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24557发布日期:2020-09-25 17:5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又名小龙虾(以下简称小龙虾),具有养殖周期短、病害少、效益高等优点,近年来水产养殖十大品种之首位。随着小龙虾市场价格逐年上升,激发了渔民养殖淡水小龙虾的热情,养殖积极性高涨,自发开展了池塘、稻田等多种模式的养殖。

目前,现有小龙虾的养殖规模虽然发展迅速,但还缺少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小龙虾苗种大部分都来源于野生,品种、品质差;二是以短期暂养为主,不能实现批量上市,整体效益偏低;三是以个体户散养为主,缺少有技术支撑的养殖龙头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有以下问题还需强力攻关:一是小龙虾苗种繁育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养殖小龙虾苗种基本上都来自于天然捕捞,苗种质量、规格和数量都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制约了小龙虾产业的规模发展。二是小龙虾养殖模式多数为挖沟式粗放养殖,稻田共养等,产量普遍不高,生长速度较慢,质量较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底平坦的地方建设日光温室,在所述日光温室内设有蓄水区、亲虾区和培育区;

b亲虾的选择:选取体格健壮、附肢齐全无损伤、活动能力强,体色呈深红或者褐色,个体大,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

c亲虾的培育:把选取好的亲虾雌雄以1-3:1的比例分配到各个亲虾池里面进行越冬管理,准备产苗形成抱卵虾;

d育苗:当产卵孵化池水体水温为10-25℃左右时,将抱卵虾移至产卵孵化池培育4-10天;当80-95%的抱卵虾没有稚虾附着时,捕捞出繁殖过的亲虾,将稚虾移至育苗池培育5-10天后体长为1-4cm长成幼虾;

e幼虾的放养:将装有幼虾的氧气袋放入培育池中浸泡10-30min后再放开氧气袋,缓缓的把幼虾放入培育池中;

f幼虾的饲养:放苗初期要定点投放饲料在周围水草带中,每天投喂2-5次;当1-10天饲养时,投喂量为每万尾龙虾0.1-0.4kg饲料;当10-30天饲养时,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5%-12%;

g成虾的饲养:当幼虾饲养25-30天后,幼虾体长可达到4-6cm,即可捕捞投放到稻田中进行成虾饲养,适时捕捞即得成虾。

所述日光温室包括至少两个外纵梁、至少两个内纵梁、至少两个拱形的外钢架和至少两个拱形的内钢架,所述外钢架和内钢架的两端均依次与地基对应连接,所述外纵梁均与外钢架对应连接,所述内纵梁均与内钢架对应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外纵梁和至少外钢架组成的骨架上铺设有塑料膜,在所述至少两个内纵梁和至少内钢架组成的骨架上还铺设有塑料膜。

所述外钢架的圆心和所述内钢架的圆心重叠在一起,所述外钢架的半径长度与所述内钢架的半径长度之比为1:0.9-0.95。

所述日光温室内设有隔板分为工作室和繁育室,所述繁育室内设有蓄水区、亲虾区和培育区。

所述蓄水区占所述日光温室的面积5-10%,设有若干个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面积大小为30-50m2,池埂高为2.3-4.2米、底部宽为3.1-5.6米,底部长为8.8-15.0米,埂面宽为0.8-2.2米,四周池埂和池底设有硬化结构,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有进排水系统,底面向排水口倾斜,池内安装喷淋增氧设施和循环水净化设备;

所述亲虾区占所述日光温室的面积30-40%,设有若干个亲虾池,所述亲虾池的池埂高为1.0-1.6米、底部宽为2.4-4.0米,埂面宽为1.1-1.7米,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有进排水系统,底面向排水口倾斜,池内安装喷淋增氧设施和循环水净化设备,水体中可种植覆盖亲虾区面积50-65%的伊乐藻、苦草、菹草、水花生和/或水葫芦;

所述培育区占所述日光温室的面积35-55%,设有若干个产卵孵化池、育苗池和培育池,所述池体的面积大小均为10-20m2,池埂高为0.5-1.2米、底部宽为3.0-5.0米,底部长为3.2-5.1米,埂面宽为0.6-1.1米,四周池埂和池底设有硬化结构,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有进排水系统,底面向排水口倾斜,池内安装喷淋增氧设施和循环水净化设备;水体中可种植覆盖培育区面积30-50%的伊乐藻、苦草、菹草、水花生和/或水葫芦。

在步骤c中所述越冬管理的具体步骤:

1)放养密度:把步骤c中选取好的亲虾放入每立方米2-4%的食盐水中浸泡10-18min后投放到亲虾池中,每平方米投放量为10-30尾;

2)饲料投喂:饲料选用高蛋白的强化浮性料配合饲养,每天投喂1-3次,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2%-4%。

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越冬管理中亲虾池的水温控制在15-25℃。

在步骤d产卵孵化池培育过程中每天投喂1-3次,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4%-5%,间隔2-3天换产卵孵化池中水一次,每次的换水量为产卵孵化池体积的1/3-1/2。

在步骤e中所述培育池中可放养的幼虾数量为800-1000尾/m2

在步骤f中第一天至第五天,每天投喂4-5次轮虫和枝角类幼虫,投放量为15-20个/ml;第六天至第十天,每天投喂3次龙虾饲料,投喂量为每万尾龙虾0.2-0.3kg饲料;第十天以后,每天投喂3次龙虾饲料,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6%-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将日光温室原理和设施应用到小龙虾繁育中,通过温室的增温效应,强化亲本培育,运用先进的人工繁殖技术,实现苗种的早繁、早放,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小龙虾养殖方法,使得小龙虾能在冬季繁殖出苗,延长了小龙虾生长时间,增大了龙虾的上市规格,提早了龙虾的上市时间,避开了白斑病发病爆发期,错时上市打价格差,大大增加了养殖效益,缩短了养殖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日光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地基,2为外纵梁,3为外钢架,4为内钢架,5为内纵梁,6为塑料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底平坦的地方建设日光温室,在所述日光温室内设有蓄水区、亲虾区和培育区;

蓄水区:占所述日光温室的面积5-10%,设有若干个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面积大小为30-50m2,池埂高为2.3-4.2米、底部宽为3.1-5.6米,底部长为8.8-15.0米,埂面宽为0.8-2.2米,四周池埂和池底需硬化,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计进排水,底面向排水口稍微倾斜,池内安装喷淋增氧设施、循环水净化设备;

亲虾区:占所述日光温室的面积30-40%,设有若干个亲虾池,所述亲虾池的池埂高为1.0-1.6米、底部宽为2.4-4.0米,埂面宽为1.1-1.7米,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计进排水,池内安装喷淋增氧设施、循环水净化设备,水体中可种植覆盖亲虾区面积50-65%的伊乐藻、苦草、菹草、水花生和/或水葫芦;

培育区:占所述日光温室的面积35-55%,设有若干个产卵孵化池、育苗池和培育池,所述池体的面积大小均为10-20m2,池埂高为0.5-1.2米、底部宽为3.0-5.0米,底部长为3.2-5.1米,埂面宽为0.6-1.1米,四周池埂和池底需硬化,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计进排水,底面向排水口稍微倾斜,池内均安装喷淋增氧设施、循环水净化设备;水体中可种植覆盖培育区面积30-50%的伊乐藻、苦草、菹草、水花生和/或水葫芦;

b亲虾的选择:选取体格健壮、附肢齐全无损伤、活动能力强,体色呈深红或者褐色,个体大,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

亲虾的选择标准:①选择体格健壮,附肢齐全无损伤、活动能力强;②体色呈深红或者褐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③个体大,一般雌雄个体在40-50g左右,最好雄性大于雌性个体作为亲本;④性腺发育良好,雌性亲虾用强光照射腹部观察卵巢发育良好,清晰明显。不要挑选已经附着卵甚至能见到部分小虾苗的亲虾,因为经过运输,附着卵或者小虾苗会因为运输挤压脱离母体死亡,幸存的亲虾或虾苗也会在到达目的地后打洞消耗体力而无法完成生长发育。

亲虾的来源:直接从天然水域捕捞或者或者从池塘、稻田水域中挑选,也可以从市场中挑选,但要问清水源、离水时间、运输方式等。在炎热的夏天一般离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其他时间段不要超过4小时。过分挤压、离水时间长的个体不能作为亲虾。

c亲虾的培育:把选取好的亲虾雌雄以1-3:1的比例分配到各个亲虾池里面进行越冬管理,准备产苗形成抱卵虾;

小龙虾一般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后即可进行交配繁殖,小龙虾的交配行为与环境有很大的关心,一般新环境雌雄交配率较高,一只雌虾可与多只雄虾交配,一只雄虾也可与多只雌虾交配,所以在繁殖季节加注新水改变环境刺激龙虾交配,故在生产过程中,繁殖用雄虾可适当减少,保持雌雄比例为(2-3):1。

当亲虾需要从外地运输至培育基地时,即小龙虾亲本挑选完毕后,应该把亲虾放入有微流水的地方暂养3-4小时,让其排干粪便,增加运输成活率。并且把雌雄亲虾分开放入竹制笼中,笼底面积0.1-0.2平方米,每笼装150-200只,运输至亲虾池中。

亲虾池中种植伊乐藻、苦草、菹草、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提供幼虾攀爬、栖息和蜕壳时的隐蔽场所,水草覆盖密度控制在50-60%,过多时要人工捞除,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越冬前的秋季,水温适合龙虾的生长,对亲虾要进行越冬前的强化培育,促进生长发育,积累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为越冬做好准备。11月下旬,当外界水温降到10℃时,就将亲虾移入日光温室中亲虾池内进行越冬培育。在步骤c中所述越冬管理的具体步骤:

1)放养密度:把步骤c中选取好的亲虾放入每立方米2-4%的食盐水中浸泡10-18min后投放到亲虾池中,每平方米投放量为10-30尾;

2)饲料投喂:饲料选用高蛋白的强化浮性料配合饲养,每天投喂1-3次,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2%-4%。亲虾进入亲虾池后的第二天既可以投喂,根据抽样测得尾重推测群体重量,制定投饵计划。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每十天调整一次投饵量,投喂的小龙虾配合饲料,饲料的蛋白含量在25-40%。投饲量在冬天天睛时每天占体重的2%-3%,小龙虾在水温低于15℃基本不摄食,水温低于15℃不需要投喂

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越冬管理中亲虾池的水温控制在15-25℃。

亲虾池内水的透明度宜保持在30cm以上,在水质调节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注水和换水。注水、换水的次数根据水色、水质而定。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抱卵虾的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及对防逃设施进行检查,防止抱卵虾逃逸。

d育苗:当产卵孵化池水体水温为10-25℃左右时,将成熟度一致的抱卵虾移至产卵孵化池培育4-10天,池内水深为30-50cm;当80-95%的抱卵虾没有稚虾附着时,捕捞出繁殖过的亲虾,将稚虾移至育苗池培育5-10天后体长为1-4cm长成幼虾;在步骤d产卵孵化池培育过程中每天投喂1-3次,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4%-5%,要及时观察水质变化,防止残饵变坏败坏水质,间隔2-3天换产卵孵化池中水一次,每次的换水量为产卵孵化池体积的1/3-1/2。

小龙虾有护幼的习性,稚虾在脱膜后不会立即离开母体,一般会附着在母体的游泳足上,出苗后5-7天方可离开母体独立生活。每天坚持巡塘,当发现水泥池里有龙虾稚虾时,每周可加注新水2-3次,促使幼体生长,当发现有90%的抱卵虾已经没有稚虾附着,捕捞出繁殖过的亲虾,避免对刚孵出的稚仔虾造成影响,同时加强管理,水位降低至20-30cm以提高水温,并做好稚虾的投喂工作。

在孵化管理后期,虾苗孵出前几天,重点做好开口饵料培育工作。育苗池浮游生物生长高峰期与幼虾的开口摄食同步,也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适时肥水来控制浮游动物的生长,肥水的过早或者过晚都直接影响育苗成活率。因此培育出量多质好的开口饵料也是提高虾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育苗池内种植伊乐藻、苦草、菹草、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提供幼虾攀爬、栖息和蜕壳时的隐蔽场所,还可作为稚虾的饲料,保证稚虾培育有较高的成活率。池中还可设置一些水平或垂直网片、竹筒、瓦片等物,增加稚虾栖息、蜕壳和隐蔽的场所。

e幼虾的放养:将装有幼虾的氧气袋放入培育池中浸泡10-30min后再放开氧气袋,缓缓的把幼虾放入培育池中;

在步骤e中所述培育池中可放养的幼虾数量为800-1000尾/m2。培育池内实现微流水流,放养的幼虾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放养时可选择晴天早晨或者傍晚放养。

f幼虾的饲养:放苗初期要定点投放饲料在周围水草带中,一周左右的小虾就习惯性聚集在周围水草中攀爬摄食,每天投喂2-5次;当1-10天饲养时,投喂量为每万尾龙虾0.1-0.4kg饲料;当10-30天饲养时,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5%-12%;

在步骤f中第一天至第五天,每天投喂4-5次轮虫和枝角类幼虫,投放量为15-20个/ml;投喂的轮虫或者枝角类幼虫如果是池塘培养的,要用40目的筛绢网过滤,过滤后用2-3%的食盐水消毒在投喂。每天投喂4-5遍,保证水中饵料生物含量,也可投喂豆浆。第六天至第十天,每天投喂3次龙虾饲料,投喂量为每万尾龙虾0.2-0.3kg饲料;喂养第6-10天时,可以改投适口的颗粒饲料或者鱼粉、米糠、麸皮等。第十天以后,每天投喂3次龙虾饲料,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6%-10%。可投喂小鱼虾、螺蛳肉等动物性饲料,每天投喂3-4次。

幼虾的成活率除了与饵料供应有关系以外,水质变化也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幼虾的密度,残饵等,整个养殖过程中水体环境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幼虾培育阶段采取的是循环。每天坚持巡塘,观察小龙虾的摄食及生长情况。注意水质的变化,保持环境安静,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

g成虾的饲养:当幼虾饲养25-30天后,幼虾体长可达到4-6cm,即可捕捞投放到稻田中进行成虾饲养,适时捕捞即得成虾。捕捞的方法采用放水收虾法。

本发明采用了过滤设施进行循环水的净化技术,其优点在于将养殖废水通过过滤后再次使用,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少水资源浪费,而且减轻了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幅度地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节约成本,节能减排和优化生态环境的目标。本发明一是利用仪器即过滤泵将养殖用水的粪便、残饵和一些藻类等颗粒性物质过滤掉;二是定期在池内泼洒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酸碱度;三是定期泼洒消毒试剂杀灭消除细菌。在此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控制放养密度和喂食情况,为虾的健康生长创造最佳环境,使小龙虾的品质和产量得以提高。

所述日光温室包括至少两个外纵梁2、至少两个内纵梁5、至少两个拱形的外钢架3和至少两个拱形的内钢架4,所述外钢架3和内钢架4的两端均依次与地基1对应连接,所述外纵梁2均与外钢架3对应连接,所述内纵梁5均与内钢架4对应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外纵梁2和至少外钢架3组成的骨架上铺设有塑料膜6,在所述至少两个内纵梁5和至少内钢架4组成的骨架上还铺设有塑料膜6。在具体实施例中日光温室的方位可为东西延长,南北向,圆形拱顶。为了增加温室的保温性,日光温室由双层轻型钢结构构成,顶由可卷拉的棉被与塑料膜铺成,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镀锌件连接,具有强耐腐蚀性、高保温蓄热效果、强承重和抗风雪能力及易于拆装等优点。

所述外钢架3的圆心和所述内钢架4的圆心重叠在一起,所述外钢架3的半径长度与所述内钢架4的半径长度之比为1:0.9-0.95。在所述外钢架3和内钢架4之间的间隙中可填充保温材料,达到高保温蓄热的效果。

所述日光温室内设有隔板分为工作室和繁育室,所述繁育室内设有蓄水区、亲虾区和培育区。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和生产需要,日光温室长度可为85米,跨度12米,高度3.5米,配之以一定的屋脊高度,屋脊高度为4.2米,可以保证南屋面有较大的采光角,也可以保证操作管理所需的空间。西侧墙设有安全门,规格为:高2.2m×宽1.5m,冬季在门内侧挂上棉被保温。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