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7979发布日期:2020-09-15 19:0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渔光一体水域和设施渔业养殖相结合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面临土地、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而传统池塘水产养殖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消耗较大,并且缺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因此传统池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已开始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养殖病害频发,也引发了较大经济损失;基础工程设施薄弱,集约化程度亟待提高,效益提升乏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养殖水域生态安全等问题已充分突显。因此水产养殖已逐渐由粗放的养殖模式向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设施渔业养殖模式过度。

渔光一体养殖模式是通过在渔业养殖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发电,产出清洁电能,同时水面下持续从事渔业养殖产出安全水产品的一种复合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环境,又能提高单位鱼塘的收入,大大提高了渔业水面的综合经济效益。目前,在渔光一体的鱼塘内养鱼,必须先对塘内水质进行处理,需要规划蓄水净化池、排污沉淀池、人工湿地、底排污等,为了降低污染,实现零排放,但是如果是大面积的鱼塘,在这类建设设施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装备装置,更需要投入较大的建设成本。同时,渔光一体养殖模式中,铺设光伏板需要圆柱状的基桩作为支撑,因此水域内会形成较密集的支撑桩群,对传统养殖操作与设施渔业系统建设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在上述两方面的背景前提下,与光伏支撑柱结合共构的设施渔业系统的开发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该系统将漂浮池养殖系统与光伏柱巧妙结合,能有效利用光伏板下方区域进行设施化养殖,该种与光伏柱结合的方式,可应用到任意渔光一体水域的大面积光伏柱群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漂浮平台和若干个养殖池,光伏组件的光伏柱均匀布置穿过漂浮平台固定于水域中,养殖池均匀固定安装于漂浮平台上,光伏组件的光伏板位于漂浮平台上方,形成高效的上方发电下方养鱼的复合商业模式;

同时,养殖池上设置有与水域连通的进水管线,养殖池的中间底部设置有吸污泵,吸污泵上连接有延伸到水域岸边的抽提水管线,抽提水管线的端部连接至水域岸边的过滤装置;进一步的,在养殖池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增氧系统,在养殖池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形成环形的增氧路径,使得养殖池内的水氧量充足;

所述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投入使用时:根据水域的大小设计漂浮平台,然后将养殖池和光伏组件安装于漂浮平台上,再将水产品放置到养殖池中进行饲养,上方的光伏组件发电产生电能,下方的养殖池可以根据需要养殖各类水产品;养殖池内的水体,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处理,然后返回水域,在通过进水管线进入养殖池,形成循环水体。

所述漂浮平台整体由钢结构搭建,平台上表面为格栅网;所述钢结构和格栅网为可拆卸结构,可以根据水域的饲养需求进行增加或减少相应饲养面积,便于漂浮平台的移动和维修更换。

所述养殖池布置于格栅网上,格栅网透气透光,完全不会影响底部的水域资源。

所述光伏柱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格栅网上,光伏柱的底部固定于水中,中段有均匀着力点,通过格栅网的定位安装,在水平方向能减少水平晃动,能更稳定的固定于水中。

所述格栅网下方均匀设置有泡沫浮体,通过泡沫浮体对漂浮平台整体支撑,使得漂浮平台及养殖池在水面上呈现漂浮状态。

所述养殖池为圆形养殖池,所述圆形养殖池上端为圆筒状,下端为锥形,所述增氧路径位于圆筒状的底部,充分给养殖池内的水产品提供氧量。

所述养殖池主要通过帆布膜和钢结构组合而成,作为养殖区域,将水产品圈养在池内。根据水域的深浅,可以调整设计养殖池的深浅,实现在养殖池内隔离式养殖各类水产品的目的。

同时,所有养殖池与漂浮平台组合连接成一体,可随水位变动整体升降,不会因为是固定式养殖池而出现水位降低影响养殖的问题。

所述光伏柱与漂浮平台之间通过抱桩器安装,所述抱桩器包括定位框和抱桩轮,定位框采用不锈钢制成,抱桩轮为滑轮;定位框固定于漂浮平台上,在定位框内壁安装有均匀着力于光伏柱外壁的多个抱桩轮,所有抱桩轮将光伏柱环绕其中。通过抱桩器稳定光伏柱,可以水平方向上可保障整个漂浮结构减少水平晃动,同时在垂直方向上,通过滑轮在光伏柱表面上下滑动,满足整个平台随着水位的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抱桩器为不锈钢方管焊接成的正方形定位框,也可以是环形定位框,主要根据漂浮平台预留开设的安装孔确定定位框的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实现了渔光共构式的设施渔业养殖,通过漂浮平台和养殖池的结合设计可以相对减少光伏柱的数量,同时,养殖池将光伏柱与池内水产品分隔开,因此光伏柱不会对水产品造成任何影响;

(2)结合养殖池的圈养方式,将水产品集中养殖,能够有效精准的进行增氧、集排污和水体交换,为水产品提供一个更稳定的生存环境;

(3)通过光伏柱和漂浮平台之间的相互固定,可以减少水域表面水波晃动对光伏柱的影响,可以减少水波晃动对漂浮平台的影响;

(4)通过漂浮平台对光伏柱的固定,结合光伏柱底部在水域中的固定,光伏柱可以更牢固;

(5)通过光伏组件的发电,可以直接应用到渔业养殖设施中,节能省电;

(6)通过漂浮平台和养殖池的设计,可以在养殖池内实现渔业饲养,可以应用到任意渔光一体水域中,且特别适合大面积的光伏柱群里,将上方发电下方养鱼的复合养殖模式提高了一个全新的阶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圆形养殖池中养殖循环水的循环工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漂浮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漂浮平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漂浮平台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漂浮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格栅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光伏柱与漂浮平台之间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抱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循环水工艺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漂浮平台,2-养殖池,3-泡沫浮体,4-抽提水管线,5-吸污泵,6-过滤装置,7-格栅网,8-光伏柱,9-光伏板,10-定位框,11-抱桩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渔光共构式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光伏组件、漂浮平台1和若干个养殖池2,光伏组件的光伏柱8均匀布置穿过漂浮平台1固定于水域中,养殖池2均匀固定安装于漂浮平台1上,光伏组件的光伏板9位于漂浮平台1上方,形成高效的上方发电下方养鱼的复合商业模式。

所述漂浮池循环水养殖系统投入使用时,根据水域的大小设计漂浮平台1,然后将养殖池2和光伏组件安装于漂浮平台1上,再将水产品放置到养殖池2中进行饲养,上方的光伏组件发电产生电能,下方的养殖池2可以根据需要养殖各类水产品;养殖池2内的水体,通过过滤装置6过滤处理,然后返回水域,在通过进水管线进入养殖池2,形成循环水体。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结构上,进一步的,在养殖池2上设置与养殖水域连通的进水管线,便于养殖水域的新水进入养殖池2内。

如图2所示,所示养殖池2的中间底部设置有吸污泵5,吸污泵5上连接有延伸到水域岸边的抽提水管线4,抽提水管线4的端部连接至水域岸边的过滤装置6;进一步的,在养殖池2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增氧系统,在养殖池2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形成环形的增氧路径,使得养殖池2内的水氧量充足。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结构上,进一步的,所述漂浮平台1整体由钢结构搭建,平台上表面为格栅网7;所述钢结构和格栅网7为可拆卸结构,可以根据水域的饲养需求进行增加或减少相应饲养面积,便于漂浮平台1的移动和维修更换。

所述养殖池2布置于格栅网7上,格栅网7透气透光,完全不会影响底部的水域资源。

所述光伏柱8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格栅网7上,光伏柱8的底部固定于水中,中段有均匀着力点,通过格栅网7的定位安装,在水平方向能减少水平晃动,能更稳定的固定于水中。

所述格栅网7下方均匀设置有泡沫浮体3,通过泡沫浮体3对漂浮平台1整体支撑,使得漂浮平台1及养殖池2在水面上呈现漂浮状态。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任意基础结构上,进一步的,将所述养殖池2设计为圆形养殖池2,如图3-6所示。

所述圆形养殖池2上端为圆筒状,下端为锥形,所述增氧路径位于圆筒状的底部,充分给养殖池2内的水产品提供氧量。

所述养殖池2主要通过帆布膜和钢结构组合而成,作为养殖区域,将水产品圈养在池内。根据水域的深浅,可以调整设计养殖池2的深浅,实现在养殖池2内隔离式养殖各类水产品的目的。

同时,所有养殖池2与漂浮平台1组合连接成一体,可随水位变动整体升降,不会因为是固定式养殖池2而出现水位降低影响养殖的问题。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任意基础结构上,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柱8与漂浮平台1之间通过抱桩器安装连接。

如图8-9所示,所述抱桩器包括定位框10和抱桩轮11,定位框10采用不锈钢制成,抱桩轮11为滑轮;定位框10固定于漂浮平台1上,在定位框10内壁安装有均匀着力于光伏柱8外壁的多个抱桩轮11,所有抱桩轮11将光伏柱8环绕其中。通过抱桩器稳定光伏柱8,可以水平方向上可保障整个漂浮结构减少水平晃动,同时在垂直方向上,通过滑轮在光伏柱8表面上下滑动,满足整个平台随着水位的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抱桩器为不锈钢方管焊接成的正方形定位框,也可以是环形定位框,主要根据漂浮平台1预留开设的安装孔确定定位框10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正方形定位框10的结构,在正方形定位框10的内壁分别安装四个滑轮,用于着力于光伏柱8上。

综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将漂浮式圆形池养殖系统与渔光一体的光伏组件结合,能有效利用光伏板9下方养殖区域进行设施化养殖。借助与光伏柱8结合的方式,可将系统应用到任意渔光一体水域的大面积光伏柱8群里。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循环水工艺流程,在养殖池2圈养水产品的方式,结合电化水杀菌、复合增氧、风送式自动投饵、水质在线智能监测等现代渔业设施,能够有效精准的进行增氧、集排污和水体交换,为鱼类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产出优质水产品,实现鱼、电“丰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