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2534发布日期:2020-05-22 16:2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渔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水域中设置的构造物,以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是海洋牧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工鱼礁的使用,始于60年代初期的日本,因改造渔场的需要,而被广泛应用。随着人工鱼礁建设的不断开展,关于鱼礁的环境功能、集鱼效果等研究逐渐被提出,并且通过人工鱼礁区建设,传统渔业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和修复,渔业资源得到了恢复,经济水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升。现有人工鱼礁一般是将大量的石块礁、混凝土构件礁、报废船只、钢结构等投放入海,例如,向海内投放以米字型、立方体型等箱体型为代表的混凝土构件礁作为人工鱼礁,但是由于其体积大,重量大,运输过程占地面积大,常常需要大型的运输车从加工厂运输至渔场,然后再通过大型的运输船进行投放,这样就现有人工鱼礁的运输和投放较为不便,且由于人工鱼礁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巨大,一旦鱼礁投放后将很难更改,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人工鱼礁的使用和推广。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方便运输的人工鱼礁[201420857718.8],包括塑料杆件、锚线、锚块,所述塑料杆件的两端配合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帽,连接帽上设置有挂环,锚线的一端与挂环相连,锚线的另一端与锚块相连,所述塑料杆件上配合设置有浮力体。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人工鱼礁无法拆卸、运输不便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无法形成空间,无法作为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隐蔽庇护场所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方便运输,遮蔽效果好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包括两个上下对应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矩形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板体上分别具有若干呈矩形阵列状分布设置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通孔,两个矩形板体之间设有呈矩形框状的鱼礁框体,且所述的鱼礁框体周向内侧和两个矩形板之间形成分别与通孔相连通的鱼礁空间,所述的鱼礁框体由两个横向对应设置的横向架体和两个纵向对应设置的纵向架体周向合围而成,所述的鱼礁框体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可拆卸定位结构和矩形板体的周向外侧相连,所述的横向架体和纵向架体均包括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竖直架体立柱,且相邻的两个竖直架体立柱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设有若干依次自上向下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架体横杆,所述的架体横杆上分别依次转动设有若干吸水主体结构,且相邻的两个架体横杆上的吸水主体结构一一错位设置,且所述的鱼礁框体周向内侧通过安装支架设有位于鱼礁空间内的筒状扰流结构。

显然,当人工鱼礁投放后,由于其鱼礁框体的架体横杆之间间隔设置且设置有多个吸水主体结构以及矩形板体上设有若干通孔,这样在鱼礁框体周边及内部鱼礁空间内形成上升流、加速流、滞缓流等流态,一方面不仅可扰动底层、近底层水体,提高各水层间的垂直交换效率,形成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为鱼礁框体和矩形板体表面附着的藻类和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筒状扰流结构可以提供缓变的流速条件供海洋生物选择栖息,这是其流场效应。其次,礁体裸露的表面会逐渐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条件的不同,几个月至数年后,鱼礁框体、矩形板体以及吸水主体结构上会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棘皮动物等固着和半固着生物。由于藻类的生长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盐类并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水质环境的作用,同时藻类又是许多草食性动物的饵料,这是其生物效应。同时,人工鱼礁的设置为鱼类建造了良好的“居室”。许多鱼类选择礁体及其附近作为暂时停留或长久栖息的地点,礁区就成了这些种类的鱼群密集区。由于有鱼礁作为隐蔽庇护场所,可以使幼鱼大大减少被凶猛鱼类捕食的厄运,从而提高幼鱼的存活率,这是其避敌效应。这样形成流场效应、生物效应和遮蔽效应且三种效应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若干自上向下依次径向贯穿竖直架体立柱的径向安装孔,且所述的横向架体或纵向架体中相邻两根竖直架体立柱上的径向安装孔分别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架体横杆自上向下依次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穿设于竖直架体立柱上的径向安装孔内,所述的横向架体和纵向架体均具有两个竖直架体立柱,且所述的横向架体中两个竖直架体立柱中任意一个竖直架体立柱与纵向架体中两个竖直架体立柱中任意一个竖直架体立柱相邻设置且位于鱼礁框体的任意一个角部的两侧。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可拆卸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横向架体和纵向架体的竖直架体立柱上下两端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分别和矩形板中若干通孔中的任意一个相互对应且插接相连,所述的定位块靠近竖直架体立柱的一端设有限位结构。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定位块一端的限位部,且所述的限位部和定位块连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的竖直架体立柱设置在限位部远离定位块的一端中部,且所述的定位块和限位部之间形成限位台阶。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矩形板体呈矩形框状,且所述的矩形板体内具有若干横向依次等间距设置的横向隔板和若干依次纵向依次等间距设置的纵向隔板,所述的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均与矩形板体连为一体式结构且均由混凝土材料制成,且所述的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相互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状结构,且所述的通孔呈矩形且依次形成于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之间,且所述的定位块外形与通孔形状相适配。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吸水主体结构包括呈环形且转动套设于架体横杆上的主体套,所述的主体环周向外侧设有若干朝向各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吸水实心体,所述的吸水实心体均呈柱状,且所述的吸水实心体远离主体套的外端的尺寸大于吸水实心体和主体套相连的内端的尺寸,所述的吸水实心体的外端具有膨大部且所述的吸水实心体的膨大部周向外侧具有弧形平滑过渡部,在吸水实心体上设有贯穿于吸水实心体的通孔结构。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通孔结构包括若干轴向贯穿整个吸水实心体的轴向通道以及若干径向贯穿整个吸水实心体的径向通道,且所述的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相互连通,且所述的轴向通道和/或径向通道的外端在膨大部的弧形平滑过渡部上形成斜孔。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筒状扰流结构包括竖直悬设在安装支架中部下方的竖直安装杆,所述的竖直安装杆下端固定设有呈筒状的筒状壳体,所述的筒状壳体一端同轴连接有呈锥形筒状的扰流壳体,在扰流壳体周向外侧具有螺旋结构,且所述的扰流壳体小头端封闭,且大头端通过设置在扰流壳体和筒状壳体之间的端盖与筒状壳体一端阻隔封闭,且所述的筒状壳体另一端敞口,在筒状壳体内设有延伸至扰流壳体内且与供电模块相连的涡轮发电组件,且所述的端盖上设有与涡轮发电组件相连通的导流结构,且所述的供电模块和若干设置在扰流壳体周向外侧的发光体相连。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涡轮发电组件包括周向转动穿设于端盖中心的旋转轴,且所述的旋转轴上端延伸至扰流壳体内且与发电机相连,所述的发电机和供电模块相连,所述的旋转轴下端延伸至筒状壳体周向内侧且在旋转轴下端固定设有转动涡轮;所述的导流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端盖周向外侧且位于扰流壳体下端外侧的导流孔,所述的导流孔均与转动涡轮相对应且所述的导流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或者,所述的导流孔均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优选地,这里的螺旋结构包括设置在扰流壳体周向外侧且自上向下依次分布设置的外螺旋筋,所述的扰流壳体周向内侧具有与外螺旋筋相匹配的内螺旋槽,所述的外螺旋筋外侧设有聚四氟乙烯防护层且所述的外螺旋筋最下端朝向导流孔。

在上述的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中,所述的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环体,所述的竖直安装杆上端固定穿设在安装环体内,所述的安装环体周向外侧分别设有四根周向均匀分布且向外延伸设置的连接架体,且所述的连接架体外侧分别具有向外凸起且沿连接架体轴向延伸设置的加强凸筋,且所述的连接架体远离和安装环体相连的一端分别具有安装抱箍,四个安装抱箍均与纵向架体和横向架体中的不同的竖直架体立柱上端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便于拆卸安装,可以分解成多个部件现场安装向海内投放,这样便于运输,可以节约大量运输成本。

2、具有流场效应、生物效应和遮蔽效应且三种效应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可以为藻类等生物提供附着基质,也可以为恋礁性鱼类和近距离洄游的鱼类资源提供优良栖息地,有利于海珍品增、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鱼礁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吸水主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筒状扰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矩形板体1、通孔11、横向隔板12、纵向隔板13、鱼礁框体2、横向架体21、纵向架体22、竖直架体立柱23、架体横杆24、鱼礁空间3、可拆卸定位结构4、定位块41、限位部42、限位台阶43、伸缩机构5、径向安装孔51、吸水主体结构6、主体套61、吸水实心体62、膨大部621、弧形平滑过渡部622、轴向通道63、径向通道64、斜孔65、安装支架7、安装环体71、连接架体72、加强凸筋73、安装抱箍74、筒状扰流结构8、竖直安装杆81、筒状壳体82、扰流壳体83、螺旋结构84、外螺旋筋841、内螺旋槽842、聚四氟乙烯防护层843、透明视窗844、端盖85、供电模块86、涡轮发电组件87、旋转轴871、发电机872、转动涡轮873、导流结构88、导流孔881、发光体8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便于运输的新型人工鱼礁,包括两个上下对应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矩形板体1,矩形板体1上分别具有若干呈矩形阵列状分布设置且形状大小相同的通孔11,两个矩形板体1之间设有呈矩形框状的鱼礁框体2,且鱼礁框体2周向内侧和两个矩形板之间形成分别与通孔11相连通的鱼礁空间3,鱼礁框体2由两个横向对应设置的横向架体21和两个纵向对应设置的纵向架体22周向合围而成,鱼礁框体2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可拆卸定位结构4和矩形板体1的周向外侧相连,横向架体21和纵向架体22均包括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竖直架体立柱23,且相邻的两个竖直架体立柱23之间通过伸缩机构5设有若干依次自上向下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架体横杆24,架体横杆24上分别依次转动设有若干吸水主体结构6,且相邻的两个架体横杆24上的吸水主体结构6一一错位设置,且鱼礁框体2周向内侧通过安装支架7设有位于鱼礁空间3内的筒状扰流结构8。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横向架体21和纵向架体22周向合围形成鱼礁框体2,且在鱼礁框体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板体1,这样使得本人工鱼礁便于拆卸安装,运输方便。

当人工鱼礁投放后,由于其鱼礁框体2的架体横杆24之间间隔设置且设置有多个吸水主体结构6以及矩形板体1上设有若干通孔11,这样在鱼礁框体2周边及内部鱼礁空间3内形成上升流、加速流、滞缓流等流态,一方面不仅可扰动底层、近底层水体,提高各水层间的垂直交换效率,形成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为鱼礁框体2和矩形板体1表面附着的藻类和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筒状扰流结构8可以提供缓变的流速条件供海洋生物选择栖息,这是其流场效应。其次,本人工鱼礁裸露的表面会逐渐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条件的不同,几个月至数年后,鱼礁框体2、矩形板体1以及吸水主体结构6上会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棘皮动物等固着和半固着生物。由于藻类的生长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盐类并释放出氧气,起到净化水质环境的作用,同时藻类又是许多草食性动物的饵料,这是其生物效应。同时,人工鱼礁的设置为鱼类建造了良好的“居室”。许多鱼类选择礁体及其附近作为暂时停留或长久栖息的地点,礁区就成了这些种类的鱼群密集区。由于有鱼礁作为隐蔽庇护场所,可以使幼鱼大大减少被凶猛鱼类捕食的厄运,从而提高幼鱼的存活率,这是其避敌效应。这样形成流场效应、生物效应和遮蔽效应且三种效应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

具体来讲,这里的伸缩机构5包括若干自上向下依次径向贯穿竖直架体立柱23的径向安装孔51,且横向架体21或纵向架体22中相邻两根竖直架体立柱23上的径向安装孔51分别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架体横杆24自上向下依次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穿设于竖直架体立柱23上的径向安装孔51内,横向架体21和纵向架体22均具有两个竖直架体立柱23,且横向架体21中两个竖直架体立柱23中任意一个竖直架体立柱23与纵向架体22中两个竖直架体立柱23中任意一个竖直架体立柱23相邻设置且位于鱼礁框体2的任意一个角部的两侧。优选地,这里的架体横杆24分别滑动穿设在径向安装孔51内,这样使得整个横向架体21或纵向架体22的长度可以伸缩,实现调整鱼礁空间3大小的目地。

其中,这里的可拆卸定位结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横向架体21和纵向架体22的竖直架体立柱23上下两端的定位块41,定位块41分别和矩形板中若干通孔11中的任意一个相互对应且插接相连,定位块41靠近竖直架体立柱23的一端设有限位结构。优选地,这里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定位块41一端的限位部42,且限位部42和定位块41连为一体式结构,且竖直架体立柱23设置在限位部42远离定位块41的一端中部,且定位块41和限位部4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43。显然,通过将定位块41分别插接在通孔11内,可以实现横向架体21和纵向架体22与矩形板体1进行组装。

优选地,这里的矩形板体1呈矩形框状,且矩形板体1内具有若干横向依次等间距设置的横向隔板12和若干依次纵向依次等间距设置的纵向隔板13,横向隔板12和纵向隔板13均与矩形板体1连为一体式结构且均由混凝土材料制成,且横向隔板12和纵向隔板13相互交叉设置形成网格状结构,且通孔11呈矩形且依次形成于横向隔板12和纵向隔板13之间,且定位块41外形与通孔11形状相适配。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水主体结构6包括呈环形且转动套设于架体横杆24上的主体套61,主体环周向外侧设有若干朝向各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吸水实心体62,吸水实心体62均呈柱状,且吸水实心体62远离主体套61的外端的尺寸大于吸水实心体62和主体套61相连的内端的尺寸,吸水实心体62的外端具有膨大部621且吸水实心体62的膨大部621周向外侧具有弧形平滑过渡部622,在吸水实心体62上设有贯穿于吸水实心体62的通孔结构。优选地,这里的通孔结构包括若干轴向贯穿整个吸水实心体62的轴向通道63以及若干径向贯穿整个吸水实心体62的径向通道64,且轴向通道63和径向通道64相互连通,且轴向通道63和/或径向通道64的外端在膨大部621的弧形平滑过渡部622上形成斜孔65。通孔结构可以为大量藻类附着提供场所,其轴向通道63和径向通道64可以作为海洋植物根部形成附着场所。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这里的筒状扰流结构8包括竖直悬设在安装支架7中部下方的竖直安装杆81,竖直安装杆81下端固定设有呈筒状的筒状壳体82,筒状壳体82一端同轴连接有呈锥形筒状的扰流壳体83,在扰流壳体83周向外侧具有螺旋结构84,且扰流壳体83小头端封闭,且大头端通过设置在扰流壳体83和筒状壳体82之间的端盖85与筒状壳体82一端阻隔封闭,且筒状壳体82另一端敞口,在筒状壳体82内设有延伸至扰流壳体83内且与供电模块86相连的涡轮发电组件87,且端盖85上设有与涡轮发电组件87相连通的导流结构88,且供电模块86和若干设置在扰流壳体83周向外侧的发光体89相连。显然,涡轮发电组件87和导流结构88可以加快鱼礁空间3内的洋流扰动,提高鱼礁内外的海水交换速度,在涡轮发电组件87转动的同时还可以为发光体89提供电源,发光体89可以起到吸引鱼群的效果。

优选地,这里的涡轮发电组件87包括周向转动穿设于端盖85中心的旋转轴871,且旋转轴871上端延伸至扰流壳体83内且与发电机872相连,发电机872和供电模块86相连,旋转轴871下端延伸至筒状壳体82周向内侧且在旋转轴871下端固定设有转动涡轮873;导流结构88包括若干设置在端盖85周向外侧且位于扰流壳体83下端外侧的导流孔881,导流孔881均与转动涡轮873相对应且导流孔88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或者,导流孔881均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

优选地,这里的螺旋结构84包括设置在扰流壳体83周向外侧且自上向下依次分布设置的外螺旋筋841,扰流壳体83周向内侧具有与外螺旋筋841相匹配的内螺旋槽842,外螺旋筋841外侧设有聚四氟乙烯防护层843且外螺旋筋841最下端朝向导流孔881,螺旋结构84可以提高扰流壳体83抗压效果,且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防护层可以减少藻类、贝类的附着,其中,这里的扰流壳体83上设有透明视窗844,发光体89设置在透明视窗内侧。

另外,如图1-3以及图7所示,这里的安装支架7包括安装环体71,竖直安装杆81上端固定穿设在安装环体71内,安装环体71周向外侧分别设有四根周向均匀分布且向外延伸设置的连接架体72,且连接架体72外侧分别具有向外凸起且沿连接架体72轴向延伸设置的加强凸筋73,且连接架体72远离和安装环体71相连的一端分别具有安装抱箍74,四个安装抱箍74均与纵向架体22和横向架体21中的不同的竖直架体立柱23上端相连。也就是说,四个安装抱箍74需要确保分别和两个纵向架体22、两个横向架体21中的竖直架体立柱23相连,这样使得两个纵向架体22、两个横向架体21均和安装支架7固定相连,使得鱼礁框体2不易分解。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矩形板体1、通孔11、横向隔板12、纵向隔板13、鱼礁框体2、横向架体21、纵向架体22、竖直架体立柱23、架体横杆24、鱼礁空间3、可拆卸定位结构4、定位块41、限位部42、限位台阶43、伸缩机构5、径向安装孔51、吸水主体结构6、主体套61、吸水实心体62、膨大部621、弧形平滑过渡部622、轴向通道63、径向通道64、斜孔65、安装支架7、安装环体71、连接架体72、加强凸筋73、安装抱箍74、筒状扰流结构8、竖直安装杆81、筒状壳体82、扰流壳体83、螺旋结构84、外螺旋筋841、内螺旋槽842、聚四氟乙烯防护层843、透明视窗844、端盖85、供电模块86、涡轮发电组件87、旋转轴871、发电机872、转动涡轮873、导流结构88、导流孔881、发光体8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