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化装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化装饰墙。
背景技术:
绿化装饰墙是绿色建筑的一种,包括墙板和设于所述墙板上的多个盆栽,多个盆栽组成图案,主要用于节假日装饰或活动会场布置。相关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174422.3公开了一种幕墙绿化模块,包括种植盆、雾培部与水培部,所述雾培部设于所述种植盆的顶部,所述雾培部用于从所述种植盆的上方向所述种植盆施加水分,所述水培部设于所述种植盆的下方,所述水培部用于从所述种植盆的下方向所述种植盆施加水分,所述墙绿化模块还包括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上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种植盆固定于所述孔洞内。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一方面,无法自由调整模块主体的倾斜角度;另一方面,由于墙板上孔洞的位置及大小均已固定,能够适应盆栽的大小和位置均受限制,不利于盆栽灵活组合成不同主题的图案,同一种规格尺寸的模块主体的使用范围受限。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绿化装饰墙墙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灵活固定不同大小的盆栽且可灵活调节绿化装饰墙墙板倾斜角度的绿化装饰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化装饰墙,包括绿化装饰墙墙板、斜撑单元和喷洒单元;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包括:框架主体、弹性网、卡条、底撑条;所述框架主体为矩形框架状;所述弹性网的周缘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所述弹性网包括多根横向弹性绳和多根纵向弹性绳,多根所述横向弹性绳和多根所述纵向弹性绳交叉设置成网状;所述卡条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条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卡条为两个且相对设于所述框架主体两侧边;所述底撑条的数量小于单根所述卡条上的所述卡槽的数量,所述底撑条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条的卡槽内;所述斜撑单元包括:固定套管、活动芯管、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底连杆和插销;所述固定套管整体为空心管状,所述固定套管的一端面设有凹陷而成的芯管装入槽、所述固定套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芯管装入槽连通的芯管摆动槽,所述芯管摆动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芯管装入槽的宽度;所述固定套管固定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的上部,所述活动芯管设于所述固定套管内且与所述固定套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芯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活动芯管整体构成“t”字形;所述第一连接件正对所述芯管摆动槽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插接孔;所述插销同时贯穿一个所述第一插接孔和一个所述第二插接孔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固定;所述底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的下部铰接,所述底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喷洒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顶部的喷头和连接所述喷头的进水管,所述喷头为间隔设置的多个。
优选的,所述芯管装入槽的宽度值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径向的最大外廓尺寸的1.1-1.5倍。
优选的,在所述绿化装饰墙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芯管装入槽位于所述芯管摆动槽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芯管装入槽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与所述芯管摆动槽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平齐。
优选的,所述斜撑单元为分别设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两侧的两套。
优选的,所述斜撑单元包括连接两个所述底连杆的底连板,所述绿化装饰墙还包括设于所述底连板上的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斜撑单元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的,相邻所述卡槽的间距大于相邻所述横向弹性绳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底撑条包括撑条主体和由所述撑条主体的两端弯折而成的限位块;所述撑条主体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卡条的外侧部。
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所述卡条、所述底撑条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所述横向弹性绳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内芯件和布料制成的外裹件组成;所述纵向弹性绳的结构与所述横向弹性绳的结构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中的绿化装饰墙墙板,通过活动的底撑与弹性网组合的结构,实现盆栽的灵活固定和支撑,扩大了墙板的使用范围,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盆栽,可灵活调节盆栽的位置,组成不同的主题的绿化装饰图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中增设了斜撑单元,可实现绿化装饰墙墙板倾斜角度的灵活调整;斜撑单元与绿化装饰墙墙板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二者为组合式连接结构,拆装灵活方便,可满足各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中的绿化装饰墙墙板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中的绿化装饰墙墙板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中:绿化装饰墙墙板100;斜撑单元200,配重块300,喷洒单元400,框架主体11,弹性网12,卡条13,底撑条14;横向弹性绳121,纵向弹性绳122;卡槽131;撑条主体141,限位块142;固定套管21,活动芯管22,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底连杆25,插销26,底连板27,芯管装入槽211,芯管摆动槽212,第一插接孔231,第二插接孔241;
喷头41,进水管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附图1-4,一种绿化装饰墙,包括绿化装饰墙墙板100、斜撑单元200和喷洒单元400;其中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包括:框架主体11、弹性网12、卡条13、底撑条14;所述框架主体11为矩形框架状;所述弹性网12的周缘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11,所述弹性网12包括多根横向弹性绳121和多根纵向弹性绳122,多根所述横向弹性绳121和多根所述纵向弹性绳122交叉设置成网状;所述卡条13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槽131,所述卡条13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11上,所述卡条13为两个且相对设于所述框架主体11两侧边;所述底撑条14的数量小于单根所述卡条13上的所述卡槽131的数量,所述底撑条14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条13的卡槽131内。所述框架主体11、所述卡条13、所述底撑条14由木材或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所述横向弹性绳121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内芯件和布料制成的外裹件组成。所述纵向弹性绳122的结构与所述横向弹性绳121结构相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网12用于为盆栽的固定提供侧向定位和辅助支撑,使用时,可根据需求将盆栽插入任何一个弹性网12的网孔内,横向弹性绳121和纵向弹性绳122从不同的方向,限制盆栽的侧向移动,根据使用需求,弹性网12的网孔设置为小于盆栽的直径,横向弹性绳121和纵向弹性绳122均为弹性件,盆栽插入网孔内后,由横向弹性绳121和纵向弹性绳122提供弹性支撑力,利于提高限位效果。所述底撑条14用于支撑盆栽,主要起承重的作用,当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为竖直设置时,盆栽基本垂直于绿化装饰墙墙板100设置,此时底撑条14支撑所述盆栽的侧壁下方。所述底撑条14为多根,设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的不同高度的位置上,用于支撑不同高度上的盆栽,当某层或某个盆栽的直径较大时,可对应调大相邻底撑条14之间的间距。所述底撑条14位置调节的过程如下:通过将所述底撑条14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条13上的不同的卡槽131的位置,可实现底撑条14位置的固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主体11、所述卡条13、所述底撑条14的材料的选择,利于保证结构的强度,保证能承受盆栽装入后的重量。设计所述横向弹性绳121和所述纵向弹性绳122的结构和选择其材料时,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内芯件,该设计用于提供固定盆栽所需的弹性力,采用布料制成的外裹件,该设计用于提高弹性网12的整体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相邻所述卡槽131的间距大于相邻所述横向弹性绳121的间距。由于所述横向弹性绳121的间距为最小的相邻的盆栽之间的间距,该设计利于提高卡槽131布置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卡槽131数量,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更具体地,所述斜撑单元200包括:固定套管21、活动芯管22、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底连杆25和插销26;所述固定套管21整体为空心管状,所述固定套管21的一端面设有凹陷而成的芯管装入槽211、所述固定套管2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芯管装入槽211连通的芯管摆动槽212,所述芯管摆动槽212的宽度大于所述芯管装入槽211的宽度;所述固定套管21固定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的上部,所述活动芯管22设于所述固定套管21内且与所述固定套管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芯管22的外侧壁,所述第一连接件23与所述活动芯管22整体构成“t”字形;所述第一连接件23正对所述芯管摆动槽212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3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孔231;所述第二连接件24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插接孔241;所述插销26同时贯穿一个所述第一插接孔231和一个所述第二插接孔241,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2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4的固定;所述底连杆25的一端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的下部铰接,所述底连杆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4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23的一端铰接。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在使用时,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用于固定盆栽,所述斜撑单元200用于支撑绿化装饰墙墙板100并调整绿化装饰墙墙板100的倾斜角度,使满足盆栽角度布置的需求。具体安装时,将所述活动芯管22对齐所述固定套管21内腔,所述第一连接件23对齐所述芯管装入槽211,将所述活动芯管22插入固定套管21内,当第一连接件23由所述芯管装入槽211进入所述芯管摆动槽212后,停止活动芯管22的推入。所述第一连接件23与所述活动芯管22整体构成“t”字形,该设计用于防止所述活动芯管22套入后脱出所述固定套管21,第一连接件23可带动所述活动芯管22绕所述固定套管21的轴线旋转。通过调整插销26的插接的孔的位置,可调整绿化装饰墙墙板100的倾斜角度。拆卸时,可逆向操作,将所述活动芯管22从所述固定套管21中取出,拆卸灵活方便。
另具体地,所述喷洒单元400包括设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顶部的喷头41和连接所述喷头41的进水管42,所述喷头41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喷洒单元400用于向位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上的盆栽喷水,避免其枯萎。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底撑条14包括撑条主体141和由所述撑条主体141的两端弯折而成的限位块142;所述撑条主体141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卡槽131内,所述限位块142抵接所述卡条13的外侧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142抵接所述卡条13的外侧部,用于防止所述卡条13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脱出所述卡槽131。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芯管装入槽211的宽度值为所述第一连接件23的径向的最大外廓尺寸的1.1-1.5倍。本实施方式中,该设计为了保证所述芯管装入槽211的宽度值略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3的径向的最大外廓尺寸,保证所述第一连接件23能顺利装入的同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23不能灵活脱出。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绿化装饰墙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芯管装入槽211位于所述芯管摆动槽212的下方。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状态时,第一连接杆为向下的斜杆,将所述芯管装入槽211位于所述芯管摆动槽212的下方,该设计利于为第一连接杆提供旋转摆动空间,避免干涉,同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接杆靠所述芯管摆动槽212的下侧壁,能避免第一连接杆往上,由所述芯管装入槽211处脱出所述固定套管21。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芯管装入槽21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与所述芯管摆动槽21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平齐。该设计在保证第一连接件23顺利装入的同时,尽量避免所述芯管摆动槽212延伸至所述芯管装入槽211的上方,利于提高所述固定套管21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斜撑单元200为分别设于所述绿化装饰墙墙板100两侧的两套。所述斜撑单元200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该设计利于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斜撑单元200包括连接两个所述底连杆25的底连板27,所述绿化装饰墙还包括设于所述底连板27上的配重块300。该设计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中的绿化装饰墙墙板,通过活动的底撑与弹性网组合的结构,实现盆栽的灵活固定和支撑,扩大了墙板的使用范围,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盆栽,可灵活调节盆栽的位置,组成不同的主题的绿化装饰图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化装饰墙中增设了斜撑单元,可实现绿化装饰墙墙板倾斜角度的灵活调整;斜撑单元与绿化装饰墙墙板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二者为组合式连接结构,拆装灵活方便,可满足各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