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78587发布日期:2020-06-12 16:18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果采后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果实营养丰富,含有糖、蛋白质、多酚类化合物、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水果之王”,并因其丰富的植物营养成分以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被认为是极具保健价值的水果。同时,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皮薄多汁,采后极易软化腐烂。特别是在贮藏后期由于霉菌侵染会引起果实大量腐烂,青霉病是猕猴桃贮藏期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是最常见的引发猕猴桃采后青霉病的病原菌,极易从果实伤口及其它病原菌侵染点侵入;且在贮藏后期,由于果实自身抗性减弱也易遭受扩展青霉侵染而引起发病。

目前,在猕猴桃商业贮藏中,主要采用低温冷藏,但物理冷藏难以有效防治青霉病害,而过量使用杀菌剂将导致产生耐药性菌株及化学药剂残留,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

辐照技术作为一种冷杀菌技术,可以杀灭水果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且避免了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对食品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化学杀菌剂的残留问题。电子束辐照技术不同于60co-γ射线辐照,60co辐照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的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而电子束辐照的原理是由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能或高能电子束射线通过高能脉冲直接作用破坏活体生物细胞内或通过间接作用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辐解,产生-h、-oh等活性自由基,与核内物质作用,发生交联反应。电子束辐照技术可以延长贮藏期,保持食品原有的理化品质,方便快捷、安全环保,已经成为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因此,研发有效、安全、绿色的猕猴桃青霉病害防治技术,对于猕猴桃贮藏保鲜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既可解决贮藏中的腐烂损耗问题,又可保证猕猴桃的食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通过适宜剂量的电子束处理后的猕猴桃青霉病发病时间延迟,病斑直径减小,病情指数降低,腐烂率下降,鲜果在低温下贮藏时间更长,可明显延长其贮藏寿命,维持较高的食用品质,安全性更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正常成熟采收的猕猴桃人工接种(侵染)扩展青霉菌,晾干后单层平铺于辐照托盘中,经传送进入高能电子束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完后装入塑料袋中低温贮藏。

上述高能电子束辐照场采用10mev/20kw高能电子束直线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加速器频率为57hz,托盘运行速度为7m/min。

上述辐照处理的辐照剂量为0.4-1.2kgy。

上述低温储藏:温度为0-1℃、rh90%-95%冷库中,48h后pe袋用橡皮筋扎口冷藏。

上述塑料袋为0.03mm厚的pe袋。

上述人工接种方式为侵染。

上述猕猴桃品种为海沃德、亚特猕猴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电子束辐照处理显著抑制了扩展青霉引起的青霉病:猕猴桃经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上扩展青霉菌的发生发展,在低温冷藏期内,显著降低扩展青霉引起的果实腐烂病害,病斑直径相应减小,病情指数降低,贮藏期延长;

2、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有效诱导果实自身抗病性增强:电子束处理能增强猕猴桃果实中保护性酶的活性,提高抗性物质含量,可以维持甚至增强果实正常的防御机制,提高果实自身抗病能力,延迟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率和病害程度;

3、电子束辐照处理有效保持果实品质,延缓后熟衰老:使用剂量为0.4、0.8和1.2kgy的高能电子束对猕猴桃鲜果进行处理后,再在冷藏条件下贮藏保鲜,能够有效延长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的贮藏期至180天,亚特果实贮藏期至150天,果实的品质如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vc含量等各项指标稳定良好,电子束辐照处理保持了猕猴桃果实良好的风味、口感和果肉色泽,延缓果实后熟衰老。

附图说明

图1为高能电子束辐照亚特猕猴桃发病中期(45d)时果面扩展青霉菌菌丝、孢子形态(a-d为300倍,a-d为1000倍),a-a:对照;b-b:0.4kgy辐照;c-c:0.8kgy辐照;d-d:1.2kgy辐照;

图2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pal活性的影响;

图3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多酚含量的影响;

图4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果实硬度的影响;

图5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失重率的影响;

图6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vc含量的影响;

图7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pal活性的影响;

图8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多酚含量的影响;

图9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影响;

图10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失重率的影响;

图11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vc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专利,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专利。

本发明电子束辐照可显著增强果实对青霉病抗性的诱导效应,提高抗性酶活性及抗病物质含量,抑制青霉菌菌丝生长,降低贮藏期果实发病率,减小病斑直径,降低病情指数,延迟发病时间,同时维持果实的品质,是一种有效的防治猕猴桃青霉病方法。

本发明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为:

将正常成熟采收(采收时ssc6.0%-6.5%)的猕猴桃人工接种(侵染)扩展青霉菌,接种组用2%次氯酸钠浸泡2min后用无菌水清洗2次、晾干,在果实赤道部位均匀取4个点,用直径1mm的消毒牙签扎深度为4mm的小孔,将猕猴桃置于浓度为1×106cfu/ml孢子悬浮液中浸泡5min后晾干,晾干后单层平铺于辐照托盘中,经传送进入高能电子束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处理,高能电子束辐照场采用10mev/20kw高能电子束直线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加速器频率为57hz,托盘运行速度为7m/min,辐照剂量为0.4-1.2kgy,辐照完后装入0.03mm厚的pe袋中低温贮藏,冷藏温度为0-1℃、rh90%-95%,48h后pe袋用橡皮筋扎口冷藏。

上述猕猴桃品种为海沃德、亚特猕猴桃。

本发明方法使青霉病发病时间推迟了15d,发病率仅有对照的10%-20%,病斑直径为对照的50%-60%,病情指数是对照的20%-30%,抗性诱导效应是对照的2-3倍,贮藏期延长了45d,且品质维持更好。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有效抑制青霉菌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有效防治猕猴桃青霉病。

实验例:

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为:猕猴桃正常成熟采收(采收时ssc6.0%-6.5%);一组不处理作为对照,一组为接种组。接种组用2%次氯酸钠浸泡2min后用无菌水清洗2次、晾干,在果实赤道部位均匀取4个点,用直径1mm的消毒牙签扎深度为4mm的小孔,将猕猴桃置于浓度为1×106cfu/ml孢子悬浮液中浸泡5min后晾干,接种组根据辐照剂量不同又分为三组。对照组和接种组果实经设定的不同剂量(0、0.4、0.8、1.2kgy)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后,用0.03mm厚pe袋包装,于0-1℃、相对湿度为90%-95%的库内冷藏,在48h内将果实温度预冷至0~1℃,然后用橡皮筋扎口后冷藏保鲜,定期测定相关指标,分析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方法为:用于辐照的装置为10mev/20kw高能电子束直线型加速器;加速器频率为57hz,托盘运行速度为7m/min;将猕猴桃单层平铺在传送带上的金属托盘内,传送入辐照室进行辐照处理。根据试验设计,辐照剂量分别设置为0.4、0.8、1.2kgy,辐照完毕后,用0.03mm厚pe袋包装,进入0-1℃、rh90%-95%的冷库,48h后pe袋带用橡皮筋扎口长期贮藏。

与不用电子束辐照处理、仅仅在0-1℃、rh90-95%冷藏的猕猴桃相比,电子束处理耦合低温保藏的海沃德果实青霉病发病时间推迟了15d,贮藏期延长了15-30d,病斑直径显著降低,显著降低失重率,维持较好的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护性酶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活性高峰提前15d出现且峰值增大,抗性物质多酚含量升高。

实验证明: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可显著延长猕猴桃的贮藏期,降低青霉病的发病率,维持果实更好的品质,是一种更绿色高效的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扩展青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使用前将菌种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活化,之后挑取对数生长期的霉菌,用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1×106cfu/ml悬浮液备用。

试验用猕猴桃为美味猕猴桃中的亚特和海沃德品种,采自陕西省周至县,亚特、海沃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6%~6.5%时采收,剔除有伤、畸形、日灼、过大及过小果实,挑选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果形相近的猕猴桃。采收后于冷库外室内阴凉处放置24h散去田间热后,分为4组,用2%次氯酸钠分别浸泡2min,室温下晾干,在赤道部位均匀取4个点,用直径1mm的消毒牙签扎深度为4mm的小孔,将4组猕猴桃置于浓度为1×106cfu/ml孢子悬浮液中浸泡5min后晾干。装入塑料筐中,运至辐照厂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0(对照)、0.4、0.8、1.2kgy。辐照完后运回冷库,于0-1℃、rh90%-95%冷库中贮藏。

每15d在各处理组中随机选取15个果实测定相关指标,直到测定的果实硬度≤0.5kg/cm2时,结束试验。

果实硬度采用taxtplus/50物性测定仪测定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用数显折射计测定;vc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腐烂率用计数法计算;病斑直径用十字交叉法测量。

高能电子束辐照分别对海沃德、亚特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1、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猕猴桃采后贮藏期主要病害有青霉病、蒂腐病、软腐病,但由于猕猴桃生长的环境不同,引起猕猴桃腐烂的主要病害也有所差异。本试验在海沃德猕猴桃上接种扩展青霉菌,再分别用剂量为0、0.4、0.8、1.2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在0-1℃低温、rh90%-95%条件下贮藏,测定发病率、病斑直径、病情指数、抗病诱导效应等指标,探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表1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海沃德猕猴桃发病率(%)的影响

注:对照组为接种扩展青霉菌的猕猴桃果实。

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海沃德猕猴桃青霉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表1所示,猕猴桃经接种扩展青霉菌后,对照组猕猴桃果实在贮藏38d时开始发病,且发病率达到100%;而经0.4、0.8和1.2kgy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果实贮藏期发病率大大降低,到贮藏终点发病率都未达到100%,且0.8和1.2kgy处理组果实53d才开始发病,发病时间推迟15d。因此,电子束处理可显著抑制由扩展青霉菌引起的猕猴桃青霉病的发病率,其中0.8kgy处理效果最佳,发病率最低,贮藏期最长。

表2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病斑直径(mm)的影响

病斑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霉菌的生长情况,病斑直径越大,说明青霉菌繁殖速度越快,间接反映出猕猴桃对青霉菌的抗性越差;反之,病斑较小,说明猕猴桃抗性越好。如表2所示,病斑直径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猕猴桃接种扩展青霉菌后,对照组(未辐照)猕猴桃果实病斑直径最大,发病最为严重,显著大于各辐照处理组。辐照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小病斑直径,0.8kgy辐照处理组果实的病斑直径在贮藏期各取样时间点时均最小,且贮藏期最长。0.8kgy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表3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病情指数的影响

病情指数反映果实发病的严重程度,病情指数越小,表明电子束辐照对青霉病的抑制效果越好。如表3所示,贮藏期内0.8kgy辐照处理组果实的病情指数最低,反映出0.8kgy处理组果实的抗病性较其他三组高。143d时,对照组果实的病情指数为97.14,是0.4kgy、0.8kgy和1.2kgy辐照处理组果实的2.17倍、5.10倍和3.04倍。说明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海沃德青霉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电子束辐照能显著抑制扩展青霉的生长繁殖,防止青霉病害发生。0.8kgy辐照处理对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表4电子束辐照对海沃德猕猴桃果实抗病诱导效应(%)的影响

如表4所示,3个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诱导效应均为正值,说明电子束辐照处理提高了猕猴桃对青霉病的抗性。因为143d时对照组果实试验终止,结束统计病斑直径,故诱导效应只计算到143d。贮藏期内0.8kgy电子束辐照处理具有更高的诱导效应,表明0.8kgy辐照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对青霉病的诱导抗性最强,防治青霉病的效果最好。

2、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亚特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在亚特猕猴桃上接种扩展青霉菌,再分别用剂量为0、0.4、0.8、1.2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在0-1℃、rh90%-95%条件下贮藏,通过发病率、病斑直径、病情指数、诱导效应及对青霉菌孢子与菌丝的抑制作用探究电子束处理对亚特猕猴桃果实青霉病的防治效果。

表5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亚特猕猴桃果实发病率(%)的影响

注:对照组为接种扩展青霉病菌的猕猴桃果实。

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亚特猕猴桃青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如表5所示,亚特猕猴桃接种扩展青霉菌后,对照组果实在贮藏38d时开始发病,且发病率达100%,发病迅速,113d时全部软化、腐烂;0.4kgy处理组果实在113d时发病率为76.67%,果实全部软化,到达贮藏终点,但发病率未达到100%;0.8kgy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果实在143d发病率达到100%;1.2kgy处理组果实在83d发病率达到100%。因此,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显著抑制由扩展青霉菌引起的猕猴桃青霉病的发病率,其中0.8kgy处理对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表6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亚特猕猴桃病斑直径(mm)的影响

如表6所示,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均有显著抑制亚特猕猴桃青霉病的效果。亚特猕猴桃在接种第38d后出现青霉病害,与对照相比,电子束辐照处理均显著抑制了青霉菌的生长繁殖,减小了果实的病斑直径。除68d外,对照组果实病斑直径显著大于各辐照处理组(p<0.05);贮藏前3个月,0.4、1.2kgy剂量辐照处理的果实病害发生率较低,3个月后,0.8kgy辐照处理的果实发病率较低。

表7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亚特猕猴桃病情指数的影响

病情指数是评价果实发病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如表7所示,38d时,对照组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p<0.01)大于各辐照组果实,1.2kgy处理组53d后病情指数显著(p<0.05)大于0.4kgy、0.8kgy处理组,这与发病率结果一致。0.8kgy处理组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p<0.05)小于其他三组。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扩展青霉的致病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表8电子束辐照对亚特猕猴桃果实抗病诱导效应(%)的影响

从表8可知,除38d时1.2kgy辐照处理组诱导效应小于其余两组外,38-113d期间1.2kgy辐照处理组的诱导效应均明显大于其余两组,但是从发病率来看,1.2kgy处理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在0.4kgy和0.8kgy中,83d天前,0.4kgy处理组诱导效应高于0.8kgy,说明0.4kgy处理能够使猕猴桃抗病性增加,但是从长期效应来看,0.8kgy辐照处理组诱导效应维持的时间更长。综上所述,适宜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能够提高猕猴桃对青霉病的诱导效应,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病性。

图1显示了贮藏45d时的亚特猕猴桃果实表皮青霉菌的生长情况,在低倍数下(300×)可以看到0.8kgy处理组的菌丝密度小,且菌丝附近孢子数量少于0.4kgy和对照组。1.2kgy低倍数下菌丝周边孢子数量虽少,但是菌丝密度比0.8kgy处理组大。在1000倍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对照组扩展青霉的孢子数量多,且菌丝较为粗壮,辐照处理组中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分生孢子的数量明显减小。因此,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有效抑制青霉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的生长,从而防治青霉病的发生与发展。

海沃德猕猴桃与抗性相关的pal酶活性、总酚含量及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研究:

以电子束剂量0、0.4、0.8、1.2kgy辐照处理海沃德猕猴桃后,于0-1℃、rh90%-95%下贮藏,探究高能电子束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海沃德猕猴桃果实自身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抗性酶pal活性变化及抗性物质多酚含量变化说明自身抗病性变化,通过果实vc、ssc含量及果肉硬度变化说明果实品质变化。

1)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海沃德猕猴桃pal活性的影响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与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有关的酶。pal酶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酶,与植物抗毒素及酚类化合物的形成密切相关。如图2所示,整个贮藏期间,所有果实pal活性均出现两个活性高峰,0.8kgy和1.2kgy辐照组pal均在第30d和90d出现活性高峰,0.4kgy辐照组在15d和105d出现活性高峰;对照组在30d和120d出现活性高峰。0.4kgy辐照处理提前了出峰时间;0.8和1.2kgy辐照处理大大提高了果实的pal活性,在30d和90d时pal活性显著大于0.4kgy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2)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海沃德猕猴桃总酚含量的影响

猕猴桃受青霉菌侵染后,自身的防御系统可做出反应来抵抗病害的发生。当受到外源微生物侵染后,自身的防御机制可产生更多的抗病性物质来抵御病害,多酚即是其中的一种抗性物质。由图3可知,猕猴桃贮藏期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5d以前电子束辐照处理显著提高了猕猴桃果实的多酚含量(p<0.05),各辐照处理组果实的多酚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8kgy辐照组的含量峰值最大。故辐照处理可以使果实积累更多的抗性物质来抵御病害的发生,即电子束辐照处理可以提高猕猴桃果实中抗病物质多酚含量,从而增强果实对青霉病的抗病性。

3)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影响

果实硬度是衡量果实成熟度和质构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4所示,4组果实的硬度都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前120d,各组间果实硬度的差异不显著,各电子束辐照处理组果实硬度大于对照组。对照组猕猴桃在0-1℃低温、rh90%-95%条件下贮藏期为150d,0.4、1.2kgy辐照处理组果实贮藏期达165d,0.8kgy辐照组果实贮藏期达180d,到180d果实硬度仍有0.73kg/cm2,可见,电子束辐照处理可以维持贮藏期内受青霉病侵染的猕猴桃果实硬度。

4)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海沃德猕猴桃失重率的影响

失重率可反映果实呼吸消耗和蒸腾失水的快慢,即反映果实生理代谢的强弱,失重率越大,生理代谢越旺盛,后熟衰老越快,抗病性越弱。如图5所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各处理组猕猴桃失重率均增加,其中对照组果实失重率高于经电子束辐照处理组的果实。第75d以后,对照组失重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贮藏过程中,各电子束辐照处理组果实失重率增长缓慢,对照组果实失重增长迅速。除45d和60d时1.2kgy辐照组显著大于0.4kgy辐照组之外,三个剂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贮藏第150d时,对照组失重率是0.4、0.8、1.2kgy辐照组的4.17、4.04和4.13倍。由此可知,电子束辐照处理侵染青霉菌的猕猴桃,可以有效降低贮藏期内果实的失重率。

5)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海沃德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表9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海沃德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是判断果实成熟的重要指标,其影响果实的货架品质及贮藏性。由表9可知,除60d和105d时对照组tss含量比辐照处理组大,其余时间点均是辐照处理组的tss含量大于对照组。说明电子束辐照可以使贮藏期猕猴桃保持较高的tss含量。

6)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海沃德猕猴桃vc含量的影响

由图6可知,随着贮藏期延长,果实vc含量呈下降的趋势,15d时辐照处理组果实的vc含量显著降低,30d之后各辐照组和对照组果实之间vc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整个贮藏过程中可以看出,辐照处理组中,0.4和0.8kgy处理可以维持猕猴桃中较高的vc含量。

亚特猕猴桃与抗性相关的pal酶活性、总酚含量及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研究:

分别用0、0.4、0.8、1.2kgy的电子束剂量辐照处理亚特猕猴桃后,于0-1℃、rh90%-95%条件下贮藏,探究高能电子束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果实自身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抗性酶pal活性变化及抗性物质多酚含量变化说明自身抗病性变化,通过果实vc、ssc含量及果肉硬度变化说明果实品质变化。

1)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pal活性的影响

由图7可知,1.2kgy辐照组果实在15d时pal活性达到峰值,具有很强的应激反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120d时又达到活性高峰;其余3组果实只有一个明显的活性高峰,对照组果实pal活性在60d达到峰值,0.4kgy和0.8kgy辐照处理组pal活性在90d达到峰值,除60d之外,电子束辐照处理组果实的pal活性均大于对照组果实。说明电子束辐照能增强亚特猕猴桃果实中抗性酶pal的活性,增强果实对扩展青霉菌的抵抗力,维持果实良好的品质,延长猕猴桃的贮藏期,减少病害发生。

2)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总酚含量的影响

总酚含量高低与果实抗氧化的能力及其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由图8可知,贮藏期内猕猴桃果实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电子束辐照处理组能够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多酚含量,整个贮藏期1.2kgy辐照组多酚含量总体上高于其他处理组。

3)电子束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影响

如图9所示,4组果实的硬度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0d后,各电子束辐照组果实的硬度大于对照组;120d时对照组果实硬度为0.42kg/cm2,结束贮藏试验;120d时0.8、1.2kgy辐照组果实硬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和0.4kgy辐照组。0.4kgy辐照组果实贮藏期达120d,0.8、1.2kgy辐照组果实贮藏期达150d,0.8kgy辐照组150d时果实硬度为0.68kg/cm2。由此分析可得,电子束辐照处理可以维持贮藏期内受扩展青霉病侵染的果实硬度。

4)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如图10所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猕猴桃失重率增加,其中对照组果实失重率高于各辐照组猕猴桃。贮藏30d以后,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60d以前0.4kgy辐照组果实失重增长最为缓慢,之后,0.8kgy辐照组果实失重增长最为缓慢,整个贮藏期内,对照组果实失重增长迅速。第120d,对照组的果实失重率是0.4、0.8、1.2kgy辐照组的1.77、1.92和1.82倍。由此可见,电子束处理感染青霉菌猕猴桃后,可以有效降低贮藏期果实失重率,提高猕猴桃的商品价值和感官品质。

5)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接种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果实tss的影响

表10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亚特猕猴桃果实tss(%)的影响

由表10可知,在贮藏过程中猕猴桃的tss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电子束辐照处理可以维持猕猴桃较高的tss含量,30-105d期间,0.4kgy辐照的猕猴桃果实tss显著大于其他三组(p<0.05),使猕猴桃有较好的风味。

6)电子束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果实vc含量的影响

由图11可知,vc含量呈总体下降的趋势,在整个贮藏期内,辐照组和对照组的vc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电子束辐照对刺伤接种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vc含量无明显影响。105d以前,0.4kgy处理组vc含量总体上高于其他3组。

通过以上2个品种与抗性相关的pal酶活性、总酚含量及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研究分析可知,适宜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显著抑制由扩展青霉引起的猕猴桃青霉病害的发生,增强了猕猴桃的抗病性,且能维持猕猴桃良好的品质,是一种很好的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