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红树林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三叶鱼藤(derristrifoliate)属豆科鱼藤属多年生藤本,多生于海岸、海滩红树林中及入海河岸等地,原产地为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同时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各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香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年来,由于局部地区三叶鱼藤繁殖过快,严重制约了红树林群落的更新发展,导致大量红树林由于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死亡,严重影响了红树林群落的演替速度,致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的威胁,三叶鱼藤已经成为危害红树林湿地植物的“植物杀手”。三叶鱼藤常用于作为农药生产原料,因此传统的“以药治草”、“以虫治草”的方法均难以实现有效治理。
菟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也均有分布。菟丝子寄生于豆科等多种植物上,靠吸取寄主植物营养物质来营养自己。其茎缠绕在寄主植物茎上形成吸盘刺入寄主植物组织,吸收寄主植物的水分和营养,影响寄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寄主植物因被缠绕和营养不良而死亡。
公布号为cn10524820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红树林中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方法,是采用田野菟丝子附着于大豆苗上,其幼苗会牢牢地缠绕薇甘菊枝茎,深入薇甘菊表皮吸走其水分和营养,最终导致薇甘菊枯萎死亡,进而成功防治薇甘菊;但薇甘菊不能在滩涂中扎根,因此仅通过吸收其枝叶的营养水分是能够彻底清除薇甘菊,从而达到防治目的的。
目前未见有菟丝子防治鱼藤的研究报道,这是因为鱼藤能够在滩涂里扎根生长、危害程度和范围均更大,人工清理非常困难;而菟丝子的人工清理则相对简单。但由于鱼藤的生长特性,简单的利用田野菟丝子难以实现有效防治,根系以及掉落的种子难以彻底清除,容易复发。因此,现需研究一种对于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高效、环保、彻底的防治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菟丝子和鞘翅目象虫科昆虫,操作简单、绿色环保,从根源上彻底杜绝了三叶鱼藤。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红树林中全天的最低潮位时,将三叶鱼藤的根茎上方10~20cm处剪断,然后在其根茎处淋醋酸溶液一次,待3~5天后,于三叶鱼藤的上放置人工饲养的鞘翅目象虫科昆虫;
(2)菟丝子茎段的采集:选取8~12cm的带有寄主茎段的菟丝子,或选取20~25cm的菟丝子茎尖区段,即得到菟丝子茎段备用;
(3)每年4~10月,于三叶鱼藤水面上的冠层位置上放置菟丝子茎段,待菟丝子在三叶鱼藤上寄生成功后,于三叶鱼藤的根茎上方10~20cm处剪断,然后在其根茎基部淋醋酸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醋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6~10%,每株淋施20~50ml醋酸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鞘翅目象虫科昆虫来自广西北海,其雌性成虫体长3-4mm,雄性成虫体长2-3mm,鞘翅及胸背板棕色,密被白色绒毛。
进一步地,所述鞘翅目象虫科昆虫的放置密度为10~20只/株。
进一步地,所述鞘翅目象虫科昆虫的人工饲养方法是:于户外采集三叶鱼藤种子和鞘翅目象虫科昆虫,对鞘翅目象虫科昆虫饲喂三叶鱼藤种子,并进行人工繁殖幼虫,将培育的幼虫饲养至体长1.5cm以上即可准备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菟丝子为田野菟丝子、中华菟丝子或大花菟丝子。
进一步地,放置菟丝子茎段的放置方式为:选择人工缠绕的方法,即将菟丝子的茎尖缠绕在三叶鱼藤绿色的茎段上,将带有寄主茎段的菟丝子放置在鱼藤冠层处;或选择直接抛洒菟丝子茎段。所述菟丝子茎段的寄生成功率为70%以上。释放后5天后检查菟丝子是否在鱼藤上产生吸器,产生吸器则说明菟丝子寄生成功,若寄生成功量不足,则可进行补充放置菟丝子茎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醋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6~10%,每株淋施20~50ml醋酸溶液。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菟丝子和鞘翅目象虫科昆虫,再配合醋酸淋根,能够实现长效、持续控制三叶鱼藤,且使用的材料和昆虫均为红树林伴生物种,易于收集和培养,方法简单易行、生态环保,且从根源上除去三叶鱼藤,杜绝复生效果显著。
2.本发明采用的中华菟丝子、田野菟丝子和大花菟丝子均能寄生于三叶鱼藤,且寄生能力良好,以大花菟丝子为佳;本发明使用菟丝子寄生鱼藤来治理被三叶鱼藤入侵的红树林时,其茎缠绕在三叶鱼藤的茎上形成吸盘刺入三叶鱼藤组织,吸收三叶鱼藤的水分和营养,影响三叶鱼藤进行光合作用,使三叶鱼藤因被缠绕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同时红树林植物不会受到菟丝子寄生的危害,菟丝子用于防治红树林伴生植物三叶鱼藤是安全的,为生物入侵胁迫下的红树林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以草治草”治理生物入侵的生物防治手段提供一条思路。
3.本发明还发现三叶鱼藤中含有毒性成分鱼藤酮,其能够作为农药生产原料,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因此一般的昆虫不会取食三叶鱼藤。经过研究发现,本发明中的鞘翅目象虫科昆虫喜食三叶鱼藤种子和果实,可以分解鱼藤酮的毒性;但由于该昆虫的野外繁殖能力弱、数量较少,难以在自然情况下完全阻断三叶鱼藤的种子发芽生长。本发明通过培养人工鞘翅目象虫科昆虫并于三叶鱼藤中适量投放,能够有效破坏三叶鱼藤的种子组织,阻断了三叶鱼藤通过种子繁殖而复生的情况,且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4.本发明还对生长健壮的三叶鱼藤的根茎处分两次淋施醋酸溶液,进一步确保能够快速防治三叶鱼藤,阻断过高三叶鱼藤的快速繁殖、壮大,有效制约了三叶鱼藤对红树林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鞘翅目象虫科昆虫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理解,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人工饲养鞘翅目象虫科昆虫:
所述鞘翅目象虫科昆虫来自广西北海,其雌性成虫体长3-4mm,雄性成虫体长2-3mm,鞘翅及胸背板棕色,密被白色绒毛(具体参见说明书附图1),于户外采集三叶鱼藤种子和鞘翅目象虫科昆虫,对鞘翅目象虫科昆虫饲喂三叶鱼藤种子和/或花蕾,并进行人工繁殖幼虫,将培育的幼虫饲养至成虫即可准备释放。
实施例2
一种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全天中最低潮位时,对红树林中的三叶鱼藤的根茎处10cm处剪断,每株根茎基部淋一次体积浓度为6%的醋酸溶液50ml;待3天后,于三叶鱼藤的上放置人工饲养的鞘翅目象虫科昆虫,放置密度为10只/株;
(2)菟丝子茎段的采集:选取8cm的带有寄主茎段的田野菟丝子,即得到菟丝子茎段备用;
(3)每年4~10月,于三叶鱼藤水面上的冠层位置上放置菟丝子茎段,待菟丝子在三叶鱼藤上寄生成功后,在三叶鱼藤的根茎处10cm处剪断,每株根茎基部淋一次体积浓度为10%的醋酸溶液20ml;放置菟丝子茎段的放置方式为:选择人工缠绕的方法,即将菟丝子的茎尖缠绕在三叶鱼藤绿色的茎段上,将带有寄主茎段的菟丝子放置在鱼藤冠层处;或选择直接抛洒菟丝子茎段;所述菟丝子茎段的寄生成功率为70%以上。释放后5天后检查菟丝子是否在鱼藤上产生吸器,产生吸器则说明菟丝子寄生成功,若寄生成功量不足,则可进行补充放置菟丝子茎段。
实施例3
一种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全天中最低潮位时,于三叶鱼藤的根茎处20cm高度位置剪断,每株根茎处基部淋一次体积浓度为10%的醋酸溶液20ml;待5天后,于三叶鱼藤的上放置人工饲养的鞘翅目象虫科昆虫,放置密度为20只/株;
(2)菟丝子茎段的采集:选取25cm的中华菟丝子茎尖区段,即得到菟丝子茎段备用;
(3)每年4~10月,于三叶鱼藤水面上的冠层位置上放置菟丝子茎段,待菟丝子在三叶鱼藤上寄生成功后,在三叶鱼藤的根茎处10cm处剪断,每株根茎基部淋一次体积浓度为6%的醋酸溶液50ml;放置菟丝子茎段的放置方式为:选择人工缠绕的方法,即将菟丝子的茎尖缠绕在三叶鱼藤绿色的茎段上,将带有寄主茎段的菟丝子放置在鱼藤冠层处;或选择直接抛洒菟丝子茎段;所述菟丝子茎段的寄生成功量为70%以上。释放后5天后检查菟丝子是否在鱼藤上产生吸器,产生吸器则说明菟丝子寄生成功,若寄生成功量不足,则可进行补充放置菟丝子茎段。
实施例4
一种红树林中三叶鱼藤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全天中最低潮位时,对红树林的三叶鱼藤的根茎15cm处剪断,每株根茎基部淋一次体积浓度为8%的醋酸溶液25ml;待4天后,于三叶鱼藤的上放置人工饲养的鞘翅目象虫科昆虫,放置密度为15只/株;
(2)菟丝子茎段的采集:选取20cm的大花菟丝子茎尖区段,即得到菟丝子茎段备用;
(3)每年4~10月,于三叶鱼藤水面上的冠层位置上放置菟丝子茎段,待菟丝子在三叶鱼藤上寄生成功后,于三叶鱼藤的根茎处15cm高度位置剪断,每株根茎基部淋体积浓度为8%的醋酸溶液30ml;放置菟丝子茎段的放置方式为:选择人工缠绕的方法,即将菟丝子的茎尖缠绕在三叶鱼藤绿色的茎段上,将带有寄主茎段的菟丝子放置在鱼藤冠层处;或选择直接抛洒菟丝子茎段;所述菟丝子茎段的寄生成功率为70%以上。释放后5天后检查菟丝子是否在鱼藤上产生吸器,产生吸器则说明菟丝子寄生成功,若寄生成功量不足,则可进行补充放置菟丝子茎段。
对比例1:采用实施例4放置菟丝子的方法即可。不使用醋酸溶液和鞘翅目象虫科昆虫。
对比例2:采用实施例4放置菟丝子和淋醋酸溶液的方法即可。不使用鞘翅目象虫科昆虫。
将实施例2-4、对比例1-2的方法用于防治红树林中的三叶鱼藤,得到的防治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的数据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菟丝子和鞘翅目象虫科昆虫,再配合醋酸淋根,能够有效的除去三叶鱼藤,并在第二年无复发情况;且本发明实施例2-4的参数均优于对比例1-2,说明仅利用菟丝子、或利用菟丝子和淋醋酸溶液结合,均不能实现彻底清除的目的,虽然第一年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极其容易复发,再次说明了本发明的防治方法不仅高效而且彻底根源上除去三叶鱼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