下设置的两根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所述行走轮。

进一步的,属于同一个支架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加强杆。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框架的两端设置拉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营养液箱多层设计,且每层都由单独的支架进行支撑,支架下端的行走轮可以在轨道槽内移动,这样每层的营养液箱都可以在地面上平移。而上层营养液箱的长度大于下层营养液箱的长度,使得每层箱体不会相互干扰,这样轨道槽延伸至走廊,在需要对营养液箱操作时,下层营养液箱移动至上层营养液箱的下部,走廊会暴露出来,而操作完毕后,下层的营养液箱依次推出,成直角三角形的结构,使得每层营养液箱都可以接受日光照射。

营养液箱的移动依靠推动机构来实现,推动机构针对每层的营养液箱可以单独推动,轨道槽可以采用倒v型的设计,而行走轮上设置一圈与其配合的防偏移槽,使得行走轮在轨道槽上行走不会滑落偏移。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育秧走廊进行合理利用,在无需人员通过时将下层营养液箱推出至走廊,接受日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层育秧时下层光照不足的问题,保障了水稻育秧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稻水培育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营养液箱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

1、营养液箱;2、拉动把手;3、底部框架;4、支架;5、行走轮;6、轨道槽;7、地面;8、立柱;9、液压伸缩杆;10、安装基座;11、油管;12、开关;13、油箱;14、油泵;15、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水稻水培育秧装置,包括排列设置的多层营养液箱1,每层营养液箱1的两端设置支架4,每层营养液箱1的长度大于下层的营养液箱1长度,所述支架4的下端设置行走轮5,地面7上对应每个支架4下端的行走轮设置轨道槽6,所述营养液箱1的中部后侧在地面7上设置安装基座10,所述安装基座10对应每层的营养液箱1设置推动机构。

具体而言,支架对营养液箱进行支撑,而营养液箱的长度大于下层营养液箱长度,是保证每层营养液箱独立支撑,这样可以独立拖动,便于展开。轨道槽的数量与支架的数量对应,在图中画了三层营养液箱,支架数量每一侧为三个,轨道槽每一侧也为三个,在实际运用中营养液箱的层数根据实际可以更改。

一个安装基座可以对应两排营养液箱,如图2所示,这样更能节省时间,安装基座可以水泥浇筑或钢构件,用来水平安装液压伸缩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与营养液箱1连接的液压伸缩杆9以及与液压伸缩杆9连通的油管11,所述油管11的另一端与油箱13内设置的油泵14连通,最外侧支架4的侧面设置与油泵14电连接的开关12。

液压伸缩杆的动力更足,且行程较远,这样基座所占据的横向空间会小一些。液压伸缩杆的动力依靠油泵来提供,油泵与开关连接,对应油泵的数量设置开关,工作人员在走廊巡视或工作完毕后,通过开关便可以将营养液箱推出,占据走廊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轨道槽6设置在地面以下。轨道槽的结构在图1中可以看出,包括地面上的槽体和槽体内的倒v型的轨道,槽体不突出地面,以免影响地面上的活动,而倒v型的轨道与行走轮配合,可以避免行走轮跑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营养液箱1设置在底部框架3上,所述支架4上端与底部框架3的两端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9的端部与底部框架3的侧面中部连接。营养液箱属于箱体,一般抗拉抗剪能力差,支架直接与其连接支撑以及液压伸缩杆与其直接连接,运行中容易损坏,因此将营养液箱放在底部框架上,底部框架为一个矩形的边框,边沿设置挡板,采用0.5厘米厚度以上的钢板制成,支撑性更好。液压伸缩杆与底部框架的连接,可以在液压伸缩杆的前端设置一个连板,连板与底部框架侧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更加牢固。

所述支架4包括底部框架两端向下设置的两根立柱8,所述立柱8的底部设置所述行走轮5,属于同一个支架4的两根立柱8之间设置加强杆15。立柱的直径太大会导致重量较大,推动比较困难,但是直径太小支撑性能差,因此设置x型的加强杆,通过两个立柱相互支撑,增加牢固度。

所述底部框架3的两端设置拉动把手2。该拉动把手是在油泵出现问题时临时使用的,避免开关无法控制后,营养液箱不能移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通过多层的营养液箱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在工作人员工作时通过开关将营养液箱收回,暴露出走廊供人员通过。在工作完成后,通过开关将液压伸缩杆依次展开,形成倒金字塔结构,这样每层的营养液箱都可以接受阳光照射,避免高密度种植下光照不足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