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61241发布日期:2020-06-26 2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频率检测装置对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进行灌溉频率数据采样;

步骤二,对灌溉频率数据序列进行分段极值处理,设计数字低通滤波器的参数;

步骤三,计算出各频率点的底噪阈值,确定灌溉频率;

步骤四,确定灌溉频率后,通过主控器控制所述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通过水泵抽取水库中的水源,并通过喷灌设备对农田进行喷水灌溉;

步骤五,对农田进行喷水灌溉中,同时通过模拟程序收集水库基本信息,包括5个水位库容信息和/或3个控制水位最大泄流量和/或2个逐月平均泄流量和/或经济社会取水量;

步骤六,采用水文模型模拟当前时段水库入流量以及水库蒸发量,并计算当前时段初水库库容以及超过安全限制库容的超限下泄量;

步骤七,对超过安全限制库容的下泄量进行修正,得到时段末初始下泄量,进而计算时段末初始水库库容;

步骤八,采用库容信息对计算所得的时段末初始水库库容和水库下泄量进行修正,得到当前时段末最终水库库容和下泄量,并记录相关状态信息,得到最终的水库泄水量模拟结果;

步骤九,得到最终的水库泄水量模拟结果后,通过评估程序根据水库水文、地形资料及设计工况,计算水库的库容、回水长度、坝前水深、三角洲顶点到回水末端的水平距离以及三角洲顶点处的水深;

步骤十,根据步骤九得到的水库数据计算水库概化河宽、三角洲淤积形态、锥形淤积形态和带状淤积形态;

步骤十一,根据泥沙情况,计算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流量、多年平均入库床沙质输沙率和床沙质中值粒径;

步骤十二,通过水库冲淤平衡关系式计算三角洲淤积形态、锥形淤积形态和带状淤积形态,并绘制水库淤积风险评估点;

步骤十三,将水库淤积风险评估点,与以冲淤平衡线划分的水库淤积风险分区进行比较,得到水库淤积风险评估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之前,需进行:步骤i,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水库水压数据;

步骤ii,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水库水位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对灌溉频率数据序列进行分段极值处理的方法如下:

对噪声和/或干扰功率序列进行分段极值处理,根据短波频段的噪声和/或干扰特性,带宽b的取值一般为[0.1~1]mhz,在序列中带宽b覆盖的频率点数为:

其中,函数round的作用为取整数,将频率序列按带宽b划分为k段:

其中,函数ceil的作用为向上取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使用的库容是水库5个控制水位对应的库容,按照前面的库容完全包含后面的库容关系排列顺序为:总库容、设计洪水水位库容、正常蓄水位库容、防洪限制水位库容、死库容;

所述控制水位最大泄流量用于控制当水位位于对应水位线区间的时候最大所能排泄的流量,包括校核洪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设计洪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和正常蓄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其中所述校核洪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是高于设计洪水位的最大泄流量;设计洪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是水位低于设计洪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的最大泄流量;正常蓄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是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高于死水位最大泄流量;低于死水位的最大泄流量为0;且校核洪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设计洪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正常蓄水位以下最大泄流量;

如果能够收集到水库的水位-库容-下泄能力曲线信息,则可以由该曲线直接计算特定水位的库容和下泄能力,替代上述概化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所述逐月平均泄流量包括发电泄流量或最小生态流量,发电泄流量和最小生态流量是多年月平均值,表征逐月发电泄水和生态需水的状况;

所述经济社会取水量是从水库中取水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的水量;该部分用水一般是年尺度的,需要向下尺度化,满足模型最小时间尺度要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的采用水文模型模拟当前时段水库入流量以及水库蒸发量,并计算当前时段初水库库容以及超过安全限制库容的超限下泄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当前时段水库入流量的模拟方法是:采用水文模型或统计方程模拟计算当日所有汇入当前水库的河流流量,作为水库入流;

计算当前时段初水库库容,其计算公式为:当前时段初水库库容=上时段末水库库容+当前时段河道流入量-当前时段水库蒸发量-当前时段经济社会取水量;

安全限制库容为保证水库安全所规定的限制水位对应的库容,汛期限制库容为防洪限制水位,非汛期限制水位为正常蓄水位;对比限制库容和时段末初始水库库容,如果时段末初始水库库容安全超过限制库容,则超限下泄量=时段末初始水库库容-限制库容,如果不超过,则超限下泄量=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十三得到水库淤积风险评估结果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①通过评估程序根据水库水文、地形资料及设计工况,计算水库的库容v、回水长度l、坝前水深h;或,水库的库容v、回水长度l、坝前水深h、三角洲顶点到回水末端的水平距离l0、三角洲顶点处的水深h0;

②根据步骤①得到的水库的库容v、回水长度l、坝前水深h,和/或,三角洲顶点到回水末端的水平距离l0、三角洲顶点处的水深h0,计算得水库概化河宽

三角洲淤积形态:

锥形淤积形态和带状淤积形态:

其中,△h=h-h0,△l=l-l0;

③根据泥沙情况,计算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流量q入库、多年平均入库床沙质输沙率g入库、床沙质中值粒径d50;

④将步骤①得到的水库库容v、回水长度l和/或三角洲顶点到回水末端的水平距离l0,步骤②得到的水库概化河宽和步骤③得到的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流量q入库、多年平均入库床沙质输沙率g入库、床沙质中值粒径d50,代入水库冲淤平衡关系式:

三角洲淤积形态:

锥形淤积形态和带状淤积形态:

其中,△l=l-l0;

⑤以q入库v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绘制水库淤积风险评估点;

⑥将水库淤积风险评估点,与以冲淤平衡线划分的水库淤积风险分区进行比较,得到水库淤积风险评估结果;

步骤十三后,还需进行:

步骤1,通过光伏发电板为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供电;

步骤2,通过存储器存储检测到的水库水压、水位数据及模拟结果、评估结果;

步骤3,通过显示器显示检测到的水库水压、水位数据、模拟结果以及评估结果的实时数据。

8.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包括:

水压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水库水压数据;

水位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水库水位数据;

频率自动检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频率检测装置利用频率自动检测程序对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的灌溉频率进行自动检测;

中央控制模块,与水压检测模块、水位检测模块、频率自动检测模块、抽水模块、喷灌模块、泄水量模拟模块、评估模块、光伏供电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主控器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抽水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水泵抽取水库中的水源;

喷灌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喷灌设备对农田进行喷水灌溉;

泄水量模拟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泄水量模拟程序对水库的泄水量进行模拟;

评估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评估程序对水库淤泥风险进行评估;

光伏供电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光伏发电板为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供电;

数据存储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存储器存储检测到的水库水压、水位数据及模拟结果、评估结果;

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检测到的水库水压、水位数据、模拟结果以及评估结果的实时数据。

9.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提灌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及方法,实现自动频率调节的水库光伏提灌控制系统包括:水压检测模块、水位检测模块、频率自动检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抽水模块、喷灌模块、泄水量模拟模块、评估模块、光伏供电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采用有限的水库参数信息对水库蓄水、泄水过程进行模拟,提高水文模型模拟精度;整个水库调度模拟过程简单,易于程序改进实现;通过评估模块可直观反映水库淤积风险的区域性特征,定量识别水库的淤积风险,并进一步指导水库管理者选取适当的水库功能恢复措施,为未来水库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水库淤积防治与功能恢复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技术研发人员:段吉鸿;杨菊;单立;白雪莲;李容光;杨发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05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