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蜂蜂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2527发布日期:2020-12-04 13:4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蜂蜂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蜜蜂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蜂蜂箱。



背景技术:

1851年,美国郎格斯托罗斯发明了活框蜂箱(简称郎氏蜂箱,为著名的西方蜜蜂蜂箱之一),推动了活框养蜂的发展。20世纪初,我国相继引进西方蜜蜂,活框养蜂技术随之传入我国,中蜂开始参照西方蜜蜂采用活框饲养,刚开始中蜂活框饲养大部分是采用郎氏蜂箱,随后才逐步出现改良的中蜂蜂箱,但基本上还是采用西方蜜蜂的活框技术。

由于中蜂与西方蜜蜂是两个不同的蜜蜂品种,它们在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方面存在差异,如:中蜂维持群势小,个体较小,嗅觉更灵敏,个体的抗寒、耐热力较强,不采蜂胶等。近几十年来,活框中蜂饲养出现了蜂群维持群势逐渐变小,生产力下降的问题,然而,我们在对野外中蜂自然蜂巢和活框蜂箱中中蜂自然营巢等作深入的调查后发现:无论是野外自然蜂巢,还是在活框蜂箱中蜜蜂自然营造的蜂巢,均不存在常规活框蜂箱中的“框间蜂路”,但巢内贮蜜贮粉和蜂群生活都很好,群势也强。这意味着:当前中蜂采用的活框蜂箱,可以考虑不留“框间蜂路”。

其次,饲养员在管理蜂群时,如进行抽脾检查或抽脾取蜜作业后,将巢脾放回巢内时应保持脾间蜂路在8-10mm之间,脾间蜂路过大,蜜蜂会修造赘脾,脾间蜂路过小,不利于蜜蜂通行和附脾保温,进而影响蜂群繁殖和生产;然而,饲养员将巢脾放回的位置一般只能凭借经验,巢内各巢脾之间的蜂路难以达到象自然蜂巢的脾间蜂路那样标准,缺乏养蜂技术的农户,脾间蜂路的调整难度更大。

此外,在转运蜂群前,为避免在转运蜂箱的装箱过程中损坏巢脾和压伤蜜蜂,巢脾需要固定好,目前巢脾固定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距离卡法、压框条法、铁钉插销法等,采用距离卡法和铁钉插销法需要打开副盖按压巢框后打钉固定巢框,打钉震动容易激怒蜜蜂,易发生蜜蜂离脾,影响子脾保温;使用铁钉插销法还需要在箱体前壁板和后壁板上按巢框放置的位置钻孔,巢框侧条屡遭圆钉插入也容易损坏;采用压框条法在巢内脾间蜂路比较标准时,固定巢脾的工作效率较高,但当巢脾间的蜂路不够标准时,通常还需要调整巢脾位置才能更好的安置压框条,固定巢脾工作效率低,当箱内巢脾数量较少时,采用压框条法其固定巢脾的效果也会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蜂蜂箱,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蜂蜂箱,包括箱体、箱壁、巢框、隔板、副盖、箱盖、巢门和框受,所述巢框包括上梁、侧条、下梁和框线,所述上梁两端设有框耳,所述隔板两端设有隔板耳,所述副盖由框条和纱网组成,所述箱体内至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巢框,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两个框受,所述框受设置在箱体内壁的相对两端,所述巢框通过框耳架设在框受上,所述隔板通过隔板耳架设在框受上,所述箱体内处于最外侧的两个巢框分别靠近隔板和箱壁,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副盖,所述副盖与箱体的长度、宽度相同,所述副盖上方设置有箱盖,所述箱体正面设置有巢门,所述框耳、下梁和侧条的宽度相同,所述上梁的宽度比框耳宽,所述框耳、隔板耳的长度大于框受的宽度,所述箱体内的巢框的相邻的上梁之间紧紧相靠,靠近箱壁的所述巢框的上梁与箱壁紧紧相靠;靠近隔板的所述巢框的上梁与隔板紧紧相靠。

进一步的,所述副盖下方设置有两根能够压紧位于框受上方的框耳和隔板耳的压框条,所述箱盖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通风条,所述通风条在打开时紧贴副盖的上方,所述箱体外壁四周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条。

进一步的,所述框耳、下梁和侧条的宽度为25mm,所述上梁的宽度为32mm,所述框耳的长度为28mm、高度为10mm,所述框受的宽度为9mm,所述框受至箱体顶部的距离为19mm,所述隔板耳的长度为18mm、高度为10mm,所述隔板和隔板耳的宽度为14mm,所述压框条高度和宽度均为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一种中蜂蜂箱,巢框的上梁加宽,使得相邻巢框的上梁紧紧相靠、外侧巢框的上梁与隔板、箱壁紧紧相靠,限制了蜜蜂在巢框上梁上面通行,从而大幅减少蜜蜂在巢框上梁上面跗着,达到了与自然蜂巢“巢顶封闭”相似的蜂巢结构,且上梁紧紧相靠后,脾间蜂路间距统一,起到了脾间蜂路调整操作时间短,巢脾与巢脾之间、巢框上梁间均无赘脾,节省了养蜂者管理蜂群的时间的效果,使得蜂群群势更强,产量更高;

2、巢框两侧框耳的宽度小于巢框上梁的宽度且其长度大于框受的宽度,以使各框耳间形成空隙,便于在检查巢脾时巢框的安置与抽取,会有利于巢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了上梁紧紧相靠后形成蜂箱巢内顶部“封闭”而带来的通风不畅,在开箱检查时,停留在巢框上梁的蜜蜂也可以通过框耳间形成的空隙回到巢内,避免这部分蜜蜂的损失;

3、箱体外壁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条,该固定条与箱盖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锁或连接扣等配合使用,起到支撑箱盖,更好的固定箱盖的作用;而箱盖上设置有通风条,该通风条打开时正好紧贴副盖上方,可以固定好副盖;而副盖下方设置有压框条,且压框条加上框耳的高度正好等于框受至箱体顶部的高度,即压框条正好能紧紧压着框耳,从而能限制巢框上下串动,同时由于巢框的上梁之间已经紧紧相靠,巢框也不再能轻易左右移动,即本发明的箱体采用的上述结构,能够做到在转运蜂箱的装箱过程中不需要对每个巢框打钉固定,避免了激怒蜜蜂、发生蜜蜂离脾、影响子脾保温的缺点,延长了巢框使用寿命,提高了转运蜂箱的装箱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中蜂蜂箱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巢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副盖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副盖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副盖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中蜂蜂箱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箱盖前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箱盖立体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中蜂蜂箱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中蜂蜂箱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及序号:

箱体1、固定条11、箱壁2、巢框3、上梁31、框耳311、侧条32、下梁33、框线34、隔板4、隔板耳41、副盖5、压框条51、箱盖6、通风条61、巢门7、框受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蜂蜂箱,包括箱体1、箱壁2、巢框3、隔板4、副盖5、箱盖6、巢门7和框受8,巢框3包括上梁31、侧条32、下梁33和框线34,上梁31两端设有框耳311,隔板4两端设有隔板耳41,副盖5由框条和纱网组成,箱体1内至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巢框3,箱体1内设置有两个框受8,框受8设置在箱体1内壁的相对两端,巢框3通过框耳311架设在框受8上,隔板4通过隔板耳41架设在框受8上,箱体1内处于最外侧的两个巢框3分别靠近隔板4和箱壁2,箱体1上方设置有副盖5,副盖5与箱体1的长度、宽度相同,副盖5上方设置有箱盖6,箱体1正面设置有巢门7,框耳311、下梁33和侧条32的宽度相同,上梁31的宽度比框耳311宽,框耳311、隔板耳41的长度大于框受8的宽度,箱体1内的巢框3的相邻的上梁31之间紧紧相靠,靠近箱壁2的巢框3的上梁31与箱壁2紧紧相靠;靠近隔板4的巢框3的上梁31与隔板4紧紧相靠。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框耳311、下梁33和侧条32的宽度为25mm,上梁31的宽度为32mm,上梁31的宽度比框耳311、下梁33和侧条33宽,则可以使相邻的上梁31紧紧相靠,从而脾间蜂路间距统一,起到了脾间蜂路调整操作时间短,巢脾与巢脾之间、巢框上梁间均无赘脾,节省了养蜂者管理蜂群的时间的效果,框耳311的长度为28mm、高度为10mm,框受8的宽度为9mm,框耳311长度大于框受8的宽度且框耳311宽度小于上梁31的宽度,则可以使各框耳311间形成空隙,会有利于巢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了上梁31紧紧相靠后形成蜂箱巢内顶部“封闭”而带来的通风不畅,在开箱检查时,停留在巢框3上梁的蜜蜂也可以通过框耳311间形成的空隙回到巢内,避免这部分蜜蜂的损失;

隔板耳41的长度为18mm、高度为10mm,隔板4和隔板耳41的宽度为14mm,压框条51高度和宽度均为9mm,由于框受8至箱体1顶部的距离为19mm,而框受8上方的框耳311、隔板耳41的高度均为10mm,同时压着框耳311、隔板耳41的压框条51高度为9mm,即框耳311、隔板耳41加上压框条51的高度也为19mm,因此压框条51上方的副盖5正好能贴合箱体1的顶部;

箱盖6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通风条61,在蜂箱的运输过程中可以打开通风条61,以利于保持蜂箱内的空气畅通,而通风条61在打开时正好紧贴副盖5的上方,可以起到固定副盖的作用,箱体1外壁四周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条11,箱盖6盖在箱体1时与该固定条11正好贴合,固定条11与箱盖6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锁或连接扣等配合使用,即该固定条11起到支撑箱盖6,更好的固定箱盖6的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平常使用中,只需要保持相邻巢框的上梁紧紧相靠、外侧巢框的上梁与隔板、箱壁紧紧相靠即可,从而限制了蜜蜂在巢框上梁上面通行,大幅减少蜜蜂在巢框上梁上面跗着,达到了与自然蜂巢“巢顶封闭”相似的蜂巢结构;巢框两侧框耳的宽度小于巢框上梁的宽度且其长度大于框受的宽度,便于在检查巢脾时巢框的安置与抽取,框耳收小后各框耳间形成的空隙,会有利于巢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了上梁紧紧相靠后形成蜂箱巢内顶部“封闭”而带来的通风不畅,在开箱检查时,停留在巢框上梁的蜜蜂也可以通过框耳间形成的空隙回到巢内,避免这部分蜜蜂的损失;

在转运蜂箱的装箱过程中,由于箱体设置有固定条,该固定条与箱盖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锁或连接扣等配合使用,起到支撑箱盖,更好的固定箱盖的作用;而箱盖上设置有通风条,该通风条打开时正好紧贴副盖上方,可以固定好副盖;而副盖下方设置有压框条,且压框条加上框耳的高度正好等于框受至箱体顶部的高度,即压框条正好能紧紧压着框耳,从而能限制巢框上下串动,同时由于巢框的上梁之间已经紧紧相靠,巢框也不再能轻易左右移动,即本发明的箱体采用的上述结构,能够做到在转运蜂箱的装箱过程中不需要对每个巢框打钉固定,避免了激怒蜜蜂、发生蜜蜂离脾、影响子脾保温的缺点,同时延长了巢框使用寿命,整个装箱过程简便快捷,提高了转运蜂箱的装箱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