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及消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09140发布日期:2020-12-15 11:4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消毒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业发展很快,并且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随着农业产量的不断提高,化肥、农药的用量显著增加,蔬菜生产过程中大肥大水现象严重、茬口安排密集,部分地块出现了土壤板结、硝酸盐含量增加,产品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土传病害加重,单位种植成本增加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土壤消毒是一种高效快速杀灭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杂草、土传病毒、地下害虫、啮齿动物的技术,能很好地解决高附加值作物的重茬问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现有技术中使用化学药剂可以很好的杀灭土壤中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减弱杀菌效果,而且,化学药剂只能针对局部进行杀菌,当随着种植活动的进行,很容易将其余部位的真菌细菌带入已消毒的土壤中,进而影响土壤的杀菌效果。现有的蔬菜种植后的蔬菜秸秆、尾菜等废弃物一般只是进行随意丢弃堆放处理,这样不仅会滋生大量的病菌,腐烂后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蔬菜秸秆的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及消毒方法,该消毒剂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采用化学杀虫剂进行消毒时存在的有害菌和病毒易产生耐药性以及杀菌部位片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40-80份、生石灰20-40份、电气石粉5-10份、锂皂石3-8份、茶粕10-25份和麦饭石10-20份。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50份、生石灰20份、电气石粉10份、锂皂石5份、茶粕15份和麦饭石15份。上述方案中,石灰氮作为主要的消毒杀菌物质,其在土壤中与水反应后产生有毒的单氰胺、双氰胺和三聚氰胺等物质,可以起到对土壤中存在的细菌真菌和害虫等进行杀灭的作用;生石灰为碱性物质,其遇水放热,可初步提高土壤的温度,通过升温的方式初步实现对土壤中有害病菌的杀灭,且生成碱性的氢氧化钙,可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壤温度升高后,也可促进石灰氮的水解,缩短对土壤的处理时间,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电气石粉为含有多种矿物质的硅酸盐矿物,其自身可产生电离子并永久性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通过电气石粉释放远红外线,也可增加土壤的温度,在使用初期,与石灰氮和生石灰协同,以增加土壤温度,实现提高细菌杀灭效果,使用后期,其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热量,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同时,其还会释放大量矿物质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提高植物的生长情况;锂皂石遇水后膨胀,形成具有强吸附作用的凝胶物质,可对土壤中存在的真菌细菌等物质进行吸附并固定,然后在石灰氮的作用下,实现对真菌细菌的杀灭;茶粕中含有大量的茶皂素,茶皂素是一种溶血性毒素,极易溶于碱性水中,本发明中茶粕中的茶皂素溶于石灰氮和生石灰处理过的碱性水溶液中,可对土壤中存在的害虫及虫卵等进行有效杀灭;饭麦石为多孔结构,其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将土壤中的真菌细菌进行吸附,实现真菌细菌的富集,并通过毒性物质和高温作用实现杀灭,进而提高杀菌的效果,同时,饭麦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其在水中溶解,可为植物生长补充矿物质元素。本发明中将上述物质进行联合应用,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毒性物质、高温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形式实现杀菌的目的,最终,可提高对土壤的杀菌消毒效果,缩短杀菌时间,同时,还可为土壤补充营养,促进植物的增产。进一步地,麦饭石的粒径为0.5-2mm。进一步地,饭麦石的粒径过大,细菌真菌进入孔隙深处后不易被杀灭,导致对细菌真菌的杀灭作用削减。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生石灰、电气石粉、锂皂石、茶粕和麦饭石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蔬菜秸秆粉碎;(3)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和步骤(2)中的蔬菜秸秆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4)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5)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上述方案中,于每年7-8月份,将该土壤上种植的上一茬蔬菜秸秆粉碎后添加到土壤中,将秸秆与杀菌物料一同进行翻耕,使得秸秆和杀菌物料充分与土壤混匀,然后做畦后进行整棚覆膜,对塑料膜边缘压实密封,然后灌水,水分充分与土壤接触,畦面湿透后停止灌水,整棚的土壤均处于湿润状态,然后进行闷棚处理,闷棚处理过程中,塑料膜可有效防止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散失,在太阳的照射下,塑料膜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同时,石灰氮遇水分解,产生有毒物质,生石灰遇水放热,快速提高土壤温度,土壤中的有害菌、病毒和害虫等在高温高湿作用下初步被杀灭,同时,由于塑料膜的边缘为密封的,导致土壤中的氧气快速耗尽,土壤中的好氧生物也逐渐被闷死,加上茶粕中释放的茶皂素,也可实现一定的杀灭作用,最终,使得土壤中的有害菌、害虫和病毒等被杀灭。秸秆和茶粕为植物性原料,在湿热环境下分解发酵腐熟,实现就地还田,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同时,由于秸秆和茶粕腐熟过程中会产生腐殖酸,也会中和掉一部分碱性物质,避免土壤碱性过强,影响植物生长。进一步地,步骤(2)中粉碎后秸秆的粒径为2-5mm。上述方案中,秸秆的粒径过大,腐熟过程中不宜进行降解,导致降解不彻底,其中的营养物质无法充分转化,导致资源利用率下降。进一步地,步骤(3)中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00-120kg/亩,秸秆的施撒量为300-500kg/亩。进一步地,步骤(3)中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10kg/亩,秸秆的施撒量为500kg/亩。上述方案中,消毒物料和秸秆的施撒量均不宜过大,施撒量过大,虽然杀菌效果得到保证,但是,由于杀菌物料中含有碱性物质,会导致土壤碱性过强,反而不利于下一茬植物的生长。进一步地,步骤(3)中翻耕深度为25-35cm。上述方案中,翻耕深度一般25-35cm为宜,翻耕深度过浅,下层土壤无法充分与杀菌物料接触,导致土壤中的真菌细菌无法被充分杀灭。进一步地,步骤(4)中畦的高度为25-35cm,宽度为60-70cm。上述方案中,做畦可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有利于快速提高土壤温度,延长土壤保温时间,进而提高杀菌消毒效果。进一步地,步骤(5)中闷棚15天。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以石灰氮为主要杀菌原料,协同生石灰、饭麦石、茶粕、电气石粉和锂皂石等物质,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充实现了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的目的,本发明中的杀菌剂可大大缩短杀菌处理时间,提高杀菌效率;且本发明中的杀菌方式为整棚进行杀菌,杀菌后棚内土壤中有害菌和病毒的均得到控制,防止蔬菜出现交叉患病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45份、生石灰25份、电气石粉5份、锂皂石4份、茶粕13份和麦饭石10份。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生石灰、电气石粉、锂皂石、茶粕和麦饭石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蔬菜秸秆粉碎至粒径为2mm;(3)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和步骤(2)中的蔬菜秸秆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翻耕深度为25cm,其中,蔬菜秸秆的施撒量为300kg/亩,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10kg/亩;(4)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畦的高度为25cm,宽度为60cm,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5)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实施例2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40-80份、生石灰40份、电气石粉10份、锂皂石8份、茶粕25份和麦饭石20份。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生石灰、电气石粉、锂皂石、茶粕和麦饭石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蔬菜秸秆粉碎至粒径为5mm;(3)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和步骤(2)中的蔬菜秸秆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翻耕深度为35cm,其中,蔬菜秸秆的施撒量为400kg/亩,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10kg/亩;(4)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畦的高度为35cm,宽度为70cm,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5)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实施例3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50份、生石灰20份、电气石粉10份、锂皂石5份、茶粕15份和麦饭石15份。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生石灰、电气石粉、锂皂石、茶粕和麦饭石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蔬菜秸秆粉碎至粒径为3mm;(3)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和步骤(2)中的蔬菜秸秆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翻耕深度为30cm,其中,蔬菜秸秆的施撒量为500kg/亩,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00kg/亩;(4)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畦的高度为30cm,宽度为70cm,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5)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实施例4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60份、生石灰30份、电气石粉10份、锂皂石5份、茶粕25份和麦饭石15份。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生石灰、电气石粉、锂皂石、茶粕和麦饭石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蔬菜秸秆粉碎至粒径为4mm;(3)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和步骤(2)中的蔬菜秸秆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翻耕深度为35cm,其中,蔬菜秸秆的施撒量为350kg/亩,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00kg/亩;(4)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畦的高度为35cm,宽度为65cm,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5)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对比例1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50份、熟石灰20份、电气石粉10份、锂皂石5份、茶粕15份和麦饭石15份。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熟石灰、电气石粉、锂皂石、茶粕和麦饭石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翻耕深度为30cm,其中,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00kg/亩;(3)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畦的高度为30cm,宽度为70cm,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4)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对比例2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30份、生石灰20份、电气石粉15份、锂皂石10份、茶粕30份和麦饭石15份。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生石灰、电气石粉、锂皂石、茶粕和麦饭石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蔬菜秸秆粉碎至粒径为3mm;(3)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和步骤(2)中的蔬菜秸秆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翻耕深度为30cm,其中,蔬菜秸秆的施撒量为500kg/亩,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00kg/亩;(4)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畦的高度为30cm,宽度为70cm,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5)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对比例3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灰氮50份、生石灰20份、锂皂石5份、茶粕15份和活性炭15份。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土壤消毒方法,采用上述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石灰氮、生石灰、锂皂石、茶粕和活性炭混匀得消毒物料;(2)将蔬菜秸秆粉碎至粒径为3mm;(3)将步骤(1)中的消毒物料和步骤(2)中的蔬菜秸秆均匀施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搅拌,翻耕深度为30cm,其中,蔬菜秸秆的施撒量为500kg/亩,消毒物料的施撒量为100kg/亩;(4)对翻耕后的土壤起垄做畦,畦的高度为30cm,宽度为70cm,然后用塑料膜将土壤覆盖密封;(5)向塑料膜下方的畦下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然后关闭大棚,进行闷棚处理。实验例1、实验布置选择8个农事操作相似,土壤基础地力相似的冷棚,每棚面积667m2,种植年限均为8年,土壤基础地力见表1,上述棚室内均有根线虫危害,且危害程度较严重,将上述棚室在7月份分别按照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中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剩余一个棚室采用石灰氮(50kg/亩)进行处理,对所有喷施均进行闷棚处理15天,揭膜,测量不同棚室内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然后放风7天,正常施撒底肥,种植下一茬作物(番茄),番茄品种为京冠58,定植密度为行距100cm,株距35cm,2000株/亩,底肥均为2吨/亩商品有机肥和复合肥30kg/亩,配合施加沃土微生物菌剂10kg/亩,定植后追肥保持一致,测量该茬收获的番茄产量,并再次测量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及理化指标。表1:土壤基础地力表2、测定指标分别对每个棚室内随机选取20株测定单株平均番茄个数和平均单株番茄鲜重,测量亩产量,具体结果见表2-3。消毒前、消毒后以及番茄收获后取土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氮、有机质、ph),土壤微生物指标(三大菌群数量)以及线虫数量,具体结果见表4-6。3、结果与分析3.1不同处理组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表2:不同处理组番茄产量表单株结果数(个)单果重(g)亩产(kg)实施例113.14307.556694.4实施例212.56308.956698.5实施例313.54311.536815.2实施例412.67309.256756.2对比例111.37291.56245.5对比例211.45295.36256.8对比例311.46303.26315.5处理组11.13306.86375.4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4中番茄的单株结果个数和单果重均高于对比例1-3和处理组,实施例1-4中的亩产量也高于对比例1-3和处理组,证明按照实施例1-4中的杀菌消毒方法可以充分将土壤中的有害菌杀灭,同时可提高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含量,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3.2不同处理组对番茄品质的影响表3:不同处理组中番茄营养元素表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实施例1-4中番茄的vc含量相对于对比例1-3和处理组中高,实施例1-4中番茄中硝酸盐含量相对于对比例1-3和处理组中低,实施例1-4中番茄中总酸含量相对于对比例1-3和处理组中高,所有处理组中固形物、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相差不大,可知,按照实施例1-4中的消毒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后,可改善土壤性质,进而提高蔬菜中营养含量。3.3不同处理组对土壤养分份含量的影响表4:土壤中营养成分含量表通过上表中数据可以得知,实施例1-4、对比例1-3和处理组中的土壤消毒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均略有下降,实施例1-4和对比例2-3中的土壤消毒后,氮磷钾含量均略有升高,主要是由于蔬菜秸秆在闷棚过程中腐熟,使得蔬菜秸秆中丰富的氮磷钾元素还回土壤中,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3.4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表5:土壤中微生物含量表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4中的杀菌消毒方法对土壤中的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进行杀灭,减少土壤中有害菌的含量,实施例1-4中的杀菌效果优于对比例1-3和处理组中的杀菌效果。3.5不同处理对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影响表6: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表通过上表数据可以得知,采用实施例1-4中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后,可最大程度的将土壤中的根线虫进行杀灭,收获番茄后土壤中的根线虫完全消失,达到彻底治理根线虫的目的,而对比例1-3中的消毒剂进行改变后,消毒剂内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消毒效果变差。而且,采用实施例1-4中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后,消毒时间仅为15天,大大缩短了常规石灰氮消毒所用的时间,且消毒效果较好。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