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膜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4883发布日期:2020-11-06 16:2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用膜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农用膜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种了农作物的土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民们在土地上覆盖一层薄膜,这种地膜覆盖栽培的方法可以起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形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条件以及减轻杂草合并冲危害等作用,因此在农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在现有的技术中,人们在给农用膜开孔时,通常使用的是一种带钩的耙子,人们手持耙子一边走,一边用耙子上的铁钩将农用膜钩破,以此来对农用膜进行开孔。

但是,由于是人工手持带钩耙子对农用膜进行开孔,操作不方便,还很容易导致开孔不均,从而影响农作物种植效果,此外,长时间操作还容易导致人们手臂酸疼,工作效率降低。

由于上述人工手持带钩耙子对农用膜进行开孔给农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调节开孔间距、均匀开孔且操作简单的农用膜开孔装置,来减轻人们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手持带钩耙子对农用膜进行开孔存在的开孔不均且费时费力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开孔间距、均匀开孔且操作简单的农用膜开孔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农用膜开孔装置,包括有支架、转杆、手把、移动机构、调距机构和开洞机构,支架的上侧转动式连接有转杆,转杆的右侧固接有手把,支架右侧的两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机构,支架左侧的两侧之间连接有调距机构,支架左侧的两侧之间连接有开洞机构,开洞机构位于调距机构的左侧。

可选地,移动机构包括有支撑板、电机、锥齿轮组、车轴、前车轮和第一支撑轴,支架的下侧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有电机,支架的右侧末端均连接有第一支撑轴,第一支撑轴中部转动式连接有车轴,车轴的末端设有前车轮,车轴的中部和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锥齿轮组,两个锥齿轮组相啮合。

可选地,调距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轴、转筒、后车轮和抬板,支架的左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中部转动式连接有转筒,转筒末端均设有后车轮,转筒上周向均匀开有一字槽,一字槽内均卡接有抬板,抬板与开洞机构的部件接触配合。

可选地,开洞机构包括有支撑柱、转轴、第二弹簧、压板和钩子,支架的左侧之间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均匀转动式连接有转轴,转轴底部均设有压板,压板中侧后部均开有柱形槽,柱形槽内均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末端均与支撑柱相连,第二弹簧套在支撑柱上,压板左端均设有钩子,压板的右端与抬板相挤压配合。

可选地,调距机构还包括有第一弹簧和卡珠,一字槽内壁前后两端均开有卡槽,抬板底部前后两端均开有伸缩槽,伸缩槽内壁底部均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末端均连接有卡珠,卡珠均与卡槽相接触。

有益效果为:1、在调距机构的配合下,人们可以实现自由调节农用膜开孔之间的间距,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农作物的栽种。

2、当人们需要对农用膜进行开孔时,在移动机构、调距机构和开洞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实现不断均匀地对农用膜进行开孔,减小人们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调距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弹簧、卡珠和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调距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开洞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开洞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2-转杆,3-手把,4-移动机构,41-支撑板,42-电机,43-锥齿轮组,44-车轴,45-前车轮,46-第一支撑轴,5-调距机构,51-第二支撑轴,52-转筒,53-后车轮,54-抬板,55-第一弹簧,56-卡珠,57-卡槽,58-伸缩槽,6-开洞机构,61-支撑柱,62-转轴,63-第二弹簧,64-压板,65-钩子,66-柱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农用膜开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支架1、转杆2、手把3、移动机构4、调距机构5和开洞机构6,支架1的上侧转动式连接有转杆2,转杆2的右侧固接有手把3,支架1右侧的两侧之间连接有移动机构4,支架1左侧的两侧之间连接有调距机构5,支架1左侧的两侧之间连接有开洞机构6,开洞机构6位于调距机构5的左侧。

当人们需要给农用膜开孔时,人们将本装置放在覆盖了农用膜的土上,使得开洞机构6的部件在农用膜上,人们再启动移动机构4的部件,移动机构4的部件转动使得整个装置向右行进,人们再用手扶着手把3引导装置行进方向,装置向右移动,在调距机构5的配合下,使得开洞机构6的部件对农用膜进行开孔,当人们不需要再对农用膜进行开孔时,人们即可关闭移动机构4的部件,使得整个装置停止运转。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7所示,移动机构4包括有支撑板41、电机42、锥齿轮组43、车轴44、前车轮45和第一支撑轴46,支架1的下侧连接有支撑板41,支撑板41的顶部设有电机42,支架1的右侧末端均连接有第一支撑轴46,第一支撑轴46中部转动式连接有车轴44,车轴44的末端设有前车轮45,车轴44的中部和电机42的输出轴上均设有锥齿轮组43,两个锥齿轮组43相啮合。

当人们需要移动装置时,人们启动电机42,电机4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锥齿轮组43转动,锥齿轮组43转动带动车轴44转动,在第一支撑轴46的配合下,车轴44转动带动前车轮45转动,前车轮45转动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向右移动,由此可以实现移动装置的效果,当人们关闭电机42时,人们即可停止移动装置。

调距机构5包括有第二支撑轴51、转筒52、后车轮53和抬板54,支架1的左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轴51,第二支撑轴51中部转动式连接有转筒52,转筒52末端均设有后车轮53,转筒52上周向均匀开有一字槽,一字槽内均卡接有抬板54,抬板54与开洞机构6的部件接触配合。

当人们需要挤压开洞机构6的部件,使开洞机构6的部件对农用膜进行开孔时,在移动机构4的配合下,装置向右移动带动后车轮53转动,在第二支撑轴51的配合下,后车轮53转动带动转筒52转动,转筒52转动带动抬板54转动,当抬板54转动到挤压开洞机构6的部件时,开洞机构6的部件对农用膜进行开孔,当抬板54继续转动到与开洞机构6的部件分离时,开洞机构6的部件停止对农用膜进行开孔。

开洞机构6包括有支撑柱61、转轴62、第二弹簧63、压板64和钩子65,支架1的左侧之间连接有支撑柱61,支撑柱61上均匀转动式连接有转轴62,转轴62底部均设有压板64,压板64中侧后部均开有柱形槽66,柱形槽66内均连接有第二弹簧63,第二弹簧63的末端均与支撑柱61相连,第二弹簧63套在支撑柱61上,压板64左端均设有钩子65,压板64的右端与抬板54相挤压配合。

当人们需要给农用膜进行开孔时,在移动机构4和调距机构5的配合下,抬板54转动不断转动,当抬板54转动到与压板64的右端接触时,抬板54将压板64右端向上挤压,在支撑柱61的配合下,压板64右端向上运动带动压板64左端向下运动,同时第二弹簧63变形,压板64左端向下运动带动钩子65向下运动,当钩子65向下运动到接触农用膜时,钩子65对农用膜进行开孔,当抬板54继续转动到与压板64分离时,第二弹簧63复位带动压板64右端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压板64左端向上运动,钩子65向上运动远离农用膜,如此反复即可均匀给农用膜进行开孔。

调距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弹簧55和卡珠56,一字槽内壁前后两端均开有卡槽57,抬板54底部前后两端均开有伸缩槽58,伸缩槽58内壁底部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5,第一弹簧55末端均连接有卡珠56,卡珠56均与卡槽57相接触。

当人们需要减小农用膜开孔间距时,人们将卡珠56对准卡槽57,同时将抬板54向内按压,第一弹簧55被压缩,同时卡珠56卡在卡槽57中,人们即可将抬板54卡入转筒52上的一字槽中以此减小农用膜开孔间距,当人们需要加大农用膜开孔间距时,人们将抬板54向外拉,抬板54向外运动带动第一弹簧55和卡珠56向外运动,第一弹簧55复位,卡珠56与卡槽57分离,人们即可将抬板54取下以此加大农用膜开孔间的距离。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