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高寒地区葛氏鲈塘鳢的稻田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52543发布日期:2020-12-04 13:48阅读:16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于高寒地区葛氏鲈塘鳢的稻田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稻田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glehni)属于沙塘鳢科,鲈塘鳢属,俗称“老头鱼”。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独特、肌间刺少”等商品特性,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该鱼已成为极具潜力的特色养殖对象。

我国拥有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般的稻田综合种养方法,是在稻田插秧时同时投鱼苗,水稻与鱼苗同步生长,收稻晒田时捕获成鱼。这种方法适于气侯条件较好的地区,而高寒地区,如黑龙江等地区,由于受积温条件限制,较短的生长期和较低的有效积温,采用这种方法在高寒地区进行“稻田插秧投鱼种,收稻晒田捕获”的模式来养殖,鱼苗生长期短,增重少,投放重量约10g左右的葛氏鲈塘鳢苗种,在收获时鱼的平均体重不超过20g,20g左右的鱼价值低,经济效益差。目前利用北方高寒地区漫长的稻田闲置期开展冰下经济鱼类养殖,进而延长养殖周期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还属于技术空白。急需开发一种适宜高寒地区稻田养殖新模式,发展高寒地区稻渔综合种养增效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稻田养鱼方法无法满足高寒地区稻田养殖需求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适于高寒地区葛氏鲈塘鳢的稻田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高寒地区葛氏鲈塘鳢的稻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稻田内设置鱼坑,或者在稻田内设置鱼坑和鱼沟;

二、向每个鱼坑内种植水生植物用来投放人工鱼巢,每个鱼坑内人工鱼巢的投放数量为2~4个;

三、在稻田插秧后10~20天,向鱼坑内投加发酵鸡粪肥水,然后选用体重为10~20g的葛氏鲈塘鳢鱼种,每平方米鱼坑的鱼种投放量为0.3~0.6kg,每亩稻田鱼种的投放量为13~17kg;投加鱼种后每30天补充一次饵料;

四、稻田收割后立即将稻田水位提高至稻田土壤平面以上18~22cm位置;

五、越冬前将稻田水位控制到稻田土壤平面以上10~20cm位置;

六、稻田水冰封前,向鱼坑投放一次鲜活饵料;

七、越冬期保持鱼坑、鱼沟的冰面透明;

八、第二年解冻后,向鱼坑内投加一次投饵料,至稻田翻田前,捕捞成鱼。

更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在稻田内仅设置鱼坑时,所述的鱼坑深度为0.9~1.8m;所有鱼坑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4%~7%;

更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在稻田内同时设置鱼坑和鱼沟时;其中鱼坑深度为0.9~1.1m;鱼沟的深度为0.4~0.6m,宽度为0.4~0.6m;鱼坑和鱼沟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6%~8%;

更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的水生植物为芦苇或蒲草;

更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的饵料为线虫或适口低价鱼苗;

更进一步地,步骤六中,所述的鲜活饵料为线蛇或适口杂鱼、虾;

更进一步地,步骤八中,所述的饵料为适口低价鱼苗;

更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饵料的投加量按鱼种质量的2%~4%计算;

更进一步地,步骤六中,鲜活饵料的投加量按鱼种质量的10%~14%计算;

更进一步地,步骤八中,饵料的投加量按鱼种质量的10%~15%计算;

本发明利用葛氏鲈塘鳢喜欢栖息遮光阴凉处、低活动性和高耐低氧性的生物学特点,设置鱼坑并大幅度降低“鱼沟”面积,甚至不设置鱼沟,这样不仅使有效的稻田插秧面积提高3%以上,还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对稻田的破坏。利用葛氏鲈塘鳢生长摄食起点温度低的生物学特点,采用一定厚度的冰面做为防护层,使葛氏鲈塘鳢在冰面下部的水体中依然能够保持活力,成功度过稻田沟渠冰封期,有效延长了葛氏鲈塘鳢稻田养殖时长,并有效用了北方高寒地区稻田漫长的冬季闲置期,与现有技术的冻冰前捕捞售卖相比,总经济效益提高了40%~50%,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可用于高寒地区稻田养殖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稻田鱼坑设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稻田鱼坑、鱼沟设置示意图;

图中,1为稻田,2为鱼坑,3为鱼沟。

具体实施方式

用下面的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高寒地区葛氏鲈塘鳢的稻田养殖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渤海镇长为60m、宽为30m、面积为1800m2的稻田内平行设置3个长为20m、宽为2m的长方形鱼坑,每个鱼坑深度为1.5m,面积为40m2;3个鱼坑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6.7%;

二、向每个鱼坑内移植成簇的芦苇用来投放人工鱼巢,每个鱼坑内人工鱼巢的投放数量为4个;鱼巢可为葛氏鲈塘鳢提供有效庇护场所;

三、在稻田插秧后15天,向鱼坑内投加发酵鸡粪肥水,然后选用45.6kg健康无病、活动能力强的葛氏鲈塘鳢鱼种,鱼种共3000尾,体重为10~20g、平均体重为15.2g,每个鱼坑投放15.2kg;投加鱼种后每30天补充一次线虫作为饵料;每个鱼坑每次投加线虫饵料的量为0.5kg;

四、待稻田收割后立即将稻田水位提高至稻田土壤平面以上20cm的位置;

五、越冬前将稻田水位控制到稻田土壤平面以上12cm的位置;

六、稻田水冰封前,向每个鱼坑投加1.8千克鲜活小杂鱼和虾;

七、越冬期,及时清除鱼坑冰面的雪,保持鱼坑的冰面透明,从而保证坑内微生物光合作用的持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葛氏鲈塘鳢食物链的延续;

八、第二年解冻后,向每个鱼坑投加2千克鲜活小杂鱼作为饵料,共投加1次,至稻田翻田前,捕捞成鱼。

本实施例的葛氏鲈塘鳢的稻田养殖过程中的体重及成活率、经济效益计算如表1所示。

表1葛氏鲈塘鳢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有效利用北方高寒地区稻田漫长的冬季闲置期,使得葛氏鲈塘鳢平均体重增加了9.5g,市场售价每千克提高了5元,与冻冰前捕捞售卖相比,使总经济效益提高了46%。

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高寒地区葛氏鲈塘鳢的稻田养殖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渤海镇稻田内设置2个鱼坑和一条鱼沟,鱼坑通过居中的一条鱼沟相连接。其中稻田长为60m、宽为30m、面积为1800m2,2个长方形鱼坑的长为20m、宽为2m,每个鱼坑深度为1.5m,面积为40m2;鱼沟的深度为0.5m,宽度为0.5m,长是40m。2个鱼坑和一条鱼沟的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6%;

二、向每个鱼坑内移植成簇的芦苇用来投放人工鱼巢,每个鱼坑内人工鱼巢的投放数量为3个;人工鱼巢可为葛氏鲈塘鳢提供有效庇护场所;

三、在稻田插秧后10天,向鱼坑内投加发酵鸡粪肥水,然后选用36kg健康无病、活动能力强葛氏鲈塘鳢鱼种,鱼种共3000尾,体重为10~15g、平均体重为12g,每个鱼坑投放18kg;投加鱼种后每30天补充一次线虫作为饵料;每个鱼坑每次投加线虫饵料的量为0.7kg;

四、待稻田收割后立即将稻田水位提高至稻田土壤平面以上22cm的位置;

五、越冬前将稻田水位控制到稻田土壤平面以上15cm的位置;

六、稻田水冰封前,向每个鱼坑投加2.5千克鲜活小杂鱼、虾;

七、越冬期,及时清除鱼坑冰面的雪,保持鱼坑的冰面透明;保证坑内微生物光合作用的持续,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葛氏鲈塘鳢食物链的延续;

八、第二年解冻后,向每个鱼坑投加2千克鲜活小杂鱼作为饵料,共投加1次,至稻田翻田前,捕捞成鱼。

表2葛氏鲈塘鳢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本实施例2通过有效利用了高寒地区稻田漫长的冬季闲置期,使得葛氏鲈塘鳢平均体重增加了10.3g,市场售价每千克提高了5元,与冻冰前捕捞售卖相比,总经济效益提高了40%。

通过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方法适宜北方高寒地区稻田养殖葛氏鲈塘鳢,可用本发明的方法积极培育大规格的葛氏鲈塘鳢商品鱼,提高经济效果,丰富水产品供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