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木地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4130发布日期:2020-11-27 10:1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木地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木移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木地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园林绿化的树木移栽过程中,常利用木条、钢管等支柱对新植树木进行地上固定,防止树木倒伏,提高移栽成活率,具有装卸方便、造价低廉、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由于地上固定的方式占据了一定的地面空间,在人行道和活动广场等人流较大的区域中容易影响行人通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裸露在地面上的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的观赏效果,不利于园林景观的快速营造。

对新植的树木采取地下固定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消除地上固定支架对人行通畅性和景观观赏性的影响。树木的地下固定常采用绳索固定、支架固定和绳索支架混合固定三种方式。绳索固定是用高强度织带缠于树干基部或土球上,通过钢丝绳连接地锚并钉入土中。这种固定方式成本低、操作简便,但仅能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固定效果不佳。支架固定是用特殊形状的支撑架套于土球上,将支撑架的延长架伸入土中,起到固定作用。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简便且牢固性强,但不具有可调节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多种类型树木移栽的需求。绳索支架混合固定是利用支撑架固定在土坑和土球之间,再用绳索束紧。这种固定方式兼具牢固性和可调节性,但成本高、操作复杂,难以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木地下固定装置,该装置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牢固性强,且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土球,适用广泛。

一种树木地下固定装置,包括:

通过土壤固定桩固定在种植穴上的固定底板;

卡设在固定底板内的固定支架板;

土球固定桩;

以及套设在树干上的枝干固定装置,所述枝干固定装置通过钢索绳与土球固定桩相连;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板上形成有第一卡槽和夹槽,所述土球固定桩的杆体穿过的第一卡槽并使其一端部卡在夹槽内,土球固定桩的另一端部钻入树木土球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包括底板支架,所述底板支架上设有用以卡住固定支架板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槽底固定有第一敲击金属片,所述土壤固定桩垂直固定在底板支架的背面。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板包括前支架板和后支架板,所述前支架板和后支架板的板面上均设有第一卡槽;前支架板的一端与后支架板铰接固定、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后支架板的另一相应端部相连从而在前支架板和后支架板之间形成夹槽。

优选地,所述前支架板的长度与后支架板的长度相等,前支架板的宽度小于后支架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土球固定桩包括底盘、垂直固定在底盘上的第一锚杆、以及固定在第一锚杆端部的第一锚钉,所述底盘的端面上固定有第二敲击金属片,所述第一锚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伞形的固定倒钩,第一锚杆的根部设置有第三卡槽,钢索绳卡在第三卡槽内且其两端部固定在枝干固定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锚杆上还设置有位置刻度线,所述位置刻度线设置于第三卡槽的上方。

优选地,土壤固定桩的结构与土球固定桩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枝干固定装置包括枝干固定带、固定在枝干固定带两端部的套环、套设在套环内的调节支架、以及固定在调节支架上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的端部从调节支架的内侧伸出从而与钢索绳相连,所述调节支架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套环。

优选地,所述土壤固定桩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架端部的第二锚钉、以及铰接固定在支撑架与第二锚钉连接处的多个第二锚杆,所述多个第二锚杆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树木土球的上边缘处还设置有用以防止钢索绳割坏树木土球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放置在钢索绳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牢固性强,能够快速对移栽树木的土球及其枝干进行固定,且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土球,适用广泛。

2、固定支架板有一定范围上的间距调节作用,提高了施工容错率,且主体部分(即固定支架板和固定底板)位于地面以下,美观性强,在市容市貌方面有着不错的提升,不会影响树木的观赏效果,利于园林景观的快速营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枝干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土球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定支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支架板的侧视图。

图6是固定支架板上端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固定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土壤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土壤固定桩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将种植树移栽到种植穴内的状态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为枝干固定装置,101为枝干固定带,103为套环,104为调节支架,105为调节带,106为固定套环;

2为钢索绳,201为支撑板;

3为土球固定桩,301为底盘,302为第一锚钉,303为第一锚杆,304为固定倒钩,305为第三卡槽,306为第二敲击金属片,307为位置刻度线;

4为固定支架板,401为调节螺栓,402为螺母,403为腰形孔,404为前支架板,405为第一卡槽,406为后支架板,407为夹槽;

5为固定底板,501为底板支架,502为第二卡槽,503为第一敲击金属片;

6为土壤固定桩,601为支撑架,602为第二锚杆,603为第二锚钉;

7为种植穴;

8为树木土球;

9为树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树木地下固定装置,该装置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牢固性强,且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土球,适用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树木地下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板5、固定支架板4、土球固定桩3、钢索绳2和枝干固定装置1。

所述固定底板5通过土壤固定桩6固定在种植穴7的土壤上,固定支架板4卡设在固定底板5内。固定支架板4上形成有第一卡槽405和夹槽407,所述土球固定桩3的杆体穿过的第一卡槽405并使其一端部卡在夹槽407内,土球固定桩3的另一端部钻入树木土球8内。

所述枝干固定装置1套设在树干9上,枝干固定装置1通过钢索绳2与土球固定桩3相连。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固定底板5通过土壤固定桩6固定在种植穴7的土壤上。

固定底板5包括底板支架501,底板支架501为固定底板的支撑主体。所述底板支架501上设有用以卡住固定支架板4的第二卡槽502,第二卡槽502的深度大于固定支架板4的整体厚度。所述第二卡槽502的槽底固定有第一敲击金属片503,第一敲击金属片50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卡槽502槽底的正中间位置、以及槽底中间的底部位置,第一敲击金属片503作为施工时的敲击点,以便将土壤固定桩6敲打进种植穴7的土壤内。所述土壤固定桩6垂直焊接在底板支架501的背面。

所述固定支架板4包括前支架板404和后支架板406,前支架板404的长度与后支架板406的长度相等,前支架板404的宽度小于后支架板406的宽度,以便将固定支架板4嵌入固定底板5的第二卡槽502内。所述前支架板404和后支架板406的板面上均设有第一卡槽405。前支架板404的一端与后支架板406铰接固定、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调节螺栓401和螺母402)与后支架板406的另一相应端部相连从而在前支架板404和后支架板406之间形成夹槽407。本实施例中,前支架板404的下端与后支架板406的下端铰接固定,从而使两者以铰接点为作用点进行开合动作;前支架板404的上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腰形孔403,后支架板406上设置有两个调节螺栓401,调节螺栓401的设置位置与前支架板上的腰形孔403的位置相对应,调节螺栓401的头部焊接固定在后支架板406上且其螺杆穿过前支架板404的腰形孔403并通过螺母402进行锁紧固定。

前支架板404和后支架板406铰接固定,可使两个板以其铰接点为作用点进行开合动作,当前支架板404与后支架板406进行开合动作时,调节螺栓401可在腰形孔403内上、下移动,从而可调整夹槽407的宽度。

为了便于土球固定桩3进入第一卡槽405,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卡槽405设置成v字形卡槽,土球固定桩3的杆体从第一卡槽405的上端开口滑入第一卡槽405内,并使其一端部夹在夹槽407内。当土球固定桩3滑到第一卡槽405的底部时,拧紧调节螺栓401上的螺母402,将前支架板404和后支架板406之间的距离(即夹槽宽度)锁紧固定,即可将土球固定桩3的端部卡死在夹槽407内,从而将土球固定桩3锁死固定在固定支架板4内。

所述土球固定桩3包括底盘301、垂直固定在底盘301上的第一锚杆303、以及固定在第一锚杆303端部的第一锚钉302。

所述底盘301为圆形,底盘301的直径大于第一卡槽405上端的开口宽度,底盘301由橡胶材质制成,不仅具有一定的变形量,而且底盘301整体较为牢固,也能增加摩擦力,底盘301主要用于卡在固定支架板4的夹槽407内,从而将土球固定桩3与固定支架板4进行连接。在将土球固定桩3与固定支架板4进行连接时,底盘301还可起到一定的形变作用,也能拥有一定的容错率。

底盘301端面的中央固定有第二敲击金属片306,第二敲击金属片306为微微凸起的圆形金属片,方便施工人员敲击土球固定桩3时进行精准定位,同时防止土球固定桩3被砸变形。

所述第一锚杆30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伞形的固定倒钩304,固定倒钩304用于在土球固定桩3进入树木土球8内时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以增加土球固定桩3与树木土球8内土壤的接触面积。第一锚杆303的根部设置有第三卡槽305,钢索绳2卡在第三卡槽305内且其两端部固定在枝干固定装置1上。

所述第一锚杆303上还设置有位置刻度线307,所述位置刻度线307设置于第三卡槽305的上方,位置刻度线307可以使施工人员确定土球固定桩3打入树木土球8内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土壤固定桩6的结构与土球固定桩3的结构相同。

所述枝干固定装置1包括枝干固定带101、固定在枝干固定带101两端部的套环103、套设在套环103内的调节支架104、以及固定在调节支架104上的调节带105。所述调节支架104为框架结构,调节支架104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调节带105的一端部固定在连接杆上、另一端部从调节支架104的内侧伸出从而与钢索绳2相连。枝干固定带101用于套住树干9,当枝干固定带101套在树干9,调节支架104位于树干9的两侧,由于调节支架104与枝干固定带101之间通过套环103相连,套环103采用的是尼龙套环,因此,调节支架104可以进行活动。当调节支架104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后,调节带105可在移动范围内调节其长度,从而可调整钢索绳2的位置;当调节支架104回到其初始位置时,调节支架104内侧的卡扣板会压住调节带105,从而增加调节带105的移动阻力,使调节带105稳定在某个位置。

所述调节支架104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套环106。固定套环106的作用是,当调节带105的位置调整到位后,将固定套环106套在调节支架104和枝干固定带101的连接处,可以防止调节支架104左、右、前、后晃动,增加枝干固定装置1的结构稳定性。

使用时,将枝干固定装置1套设在树干9上,将钢索绳2的两端部与枝干固定装置1的调节带105相固定,并使钢索绳2卡在土球固定桩3的第三卡槽305内。然后,敲击土球固定桩3的第二敲击金属片306,将土球固定桩3敲打入树木土球8内。然后,将固定底板5安装在种植穴7内,将固定支架板4安装在固定底板5上。最后,将种植树移栽到种植穴7内,使树木土球8上的土球固定桩的底盘301卡在固定支架板4的夹槽407内、第一锚杆303卡在第一卡槽405内。土球固定桩3移动到位后,将固定支架板4上的调节螺栓401锁紧固定。

为了防止钢索绳2割坏树木土球8,可在树木土球8的上边缘设置支撑板201,所述支撑板201放置在钢索绳2的下方。支撑板为l型板。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具体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土壤固定桩的结构与土球固定桩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土壤固定桩6包括支撑架601、固定在支撑架601端部的第二锚钉603、以及铰接固定在支撑架601与第二锚钉603连接处的多个第二锚杆602,所述多个第二锚杆602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当土壤固定桩6打入土壤中时,由于外力作用,支撑架601上的第二锚杆603会被周围土壤撑开,土壤固定桩6的受力面积逐渐增大,而第二锚杆603与支撑架601的连接处会产生反作用力以用于恢复形状。

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