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3273发布日期:2020-08-11 20:33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



背景技术:

工厂化鱼苗培育是现代设施渔业的具体体现之一,是当今最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持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自动化等优点。

工厂化鱼苗养殖一般利用水泥圆池进行,但由于水泥圆池较为庞大,其直径一般为4~8米,因此,使得排污和清洁变得十分困难,但如果不经常排污和清洁,鱼苗养殖过程中分泌的排泄物或水泥圆池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清理,容易降低鱼苗养殖的水质,降低了鱼苗养殖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能有效提升水泥养殖池的排污效果,保证鱼苗养殖的水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包括池本体和排污装置;

所述池本体包括池壁和池底,所述池壁为上下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池底连接于所述池壁的下端,所述池底呈倒锥形结构,且所述池底的中心向下连接有储污槽;

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泵、排污管和盖板,所述储污槽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排污口安装于所述池本体,且所述排污管的顶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储污槽的底部;所述排污管的顶部架设有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排污管之间留有排污间隙,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用于抽走所述储污槽内堆积的排泄物。

优选的,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倾斜设置于所述池本体的上方,且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池本体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池本体内液位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15~30°。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置有进水阀。

优选的,所述池底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30°。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储污槽的槽口的水平面,且所述排污管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与所述储污槽的底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2~5cm。

优选的,所述盖板呈倒“凹”字形结构,且所述盖板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排污管的管口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配合安装于所述卡槽,且所述盖板的侧壁的下表面与所述储污槽的底部的上表面留有抽取间隙。

优选的,所述储污槽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还包括排水管,所述储污槽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穿过所述排水口安装于所述池本体,且所述排水管的顶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储污槽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伸入长度为所述池本体的高度1/2~2/3,所述排水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阀。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顶部还套设有防逸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能有效提升水泥养殖池的排污效果,有利于保证鱼苗养殖的水质。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其中:进水管21、进水阀211、池本体31、池壁311、池底312、储污槽313、过滤网3131、排污装置32、排污泵321、排污管322、卡槽3221、盖板323、卡块3231、排水管33、排水阀33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包括池本体31和排污装置32;

所述池本体31包括池壁311和池底312,所述池壁311为上下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所述池底312连接于所述池壁311的下端,所述池底312呈倒锥形结构,且所述池底312的中心向下连接有储污槽313;

所述排污装置32包括排污泵321、排污管322和盖板323,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管322的一端穿过所述排污口安装于所述池本体31,且所述排污管322的顶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所述排污管322的顶部架设有所述盖板323,所述盖板323和所述排污管322之间留有排污间隙,所述排污管32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排污泵321,所述排污泵321用于抽走所述储污槽313内堆积的排泄物。

工厂化鱼苗养殖一般利用水泥圆池进行,但由于水泥圆池较为庞大,其直径一般为4~8米,鱼苗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排泄物,排泄物会沉淀在养殖桶底部。一方面由于水泥圆池的庞大,另一方面又由于排泄物沉淀在养殖桶底部,使得水泥圆池的排污和清洁变得十分困难,如果不经常排污和清洁,鱼苗养殖过程中分泌的排泄物或水泥圆池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清理,容易降低鱼苗养殖的水质,降低了鱼苗养殖的成活率。

为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水泥养殖池3,水泥养殖池3包括池本体31和排污装置32;

其中,池本体31包括池壁311和池底312,池壁311为上下开口的圆柱状结构,池底312连接于池壁311的下端,池底312呈倒锥形结构,且池底312的中心向下连接有储污槽313,储污槽313用于堆积排泄物;池底312呈倒锥形结构,有利于排泄物向池本体31的底部沉淀,有助于排泄物的积聚。

排污装置32包括排污泵321、排污管322和盖板323,由于水泥养殖池3的排泄物会堆积在储污槽313内,将排污管322的顶部突出设置于储污槽313的底部,排污泵321作用于排污管322时,排污管322的内部会形成抽吸水流抽走储污槽313内堆积的排泄物。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在排污管322的顶部设置有盖板323,并使盖板323和排污管322之间留有排污间隙,当排污泵321作用于排污管322时,盖板323会分散排污泵321产生的吸力,使排污管322将其管口周围的排泄物也吸走,有利于提升水泥养殖池3的排污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倾斜设置于所述池本体31的上方,且所述进水管21的出口位于所述池本体31的正上方,所述进水管21与所述池本体31内液位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15~30°。

进水管21倾斜设置于池本体31的正上方,且进水管21的出口位于池本体31的正上方,进水管21与池本体31内液位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15~30°,如图1中夹角a所示,倾斜设置的进水管21,有利于进水时在池本体31的液面形成漩涡,在具有向心力的漩涡的带动下,池本体31内的排泄物可以顺着水流向池本体31的桶底积聚,有利于池本体31的排污。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水管21设置有进水阀211。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池底312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30°。

将池底312设置成其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30°,如图1中夹角b所示,有助于提升排污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储污槽313的槽口的水平面,且所述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2~5cm。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低于储污槽313的槽口的水平面设置,且排污管322的进污口的水平面与储污槽313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留有2~5cm的高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水泥养殖池3的排污效果,提高排泄物的排出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盖板323呈倒“凹”字形结构,且所述盖板323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3231,所述排污管322的管口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槽3221,所述卡块3231配合安装于所述卡槽3221,且所述盖板323的侧壁的下表面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的上表面留有抽取间隙。

盖板323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块3231,排污管322的管口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槽3221,卡块3231配合安装于卡槽3221,使盖板323安装于排污管322的进污口,便于安装。

当排污泵321作用于排污管322,使排污管322的内部产生用于抽吸排泄物的抽吸水流时,抽吸水流依次通过抽取间隙和排污间隙进入排污管322,从而使得储污槽313内的排泄物随着抽吸水流依次通过抽取间隙和排污间隙进入排污管322,达到排污目的。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储污槽313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3131。

储污槽313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3131,一方面可以防止体积较小的鱼苗跟随抽吸水流被排走,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泥养殖池3内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堵住抽取间隙或排污间隙,从而影响排污装置32的排污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排水管33,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还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33穿过所述排水口安装于所述池本体31,且所述排水管33的顶部突出设置于所述储污槽313的底部。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水管33,排水管33安装于所述池本体31,且排水管33的顶部突出设置于储污槽313的底部,使水泥养殖池3内的水体在排水管33管口以上的区域形成动水区,如图1中区域a所示,在排水管33管口以下的区域形成静水区,如图1中区域b所示;其中,动水区的水体通过排水管33排出。静水区的水体用于水泥养殖池3内排泄物的静置和沉淀。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排水管33的伸入长度为所述池本体31的高度1/2~2/3,所述排水管33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阀3311。

如图1所示,其中,排水管33的伸入长度为h,池本体31的高度为h,h:h=1/2~2/3。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排水管33的顶部还套设有防逸网。

排水管33的顶部还套设有防逸网(图中未显示),一方面可以防止体积较小的鱼苗进入排水管33被排走,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泥养殖池3内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堵住排水管33,从而影响鱼苗养殖系统水体的正常排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