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0094发布日期:2020-05-29 12: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对栎类树种进行调查、实验及评价,遴选出适宜在长三角湿涝地区造林的栎类树种;

调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根据所述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不同栎类树种的生态习性确定所述造林地适宜栽植的栎类树种;

在所述造林地采用以适宜栽植的栎类树种为建群种,建群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造林,并配置灌木树种的森林群落配置方式,其中,所述建群种均匀分布于所述造林地,所述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随机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遴选出的适宜在长三角湿涝地区造林的栎类树种,分别为麻栎、白栎、青冈栎三个地带性栎类树种,纳塔栎、苏玛栎、水栎、柳叶栎四个国外引进栎类树种;

根据不同栎类树种的生态习性确定其适宜栽植的立地条件,采用栎类树种与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构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湿涝地区地势较高处栽植青冈栎、麻栎、白栎;地势低的低洼地栽植纳塔栎、苏玛栎、柳叶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群种为2~4种,种植密度为20~25株/亩,所述伴生树种为4~7种,密度为30~35株/亩,胸径小于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湿涝地区地势较高处,所述建群种为麻栎、青冈,所述伴生树种为香樟、白栎、枫香、蚊母,所述灌木树种为胡颓子、乌饭树;在地势低的低洼地,所述建群种为纳塔栎、苏玛栎、水栎、柳叶栎,所述伴生树种为东方杉、池杉、桤木、枫杨,所述灌木树种为小叶女贞、野蔷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栎类树种苗木的繁育采用实生苗培育,步骤如下:

s1:种子处理,对所述栎类树种的种子进行低温层积贮藏,用湿沙拌种并放在容器内,置于凉爽而湿润环境下,种子破口露白时播种;

s2:播种育苗,将所述种子播种于大棚或露地,保证在种子深度处的基质湿润,周期性的喷洒植物杀菌剂,出苗后保持基质适当湿润并周期性浇施水溶性肥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栎类树种的种子贮藏温度1~4℃,种子含水量维持在种子干重的30%以上,且砂藏1~2个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于大颗粒栎类树种的种子,所述种子横放并覆土2~3cm厚,覆土上方覆盖茅草保湿,所述种子播种密度为行距30cm,籽距7~8cm,每平方米定苗30株,出苗后及时除去覆盖物并及时除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苗木施肥时,采用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复合肥交替使用,一周一次,苗木施肥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每月追肥一次,用量750kg/ha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植物杀菌剂为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所述植物杀菌剂喷洒周期为每隔两周喷洒一次。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长三角湿涝地区栎类树种混交林的营建方法,涉及林业建设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长三角地区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造林树种选择随意性较大,缺乏地带性森林群落模式,林分稳定性差的问题。步骤如下:对栎类树种进行调查、实验及评价,遴选出适宜在长三角湿涝地区造林的栎类树种;调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根据所述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不同栎类树种的生态习性确定所述造林地适宜栽植的栎类树种;在所述造林地采用以适宜栽植的栎类树种为建群种,建群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造林,并配置灌木树种的森林群落配置方式,其中,所述建群种均匀分布于所述造林地,所述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随机排列。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洁;彭志;张文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林业总站
技术研发日:2020.03.05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