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79826发布日期:2020-07-24 16:16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养殖技术领域中的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中华蜜蜂的发源地,中华蜜蜂也称土蜂,具有定地饲养、耐低温、抗病虫害、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体型小、飞行敏捷等诸多优点。它不仅是农作物传花授粉的主要虫媒,还能生产大量优质蜂产品。

中华蜜蜂适宜于山区养殖,7℃以上的外界气温皆可活动,生产的土蜂蜜具有成熟度高、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品质优、保存期限长等优势,其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均高于西方蜜蜂所产的洋蜂蜜,已被广大消费群体普遍认可。

一群中华蜜蜂中通常有一只蜂王、大量工蜂和少量雄蜂,蜂王和工蜂长期存在,雄蜂只在分蜂季节出现。中华蜜蜂中工蜂的发育周期是20天时间;蜂群中的蜂王将卵产在工蜂房后,经过3天卵期变为小幼虫,小幼虫也需历经3天时间变为大幼虫,期间需6-12日龄的工蜂吐浆(分泌蜂王浆)哺育;大幼虫也是历经3天时间变为蛹,但这期间不需工蜂吐浆哺育,大幼虫吃的是花粉与蜂蜜的混合物;然后蜂房封上蜡盖,大幼虫变为蛹,蛹期11天时间,最后变为新蜂破房而出。

中华蜜蜂工蜂的生命周期一般约为35天时间;工蜂出生后,有较为明显的职责分工;随着生长发育,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6日龄以前的新蜂担负调制日粮、清洁巢房的职责;6~12日龄的工蜂具有吐浆(分泌蜂王浆)哺育小幼虫的能力;12~18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育成熟,具有建造巢房的能力;18~30日龄的工蜂担负采蜜采粉的工作职责;30日龄以上的工蜂逐渐衰老,担负采水的工作职责,直至35日龄以后死亡。但出生后没有吐浆哺育过小幼虫,没有采蜜采粉的蜜蜂,会长期保持青年蜂体质状态,寿命会长达3-5个月。

中华蜜蜂在冬季外界气温低于7℃时,蜂群会在蜂箱内结团,进入半蛰伏状态,减少进食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以期延长寿命,越过3~5个月漫长的寒冷季节。待来年开春天气暖和后,蜂群散团开始活动,繁殖后代扩大数量,繁衍族群。

中华蜜蜂的管理与西方蜜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蜂农在养蜂生产培育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时,仅凭感觉和经验,主观随意性大,无法精准确定适龄越冬蜂培育的时间段,不能很好地培育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如若过长,出生的新蜂大多吐浆哺育过小幼虫,参加了采蜜采粉活动,生命周期短。这些蜜蜂在初冬存活过程中会耗费大量饲料后死亡,无法越冬;培育时间段如若过短,出生的新蜂数量会不足,轻则引起蜂群越冬后蜜蜂数量大幅度减少,难以扩群,重则造成越冬蜂在越冬过程中无法结团整群死亡,给蜂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使蜂产业发展受阻。

蜂群安全越冬的关键是要有足量的适龄越冬蜂,一是越冬蜂数量要多,不能少于3脾蜂(7500只以上),最好是5-6脾,否则难以结团存活。二是越冬蜂要适龄,体质要好,须是出生后没有吐浆(分泌分王浆)哺育过小幼虫、没有采蜜采粉的蜜蜂。科学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采取相应措施大量培育适龄越冬蜂,是蜂群顺利越冬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包括:

步骤(1):以蜜蜂养殖地多年气温下降到6.8~7.2℃的日期作为参考,结合当年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当年外界气温下降到6.8~7.2℃的日期,作为当年蜂群停飞日期;

步骤(2):将当年蜂群停飞的时间点向前推算43~47天,确定该日期作为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日期;

步骤(3):自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日期开始,促使蜂王连续产卵20~22天;

步骤(4):自蜂王产卵开始,其余蜜蜂对蜂王产的卵哺育40~42天,使其陆续变成幼虫、蛹,最后出生变为新蜂;

步骤(5):自新蜂最后出生的日期起4~6天后,关小蜂箱巢门,阻止蜜蜂外飞,促使蜂群结团,进入半蛰伏越冬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精准确定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点,防止主观臆断,造成培育时间不当,使出生的适龄越冬蜂参加吐浆哺育小幼虫、采蜜采粉活动,而缩短寿命,在越冬中死亡;或使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短,培育数量不足,不能很好结团蛰伏,难以越冬;

2、本发明可以明显促进中华蜜蜂安全越冬,大幅度提高蜂群越冬成活率;

3、该培育方法的时间段确定后,可以提前为适龄越冬蜂培育工作做好准备,并在有限的培育时间段内集中精力和物力开展培育工作;

4、该时间段的确定可以优化蜂群结构,保证适龄越冬蜂的数量最大化,使巢房中越冬饲料物尽其用,减少其他蜜蜂群体耗损越冬饲料,从而达到节约饲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育适龄越冬蜂后,越冬后该蜂群蜜蜂的存活状态;

图3为未采用本发明方法培育适龄越冬蜂,越冬后该蜂群蜜蜂的存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中华蜜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蜜蜂养殖地多年气温下降到7℃的日期作为参考,结合当年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得到当年外界气温下降到7℃的日期,作为当年蜂群停飞日期。

根据正常蜜蜂的生理特性,当外界温度低于7℃时,蜜蜂就开始出现结团现象。

当进入秋末时,蜂农翻阅往年气象记录,查阅当地多年外界气温下降到7℃的日期,再结合当年本地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预估出当年外界气温下降到7℃的具体日期,将该日期作为当年蜂群停飞日期。

步骤(2):将当年蜂群停飞的时间点向前推算45天,确定该日期作为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日期。

步骤(3):自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日期开始,促使蜂王连续产卵20天。

自起始日期开始,采取奖励饲喂措施,鼓励蜂王尽量多产卵,连续产卵20天,然后人工将蜂王扣住,让其停止产卵。

蜂王所产卵质量由蜂王的体质和产卵时间长短来确定,蜂王产卵的时间越长,会导致蜂王的体质越来越差,从而使产卵的数量降低,卵体变小,质量变差。

步骤(4):除蜂王外其余蜜蜂自蜂王产卵开始,对卵进行哺育让其陆续变成幼虫、蛹,最后出生变为新蜂,此过程一直延续40天,至此所有卵全部蜕变成新蜂。

步骤(5):自新蜂最后出生的日期起5天,关小蜂箱巢门,阻止蜜蜂外飞,促使蜂群结团,进入半蛰伏越冬状态。

让最后几天出生的未出过巢门的新蜂飞到蜂箱外排空粪便,保持新培育的中华蜜蜂体质状态达到最佳,该过程持续5天。

卵发育成新蜂后,由于其生理特性,必须到蜂箱外排空积粪,一只新蜂排空粪便的时间大概为3~5天,预留出5天时间,让最后几天出生的未排粪便的新蜂排空积粪,身体保持轻松状态准备越冬。

新蜂排空积粪后,将蜂箱搬到背风、遮阴、安静之处,关小巢门,促使整群蜂结团蛰伏,进入越冬状态,为来年春季快速复壮扩群,夺取蜂蜜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蜂群停飞之前,且蜂群进入秋末时,更新蜂王,调整群势,每群蜂保持3脾以上群势,同时要保持蜂群内无病害、巢房内饲料充足。

蜂群中的工蜂从小幼虫发育成大幼虫需要3天时间,而在这3天时间内,小幼虫需要蜜蜂吐浆哺育,而大幼虫则无需蜜蜂吐浆哺育了,工蜂从卵发育成新蜂需要20天时间,新蜂在6天后具有吐浆能力,可以哺育小幼虫。蜂王第一天产的卵,在第26天后会发育成具有了吐浆能力的蜜蜂,新蜂一旦吐浆哺育过小幼虫,其寿命会缩短为35日龄左右,而蜂王第20天产的卵在3天后会发育成小幼虫,开始需要蜜蜂吐浆哺育,在第26天后会发育成大幼虫,不需要蜜蜂吐浆哺育。而此时,蜂王第一天产的卵还未能发育成具有吐浆能力蜜蜂,不能吐浆哺育小幼虫,等到具有吐浆能力时,巢房内最后一天的小幼虫也蜕变成了大幼虫,却不需要蜜蜂吐浆哺育;新蜂18~20天以后才具有采蜜采粉的能力,蜂王第一天产的卵最早在38天后会具有采蜜采粉能力,少量的采蜜采粉会对蜜蜂的寿命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同时,由于此时已到秋末冬初,外界几乎无花盛开,蜜蜂基本上也已无蜜无粉可采。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培育出的越冬蜂,基本上会长期保持青年蜂体质状态,安全过冬。

具体地,时间段的说明请参见图1,“停飞点”为本地当年气温可能降为7℃的日期,与培育起点相距45天时间;培育起点是以停飞点为基点向前推45天确定的日期,从这一日开始鼓励蜂王大量产卵;“停卵点”为蜂王停止产卵的日期,与培育起点相距20天时间;“有卵终点”是指蜂群中存在卵的最后日期,与停卵点相距3天时间(蜜蜂所产的卵会在3天后出壳变成小幼虫);“小幼虫终点”是指蜂群中存在小幼虫的最后日期,与有卵终点相距3天时间;“发育终点”是指蜂群中所有的卵全部陆续经过幼虫、蛹变化后,出生变为新蜂的日期,向前与停卵点相距20天时间,向后与停飞点相距5天时间;“最后排泄期”是指最后几天出生的新蜂排空积粪的期限,至此,整个适龄越冬蜂的培育时间段结束;整个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自起点到终点共需45天时间。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选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德丽蜂果专业合作社中华蜜蜂养殖场的中华蜜蜂进行了试验。

2019年申请人选定甲乙两个放蜂点进行对比试验,甲乙两个放蜂点相距3.5公里,用甲放蜂点作为试验组,乙放蜂点作为对比组,甲放蜂点有中华蜜蜂73箱,乙放蜂点有中华蜜蜂86箱。根据当地往年气象记录,外界气温降低到7℃的日期可能在11月18日至22日,结合近几年出现暖冬的可能性,申请人确定2019年11月21日作为甲放蜂点群蜂停飞日期,向前推45天,自10月7日开始采取措施,鼓励蜂王大量产卵,到10月27日扣王,让蜂王停止产卵,在此阶段和后期申请人跟进其他措施,培育蜜蜂卵,陆续有大量新蜂出生;至11月21日时外界气温已到6.5℃,已无蜜蜂出箱活动,随着气温更近一步下降,申请人对蜂箱进行了保暖,至2020年2月初天气转暖,73个蜂箱都有蜜蜂出箱外飞,此放蜂点蜂群全部安全越冬,蜂群越冬成活率为100%,蜜蜂存活状态请参见图2,可以看出,蜂脾完整,蜜蜂很密集,数量较多。

而乙对照组放蜂点的管理人员,根据往年经验,自2019年9月15日开始繁育适龄越冬蜂,一直到2019年11月21日蜜蜂停止外飞,在越冬期间同样采取了保温措施,但2020年2月初之后,却只有47个蜂箱有蜜蜂外出飞行,其余蜂箱内的蜜蜂全部死亡,成为空箱,此放蜂点蜂群越冬成活率仅为54.7%,大大低于甲放蜂点蜂群的越冬成活率,越冬蜂的存活状态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蜂脾不完整,蜜蜂数量较稀少。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选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的中华蜜蜂进行了试验。

2019年申请人选取了甲乙丙3个放蜂点进行对比试验;3个放蜂点均放置在半径3公里范围内,甲放蜂点有中华蜜蜂56箱,乙放蜂点有中华蜜蜂43箱,丙放蜂点有中华蜜蜂61箱;申请人将甲乙两放蜂点作为试验组,丙放蜂点作为对比组,进行对比试验;结合当地往年气象记录,参考近几年冬季气温不很寒冷的现状,申请人确定2019年11月16日为蜂群停飞日期,向前推45天,自10月2日对甲乙两放蜂点开始采取措施,鼓励蜂王大量产卵,10月22日扣王,让蜂王停止产卵。在此阶段和后期申请人跟进措施,培育蜜蜂卵、幼虫、蛹,陆续有大量新蜂出生,至11月16日时外界气温己到6.9℃,已无蜜蜂出箱活动。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申请人对甲乙两个放蜂点采取了相同措施进行了保暖,至2020年2月中旬天气转暖,甲放蜂点56箱蜂和乙放蜂点43箱蜂全部有蜜蜂出箱外飞,安全越过冬季,蜂群越冬成活率为100%。

丙对照组放蜂点的管理人员,根据往年经验,自2019年9月10日开始繁育适龄越冬蜂,一直到2019年11月16日蜜蜂停止外飞,在越冬期间同样采取了保温措施,但2020年2月中旬之后,却只有38箱蜂有蜜蜂外出飞行,其余蜂箱中的蜜蜂全部死亡;此放蜂点蜂群越冬成活率仅为62.3%,越冬成活率明显低于甲乙放蜂点蜂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精准确定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点,防止主观臆断,造成培育时间不当,使出生的适龄越冬蜂参加吐浆哺育小幼虫、采蜜采粉活动,而缩短寿命,在越冬中死亡;或使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短,培育数量不足,不能很好结团蛰伏,难以越冬;

2、本发明可以明显促进中华蜜蜂安全越冬,大幅度提高蜂群越冬成活率;

3、该培育方法中时间段确定后,可以提前为适龄越冬蜂培育工作做好准备,并在有限的培育时间段内集中精力和物力开展培育工作;

4、该培育方法可以优化蜂群结构,保证适龄越冬蜂的数量最大化,使巢房中越冬饲料物尽其用,减少其他蜜蜂群体耗损越冬饲料,从而达到节约饲料的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