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成活率烟蚜茧蜂繁育、放蜂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5991发布日期:2020-10-09 21:4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成活率烟蚜茧蜂繁育、放蜂法。



背景技术:

烟蚜茧蜂为膜翅目,蚜茧蜂科。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寄主昆虫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棉蚜、大豆蚜、桃蚜等。

烟蚜茧蜂的大量繁殖采用其自然寄生烟蚜进行,首先利用生长至一定生育期的烟株繁殖一定数量的烟蚜,然后接入烟蚜茧蜂寄生烟蚜,达到大量繁殖烟蚜茧蜂的目的。传统的放蜂方法采用僵蚜苗、收集成蜂散放法,费工费时,降低烟蚜茧蜂的成活率、寄生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成活率烟蚜茧蜂繁育、放蜂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2-3龄烟蚜若虫并脱毒,分为两份,分别记为烟蚜若虫1号和烟蚜若虫2号,备用;

采集被蚜茧蜂寄生的烟蚜若虫,即僵蚜,备用;

s2,将采集的僵蚜置于温度25-27℃、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s1采集的烟蚜若虫1号体内,继续在温度25-27℃、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培养7-9d,出蜂后选择优良蜂种;

s3,将s1采集的烟蚜若虫2号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扩繁13-18天,获得优良烟蚜;

将s2选择的优良蜂种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进行扩繁13-18天,获得优良成蜂;

所述温室大棚内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60-70%;

s4,培育烟株,当烟苗生长到4-5片真叶时移栽到营养袋中,待烟株长到6-8片真叶时,在每株中部三片叶片上,每叶片上接入6-7头s3中获得的优良烟蚜,接种产仔时间为8-10天;

s5,将s4中带有烟蚜的烟株继续培育5-10天后获得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

s6,将s3获得的优良成蜂接种到s5中获得的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上,培育8-10天,获得成蜂和僵蚜;

上述培育期间,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同时保持营养袋的隔离;

s7,释放成蜂和僵蚜,将s6中的营养袋移动于发生烟蚜的烟田中,促使成蜂羽化后自行寻找寄主,进行寄生。

优选的,s1中,所述2-3龄若蚜采集自烟蚜发生严重的桃树叶片上,并在萝卜上进行脱毒。

优选的,s2中,选择优良蜂种的标准是通过寄生率、羽化出蜂率、性比确定的。

优选的,s4中,所述营养袋相互隔离。

优选的,s4中,烟株培育条件为温度20-30℃,相对湿度60-70%。

优选的,s5中,培育条件为温度20-30℃,相对湿度60-70%。

优选的,s6中,所述接种的蜂蚜比例为1∶50-80。

优选的,,s6中,所述培育条件为温度22-27℃,相对湿度60-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s4中在进行烟蚜接入烟株时,采用在每株中部三片叶片上接入,中间三片载蚜虫量大,有利于培育大量寄主,繁殖大量烟蚜,繁育大量成蜂。

2、本发明通过在烟蚜茧蜂繁蜂、放蜂过程中使用营养袋,从而使得烟蚜茧蜂僵蚜羽化率在95%以上,僵蚜和成蜂的利用率在90%以上,烟蚜防治效率在99%以上。

3、本申请中未曾使用农药,与农药防治相比,本申请的农药使用量每公顷至少降低了750kg,如果农药防治效率要达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平,需要施加更多的农药,因此,本申请防止了农药引起的二次污染,同时有效的节约了烟农对于烟蚜的防治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高成活率烟蚜茧蜂繁育、放蜂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烟蚜发生严重的桃树叶片上,采集2-3龄若蚜并在萝卜上脱毒,分为两份,分别记为烟蚜若虫1号和烟蚜若虫2号,备用;

同时采集被蚜茧蜂寄生的烟蚜若虫,即僵蚜,备用;

s2,将采集的僵蚜置于温度25℃、相对湿度60%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s1采集的烟蚜若虫1号体内,继续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条件下培养7-9d,出蜂后,选择寄生率在90.6%以上、羽化出蜂率在92.5%以上、性比接近1:1的蜂种作为优良蜂种;

s3,将s1采集的烟蚜若虫2号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扩繁13天,获得优良烟蚜;

将s2选择的优良蜂种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进行扩繁13天,获得优良成蜂;

所述温室大棚内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

s4,培育烟株,在温度20℃,相对湿度60%条件下的简易小拱棚内培育烟株,当烟苗生长到4片真叶时移栽到小拱棚内相互隔离的营养袋中,待烟株长到6片真叶时,,在每株中部三片叶片上,每叶片上接入6头s3中获得的烟蚜,接种产仔时间为8天;

s5,将s4中带有烟蚜的烟株继续在温度20℃,相对湿度60%下培育5天后获得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

s6,将s3获得的优良成蜂按照蜂蚜比例为1∶50接种到s5中获得的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上,于温度22℃,相对湿度60%下培育8天,获得成蜂和僵蚜;

上述培育期间,保持温室大棚内良好的通风透光,防止蚜霉菌,同时保持营养袋的隔离,防止重寄生蜂对烟蚜茧蜂的寄生;

s7,释放成蜂和僵蚜,将s6中接种过优良成蜂后的营养袋移动于烟蚜发生严重的烟田中,促使成蜂羽化后自行寻找寄主,进行寄生,且在释放成蜂区域内前后4天不施化学农药。

实施例2:

一种高成活率烟蚜茧蜂繁育、放蜂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烟蚜发生严重的桃树叶片上,采集2-3龄若蚜并在萝卜上脱毒,分为两份,分别记为烟蚜若虫1号和烟蚜若虫2号,备用;

同时采集被蚜茧蜂寄生的烟蚜若虫,即僵蚜,备用;

s2,将采集的僵蚜置于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s1采集的烟蚜若虫1号体内,继续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培养8d,出蜂后,选择寄生率在90.6%以上、羽化出蜂率在92.5%以上、性比接近1:1的蜂种作为优良蜂种;

s3,将s1采集的烟蚜若虫2号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扩繁16天,获得优良烟蚜;

将s2选择的优良蜂种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进行扩繁16天,获得优良成蜂;

所述温室大棚内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65%;

s4,培育烟株,在温度25℃,相对湿度65%条件下的简易小拱棚内培育烟株,当烟苗生长到5片真叶时移栽到小拱棚内相互隔离的营养袋中,待烟株长到7片真叶时,,在每株中部三片叶片上,每叶片上接入7头s3中获得的烟蚜,接种产仔时间为9天;

s5,将s4中带有烟蚜的烟株继续在温度25℃,相对湿度65%下培育8天后获得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

s6,将s3获得的优良成蜂按照蜂蚜比例为1∶65接种到s5中获得的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上,于温度25℃,相对湿度65%下培育9天,获得成蜂和僵蚜;

上述培育期间,保持温室大棚内良好的通风透光,防止蚜霉菌,同时保持营养袋的隔离,防止重寄生蜂对烟蚜茧蜂的寄生;

s7,释放成蜂和僵蚜,将s6中接种过优良成蜂后的营养袋移动于烟蚜发生严重的烟田中,促使成蜂羽化后自行寻找寄主,进行寄生,且在释放成蜂区域内前后4天不施化学农药。

实施例3:

一种高成活率烟蚜茧蜂繁育、放蜂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烟蚜发生严重的桃树叶片上,采集2-3龄若蚜并在萝卜上脱毒,分为两份,分别记为烟蚜若虫1号和烟蚜若虫2号,备用;

同时采集被蚜茧蜂寄生的烟蚜若虫,即僵蚜,备用;

s2,将采集的僵蚜置于温度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s1采集的烟蚜若虫1号体内,继续在温度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培养9d,出蜂后,选择寄生率在90.6%以上、羽化出蜂率在92.5%以上、性比接近1:1的蜂种作为优良蜂种;

s3,将s1采集的烟蚜若虫2号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扩繁18天,获得优良烟蚜;

将s2选择的优良蜂种在温室大棚漂浮烟苗上进行扩繁8天,获得优良成蜂;

所述温室大棚内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70%;

s4,培育烟株,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条件下的简易小拱棚内培育烟株,当烟苗生长到5片真叶时移栽到小拱棚内相互隔离的营养袋中,待烟株长到8片真叶时,,在每株中部三片叶片上,每叶片上接入7头s3中获得的烟蚜,接种产仔时间为10天;

s5,将s4中带有烟蚜的烟株继续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下培育10天后获得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

s6,将s3获得的优良成蜂按照蜂蚜比例为1∶80接种到s5中获得的2-3龄的优良烟蚜若虫上,于温度27℃,相对湿度70%下培育10天;

上述培育期间,保持温室大棚内良好的通风透光,防止蚜霉菌,同时保持营养袋的隔离,防止重寄生蜂对烟蚜茧蜂的寄生;

s7,释放成蜂,将s6中接种过优良成蜂后的营养袋移动于烟蚜发生严重的烟田中,促使成蜂羽化后自行寻找寄主,进行寄生,且在释放成蜂区域内前后5天不施化学农药。

对比例1

一种烟蚜茧蜂繁育、放蜂法,具体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培育烟株过程中直接在温棚中进行,不使用营养袋,释放成蜂、收集僵蚜苗也不使用营养袋。

对比例2

使用农药防治烟蚜,具体为:

选取与实施例1s7中烟蚜发生严重程度相近的烟田,使用质量浓度为5%的吡虫啉ec1000倍液,在田间均匀喷施,每隔6天喷施一次,总药量用量为750kg/hm2,具体操作均为本领域农药喷施常规操作。

对比例3

选取与实施例1烟蚜发生严重程度相近的烟田,作为空白对照区,即不做任何烟蚜防治措施处理。

以上实施例1-3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繁蜂、放蜂法的具体实施例,对比例1没有使用本发明中的营养袋,对比例2利用农药(吡虫啉ec1000倍液)防治烟蚜,对比例3不做任何防治措施,分别监测并统计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中放蜂前虫口数,放蜂后虫口数,同时监测烟蚜茧蜂僵蚜羽化情况、僵蚜和成蜂的利用情况及农药使用量情况,最后计算烟蚜茧蜂僵蚜羽化率、僵蚜和成蜂的利用率、防效效率、农药使用率等,其中防效效率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虫口减退率(%)=[(放蜂前虫口数-放蜂后虫口数)/放蜂前虫口数]×100

校正防效(%)=[(放蜂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监测后计算结果统计如下:

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式对烟蚜的防治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提供的技术方案繁殖的烟蚜茧蜂僵蚜羽化率在95%以上,僵蚜和成蜂的利用率在90%以上,烟蚜防效效率为99%以上,农药使用量每公顷至少降低了750kg,如果农药防治效率要达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平,需要施加更多的农药,因此,本申请防止了农药引起的二次污染,同时有效的节约了烟农对于烟蚜的防治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有关于烟蚜、僵蚜、烟蚜茧蜂等的计数均通过计数器抽样计数、重复计数、计算、估算等常规手段进行,本发明中不再赘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