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40588发布日期:2020-10-17 02:0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vent.expersfisch),又名竹笙、竹菌、竹参等,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营养丰富,子实体所含的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竹荪是我国名贵的山野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b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且具有显著的滋补保健作用,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中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红托竹荪是贵州的特色栽培食用真菌之一,由于其丰富的营养含量和药用价值,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目前红托竹荪已实现集约化管理式栽培,但是普遍存在栽培成本高或者生产周期长的问题,竹荪的品质也比不上野生红托竹荪。如cn103704024a为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材料预处理;2)堆料发酵;3)菌棒培养;4)脱袋覆土栽培;5)出菇管理;6)采收。脱袋覆土栽培过程为先采挖10cm以下的深层菜园土,过2cm筛,按每立方米混入5kg石灰和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1l,并覆盖塑料膜堆制3-5天后,再过1cm的筛,取过1cm筛的细土作为覆盖土,未过1cm筛的粗土作为基土,并向覆盖土和基土中加水,使其含水量为60-65%;同时,收集无霉变当年落干松针,按1l/m3的量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密封3-5天;提前2-3天将出菇大棚整平消毒,菌棒脱袋后,首尾相接紧密平摆在平地上,覆盖一层厚4-5cm的覆盖土和一层厚1-2cm的松针,制作成出菇菌床。该专利公开了采用菌棒覆土栽培红托竹荪,但是采用的是大棚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成本高,竹荪品质还是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度为50-6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4-17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5-6cm的沟,将发好菌的竹荪菌棒脱袋后放入沟中,回填土壤,将菌棒覆盖完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3)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4)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22-25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5-6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优选地,所述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优选地,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8-10份玻化微珠、30-40份珍珠岩、4-6份硫酸钠、3-4份活性白土、15-20份陶粒、1-3份二氧化硅粉、1-3份纳米碳粉、15-20份木屑制成。

优选地,所述保温料的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2-0.5%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2-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保温料的施用量为80-100kg/亩。

优选地,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3),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3-6份1-丁醇、10-15份松油、8-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3-5: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优选地,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3: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林下空地栽培空地的,不仅提高了林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红托竹荪土壤资源成本,降低了栽培成本;而且林下环境能为红托竹荪提供仿野生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竹荪的品质。本发明采用保温料添加到栽培土壤中,保温料具有保温储热的效果,能维持栽培过程中红托竹荪对温度的要求,与大棚管理栽培相比,明显降低了管理成本;采用天敌、复合菌液、灭蚊灯联合防治病虫害,避免了农药的使用,保证了红托竹荪的品质;采用松针、纳米碳组成遮阴保湿物,在遮阴保湿的同时能抗菌,降低空气或喷洒水中的病菌污染竹荪;采用营养液处理原基、菌蕾,可促进原基的分化、加快菌蕾生长,缩短出菇时间。

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红托竹荪,提高了林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红托竹荪的栽培、管理成本;而且出菇时间段较短,出菇快,所获得的红托竹荪品质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度为50-6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4-17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5-6cm的沟,将发好菌的竹荪菌棒脱袋后放入沟中,回填土壤,将菌棒覆盖完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3)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4)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22-25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5-6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8-10份玻化微珠、30-40份珍珠岩、4-6份硫酸钠、3-4份活性白土、15-20份陶粒、1-3份二氧化硅粉、1-3份纳米碳粉、15-20份木屑制成。

所述保温料的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2-0.5%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2-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保温料的施用量为80kg/亩。

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3),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3-6份1-丁醇、10-15份松油、8-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3-5: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3: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实施例2

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度为50-6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4-17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5-6cm的沟,将发好菌的竹荪菌棒脱袋后放入沟中,回填土壤,将菌棒覆盖完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3)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4)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22-25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5-6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8-10份玻化微珠、30-40份珍珠岩、4-6份硫酸钠、3-4份活性白土、15-20份陶粒、1-3份二氧化硅粉、1-3份纳米碳粉、15-20份木屑制成。

所述保温料的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2-0.5%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2-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保温料的施用量为100kg/亩。

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3),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3-6份1-丁醇、10-15份松油、8-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3-5: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3: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实施例3

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度为50-6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4-17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5-6cm的沟,将发好菌的竹荪菌棒脱袋后放入沟中,回填土壤,将菌棒覆盖完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3)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4)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22-25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5-6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8-10份玻化微珠、30-40份珍珠岩、4-6份硫酸钠、3-4份活性白土、15-20份陶粒、1-3份二氧化硅粉、1-3份纳米碳粉、15-20份木屑制成。

所述保温料的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2-0.5%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2-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保温料的施用量为100kg/亩。

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3),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3-6份1-丁醇、10-15份松油、8-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3-5: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3: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没有采用保温料处理土壤;其余过程相同。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4)中没有采用营养液处理;其余过程相同。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中没有采用保温料处理土壤;在于步骤(4)中没有采用营养液处理;其余过程相同。

实施例7

实施例7是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在田园土壤中大棚栽培,栽培土壤中不添加保温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温湿度管理。

实验例1

试验地:贵州省黎平县,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杉树林红托竹荪种植基地。试验方法:选择同一区域的杉树林,将林下空地分别分为6个种植区域,每个种植区域分别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6的栽培方法栽培200个菌棒;另外在田园种植大棚选择大棚,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栽培200个菌棒。统计其栽培效果,并从每组收获烘干处理的竹荪中随机选取竹荪,将竹荪粉碎、过筛(0.18mm×0.18mm),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每组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林下栽培方法,出菇时间、产量与大棚栽培基本差不大;

表1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和试验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和理解,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作出的非突出实质性特征和显著进步的发明创造,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