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933发布日期:2020-11-27 10:0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属木耳种植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耳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

在木耳种植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现有木耳在种植过中培养袋大多横向放置,占用种植面积,且培养袋相对另一侧表面便于培养木耳,同时在对木耳进行浇灌时,一些培养袋表面浇灌效率较低,影响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支撑座、锥尖、储水壳、固定柱、喷水机构以及种植机构;

所述底座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底座顶部表面贴合有过滤网;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底座底部设有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储水壳;所述支撑柱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尖;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顶部右侧表面固定连通有顶板;

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抽水泵、抽水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以及水雾喷头,且抽水泵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侧表面;所述抽水管输入端通过抽水管与储水壳底部内腔固定连通,且抽水泵输出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侧表面与第二水管固定连通,且第二水管侧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末端与固定连接在固定柱表面的水雾喷头固定连通;

所述种植机构包括电动机、固定板、活动板、筒状培养袋、种植土、支撑板、螺杆以及转动杆,且电动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表面设有活动板,且活动板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紧密夹持有筒状培养袋顶部,且筒状培养袋内装有培养土;所述筒状培养袋表面开设有通孔,且筒状培养袋底部贴合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转动连接有螺杆,且螺杆顶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螺杆底端与底座表面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数目为四个,且支撑柱位于所述底座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水雾喷头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水雾喷头竖直放置在固定柱一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数目至少为两个,且相邻固定柱之间等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通孔数目为若干个,且通孔在筒状培养袋表面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末端贯穿活动板与固定板螺纹连接,且活动板、筒状培养袋顶部以及固定板三者接触面之间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保障装置稳定固定,同时便于培养袋纵向放置,减少培养袋的占用面积,便于培养袋侧表面均可以培养木耳,提高培养袋的实用性,便于使用。

2.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喷水机构的作用下,便于对筒状培养袋表面进行浇灌,同时通过电动机间接驱动筒状培养袋进行旋转,提高培养袋内培养土的浇灌均匀性,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与固定板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与水雾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柱,3、支撑座,4、锥尖,5、抽水管,6、抽水泵,7、第一水管,8、第二水管,9、储水壳,10、过滤网,11、第三水管,12、水雾喷头,13、固定柱,14、顶板,15、电动机,16、固定板,17、活动板,18、固定螺栓,19、筒状培养袋,1901、通孔,20、培养土,21、支撑板,22、转动杆,2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用于木耳培养用种植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支撑座3、锥尖4、储水壳9、固定柱13、喷水机构以及种植机构;

所述底座1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901,且底座1顶部表面贴合有过滤网10,设置的通孔1901,便于进水;所述底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且底座1底部设有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的储水壳9;所述支撑柱2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且支撑座3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尖4,设置的锥尖4,便于将支撑座3稳定放置;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3,且固定柱13顶部右侧表面固定连通有顶板14;

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抽水泵6、抽水管5、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第三水管11以及水雾喷头12,且抽水泵6固定连接在支撑柱2侧表面;所述抽水管5输入端通过抽水管5与储水壳9底部内腔固定连通,且抽水泵6输出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水管7,设置的抽水泵6,便于将储水壳9内的水抽出;所述第一水管7侧表面与第二水管8固定连通,且第二水管8侧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三水管11;所述第三水管11末端与固定连接在固定柱13表面的水雾喷头12固定连通;

所述种植机构包括电动机15、固定板16、活动板17、筒状培养袋19、种植土、支撑板21、螺杆23以及转动杆22,且电动机15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设置的电动机15,便于驱动固定板16转动;所述固定板16侧表面设有活动板17,且活动板17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8;所述活动板17与固定板16之间紧密夹持有筒状培养袋19顶部,且筒状培养袋19内装有培养土20;所述筒状培养袋19表面开设有通孔1901,且筒状培养袋19底部贴合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底部转动连接有螺杆23,且螺杆23顶端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2;所述螺杆23底端与底座1表面螺纹连接。

所述支撑柱2数目为四个,且支撑柱2位于所述底座1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便于将底座1稳定进行支撑;所述水雾喷头12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水雾喷头12竖直放置在固定柱13一侧表面,便于为筒状培养袋19表面加湿;所述固定柱13数目至少为两个,且相邻固定柱13之间等距分布,保障固定柱13放置紧凑,便于使用;所述通孔1901数目为若干个,且通孔1901在筒状培养袋19表面均匀分布,提高为筒状培养袋19进行加湿;所述固定螺栓18末端贯穿活动板17与固定板16螺纹连接,且活动板17、筒状培养袋19顶部以及固定板16三者接触面之间紧密贴合,便于通过活动板17以及固定板16将筒状培养袋19进行稳定夹持。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将装置放置合适的培养处,通过支撑座3底部的锥尖4将装置进行固定,然后将筒状培养袋19顶部放置在固定板16与活动板17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8使活动板17与固定板16配合将筒状培养袋19顶侧进行夹紧,然后通过转动转动杆22带动螺杆23转动,螺杆23推动支撑板21对培养袋底部进行支撑,启动抽水泵6,抽水泵6通过抽水管5将储水壳9内的水抽出,抽出的水依次通过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以及第三水管11,最后将水通过水雾喷头12排出,同时启动电动机15,电动机15通过输出轴带动筒状培养袋19转动,进而便于喷头对筒状培养袋19表面进行喷水,通过通孔1901渗入到筒状培养袋19内的培养土20内,同时从筒状培养袋19表面留下的水通过过滤网10进行过滤后,通过通孔1901将水排至储水壳9内,便于对筒状培养袋19内的培养土20保湿,从而完成木耳种植过程。

抽水泵6采用的是宏隆五金旗舰店生产的jsm60-400a型号电动推杆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电动机15采用的是苏州喜气机电生产的ys5614型号电动推杆及其相关的配套电源和电路。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