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虫子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4407发布日期:2020-12-11 15:1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虫子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虫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虫子诱捕器。



背景技术:

臭虫是臭虫科的小的夜间活动的昆虫,其靠人和其他温血宿主的血液维持生命。臭虫表现出神秘的行为,这使得检测和控制它们非常困难且耗时。这对于常规臭虫(温带臭虫)尤其如此,这种臭虫已很好地适应了人类环境。臭虫的其它种类,例如热带臭虫,也对人和/或动物造成滋扰。尽管臭虫已在许多地区被控制、例如美国,但近年来国际旅游的增对已导致了这些害虫的再现。臭虫的很多特征,使得一旦开始出现在某一地点,将其根除就会很困难。因此,需要有效的灭虫器,以在它们变得根深蒂固之前,确定臭虫的存在并有效得将其杀灭。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公布号为cn110122446a,专利名称为虫子诱捕器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该虫子诱捕器包括诱捕器和上端设有开口的诱捕盒;所述的诱捕盒内设有捕杀组件;所述的诱捕盒设于所述的诱捕器的下方,诱捕盒的盒底与所述的诱捕器连接;所述的诱捕器与所述的诱捕盒的上边沿之间留有供虫子通过的空间。该虫子诱捕器能将其周边活动的虫子诱入诱捕盒中,可有效避免虫子爬到诱捕器上。所述的诱捕器包括带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的容置腔内设有二氧化碳发生器,所述的控制器控制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工作;所述的壳体的下壁上且位于所述的诱捕盒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出气孔通过导管与所述的通孔连通。此种现有技术的虫子诱捕器的诱捕器内部结构较复杂,结构也不紧凑,生产成本较高,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虫子诱捕器,该虫子诱捕器结构简单且紧凑,可以合理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虫子诱捕器,包括诱捕器和上端设有开口的诱捕盒;所述的诱捕盒内设有捕杀组件,所述的诱捕器包括带有容置腔的壳体,所述的容置腔内设有二氧化碳发生器,所述的壳体的下壁上且位于所述的诱捕盒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且位于所述的通孔的上方设有出气孔,所述的出气孔与所述的通孔的一端对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的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出气孔与所述的通孔的一端对接,省去了导管的结构,简化了诱捕盒的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产品的体积。

作为改进,所述的通孔内安装有导管,所述的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的出气孔连接,所述的导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采用此种结构后,二氧化碳的导通效果较好。

作为改进,所述的导管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的出气孔扣接的接口,所述的接口连接在所述的壳体的下壁上。采用此种结构后,导管与出气孔之间的连接效果较好,不容易漏气。

作为改进,二氧化碳发生器的两侧均设有凸耳,所述的壳体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的凸耳相匹配的避让槽。采用此种结构后,拿取二氧化碳发生器较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壳体上盖有盖体,所述的壳体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吸附件,所述的盖体与所述的第一吸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吸附件,所述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相互吸引。采用此种结构后,盖体与壳体之间连接结构简单,取放盖体较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包括主体及上盖,所述的上盖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主体内壁上设有液位指示牌。采用此种结构后,透明的上盖可以看到主体内部的液位指示牌,液位指示牌可指示二氧化碳发生器内部的液体的多少,可提醒用户及时补充。

作为改进,所述的诱捕盒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的诱捕盒的盒底设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连接有嵌入件,所述的壳体的下表面设有嵌入槽,所述的嵌入件嵌入在所述的嵌入槽内;所述的诱捕盒与所述的壳体的下表面之间留有供虫子通过的空间。采用此种结构后,诱捕盒和诱捕器拆装较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嵌入件为嵌入环,所述的嵌入环的内壁上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的嵌入槽也为环状,所述的嵌入槽的侧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的嵌入环嵌入在所述的嵌入槽内且所述的定位块嵌入在所述的定位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后,诱捕盒和诱捕器之间连接较可靠且两者之间有定位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的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诱捕器,101、壳体,102、容置腔,103、盖体,104、第一吸附件,106、控制盒,107、开关按钮,108、通孔,109、接口,110、避让槽,111、嵌入槽,112、定位槽,2、诱捕盒,201、连接件,202、嵌入环,203、定位块,204、隔板,205、内层区域,206、外层区域,3、二氧化碳发生器,301、主体,302、凸耳,304、上盖,305、出气孔,4、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得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包含”、“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改列表中的单独元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包括诱捕器1及诱捕盒2。

所述的诱捕器1包括带有容置腔102的壳体101,所述的壳体101配有盖体103,所述的盖体103盖于所述的壳体101上用于盖住所述的容置腔102。所述的壳体101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吸附件104,所述的盖体103与所述的第一吸附件10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吸附件,所述的第一吸附件104和第二吸附件相互吸引。所述的第一吸附件104为磁铁,所述的第二吸附件为铁片;或者所述的第一吸附件104为铁片,所述的第二吸附件为磁铁。所述的壳体101内设有控制盒106,所述的控制盒106内设有控制器。所述的容置腔102内设有二氧化碳发生器3,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控制盒106的侧壁上设有触点,所述的触点与所述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3的主体301上设有弹性触点,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3安装入所述的容置腔102内后,所述的弹性触点被压缩,该弹性触点抵在所述的触点上,从而二氧化碳发生器3内部电路被导通,控制器可控制二氧化碳发生器3工作。所述的控制盒106的外壁上设有开关按钮107,所述的开关按钮107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开关按钮107用于控制控制器的开或关。

所述的壳体101的下壁上且位于所述的诱捕盒2的上方设有通孔108,所述的通孔108内设有导管(未示出),所述的导管的一端设有接口109,所述的接口109连接在所述的壳体101的下壁上。所述的导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的接口109与所述的出气孔305扣接。二氧化碳发生器3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导到壳体101外。二氧化碳发生器3的两侧均设有凸耳302,所述的壳体101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的凸耳302相匹配的避让槽110。所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3包括主体301及上盖304,所述的上盖304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主体301内壁上设有液位指示牌。所述的壳体101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发热件,所述的发热件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该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可起到诱蚊的作用。

所述的诱捕盒2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的诱捕盒2的盒底的中部设有连接件201,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件201为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设有四个,该四个连接柱均匀分布在所述的盒底的中部。所述的连接柱的高度高于所述的诱捕盒2的高度。所述的连接柱上连接有嵌入环202,所述的壳体101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的发热件的外侧设有嵌入槽111,所述的嵌入环202的内壁上连接有定位块203,所述的嵌入槽111的侧壁上设有定位槽112。所述的嵌入环202嵌入在所述的嵌入槽111内且所述的定位块203嵌入在所述的定位槽112内。

所述的诱捕盒2侧壁的上边沿与所述的诱捕器1之间留有供虫子通过的空间4,即受连接件201作用,拉开诱捕盒2侧壁与诱捕器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使得虫子无法顺着诱捕盒2爬到诱捕器1上,只能爬入诱捕盒2内。所述的通孔108位于所述的诱捕盒2的上方,通孔108导出的二氧化碳充入所述的诱捕盒2内。

所述的诱捕盒2的盒底设有一圈闭合的隔板204并将诱捕盒2隔成内层区域205和外层区域206,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隔板204连接在两个相邻的连接柱之间,隔板204和连接柱首尾相接形成一个闭环。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诱捕盒2的外形为圆形,所述的诱捕盒2的侧壁为圆环状,所述的隔板204的高度低于所述的诱捕盒2侧壁的高度。所述的内层区域205位于所述的发热片的正下方。所述的内层区域205内设有粘结剂(未示出),所述的粘结剂内混合有诱捕剂。诱捕盒2侧壁的内表面上、所述的外层区域206的盒底、隔板204靠近所述的外层区域206的侧壁上以及连接柱的侧壁上均设有光滑处理剂(未示出)。所述的光滑处理剂为滑石粉或聚四氟乙烯或硅藻土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粘结剂、诱捕剂形成所述的捕杀组件,也可以增加或者替换成电网等其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虫子诱捕器工作时,启动开关按钮107,控制器控制二氧化碳发生器3和发热片工作。二氧化碳发生器3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通过导管导入诱捕盒2内。受二氧化碳、发热片以及内层区域内的诱捕剂的引诱,虫子会顺着诱捕盒2的外侧壁爬入诱捕盒2中,由于外层区域206内涂有光滑处理剂,虫子爬出诱捕盒较困难,会往内层区域205方向爬行,进而爬入内层区域205粘在粘结剂上,直至死亡,灭虫效果较好。该虫子诱捕器同样适用于灭蚊子或苍蝇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