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及采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54271发布日期:2020-07-04 04:20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及采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鱼类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及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四大家鱼是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从上世纪五十年起,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攻克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彻底解决了水产苗种依靠江河捕捞的被动局面,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在进行人工繁殖时,需将四大家鱼从亲鱼培育池中捕捞上来后放入产卵池中进行催产和繁殖,其中,在进行催产时,需对雌鱼和雄鱼分别注射催产剂,且雌鱼注射两针,雄鱼注射一针,以完成催产工作,鱼在产卵池中进行缠卵后由于沉性卵和浮性卵在产卵池中混合不利于分别孵化,而现有技术又无对鱼卵分离的设备仅依靠鱼卵自然沉降分离,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及采集方法,实现对鱼卵快速采集并利用离心法快速分离浮性卵和沉性卵,有效提高鱼卵分离速率,同时在鱼卵采集过程中获取鱼卵数量、鱼卵活性以及鱼卵密度等相关数据,数据精准性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包括:

产卵池10,产卵池10内通过深度调节件13吊接至少一取卵泵12所述产卵池10侧方设至少一取卵物载台20,

分卵组件,设置于取卵物载台上且通过取卵管与取卵泵连接,

其中,分卵组件包括圆筒状的分卵壳体,分卵壳体以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固设于取卵载物台上,分卵壳体底部圆形柱面中心处设进卵口且通过取卵管与取卵泵连接,分卵壳体底部圆形柱面还连接有沉性出卵管,分卵壳体内部中心处设有浮性出卵管且浮性出卵管另一管口穿过分卵壳体延伸至分卵壳体外部,

其中,分卵壳体内设有与柱面同轴且为圆形的驱动基板,驱动基板与分卵壳体内一圆形柱面相邻设置,驱动基板与分卵壳体另一圆形柱面的相对面上环绕设置分卵隔板,分隔板为交错设置且截面为椭圆状,椭圆的长短轴a:b=0.4~0.65:1。

本发明利用产卵池对池中鱼类产卵保证其产卵并通过取卵泵来取卵,为满足对池中不同深度层的鱼卵收集利用深度调节件来调节其吊接的取卵泵在水中的深度来对水中不同深度层进行取卵操作,深度调节件所指的是绳体,取卵泵选用文丘里泵,以采用相对较低的水流速度来取卵,降低对卵体的伤害,所获取的鱼卵通过去卵管将卵体输送到具有一定水平高度位置的分卵组件中,通过分卵隔板对进入分卵壳体内较为紊乱且流速较快的流体进行分流,并通过旋转分卵隔板的方式来对分卵壳体内部流体流向矫正来消除进入分流壳体内流体紊乱现象并降低流体流速形成螺旋离心流,交错设置的分卵隔板的外圈隔板可对内圈分流的流体起到二次分流作用,利于形成多股离心流体来对卵体分离使重量较重的沉性卵随离心流体流向分卵隔板外圈由沉性出卵管排出,截面为椭圆状的分卵隔板可有效避免对卵体的冲击伤害且具体设计了截面椭圆的长短轴比值来限定分卵隔板形成扁平状以避免与卵体接触使其受伤同时保证较好的引流效果,引导流体快速通过分卵隔板以实现快速分离,而重量较轻的浮性卵聚集在离心涡流中心处由浮性出卵管排出,在分卵过程中未排出的卵体进行在分卵壳体中环形运动直至完成分卵工作排出,本发明实现利用离心力用于降低水体流动对卵体沉浮速度的影响并提高鱼卵分离效率,在将本发明的装置应用在产卵池中的鱼卵分离可极大降低人工分卵工作量,实现高效、高质量分卵。

可选的,分卵隔板所形成的环绕圈内径大于进卵口直径,所形成的环绕圈外径小于分卵壳体内径且存留的间隙大于分离卵体最大直径,分卵壳体外设用于驱使驱动基板旋转的分卵驱动件,分卵驱动件的驱动轴伸入分卵壳体端部中空设置且浮性出卵管设于其中部,分卵壳体外部的驱动轴外壁通过轴承圈连接一具有环形内腔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的内腔面贴合连接的驱动轴外壁,且贴合处开设有流通孔该流通孔连接一段长度的浮性出卵管一端口,另一端口设于分卵壳体内分卵驱动件的驱动轴上,而环形套体外壁连接另一段浮性出卵管,该段浮性出卵管管口通入环形套体内,环形套体与连接用的轴承为连接驱动轴、浮性出卵管的转动连接件。通过分卵驱动件带动分卵隔板旋转的方式来对分卵壳体内部流体流向矫正形成低速螺旋水流来消除进入分流壳体内流体紊乱现象并降低流体流速,实现分流板用于降低水体流动对卵体沉浮速度的影响,卵体在螺旋水流的引导作用下利于快速分离沉性卵和浮性卵,分卵驱动件的转速不宜过高以防止高速旋转的分卵隔板对卵体造成伤害且使分卵壳体内流体流速过快影响卵体沉浮,分卵驱动件的转速一般控制在20转/每分以下,将分卵隔板所形成的环绕圈内径大于进卵口便于进入流体直接分卵壳体中部防止抽取含有鱼卵的流体进入分卵壳体与分卵隔板产生冲击,避免鱼卵受冲击伤害降低鱼卵存活率,对鱼卵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将所形成的环绕圈外径小于分卵壳体内径且存留的间隙大于分离卵体最大直径用于放置间隙过小导致鱼卵无法通过间隙而使鱼卵在分卵隔板旋转过程中被损坏,并可形成对沉、浮鱼卵形成分离区。

可选的,分卵壳体内壁上固设条状限流块,限流块与分卵壳体轴线平行设置,限流块表面具有1/4圆弧形面和与圆弧形面相切设置的坡面组成,圆弧形面与驱动基板旋转方向相对设置,且坡面设于圆弧形面后侧。限流块截面由1/4圆截面和三角截面组成,三角截面为直角三角截面。分卵隔板在驱动分卵壳体内部流体流动过程中,可能会因流体流动而影响分卵壳体内部鱼卵的沉降速度或者扰乱沉降,通过在分卵壳体内壁上设置限流块的方式来起到降低分卵壳体内壁流体对鱼卵受到水流的拖拽力,通过限流块表面的1/4圆弧形面使分卵隔板所带动在分流壳体形成的螺旋离心涡流水流需经过其表面流动以增大流线长度消耗流动能量并使其向分卵壳体中心处形成凸形弧线流动阻碍流体流动达到将对水流对鱼卵的拖拽力,以此提高鱼卵的离心分卵速度和效果,而经过圆弧形面的水流沿坡面对流体引导使其沿分卵壳体内壁流动以进一步降低下处限流块附近的水流的拖拽力。

可选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还包括至少两组卵体分拣组件,卵体分拣组件设置于产卵池侧方,卵体分拣组件分别与分卵组件的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连接。利用卵体分拣组件来对分离后的浮性卵和沉性卵进行统计卵体总量以及筛选出卵体中的死卵,有利于提高剩余活性卵的存活性,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同时还可将本发明的装置应用在产卵池中时,可实现快速分离死卵提高孵化率以及减小孵化资源的浪费。

可选的,卵体分拣组件包括:

分拣识别基件,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垂直贯穿分拣识别基件,分拣识别基件侧方连接射光基件,

三通电磁阀,与贯穿分拣识别基件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连接,且另两端口分别连接分拣第一管体,两分拣第一管体分别连接分拣第二容器和分拣第一容器,

控制单元,与分拣识别基件连接判断经过分拣识别基件的卵体活性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与控制单元连接的三通电磁阀将卵体流放到分拣第二容器或分拣第一容器内。对经过分拣识别基件处的鱼卵进行计数的方式统计所收集的鱼卵数量,鱼卵死后透光度会降低,通过对鱼卵光线照射,根据透光效果来判断鱼卵是否死亡,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控制三通电磁阀的开启以将以判断的鱼卵送入其对应的容器中完成对鱼卵中死卵的筛分并且控制单元可记录筛分出死卵的数量,根据死卵数量和鱼卵总数来判断鱼卵中的死卵含有量,有利于提高剩余活性卵的存活性,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由于分拣容器内一直在送入鱼卵以及水体,因此为避免分拣容器内水体过量,通过排液调控泵和排液柔性滤管来排出分拣容器内过量的水体,为避免将鱼卵排出,可在排液柔性滤管端口设滤布的方式来避免将鱼卵误排出。

可选的,分拣识别基件开设有与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轴线垂直设置的射光透孔,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一侧的射光透孔内安装光信号接收件,另一侧连通中空的射光基件,射光基件内设置将光信号直线发射至光信号接收件的光信号发射器,分拣识别基件内还设有用于统计经过分拣识别基件的计数器,光信号接收件和计数器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通过在分拣识别基件上开设的射光透孔便于光信号发射器将光信号发射到经过的鱼卵表面,光信号接收件接收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来判断鱼卵透光度,以此识别鱼卵的活性,并根据判断结果来筛选鱼卵中的死卵,将活性卵和死卵区分,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

可选的,分拣识别基件上方的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内放置选择器,选择器包括与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同轴线的柱状连接基件,连接基件上至少连接有两个圆盘状的分选盘,分选盘外壁通过轴承与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内壁连接,分选盘上饶轴心开设可供卵体通过的分选孔,且相邻的分选盘上的分选孔开设位置交错设置。与分拣识别基件最接近的分选盘上仅开设一个分悬孔,为防止流体中一次性通过过多的鱼卵导致识别出现问题,在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内放置选择器来限制流通鱼卵数量,保持鱼卵以排列方式通过分选识别基件内的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以保证识别精准性和计数精准性。

可选的,连接基件中部开设圆柱状槽体且连接基件的表面开设长条状与圆柱状槽体连通的第一通槽,圆柱状槽体内设缓流件,缓流件包括与连接基件轴线同轴的基轴,基轴同轴连接圆盘状装配基板,装配基板通过轴承与圆柱状槽体内壁连接,装配基板上和/或下表面设有分流板,分流板绕基轴布设。通过在连接基件内设置缓流件的方式来利用沿连接基件流动的水体进入第一通槽内对装配基板冲击与并装配基板表面接触后以与连接基件轴线垂直方向方式向外水平流出与正常流动水体形成直角汇流,在这一过程中分流板对流出水体分流使其分别与正常流动水体汇流进一步提高汇流效果,减缓向下流动水体的流速以影响水流流速,实现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水体流速得到降低以此减缓鱼卵在两分选盘之间的流速并使其流动轨迹由直线性流动变为螺旋线性流动以此来减小向下流动的鱼卵碰撞,对鱼卵形成保护。

采用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采集鱼卵的方法,步骤如下:

-用取卵泵收集水中鱼卵;

-通过分卵组件以及利用鱼卵沉浮性分离沉性鱼卵和浮性鱼卵;

-将分离的鱼卵用透明管垂直向下送入存放容器中,送入过程中采用计数器统计鱼卵数量;

-采用光信号发射件照射从透明管向下移动的鱼卵,通过光信号接收件接收照射鱼卵的光信号并将获取数据反馈控制单元判断鱼卵活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三通电磁阀将鱼卵送入指定存放容器内。本发明通过对鱼卵进行计数的方式统计所收集的鱼卵数量,通过对鱼卵光线照射,根据透光效果来判断鱼卵是否死亡,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控制三通电磁阀的开启以将以判断的鱼卵送入其对应的容器中完成对鱼卵中死卵的筛分并且控制单元可记录筛分出死卵的数量,根据死卵数量和鱼卵总数来判断鱼卵中的死卵含有量,有利于提高剩余活性卵的存活性,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利于生态分析。

可选的,控制单元通过计算卵体透光率来判断卵体活性,所述卵体透光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为透光率(%),w为偏移光过滤(3.5kh);sλ为照射在卵体上的光通量;vλ为明视觉相对光谱灵敏度;τλ为单色透光率;dλ为波长间隔(nm)。在鱼卵识别过程中需判断鱼卵活性,光信号接收件将接收信号反馈控制单元通过卵体透光率计算公式计算鱼卵透光度,以判断鱼卵活性,由于光信号还需通过透明的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存在光偏移,在式中引入偏移过光过滤的方式消除因浮性出卵管和沉性出卵管造成的透光误差,每个鱼卵计算得出的透光率均不相同,设定在透光率低于20%时判定为死卵,根据判定结果来控制三通电磁阀的开启以将以判断的鱼卵送入其对应的容器中完成对鱼卵中死卵的筛分并且控制单元可记录筛分出死卵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现了对工厂化养殖产卵池中鱼卵进行收集并对鱼卵进行二次分离工作,实现利用离心力用于降低水体流动对卵体沉浮速度的影响并提高鱼卵分离效率,在将本发明的装置应用在工厂化养殖中的鱼卵分离可极大降低人工分卵工作量,根据养殖面积在各产卵区设置多个装置实现高效、高质量分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分卵壳体中分卵隔板截面为椭圆形方案的剖视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分卵壳体中分卵隔板截面为圆形方案的剖视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分卵壳体中分卵隔板截面为矩形方案的剖视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分卵壳体中分卵隔板截面为椭圆的截面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分卵壳体的剖视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分卵隔板与驱动基板、分卵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卵体分拣组件局部剖视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光信号收/发件与分拣识别基件以及出卵管、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选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缓流件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采用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的鱼卵采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3中在卵驱动件转速为20r/min条件下各分离组完成分卵用时;

图1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4中在卵驱动件转速为15r/min条件下各分离组完成分卵用时;

图1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5中在卵驱动件转速为10r/min条件下各分离组完成分卵用时。

附图标记说明:10-产卵池;11-取卵管;12-取卵泵;13-深度调节件;20-取卵物载台;21-定固装夹件;22-高度调控撑板;30-卵体分拣组件;31-分拣识别基件;32-三通电磁阀;33-分拣第一管体;34-分拣第一容器;35-分拣第二容器;36-射光基件;40-分卵组件;41-浮性出卵管;42-沉性出卵管;44-进卵口;46-限流块;47-驱动基板;48-分卵驱动件;49-分卵壳体;410-分卵隔板;50-排液调控泵;51-排液柔性滤管;60-控制单元;61-光信号接收件;62-计数器;63-射光透孔;64-光信号发射件;70-选择器;71-分选盘;72-分选孔;73-连接基件;74-第一通槽;80-缓流件;81-基轴;82-分流板;83-装配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2、5-11所示,一种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包括:

产卵池10,产卵池10内通过深度调节件13吊接至少一取卵泵12所述产卵池10侧方设至少一取卵物载台20,

分卵组件40,设置于取卵物载台20上且通过取卵管11与取卵泵12连接,

其中,分卵组件40包括圆筒状的分卵壳体49,分卵壳体49以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固设于取卵载物台20上,分卵壳体49底部圆形柱面中心处设进卵口44且通过取卵管11与取卵泵12连接,分卵壳体49底部圆形柱面还连接有沉性出卵管42,分卵壳体49内部中心处设有浮性出卵管41且浮性出卵管41另一管口穿过分卵壳体49延伸至分卵壳体49外部,

其中,分卵壳体49内设有与柱面同轴且为圆形的驱动基板47,驱动基板47与分卵壳体49内一圆形柱面相邻设置,驱动基板47与分卵壳体49另一圆形柱面的相对面上环绕设置分卵隔板410,分隔板410为交错设置且截面为椭圆状,所述椭圆的长短轴a:b=0.4~0.65:1,优选为0.5:1。

本发明利用产卵池10对池中鱼类产卵保证其产卵并通过取卵泵12来取卵,为满足对池中不同深度层的鱼卵收集利用深度调节13件来调节其吊接的取卵泵12在水中的深度来对水中不同深度层进行取卵操作,深度调节件13所指的是绳体,取卵泵12选用文丘里泵,以采用相对较低的水流速度来取卵,降低对卵体的伤害,所获取的鱼卵通过去卵管11将卵体输送到具有一定水平高度位置的分卵组件40中,通过分卵隔板410对进入分卵壳体49内较为紊乱且流速较快的流体进行分流,并通过旋转分卵隔板410的方式来对分卵壳体49内部流体流向矫正来消除进入分流壳体49内流体紊乱现象并降低流体流速形成螺旋离心流,交错设置的分卵隔板410的外圈隔板可对内圈分流的流体起到二次分流作用,利于形成多股离心流体来对卵体分离使重量较重的沉性卵随离心流体流向分卵隔板410外圈由沉性出卵管42排出,截面为椭圆状的分卵隔板410可有效避免对卵体的冲击伤害且具体设计了截面椭圆的长短轴比值来限定分卵隔板410形成扁平状以避免与卵体接触使其受伤同时保证较好的引流效果,引导流体快速通过分卵隔板410以实现快速分离,而重量较轻的浮性卵聚集在离心涡流中心处由浮性出卵管41排出,在分卵过程中未排出的卵体进行在分卵壳体49中环形运动直至完成分卵工作排出,本发明实现利用离心力用于降低水体流动对卵体沉浮速度的影响并提高鱼卵分离效率,在将本发明的装置应用在产卵池中的鱼卵分离可极大降低人工分卵工作量,实现高效、高质量分卵。

分卵隔板410所形成的环绕圈内径大于进卵口44直径,所形成的环绕圈外径小于分卵壳体49内径且存留的间隙大于分离卵体最大直径,分卵壳体49外设用于驱使驱动基板47旋转的分卵驱动件48,分卵驱动件48的驱动轴伸入分卵壳体49端部中空设置且浮性出卵管41设于其中部,分卵壳体49外部的驱动轴外壁通过轴承圈连接一具有环形内腔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的内腔面贴合连接的驱动轴外壁,且贴合处开设有流通孔该流通孔连接一段长度的浮性出卵管41一端口,另一端口设于分卵壳体49内分卵驱动件48的驱动轴上,而环形套体外壁连接另一段浮性出卵管41,该段浮性出卵管41管口通入环形套体内,环形套体与连接用的轴承为连接驱动轴、浮性出卵管41的转动连接件。通过分卵驱动件48带动分卵隔板410旋转的方式来对分卵壳体49内部流体流向矫正形成低速螺旋水流来消除进入分流壳体49内流体紊乱现象并降低流体流速,实现分流板410用于降低水体流动对卵体沉浮速度的影响,卵体在螺旋水流的引导作用下利于快速分离沉性卵和浮性卵,分卵驱动件48的转速不宜过高以防止高速旋转的分卵隔板410对卵体造成伤害且使分卵壳体49内流体流速过快影响卵体沉浮,分卵驱动件48的转速一般控制在20转/每分以下,将分卵隔板410所形成的环绕圈内径大于进卵口44便于进入流体直接分卵壳体49中部防止抽取含有鱼卵的流体进入分卵壳体49与分卵隔板410产生冲击,避免鱼卵受冲击伤害降低鱼卵存活率,对鱼卵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将所形成的环绕圈外径小于分卵壳体49内径且存留的间隙大于分离卵体最大直径用于放置间隙过小导致鱼卵无法通过间隙而使鱼卵在分卵隔板410旋转过程中被损坏,并可形成对沉、浮鱼卵形成分离区。

分卵壳体49内壁上固设条状限流块46,限流块46与分卵壳体49轴线平行设置,限流块46表面具有1/4圆弧形面和与圆弧形面相切设置的坡面组成,圆弧形面与驱动基板47旋转方向相对设置,且坡面设于圆弧形面后侧。限流块46截面由1/4圆截面和三角截面组成,三角截面为直角三角截面。分卵隔板410在驱动分卵壳体49内部流体流动过程中,可能会因流体流动而影响分卵壳体49内部鱼卵的沉降速度或者扰乱沉降,通过在分卵壳体49内壁上设置限流块46的方式来起到降低分卵壳体49内壁流体对鱼卵受到水流的拖拽力,通过限流块46表面的1/4圆弧形面使分卵隔板410所带动在分流壳体49形成的螺旋离心涡流水流需经过其表面流动以增大流线长度消耗流动能量并使其向分卵壳体49中心处形成凸形弧线流动阻碍流体流动达到将对水流对鱼卵的拖拽力,以此提高鱼卵的离心分卵速度和效果,而经过圆弧形面的水流沿坡面对流体引导使其沿分卵壳体49内壁流动以进一步降低下处限流块46附近的水流的拖拽力。

采集分离组件装置还包括至少两组卵体分拣组件30,卵体分拣组件30设置于产卵池10侧方,卵体分拣组件30分别与分卵组件40的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连接。利用卵体分拣组件30来对分离后的浮性卵和沉性卵进行统计卵体总量以及筛选出卵体中的死卵,有利于提高剩余活性卵的存活性,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同时还可将本发明的装置应用在产卵池中时,可实现快速分离死卵提高孵化率以及减小孵化资源的浪费。

卵体分拣组件30包括:

分拣识别基件33,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垂直贯穿分拣识别基件33,分拣识别基件33侧方连接射光基件36,

三通电磁阀32,与贯穿分拣识别基件33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连接,且另两端口分别连接分拣第一管体33,两分拣第一管体33分别连接分拣第二容器35和分拣第一容器34,

控制单元60,与分拣识别基件33连接判断经过分拣识别基件33的卵体活性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与控制单元60连接的三通电磁阀32将卵体流放到分拣第二容器35或分拣第一容器34内。对经过分拣识别基件33处的鱼卵进行计数的方式统计所收集的鱼卵数量,鱼卵死后透光度会降低,通过对鱼卵光线照射,根据透光效果来判断鱼卵是否死亡,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控制三通电磁阀32的开启以将以判断的鱼卵送入其对应的容器中完成对鱼卵中死卵的筛分并且控制单元60可记录筛分出死卵的数量,根据死卵数量和鱼卵总数来判断鱼卵中的死卵含有量,有利于提高剩余活性卵的存活性,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由于分拣容器内一直在送入鱼卵以及水体,因此为避免分拣容器内水体过量,通过排液调控泵50和排液柔性滤管51来排出分拣容器内过量的水体,为避免将鱼卵排出,可在排液柔性滤管51端口设滤布的方式来避免将鱼卵误排出。

分拣识别基件31开设有与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轴线垂直设置的射光透孔63,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一侧的射光透孔63内安装光信号接收件61,另一侧连通中空的射光基件36,射光基件36内设置将光信号直线发射至光信号接收件61的光信号发射器64,分拣识别基件31内还设有用于统计经过分拣识别基件31的计数器62,光信号接收件61和计数器62分别与控制单元60连接。通过在分拣识别基件31上开设的射光透孔63便于光信号发射器64将光信号发射到经过的鱼卵表面,光信号接收件61接收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来判断鱼卵透光度,以此识别鱼卵的活性,并根据判断结果来筛选鱼卵中的死卵,将活性卵和死卵区分,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

分拣识别基件31上方的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内放置选择器70,选择器70包括与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同轴线的柱状连接基件73,连接基件73上至少连接有两个圆盘状的分选盘71,分选盘71外壁通过轴承与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内壁连接,分选盘71上饶轴心开设可供卵体通过的分选孔72,且相邻的分选盘71上的分选孔72开设位置交错设置。与分拣识别基件31最接近的分选盘71上仅开设一个分悬孔72,为防止流体中一次性通过过多的鱼卵导致识别出现问题,在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内放置选择器70来限制流通鱼卵数量,保持鱼卵以排列方式通过分选识别基件31内的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以保证识别精准性和计数精准性。

连接基件73中部开设圆柱状槽体且连接基件73的表面开设长条状与圆柱状槽体连通的第一通槽74,圆柱状槽体内设缓流件80,缓流件80包括与连接基件73轴线同轴的基轴81,基轴81同轴连接圆盘状装配基板83,装配基板83通过轴承与圆柱状槽体内壁连接,装配基板83上和/或下表面设有分流板82,分流板82绕基轴81布设。通过在连接基件73内设置缓流件80的方式来利用沿连接基件73流动的水体进入第一通槽74内对装配基板83冲击与并装配基板83表面接触后以与连接基件73轴线垂直方向方式向外水平流出与正常流动水体形成直角汇流,在这一过程中分流板82对流出水体分流使其分别与正常流动水体汇流进一步提高汇流效果,减缓向下流动水体的流速以影响水流流速,实现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水体流速得到降低以此减缓鱼卵在两分选盘71之间的流速并使其流动轨迹由直线性流动变为螺旋线性流动以此来减小向下流动的鱼卵碰撞,对鱼卵形成保护。

实施例2:

参见图12所示,采用鱼卵的采集分离组件装置采集鱼卵的方法,步骤如下:

-用取卵泵12收集池中鱼卵;

-通过分卵组件40以及利用鱼卵沉浮性分离沉性鱼卵和浮性鱼卵;

-将分离的鱼卵用透明管垂直向下送入存放容器中,送入过程中采用计数器统计鱼卵数量;

-采用光信号发射件64照射从透明管向下移动的鱼卵,通过光信号接收件61接收照射鱼卵的光信号并将获取数据反馈控制单元50判断鱼卵活性,控制单元50通过计算卵体透光率来判断卵体活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三通电磁阀32将鱼卵送入指定存放容器内,

卵体透光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为透光率(%),w为偏移光过滤(3.5kh);sλ为照射在卵体上的光通量;vλ为明视觉相对光谱灵敏度;τλ为单色透光率;dλ为波长间隔(nm)。

本发明通过对鱼卵进行计数的方式统计所收集的鱼卵数量,通过对鱼卵光线照射,由于光信号还需通过透明的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存在光偏移,在式中引入偏移过光过滤的方式消除因浮性出卵管41和沉性出卵管42造成的透光误差,每个鱼卵计算得出的透光率均不相同,设定在透光率低于20%时判定为死卵,根据透光效果来判断鱼卵是否死亡,根据不同使用情况可调整透光率判定值,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控制三通电磁阀32的开启以将以判断的鱼卵送入其对应的容器中完成对鱼卵中死卵的筛分并且控制单元60可记录筛分出死卵的数量,根据死卵数量和鱼卵总数来判断鱼卵中的死卵含有量,有利于提高剩余活性卵的存活性,实现统计产卵池中鱼卵中死卵的占比。

实施例3:

鱼卵分离试验:

分别设置分离组1、分离组2、分离组3对含有沉性卵、浮性卵的鱼卵进行分离试验,每组分离的鱼卵共10000粒,沉性卵、浮性卵各5000粒,分离组1-3均采用实施例1中的分卵组件40对鱼卵分离工作,其中分离组1使用如图2中的分卵隔板410,分离组2使用如图3终端分卵隔板410,分离组3使用如图3中分卵隔板410。

分卵驱动件48采用20r/min(流速为0.1±0.05m/s)的转速来进行分卵工作,统计各分离组分卵用时结果如图13所示,并统计各分离组的卵分离准确率,具体为分离组1准确率为98%,分离组2准确率为97%,分离组3准确率为95%,经试验结果可知在选择截面为椭圆形的分卵隔板410可有效提高分卵效率以及分卵质量,分离组1对一万粒鱼卵分卵用时仅为33,分卵效率高效。

实施例4:

鱼卵分离试验:

分别设置分离组1、分离组2、分离组3对含有沉性卵、浮性卵的鱼卵进行分离试验,每组分离的鱼卵共10000粒,沉性卵、浮性卵各5000粒,分离组1-3均采用实施例1中的分卵组件40对鱼卵分离工作,其中分离组1使用如图2中的分卵隔板410,分离组2使用如图3终端分卵隔板410,分离组3使用如图3中分卵隔板410。

分卵驱动件48采用15r/min(流速为0.09±0.05m/s)的转速来进行分卵工作,统计各分离组分卵用时结果如图13、14、15所示,并统计各分离组的分离准确率,具体为分离组1准确率为99%,分离组2准确率为98%,分离组3准确率为96%,经试验结果可知在选择截面为椭圆形的分卵隔板410可有效提高分卵效率以及分卵质量,分离组1对一万粒鱼卵分卵用时仅为27分钟,分卵效率高效。

实施例5:

鱼卵分离试验:

分别设置分离组1、分离组2、分离组3对含有沉性卵、浮性卵的鱼卵进行分离试验,每组分离的鱼卵共10000粒,沉性卵、浮性卵各5000粒,分离组1-3均采用实施例1中的分卵组件40对鱼卵分离工作,其中分离组1使用如图2中的分卵隔板410,分离组2使用如图3终端分卵隔板410,分离组3使用如图3中分卵隔板410。

分卵驱动件48采用10r/min(流速为0.8±0.05m/s)的转速来进行分卵工作,统计各分离组分卵用时结果如图13、14、15所示,并统计各分离组的分离准确率,具体为分离组1准确率为98%,分离组2准确率为98%,分离组3准确率为96%,经试验结果可知在选择截面为椭圆形的分卵隔板410可有效提高分卵效率以及分卵质量,分离组1对一万粒鱼卵分卵用时仅为31分钟,分卵效率高效。

实施例6:

鱼卵识别试验:

在长江流域进行采卵分离试验,具体为石首江段处进行试验,采卵时间选择为6月,采卵点水域平均流速为0.5~0.9m/s。

设置两组实验组进行采卵分离试验,实验组1采用实施1的实验装置以及实施例2采卵分离方法,实验组2采用实施1的实验装置但拆除卵体分拣组件30,在识别鱼卵活性上采用人工识别。

采卵过程中将实验组1、实验组2装置采用并排排列方式在水面漂浮,采卵时间设定2h,采集点位置相同,采卵过程中同时检测并记录采卵点流速以及gps位置。鱼卵采集完成后进行鱼卵分离操作,识别采集鱼卵中的死卵数量,并在分离后送入实验室进行检测比对试验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组1、2对鱼卵分离情况表

经测,实验组1识别的死卵数量与实验室检测后的结果差值为5,实验组1死卵识别精准度高,实验组2识别的死卵数量与实验室检测后的结果差值为62,实验组2死卵识别精准度低,实验组2在鱼卵识别过程中因人工操作导致了一部分鱼卵死亡且人工存在视觉疲劳进一步造成了识别误差扩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