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紫红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4264发布日期:2020-05-15 17:18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紫红笛鲷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紫红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是一种暖水性浅海中下层大型经济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广东和台湾等省近岸珊瑚礁、岩礁及沙泥底质浅海水域。据报道,在世界各洋中生活的笛鲷科鱼类有103余种,大多数为经济物种,紫红笛鲷被认为是该科鱼类中最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种类之一。紫红笛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很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dha和epa,是一种优质海产鱼类,市场需求大。紫红笛鲷需求量大,对紫红笛鲷鱼苗需求量也大,但现有紫红笛鲷育苗方法,往往变异多,成活率低,且规格不够大,不利于后续紫红笛鲷扩大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的紫红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收获紫红笛鲷鱼苗成活率高,规格大,减少了变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的紫红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布设池塘,池塘底部铺设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每平方铺设量为1~2kg;

(2)在仔鱼开口前,接种海链藻6-9万个/ml、小球藻4-6万个/ml、金藻1-3万个/ml至池塘,池塘内的水质稳定后,将紫红笛鲷仔鱼投放至所述池塘,投放密度为2~4万尾/亩;

(3)仔鱼开口后仔鱼期,每日投喂牡蛎幼虫,并泼洒豆浆,所述牡蛎幼虫的密度为5-8个/ml,所述豆浆由2~3kg/亩大豆研磨制得;

(4)稚鱼期,投喂轮虫和蒙古裸腹蚤,密度分别为3-5个/ml和50~80个/l,同时泼洒豆浆和豆渣,所述豆浆和豆渣由4~6kg/亩大豆研磨制得;

(5)幼鱼期,投喂轮虫和太阳虫,密度分别为8-10个/ml和10-25个/ml,继续养殖20-40天后收获紫红笛鲷鱼苗。

优选地,在仔鱼开口前,利用纯自然光分别培养海链藻、小球藻和金藻。

优选地,所述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的质量比为1:1~2:2~4:0.8~1.2。

优选地,所述池塘中央种植睡莲,横列睡莲和竖列睡莲十字交叉布设于池塘中央;所述池塘内四周种植菖蒲。

优选地,步骤(4),所述轮虫和蒙古裸腹蚤,密度分别为100:1。

优选地,所述海链藻、小球藻、金藻的密度比为7:5:2。

优选地,所述大豆研磨前,浸泡5~8h,浸泡温度为25~35℃。

优选地,步骤(3),所述大豆的使用量为2.5kg/亩;步骤(4),所述大豆的使用量为5kg/亩。

优选地,步骤(5),所述轮虫和太阳虫的密度比为1:2。

优选地,所述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的质量比为1:1.8: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室外生态池塘,进行人工育苗,收获紫红笛鲷鱼苗成活率高,规格大,减少了变异。另外,本发明室外生态池塘结合睡莲和菖蒲的种植,有效缓冲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和ph值的波动,进一步提高育苗成活率,促进紫红笛鲷鱼苗生长,而且可以收获睡莲和菖蒲。采用本发明质量比的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更有利于紫红笛鲷生长。本发明采用海链藻、小球藻和金藻,优质配比搭配,非常促进鱼苗发育。采用本发明投喂料,显著提高鱼苗成活率和规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种高效的紫红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1亩室外生态池塘,在池塘底部铺设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其质量比为1:1:4:0.8,每平方铺设量为1kg;

在仔鱼开口前,利用纯自然光分别培养海链藻、小球藻和金藻;

(2)在仔鱼开口前,接种海链藻9万个/ml、小球藻4万个/ml、金藻1万个/ml至池塘,池塘内的水质稳定后,将紫红笛鲷仔鱼投放至所述池塘,投放密度约为3万尾/亩;

(3)仔鱼开口后仔鱼期,每日投喂牡蛎幼虫,并泼洒豆浆,所述牡蛎幼虫的密度为5个/ml,所述豆浆由2kg/亩大豆研磨制得,研磨前,浸泡5h,浸泡温度为25~35℃;

(4)稚鱼期,投喂轮虫和蒙古裸腹蚤,密度分别为3个/ml和80个/l,同时泼洒豆浆和豆渣,所述豆浆和豆渣由4kg/亩大豆研磨制得,研磨前,浸泡5h,浸泡温度为25~35℃;

(5)幼鱼期,投喂轮虫和太阳虫,密度分别约为8个/ml和25个/ml,继续养殖30天后收获紫红笛鲷鱼苗。

实施例2

一种高效的紫红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1亩室外生态池塘,在池塘底部铺设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其质量比为1:2:2:1.2,每平方铺设量为2kg;

在仔鱼开口前,利用纯自然光分别培养海链藻、小球藻和金藻;

(2)在仔鱼开口前,接种海链藻6万个/ml、小球藻6万个/ml、金藻3万个/ml至池塘,池塘内的水质稳定后,将紫红笛鲷仔鱼投放至所述池塘,投放密度约为3万尾/亩;

(3)仔鱼开口后仔鱼期,每日投喂牡蛎幼虫,并泼洒豆浆,所述牡蛎幼虫的密度约为8个/ml,所述豆浆由3kg/亩大豆研磨制得,研磨前,浸泡8h,浸泡温度为25~35℃;

(4)稚鱼期,投喂轮虫和蒙古裸腹蚤,密度分别约为4个/ml和60个/l,同时泼洒豆浆和豆渣,所述豆浆和豆渣由6kg/亩大豆研磨制得,研磨前,浸泡8h,浸泡温度为25~35℃;

(5)幼鱼期,投喂轮虫和太阳虫,密度分别约为10个/ml和10个/ml,继续养殖30天后收获紫红笛鲷鱼苗。

实施例3

一种高效的紫红笛鲷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1亩室外生态池塘,在池塘底部铺设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其质量比为1:1.8:3:1,每平方铺设量为1.5kg;

在仔鱼开口前,利用纯自然光分别培养海链藻、小球藻和金藻;

(2)在仔鱼开口前,接种海链藻7万个/ml、小球藻5万个/ml、金藻2万个/ml至池塘,池塘内的水质稳定后,将紫红笛鲷仔鱼投放至所述池塘,投放密度为3万尾/亩;

(3)仔鱼开口后仔鱼期,每日投喂牡蛎幼虫,并泼洒豆浆,所述牡蛎幼虫的密度约为7个/ml,所述豆浆由2.5kg/亩大豆研磨制得,研磨前,浸泡6.5h,浸泡温度为25~35℃;

(4)稚鱼期,投喂轮虫和蒙古裸腹蚤,密度分别约为5个/ml和50个/l,同时泼洒豆浆和豆渣,所述豆浆和豆渣由5kg/亩大豆研磨制得,研磨前,浸泡7h,浸泡温度为25~35℃;

(5)幼鱼期,投喂轮虫和太阳虫,密度分别约为9个/ml和18个/ml,继续养殖30天后收获紫红笛鲷鱼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区别在于,

所述池塘中央种植睡莲,横列睡莲和竖列睡莲十字交叉布设于池塘中央,横列睡莲和竖列睡莲面积一致,横列和竖列种植区域长*宽均为4~6m*2~3m;

所述池塘内四周种植菖蒲,控制菖蒲面积的长度与池塘边一致,宽度为0.5-1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区别在于,所述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的质量比为1:1:1: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火山岩石、蛭石替换为等量砾石。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海链藻替换为等量小球藻。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3),所述牡蛎幼虫替换为等密度轮虫。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4),所述蒙古裸腹蚤替换为5个/ml轮虫。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4),所述太阳虫替换为等密度轮虫。

对上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1~5紫红笛鲷育苗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5育苗获得紫红笛鲷鱼苗成活率高,规格大,减少了变异。其中,实施例3相比实施例1-2,实施例3的育苗成效优于实施例1-2,表明实施例3的育苗条件相对更佳。实施例4结合睡莲和菖蒲的种植,有效缓冲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和ph值的波动,进一步提高育苗成活率,促进紫红笛鲷鱼苗生长。实施例5采用等量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其育苗效果稍差于实施例3,对比例1未采用火山岩石、蛭石,其育苗成效大打折扣,表明采用火山岩石、砾石、蛭石和生物陶粒的质量比为1:1~2:2~4:0.8~1.2更有利于紫红笛鲷生长。对比例2将金藻替换为等量海链藻,其育苗成效明显下降,表明本发明采用海链藻、小球藻和金藻,优质配比搭配,非常促进鱼苗发育。对比例3~对比例5,未采用本发明投喂料,其鱼苗成活率、规格都明显下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