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养殖池塘开展斑点叉尾鮰与青虾接力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34022发布日期:2020-07-17 17:2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养殖池塘开展“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的主要渔情有以下几点:1)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鳞少刺,宰杀烹饪简单,作为烤鱼、火锅、酸菜鱼等优质餐饮食材备受市场欢迎,国内消费市场逐年升温和扩大,加上2019年11月5日美国官方确认了中国鲶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的贸易利好因素,斑点叉尾鮰养殖形势愈加趋好;2)斑点叉尾鮰鱼苗繁殖受气温、水温所限,鱼苗要到6月中旬方可孵化出来,之后其经过约20d-30d的生长可培育成夏花鱼种;3)斑点叉尾鮰由夏花鱼种(3cm-5cm)养成至市场最适销的商品鱼规格(1.25kg/尾-1.6kg/尾)至少需要2周年时间;4)除少数斑点叉尾鮰规模养殖场(基地)将斑点叉尾鮰养殖分为鱼苗至大规格鱼种(50g/尾左右)培育和大规格鱼种至食用鱼养殖2个阶段进行外,从鮰鱼夏花直接养成至商品鮰出售的养殖模式是常态;5)从鮰夏花养至商品鮰的养殖模式,受鮰鱼孵化出苗时间迟、商品鮰养殖周期长所限,养殖池塘在第1年的前6个月和第3年的后6个月多数处于闲置状态,也就是说,在3年的养殖期内,池塘实际上发挥生产效能的时间仅2个周年稍多一点,养殖水体利用率低,这损益了池塘综合产出和经济效益;6)为弥补上述损益,养殖者往往会最大限度地增加鮰鱼种的放养量,在其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与池塘养殖容量不匹配的情况下,鮰鱼“出血症”、“肠套叠”等养殖病害的频发,以及滥用渔药等投入品的现象很常见,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面源污染的风险骤增;7)近3年来,商品鮰的塘口售价趋稳在15元/kg-20元/kg甚至更高,每kg鱼的养殖利润约为4元-6元,相比传统大宗淡水水产品的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和养殖微利甚至亏本的境遇,斑点叉尾鮰作为明星潜力养殖品种的优势愈发凸显;8)随着水产养殖相关的环保政策的趋紧和落地执行,养殖池塘尾水处理和生态化改造工作已纳入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考核范畴,将面积过大的传统养殖池塘进行“大改小”的生态化改造,已成为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必然举措,因此,创建出适应新形势的鮰鱼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推进斑点叉尾鮰养殖产业升级发展的迫切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养殖渔情及存在的不足,创建出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效能,切实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能在养殖生产上适用和实用的且又契合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方向的“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在养殖池塘开展“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的方法,整个养殖周期为3年,分为6个主要阶段:1)第1茬青虾养殖期(当年的1月份至6月中旬)→2)斑点叉尾鮰苗种放养的准备期(当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3)鮰鱼大规格苗种培育期(当年的7月中旬至次年的1月中下旬)→4)食用鮰养殖期(次年的1月中下旬至第3年的7月上旬)→5)第2茬青虾苗放养的准备期(第3年的7月中旬至7月下旬)→6)第2茬青虾养殖期(第3年的7月下旬至12月下旬);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

(1)池塘条件养殖结束后闲置的淡水养殖池塘,面积大小为5亩-10亩,池深1.8m-2.0m,水深1.0m-1.2m,水质符合《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的养殖尾水的二级标准,底部淤泥10cm-15cm或硬质、沙质底;配备有满足常规养殖生产要求的投饵机、增氧机等设备设施;

(2)改底、消毒在第1茬青虾种放养前的12d-14d,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施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20%)片剂1.0kg-1.2kg,隔1d重复施用1次,连用3次;第2茬青虾苗放养前,均重复以上改底、消毒措施;

2、苗种放养

a、第1茬青虾种:当年的1月底-2月初,每亩放养600尾/kg左右(体长3cm-4cm)的青虾种10kg-12kg;

b、鲢、鳙鱼种:当年的7月上旬,每亩放养3cm-5cm(约380尾/kg)的鲢鱼种200尾、鳙鱼种300尾;次年的1月中下旬,将上述培育的大规格鲢、鳙鱼种(32cm-38cm,约0.4kg/尾-0.5kg/尾)作分稀饲养,每亩放养鲢鱼种25尾-30尾、鳙鱼种70尾-80尾;

c、斑点叉尾鮰鱼种:当年的7月中旬,每亩放养3cm-5cm(约420尾/kg)的斑点叉尾鮰鱼种5000尾-6000尾;次年的1月中下旬,将上述培育的大规格鮰鱼种(18cm-20cm,约70g/尾-80g/尾)作分稀饲养,每亩放养600尾-700尾;

d、第2茬青虾苗:第3年的7月下旬,每亩放养5000尾/kg左右的青虾苗10.0kg-12.0kg;

3、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青虾:第1茬青虾种投喂蛋白含量35%-38%(优选为36%)的、粒径1.0mm-1.2mm的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水温高于10℃时,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8%-4.2%测算,以在1.5h-2h内吃完为宜;

第2茬青虾苗投喂蛋白含量38%-40%(优选为40%)的、粒径0.8mm-1.0mm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0%-4.2%测算,以在1.5h-2h内吃完为宜;水温低于10℃不投喂;

斑点叉尾鮰:在200g/尾之前,投喂粒径2.0mm-3.0mm的蛋白含量35%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水温25℃-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0%-4.0%;水温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8%-2.5%;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1.5%;水温低于10℃不投喂;

在200g/尾-800g/尾阶段,投喂粒径3.5mm-4.5mm的蛋白含量32%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水温25℃-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2.0%;水温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0%-2.5%;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1.5%;水温低于10℃不投喂;

在800g/尾-1750g/尾阶段,投喂粒径5.0mm-5.5mm的蛋白含量30%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水温低于10℃不投喂;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4%-1.8%;水温25℃-3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0%-4.0%;水温30℃-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5%-3.0%。

(2)水质调控

在第1茬青虾养殖期,当水温18℃-20℃时(4月中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施用红糖2.0kg-2.5kg,同时施用em微生物制剂(有效活菌数>10x108cfu/ml,按产品说明书使用),施用方式为化水后全池泼洒;第2茬青虾苗放养前的3d-4d,均重复以上补菌、调水措施;

4月下旬-8月下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30d施用硅藻源0.5kg-1.0kg(优选为0.8kg)和定向硅藻肥80g-120g(优选为100g),施用方式为化水全池泼洒,以增殖水体硅藻的丰度,抑制蓝藻、甲藻过量繁殖生长;

5月中旬-10月上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20d施用红糖6kg-8kg(优选为7kg,红糖在池水的浓度约为160mg/l),同时施用em微生物制剂与复合芽孢杆菌类微生物制剂(2者有效活菌数均>10x108cfu/ml,按产品说明书使用),施用方式为化水全池泼洒,以促进水体中生物絮团的形成;

(3)病害防治

5月上旬-9月上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20d施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10%)片剂300g-500g(优选为400g),隔1d重复施用1次,连用3次,以消毒、杀菌、底改;

4、水产品种的捕获

a、第1茬商品青虾:在当年的6月中旬-7月上旬,捕捞规格为200尾/kg-220尾/kg的商品青虾;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地笼网目为7mm,聚乙烯网材质;

b、大规格鱼种:在次年的1月中下旬,捕捞大规格鮰鱼种及鲢、鳙鱼种作分稀饲养;捕捞方式为拉网捕捞,拉网2次,拉网为网目8.4mm的聚乙烯网;

c、商品鮰鱼:在第3年的6月下旬-7月上旬,捕捞商品鮰鱼(1.3kg/尾-1.75kg/尾),捕捞方式为拉网捕捞,拉网3次,拉网为网目8.4mm的聚乙烯网;拉网捕获的鲢鳙鱼分拣后原池放养;

d、第2茬商品青虾:在第3年的12月下旬,捕捞第2茬商品青虾;捕捞方式为拖网捕获;拖网为网目3mm的聚乙烯网;

e、鲢、鳙鱼:在第3年的12月底,干池起捕鲢、鳙鱼,以及少量青虾。

为更好地阐释本发明的思路,发明人简述“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方法中的各水产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相互裨益点如下:

青虾:青虾俗称河虾,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长江中下游地区消费市场青睐,售价一直稳中有升;青虾食性杂,游泳能力差,水温10℃以下摄食强度不高;适宜条件下青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幼虾阶段以人工配合饲料以及底栖藻类、枝角类、桡足类、小型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等为食,成虾阶段以人工配合饲料以及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固着硅藻、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温水性鱼类,食用鱼养殖阶段喜水质清新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26℃-30℃,ph为6.3-7.5,溶氧宜大于4mg/l以上,低于3mg/l时其食欲、免疫力和生长速度则明显下降;斑点叉尾鮰有集群摄食、食性杂、贪及投多吃多的习性,过量投饲易发生其饱食胀死现象;此外,在养殖密度过高的情况下,个体在争食饲料时,其较硬的背鳍、胸鳍、臀鳍容易造成彼此擦伤和感染疾病。

鲢、鳙鱼属中上层水体鱼类,鲢鱼主要吸食水体的浮游藻类,鳙鱼主要滤食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养殖池塘放养适量鲢、鳙鱼可以起到调节水体中有益浮游生物的含量继而调节改善水体水质的作用。

行业内公知,水产养殖品种在苗种放养前需要做好养殖池塘的消毒杀菌、补菌调水和“肥水”等准备工作,否则,倘若这些养殖措施实施不到位,无疑会对水产苗种的成活率及后续的养殖管理工作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则需要花费较高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合理利用了青虾和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习性及养殖生长特点,将养殖池塘的整个养殖周期划分为6个主要养殖阶段,开展“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并做好各品种养殖茬口的有效衔接,丝丝相扣,互相裨益,生态高效地发挥了池塘水体的生产效能,增加了池塘的综合产出。具体地:

第1茬青虾养殖:利用上年度养殖结束后闲置池塘,仅用适量的环保型消毒剂过硫酸氢钾(20%)复合盐对养殖水体作消毒、杀菌、改底处理,这个措施不会杀灭水体里的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在青虾种放养前不需要额外采取“肥水”措施,既能弥补青虾种除摄食投喂的配合饲料之外的摄食需求,也有效避免了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低温期肥水效果不佳”这一技术难题,除有效增加了青虾种的生长时间和成活率,还节省了肥水投入品和饲料投入的成本。

鮰鱼大规格鱼种培育:在第1茬青虾捕获后,直接放养斑点叉尾鮰夏花鱼种,也省却掉了“肥水”操作程序,同理降低了鮰鱼种配合饲料的投入并提高了夏花鱼种的成活率;而且,池塘水体内未被完全捕获的青虾,除摄食水体内的饲料残饵、鱼类粪便和有机碎屑调节水质外,在同年的8-9月份孵化繁殖的青虾苗(行业内称为青虾的“秋繁苗”)以及次年4-5月份孵化繁殖的青虾苗也可以成为鮰鱼鱼种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这可以明显提升鮰鱼鱼种的成活率和品质。

第2茬青虾养殖:在第3年的7月上旬捕获大规格商品鮰鱼之后,用适量的过硫酸氢钾(20%)复合盐对养殖水体作消毒、杀菌、改底处理后,直接放养适量的青虾苗开展第2茬青虾养殖,池塘水体水质和肥度,完全可以满足青虾苗放养的要求,同样节省了池塘准备时间并有效增加了青虾苗的生长周期,并提高了大规格商品青虾的占比。

有益效果:相较于斑点叉尾鮰传统的池塘养殖方法,本发明的“虾鮰”接力养殖方法,在整个养殖周期内,1)池塘水体一直保持着适宜的载渔量,主要的水质理化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规模病害发生率低,苗种成活率高,饲料利用率高,商品青虾和鮰鱼的育成规格大,产品品质佳;2)亩增产65kg-70kg的大规格商品青虾和25kg-30kg的大规格青虾种(体长3cm-4cm);而且在等长的养殖时间下,商品鮰鱼的规格更大更适销,售价也更高;3)亩新增产值6000元以上,亩新增利润1600元以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养殖池塘开展斑点叉尾鮰与青虾接力养殖的方法,包括:池塘准备、青虾和鮰鱼苗种放养、养殖管理、水产品种的捕获等步骤。

和现有的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方法相比,本发明公开的“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方法,在水产品种的养殖习性及养殖茬口衔接上做到了互相裨益:

1)合理利用上一养殖阶段留下的池水肥度和浮游生物量,省却掉下一养殖阶段的水产苗种放养前的“肥水”措施,节省了池塘准备时间与生产成本;

2)充分发挥了池塘的生产效能,在3年的养殖期内,生态高效地完成了1茬市场最适销规格商品鮰鱼及2茬大规格商品青虾的养殖,经济效益显著;

3)在鮰鱼养殖阶段,合理降低了鱼种放养密度,规模病害发生率低,苗种成活率高,饲料利用率高;

4)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减量使用,以及环保型水质调控措施的合理运用,养殖尾水水质符合《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的规定标准,生态效益突出;

5)接力养殖方法所达到的“生态、高效”,契合现代渔业的绿色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养殖池塘开展斑点叉尾鮰与青虾接力养殖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接力养殖方法的:针对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养殖渔情及存在的不足,创建出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效能,切实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能在养殖生产上适用和实用的且又契合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方向的“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在养殖池塘开展“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的方法,整个养殖周期为3年,分为6个主要养殖阶段:

1第一阶段):第1茬青虾养殖期(.当年的1月份至6月中旬);

第二阶段2:)斑点叉尾鮰苗种放养的准备期(,当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第三阶段3:)斑点叉尾鮰大规格苗种培育期(,当年的7月中旬至次年的1月中下旬);

第四阶段4:)斑点叉尾鮰食用鮰养殖期(,次年的1月中下旬至第3年的7月上旬);

第五阶段5:)第2茬青虾苗放养的准备期(,第3年的7月中旬至7月下旬);

第六阶段6:)第2茬青虾养殖期(,第3年的7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各个养殖阶段的作业要求包括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

(1)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结束后闲置的淡水养殖池塘,面积大小为5亩-10亩,池深1.8m-2.0m,水深1.0m-1.2m,水质符合《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的养殖尾水的二级标准,底部淤泥10cm-15cm或硬质或、沙质底;配备有满足常规养殖生产要求的投饵机、增氧机等设备设施;

(2)改底、消毒

在第1茬青虾种放养前的12d-14d,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施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20%)片剂1.0kg-1.2kg,隔1d重复施用1次,连用3次充分消毒;

在第2茬青虾苗放养前的12d-14d,充分消毒,均重复以上改底、消毒措施;

2、)苗种放养

a、第1茬青虾种:当年的1月底-2月初,每亩放养600±5%尾/kg左右(体长3cm-4cm)的青虾种10kg-12kg;

b、鲢、鳙鱼种:

当年的7月上旬,每亩放养3cm-5cm(约380±5%尾/kg)的鲢鱼种200尾、鳙鱼种300尾;

次年的1月中下旬,将上述培育的大规格鲢、鳙鱼种(32cm-38cm,约0.4kg/尾-0.5kg/尾)作分稀饲养,每亩仅放养留下鲢鱼种25尾-30尾、鳙鱼种70尾-80尾;,留下的鲢、鳙鱼种的规格是0.4kg/尾-0.5kg/尾;

c、斑点叉尾鮰鱼种:

当年的7月中旬,每亩放养3cm-5cm(约420±5%尾/kg)的斑点叉尾鮰鱼种5000尾-6000尾;

次年的1月中下旬,,将上述培育的大规格鮰鱼种(18cm-20cm,约70g/尾-80g/尾)作分稀饲养,每亩仅留下放养600尾-700尾;,留下的斑点叉尾鮰鱼种的规格是70g/尾-80g/尾;

d、第2茬青虾苗:第3年的7月下旬,每亩放养5000±5%尾/kg左右的青虾苗10.0kg-12.0kg;

3、)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青虾:

第1茬青虾种投喂蛋白含量35%-38%(优选为36%)的、粒径1.0mm-1.2mm的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水温高于10℃时,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8%-4.2%测算计,以在1.5h-2h内吃完为宜准;

第2茬青虾苗投喂蛋白含量38%-40%(优选为40%)的、粒径0.8mm-1.0mm的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0%-4.2%计测算,以在1.5h-2h内吃完为准宜;水温低于10℃不投喂;

斑点叉尾鮰鱼:在规格达到200g/尾之前,投喂粒径2.0mm-3.0mm的蛋白含量35%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其中:水温25℃-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0%-4.0%;水温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8%-2.5%;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1.5%;水温低于10℃不投喂;

在规格达到200g/尾-800g/尾阶段,投喂粒径3.5mm-4.5mm的蛋白含量32%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其中:水温25℃-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2.0%;水温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0%-2.5%;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1.5%;水温低于10℃不投喂;

在规格达到800g/尾-1750g/尾阶段,投喂粒径5.0mm-5.5mm的蛋白含量30%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其中:水温低于10℃不投喂;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4%-1.8%;水温25℃-3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0%-4.0%;水温30℃-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5%-3.0%;。

(2)水质调控

在第1茬青虾养殖期,当水温18℃-20℃时(4月中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施用红糖2.0kg-2.5kg,同时施用em微生物制剂(有效活菌数>10x108cfu/ml,按产品说明书使用),施用方式为化水后全池泼洒;第2茬青虾苗放养前的3d-4d,均重复以上补菌、调水措施;

4月下旬-8月下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30d施用硅藻源0.5kg-1.0kg(优选为0.8kg)和定向硅藻肥80g-120g(优选为100g),施用方式为化水全池泼洒,以增殖水体硅藻的丰度,抑制蓝藻、甲藻过量繁殖生长;

5月中旬-10月上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20d施用红糖6kg-8kg(优选为7kg,红糖在池水的浓度约为160mg/l),同时施用em微生物制剂与复合芽孢杆菌类微生物制剂(2者有效活菌数均>10x108cfu/ml,按产品说明书使用),施用方式为化水全池泼洒,以促进水体中生物絮团的形成;

(3)病害防治

5月上旬-9月上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20d施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10%)片剂300g-500g(优选为400g),隔1d重复施用1次,连用3次,以消毒、杀菌、底改;

4、)水产品种的捕获

a、第1茬商品青虾:在当年的6月中旬-7月上旬,捕捞规格为200尾/kg-220尾/kg的商品青虾;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地笼网目为7mm,聚乙烯网材质;

b、大规格鱼种:在次年的1月中下旬,捕捞大规格鮰鱼种及鲢、鳙鱼种作分稀饲养;捕捞方式为拉网捕捞,拉网2次,拉网为网目8.4mm的聚乙烯网;

c、商品鮰鱼:在第3年的6月下旬-7月上旬,捕捞商品鮰鱼规格为(1.3kg/尾-~1.75kg/尾)的商品鮰鱼,捕捞方式为拉网捕捞,拉网3次,拉网为网目8.4mm的聚乙烯网;如果拉网捕获的鲢、鳙鱼,则分拣后原池放养;

d、第2茬商品青虾:在第3年的12月下旬,捕捞第2茬商品青虾;捕捞方式为拖网捕获;拖网为网目3mm的聚乙烯网;

e、鲢、鳙鱼:在第3年的12月底,干池起捕鲢、鳙鱼,以及漏网的少量青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用的饲料、过硫酸氢钾复合盐(20%、10%)、em菌、红糖、地笼、拖网等产品均市售可得且来源丰富;青虾苗种、斑点叉尾鮰苗种均购于质量可追溯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场)。

本实施例:试验塘为江苏省长江南岸某市的一养殖基地22#塘,面积10亩,东西向、长方形,池深2.0m,坡比1:2.5,池底平坦、壤质土,进排水方便,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3kw涌浪增氧机1台;水源水水质良好,符合ny5361的规定要求;试验时间为为第一年1月~第三年12月。

步骤1,池塘准备:

1)池塘条件

22#塘为首年的前一年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拉网捕获后的空置塘,水深1.2m,水质的主要理化指标为总氮3.36mg/l、总磷0.47mg/l、氨氮0.44mg/l、亚硝酸盐0.166mg/l、ph8.11、悬浮物22mg/l、化学需氧量(codmn)13.2;

2)改底、消毒

首年1月14日,每亩全池抛洒过硫酸氢钾复合盐(20%)片剂1.5kg,1月16日、1月19日再次全池抛洒过硫酸氢钾复合盐(20%)片剂各1.0kg、0.8kg;

步骤2,苗种放养:

1)第1茬青虾种:首年2月4日,放养规格为612尾/kg的青虾种112kg;

2)鲢、鳙鱼种:首年7月6日,放养规格为357尾/kg的鲢鱼种2000尾、放养规格为392尾/kg的鳙鱼种3000尾;

3)斑点叉尾鮰夏花鱼种:首年7月6日,放养规格为408尾/kg的斑点叉尾鮰夏花137.6kg(约56140尾);

4)第2茬青虾苗:第三年7月25日,放养5212尾/kg的青虾苗113kg(约58.9万尾);

步骤3,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第1茬青虾:从首年2月28日-4月27日,投喂蛋白含量36%的粒径为1.0mm的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沿池岸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2.5%测算;从首年4月28日-7月5日,投喂蛋白含量36%的粒径为1.2mm的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4%测算;

斑点叉尾鮰:在200g/尾之前(首年7月8日-次年7月26日),投喂粒径2.0mm-3.0mm的蛋白含量35%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水温25℃-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5%-4.0%;水温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5%-3.0%;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5%-2.0%;水温低于10℃不投喂;

在200g/尾-800g/尾阶段(次年7月27日-次年12月11日),投喂粒径3.5mm-4.5mm的蛋白含量32%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水温25℃-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2.0%;水温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0%-2.5%;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2%-1.5%;水温低于10℃不投喂;

在800g/尾-1750g/尾阶段(次年12月12日-第三年7月3日),投喂粒径5.0mm-5.5mm的蛋白含量30%的鮰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水温低于10℃不投喂;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4%-1.8%;水温25℃-3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0%-4.0%;水温30℃-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5%-3.0%。

第2茬青虾:从第三年7月27日-第三年9月17日,投喂蛋白含量40%的粒径为0.8mm的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4.0%测算;从第三年9月18日-第三年10月23日,投喂蛋白含量40%的粒径为1.0mm的青虾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0%测算;从第三年9月18日-第三年12月10日,每日傍晚沿池岸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2.0%测算;

2)水质调控

首年4月18日上午(水温20.6℃),称取25kg红糖,连同500g好润活力源“净霸”化水全池泼洒,补菌、调水;

首年4月26日-8月27日,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30d施用0.8kg好润“硅藻源”和0.5kg好润“藻得力”,施用方式为化水全池泼洒,以增殖水体硅藻的丰度,抑制蓝藻、甲藻的过量繁殖;

在各养殖年度的5月中旬-10月上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20d施用7kg红糖(红糖与池水的质量分数为160mg/l左右)和100g好润活力源“净霸”,施用方式为化水全池泼洒,改良水质并促进生物絮团形成供青虾和斑点叉尾鮰摄食;

3)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高频监测池水水质理化指标并及时调节水质。在各养殖年度的5月上旬-9月上旬,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每20d施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10%)片剂400g,隔1d重复施用1次,连用3次,以消毒、杀菌、底改;各个养殖阶段内,池塘水体载渔量均适宜,水质调控措施得当,未发生明显病害现象;

4)水产品种的捕获

第1茬商品青虾:首年的6月16日-7月6日,共捕获商品青虾(规格198尾/kg)372kg;

大规格鱼种:次年1月18日,拉网2次,捕捞大规格鮰鱼种和鲢、鳙鱼种作分稀饲养,捕获鮰鱼种(74g/尾)3655.8kg、鲢鱼种(433g/尾)779.4kg、鳙鱼种(485g/尾)1251.3kg;原池留存鮰鱼种481kg(6500尾)、鲢鱼种108.3kg(250尾)、鳙鱼种363.8kg(750尾),其余鱼种转塘或出售;

商品鮰鱼:第三年6月23日,拉网捕捞商品鮰鱼,拉网3次,捕获商品鮰鱼9188kg(打样测定,1.52kg/尾,6040尾,成活率93%);捕获的鲢、鳙鱼分拣后原池放养;

第2茬青虾及鲢鳙鱼:第三年的12月24日-12月30日,拖网捕捞和干池捕捞,捕获商品青虾(规格207尾/kg)354kg,青虾种(规格596尾/kg)329kg;捕获鲢鱼373.8kg(打样测定,1.68kg/尾,成活率89%)、鳙鱼1248.9kg(打样测定,1.81kg/尾,成活率92%)。

本文中,按每亩.1m水的质量分数,表达的是每亩每1米深的水体施用的投入品的量。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是指过硫酸氢钾在复合盐中的质量百分比。

产值、成本、效益及池塘水体生态:

1)产值

青虾:商品青虾产值=(372kg+354kg)×80元/kg=58080元,青虾种产值=329kg×45元/kg=14805元;

大规格鮰鱼种产值=(3655.8kg-481kg)×15元/kg=47622元;

大规格鲢鱼种产值=(779.4kg-108.3kg)×5元/kg=3355.5元;

大规格鳙鱼种产值=(1251.3kg-363.8kg)×7元/kg=6212.5元;

商品鮰鱼产值=9188kg×17元/kg=156196元;

商品鲢鱼产值=373.8kg×5元/kg=1869元;

商品鳙鱼产值=1248.9kg×8元/kg=9991.2元;

综上,池塘总产值为298131.2元,亩产值约为29813元。

2)成本

水产苗种:青虾种成本=112kg×40元/kg=4480元,青虾苗成本=113kg×52元/kg=5876元;鮰鱼夏花鱼种成本=56140尾×0.2元/尾=11228元;鲢、鳙鱼种成本=(2000尾+3000尾)×0.02元/尾=100元;计21684元;

饲料:青虾饲料成本=2321kg×6.3元/kg=14622.3元;鮰鱼饲料成本=6215kg×8.4元/kg+14802kg×8.0元/kg=170622元;计185244.3元;

人工工资14000元,塘租8000元,微生物制剂及渔药等动保产品8200元,水电及设备设施折旧7000元,水质监测费7500元;计44700元;

综上,投入总成本为251628.3元,亩投入成本约为25162.8元。

3)效益

总效益=总产值-总成本=298131.2元-251628.3元=46502.9元,亩效益约为4650.3元。

4)池塘水体生态

从次年的4月-11月,每个月的16日对试验塘开展水质主要理化指标监测,并于第三年12月23日对养殖尾水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试验塘水质的主要理化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从大规格鮰鱼种养成至商品鮰鱼阶段的池塘水质以及第2茬青虾养殖结束的养殖尾水水质均保持在“优良”水平范围内,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这得益于以下几点:1)在池塘养殖的3个主要阶段(第1茬青虾养殖、鮰鱼夏花养成至商品鮰鱼、第2茬青虾养殖),通过对上一养殖阶段留下的养殖尾水进行合理地消毒杀菌和底改,省却掉了苗种放养前的“肥水”操作,利用现有的水体肥度和浮游生物量,维持池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补足放养苗种的摄食需求,既节省了池塘准备时间与生产成本,又减少了肥水产品对水体造成的面源污染;2)池塘在各个养殖阶段均保持了适宜的载渔量,需要投入的饲料、渔药动保产品减量,明显降低了对池水的面源污染;3)定期施用硅藻活力素和硅藻肥、红糖、em菌类微生物制剂,调节改善了池水水质,减少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大量积累,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促进了水体无机氮等营养物质的再次利用,稳定了池水的有益藻相并促进了生物絮团的形成,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水产动物的成活率。

对比例:

实施地点在江苏省鮰鱼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海安县华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302#塘,面积13.4亩,南北向、长方形,池深2.0m,坡比1:2.2,池底平坦、沙质土,进排水方便,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3kw涌浪增氧机1台;水源水水质良好,符合ny5361的规定要求;养殖期池水深1.3m-1.8m;试验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10月。主要生产步骤如下:

1)在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的准备工作;

2)鱼种放养:2017年6月14日,放养规格为369尾/kg的鲢鱼种7.3kg、放养规格为406尾/kg的鳙鱼种9.9kg;2017年7月12日,放养规格为412尾/kg的斑点叉尾鮰夏花鱼种260.2kg;

3)饲料投喂:投喂通威鮰鱼种专用浮性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6%,粒径2.4mm,日投喂2次;水温25℃-32℃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3.5%-4.0%;水温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2.5%-3.0%;水温15℃-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量的1.5%-2.0%;水温低于10℃不投喂;

4)饲养管理:正常做好投饲管理、水质调控管理和日常管理;

5)分稀饲养:2018年1月9日,将培育的鮰鱼种及鲢鳙鱼种拉网捕获作分稀饲养,拉网2次共捕获鮰鱼种3470kg(约39g/尾)、鲢鱼种776.1kg(约362g/尾)、鳙鱼种1364.7kg(414g/尾);按亩放养鮰鱼种1000尾、鲢鱼种30尾、鳙鱼种75尾分稀饲养,多余的鱼种转塘饲养;

6)成鱼养殖管理:投喂通威鮰鱼成鱼专用浮性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2%,粒径4.0mm,根据水温、天气、吃食情况酌情调整饲料投饲量;做好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及日常管理;

7)水产品捕获:2019年10月9日,共捕获商品鮰鱼14472kg(约1.22kg/尾)、鲢鱼598kg(约1.75kg/尾)、鳙鱼1673kg(约1.84kg/尾);

8)产值、成本、效益:

产值:鮰鱼种44205元、鲢鱼种3153元、鳙鱼种6451元;商品鮰鱼246024元、鲢鱼2990元、鳙鱼15057元;合计总产值317880元,亩均产值23722.4元;

成本:鮰鱼夏花鱼种21440元、鲢鳙鱼种201元,饲料208831元,人工工资15000元,塘租10720元、渔药及水质改良剂等动保产品12000元、水电及设备设施折旧7500元、水质监测2000元;合计总成本277692元,亩均成本20723.3元;

经济效益:总效益40188元,亩均效益2999.1元;

生态效益:2019年10月13日,通过对302#塘的养殖尾水水质进行现场测定和采样送检检测;尾水主要理化指标为:水温26.8℃、ph7.76、溶氧7.83、电导率12.32、悬浮物17、codmn14.80、氨氮2.69、亚硝酸盐0.36、总氮8.24、总磷2.08,其中,氨氮检出值超过了养殖动物的正常耐受水平,总氮、总磷的检出值超过了《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规定的尾水排放的二级标准值(总氮≤5.0mg/l、总磷≤1.0mg/l)。

从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青虾+斑点叉尾鮰+青虾”接力养殖方法,比传统的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方法,在投入的生产成本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亩新增产值6090.6元、亩新增利润1651.2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势非常明显,有较高的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