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卫生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4008发布日期:2022-01-22 09:4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卫生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杀虫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含三氟苯嘧啶,用于防治蚊(幼虫)、蝇(幼虫)。
技术背景
2.三氟苯嘧啶(triflumezopyrim),是杜邦开发的一种介离子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同翅目等多种害虫防效好。三氟苯嘧啶的作用机制独特,是唯一一个能抑制而非激活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化合物,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三氟苯嘧啶毒性低,对环境友好,对鱼和水生生物急性毒性低。
3.多杀霉素(spinosad)和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属大环内酯化合物生物杀虫剂,是由放线菌刺糖多孢菌经有氧发酵生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乙基多杀菌素从天然存在的多杀霉素衍生,优化而来。多杀霉素在国外用于禽畜饲养场所防治飞虫,如厩螯蝇、家蝇、西方角蝇等,也可用作储粮保护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和甲虫。乙基多杀菌素比多杀霉素的杀虫谱更广,不但对多杀霉素防治害虫谱有效,而且对苹果蠹蛾等难防治害虫有特效。
4.蚊蝇是重要的媒介生物害虫,不仅滋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能够通过生物性和机械性传播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孳生地处理是蚊蝇防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处理蚊蝇的药剂类型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高频率的使用使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2017-2018年我国不同区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中指出,白纹伊蚊幼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全国有85%的监测点对溴氰菊酯产生了中、高抗性,有75%的监测点对氯菊酯产生了中、高抗性,有78.57%的监测点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高抗性,有27.78%的监测点对残杀威产生了中、高抗性,有36.84%的监测点对双硫磷产生了中、高抗性。卫生杀虫剂亟待一种作用机理新颖的全新杀虫成分补充。
5.申请人在研究时发现,三氟苯嘧啶对卫生害虫蚊(幼虫)、蝇(幼虫),有着优异的杀灭作用,与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后效果更佳。三氟苯嘧啶是目前唯一一个能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化合物,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且尚未用在卫生杀虫领域上防治蚊(幼虫)和蝇(幼虫)。本发明涉及的复配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蚊(幼虫)和蝇(幼虫)孳生地处理药剂。有利于蚊蝇的抗性治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卫生用杀虫有效成分——三氟苯嘧啶,用于防治蚊(幼虫)、蝇(幼虫)。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卫生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蚊(幼虫)、蝇(幼虫)。
8.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该卫生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包含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其中活性组
分a为三氟苯嘧啶,活性组分b为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中的一种。
10.该卫生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二者的重量比为80:1∽1:80。
11.该卫生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二者的重量比为20:1∽1:10。
12.该卫生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二者的重量比为10:1∽1:5。
13.该卫生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常规方法制成的各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剂型。
14.本发明适用于防治蚊(幼虫)、蝇(幼虫)。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喷雾、滞留喷洒、热雾、喷射、喷粉、撒施等)处理。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
16.(1)本发明提出的两个活性组分作用机理差异大,复配后的杀虫活性增效明显。
17.(2)相较传统的卫生用杀虫成分,本发明提出的卫生杀虫组合物中的成分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有利于卫生害虫的抗性治理。
18.(3)为国内卫生杀虫领域增添了一项新的复配组合物,药效显著,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20.本发明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21.应用实施例1:淡色库蚊幼虫室内药效试验
22.供试对象:淡色库蚊,3龄幼虫,室内敏感品系。选择室内饲养、健康活泼、龄期及孵化天数一致的试虫。
23.试验药剂:三氟苯嘧啶(原药,96%);多杀霉素(原药,9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81.2%);丙酮,试剂纯;蒸馏水。分别称取适量三氟苯嘧啶、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原药,加适量丙酮溶解后,用蒸馏水按照表1配置成所需的备用药液浓度。
24.表1系列备用药液的配比及浓度
25.试验方法:参考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5部分:蚊幼防治剂ny/t 1151.5-2014。取1l烧杯,加入500ml试验药液(用蒸馏水将备用药液稀释成7∽11个系列浓度的试验药液)和对照溶液(设置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每烧杯放入健康有活力的淡色库蚊3龄幼虫30头,分别于24h、48h及72h观察并记录幼虫死亡和化蛹情况。以镊子尖头轻轻触动幼虫,若幼虫反应迟钝不能浮至水面或呈麻痹痉挛濒死状态,则视为死亡。72h后恢复标准饲养并观察其羽化情况,正常羽化的记为活虫数,未羽化的记为死虫数。试验药剂、溶剂对照和空白对照各处理分别设置3次重复。
26.杀灭率计算方法,以百分率(%)表示。
[0027][0028]
m—杀灭率,单位为百分率(%);
[0029]
nm—死亡虫数,单位为条;
[0030]
n—试虫总数,单位为条。
[0031]
试验结果: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不同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见表2和表3。
[0032]
表2三氟苯嘧啶(a)和多杀霉素(b)各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作用
[0033]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不同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好,复配配比比例5:1∽1:10时,杀灭效果最佳。
[0034]
表3三氟苯嘧啶(a)和乙基多杀菌素(b)各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作用
[0035]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不同配比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好,复配配比比例5:1∽1:20时,杀灭效果最佳。
[0036]
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评价:
[0037]
评价方法: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各复配的联合毒力作用。共毒系数法,又称sun法,是一种定量计算方法。先测定各单剂72h的lc
50
,根据公式求出单剂毒力指数;然后复配单剂,得出复配剂的lc
50
,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共毒系数。
[0038]
判断依据:若共毒系数ctc≥120,说明两单剂复配后为增效作用;若共毒系数ctc≤80,说明两单剂复配后为拮抗作用;若共毒系数80《ctc《120,说明两单剂复配后为相加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0039]
[0040]
复配(a+b)实测毒力指数
[0041]
复配(a+b)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毒力指数
×
a剂在混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b剂的毒力指数
×
b剂在混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0042][0043]
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其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如表4和表5。
[0044]
表4三氟苯嘧啶与(a)和多杀霉素(b)各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试验药液lc
50
(mg/l)tiatittictc三氟苯嘧啶0.151100
---
多杀霉素0.089169.7
---
a:b=80:10.090-167.7100.8166.3a:b=40:10.096-157.3101.7154.6a:b=20:10.075-201.3103.3194.8a:b=10:10.068-222.0106.3208.8a:b=5:10.059-255.9111.6229.3a:b=1:10.060-251.6134.8186.6a:b=1:50.062-243.5158.1154.0a:b=1:100.065-232.3163.3142.2a:b=1:200.066-228.7166.3137.5a:b=1:400.067-225.3168.0134.1a:b=1:800.072-209.7168.8124.2
[0045]
表4中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不同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显示,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复配,当两者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lc
50
值最小。根据共毒系数法,评价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各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联合毒力作用发现,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复配配比比例在80:1∽1:80之间,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46]
表5三氟苯嘧啶与(a)和乙基多杀菌素(b)各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
[0047]
表5中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不同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显示,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当两者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lc
50
值最小。根据共毒系数法,评价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对淡色库蚊幼虫联合毒力作用发现,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配比比例在80:1∽1:80之间,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48]
应用实施例2:家蝇幼虫室内药效试验
[0049]
供试对象:家蝇,1-3龄幼虫,室内敏感品系。选择室内饲养、健康活泼、龄期及孵化天数一致的试虫。
[0050]
试验药剂:三氟苯嘧啶(原药,96%);多杀霉素(原药,9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81.2%);丙酮,试剂纯;蒸馏水。备用药液配制参照表1。
[0051]
试验方法:取100ml烧杯,加入不少于50ml试验药液(用蒸馏水将备用药液稀释成7∽11个系列浓度的试验药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将试虫浸入药液中,5∽10s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药液,恢复标准饲养并观察羽化情况。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试虫数15头。处理后24h、48h、72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试虫死亡标准为虫体明显收缩或针刺不能正常爬动,正常羽化的记为活虫数,未羽化的记为死虫数。记录总试虫数和死亡虫数。
[0052]
死亡率计算方法,单位为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0053][0054]
式中:
[0055]
p——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0056]
k——表示死亡虫数,单位为头;
[0057]
n——表示处理总虫数,单位为头。
[0058]
试验结果: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不同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见表6和表7。
[0059]
表6三氟苯嘧啶(a)和多杀霉素(b)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室内药效活性
[0060]
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室内药效活性好,复配配比比例20:1∽1:10时,活性效果最佳。
[0061]
表7三氟苯嘧啶(a)和乙基多杀菌素(b)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室内药效活性
[0062]
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室内药效活性好,复配配比比例5:1∽1:10时,活性效果最佳。
[0063]
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评价:。
[0064]
评价方法: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各复配的联合毒力作用。
[0065]
判断依据:若共毒系数ctc≥120,说明两单剂复配后为增效作用;若共毒系数ctc≤80,说明两单剂复配后为拮抗作用;若共毒系数80《ctc《120,说明两单剂复配后为相加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0066][0067]
复配(a+b)实测毒力指数
[0068]
复配(a+b)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毒力指数
×
a剂在混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b剂的毒力指数
×
b剂在混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0069][0070]
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其对家蝇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如表8和表9。
[0071]
表8三氟苯嘧啶与(a)和多杀霉素(b)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试验药液lc
50
(mg/l)tiatittictc三氟苯嘧啶2.27100
---
多杀霉素1.32171.9
---
a:b=80:11.61-140.9100.8139.6a:b=40:11.56-145.5101.7143.0a:b=20:11.10-206.3103.4199.5a:b=10:10.98-231.6106.5217.4a:b=5:10.89-255.0111.9227.9a:b=1:10.90-252.2135.9185.6a:b=1:50.91-249.4159.9156.0a:b=1:100.97-234.0165.5141.4a:b=1:200.98-231.6168.4137.5a:b=1:400.99-229.3170.1134.8a:b=1:801.10-206.4171.0120.7
[0072]
表8中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显示,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复配,当两者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lc
50
值最小。根据共毒系数法,评价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联合毒力作用发现,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复配配比比例在80:1∽1:80之间,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增效作用;三氟苯嘧啶与多杀霉素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73]
表9三氟苯嘧啶与(a)和乙基多杀菌素(b)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
[0074]
表9中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显示,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当两者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lc
50
值最小。根据共毒系数法,评价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各复配配比对家蝇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发现,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配比比例在80:1∽1:80之间,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表现出增效效果;三氟苯嘧啶与乙基多杀菌素复配配比比例为5: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75]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