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91802发布日期:2021-01-23 10:1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海水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周身遍布纤毛的纤毛虫,通常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形成针头大的小白点,所以生产上俗称“白点病”。在海水鱼养殖中一旦暴发小瓜虫病,几日内可致整个海区的鱼排网箱面临灭顶之灾。尤其是中秋前后,水温在25℃左右,繁殖非常快,1个成虫形成的包囊在1天可以分裂释放出500-1000个幼体,再加上南海海域台风频繁,养殖鱼类受应激后抵抗力下降,正是海水小瓜虫感染并致病的高峰时期,严重危害我国南方沿海养殖的石斑鱼、大黄鱼、金鲳鱼和鲷科鱼类等。池塘和车间养殖也同样受小瓜虫影响,且池塘和车间等相对封闭的养殖水体一旦因进水或其他渠道感染上小瓜虫,由于水体缺少交换,小瓜虫爆发的更为迅速,常常导致养殖鱼类全部死亡。
[0003]
到目前为止,针对海水小瓜虫尚没有特效药,鱼一旦感染了海水小瓜虫病,不管用什么杀虫药,效果都不明显。因此,对于小瓜虫病最重要的就是提前做好防控,才能减少发病、降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海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在特定时间节点将小瓜虫和养殖鱼类及时分离,从而起到保护养殖鱼类的效果。本发明在前一饲养池饲养两天后转入至后一饲养池,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如此依次类推数次转鱼养殖,掉落在池底的包囊将无法再孵出幼虫感染养殖鱼类,从而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本发明方法具有设计合理,充分利用海水小瓜虫生活史,不使用药物,成本低,操作过程不接触鱼,对鱼损伤小,治愈率高等诸多优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多个相邻接的饲养池,相邻的饲养池之间设置有转鱼缺口及启闭所述转鱼缺口的隔板;(2)将感染了小瓜虫的鱼类放入前一饲养池进行饲养;(3)在前一饲养池饲养2~3天后,通过转鱼缺口将鱼类转入后一饲养池完成一次转鱼,实现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依次类推数次的转鱼养殖,即可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
[0006]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在前一饲养池饲养2~3天,优选为2天,但不超过4天,由于4天后就有可能脱落的包囊又孵化出进而感染鱼体了。
[0007]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个相邻接的饲养池直线排布或环状排布。
[0008]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个相邻接的饲养池为4个饲养池。
[0009]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3)中的一次转鱼具体为:先将饲养有鱼类的前一饲养池排水,后一饲养池加消毒自然海水至水深30-50cm;之后在前一饲养池远离后一饲养池的一端沿着池壁下拉网,拉网下端有铅坠,上端有浮子,两边绑在杆子上;当所述前一饲养池排水至水深20-30cm时,将前一饲养池和后一饲养池中间的隔板抽出,打开转鱼缺口,同时保持前一饲养池排水和后一饲养池进水,控制水流从后一饲养池流向前一饲养池单向流动;之后开始缓慢拉网,将前一饲养池的鱼类全部缓慢赶至后一饲养池,再将隔板插入转鱼缺口以关闭转鱼缺口,即完成转鱼过程。
[0010]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一饲养池转鱼完成后排干且加注淡水浸泡。
[0011]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一所述饲养池在与转鱼缺口相对的对角处开设排水口;所述饲养池池底部向所述排水口倾斜设置。
[0012]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倾斜的斜度为6~10
°

[0013]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饲养池面积20~25 m
2
,池高1~1.5m。
[0014]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鱼缺口宽度1~1.5m。
[0015]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鱼缺口设有内凹的槽,槽里设置有密封圈。
[0016]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海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在特定时间节点将小瓜虫和养殖鱼类及时分离,从而起到保护养殖鱼类的效果。本发明在前一饲养池饲养两天后转入至后一饲养池,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如此依次类推数次转鱼养殖,掉落在池底的包囊将无法再孵出幼虫感染养殖鱼类,从而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本发明方法具有设计合理,充分利用海水小瓜虫生活史,不使用药物,成本低,操作过程不接触鱼,对鱼损伤小,治愈率高等诸多优点。
[0017]
本发明具体应用时以卵形鲳鲹为例:2020年8月20日,深圳大鹏临海养殖基地高位池塘养殖的卵形鲳鲹发现感染小瓜虫,鱼数量3000尾左右,鱼体重200-300g,感染后鱼体摄食不欢,喜在池边靠近池壁游动以擦拭身上小瓜虫,捞出后观察鳃上和体表有大量白点,于是22日早上6点拉网将染病卵形鲳鲹转移至露天车间水泥池中,按本发明方法进行治疗,转移水泥池5次共计12天后观察鱼体未发现到小瓜虫白点,治愈后卵形鲳鲹摄食正常,活力恢复,整个过程死鱼126尾,主要为前期拉网时已经感染较严重的个体,加上拉网体表受伤。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上述背景技术所描述的,到目前为止,针对海水小瓜虫尚没有特效药,鱼一旦感染了海水小瓜虫病,不管用什么杀虫药,效果都不明显。因此,对于小瓜虫病最重要的就是提前做好防控,才能减少发病、降低损失。
[0019]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多个相邻接的饲养池,相邻的饲养池之间设置有转鱼缺口及启闭所述转鱼缺口的隔板;(2)将感染了小瓜虫的鱼类放入前一饲养池进行饲养;(3)在前一饲养池饲养2~3天后,通过转鱼缺口将鱼类转入后一饲养池完成一次转鱼,实现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依次类推数次的转鱼养殖,即可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
[0020]
海水小瓜虫生活史是直接发育型 (无需中间宿主),一个生活史周期要经历 4个虫体阶段。第一个阶段“滋养体”,滋养体是指寄生在宿主体表或鳃上,以宿主的体液和细胞为食不断生长的虫体;滋养体生长期为 3~5天,发育成熟后就进入第二阶段“包囊前体”,然后脱离宿主,虫体在水底通常要“爬行”2~8 h,粘附于水底或池壁上,在8~12 h内粘附到水底或池壁上,形成第三阶段“包囊”;包囊进行无性繁殖,分裂形成许多小仔体即幼体,最后幼体破囊逸出,形成第四阶段“幼虫”,幼虫可在水中自由活动,不进食,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也叫感染期虫体,虫体传播过程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幼虫保持活力的时间小于 18 h。海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在水温24.0~27.8℃时平均需要7~10天。
[002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充分利用海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在特定时间节点将小瓜虫和养殖鱼类及时分离,从而起到保护养殖鱼类的效果。本发明在前一饲养池饲养两天后转入至后一饲养池,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如此依次类推数次转鱼养殖,掉落在池底的包囊将无法再孵出幼虫感染养殖鱼类,从而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本发明方法具有设计合理,充分利用海水小瓜虫生活史,不使用药物,成本低,操作过程不接触鱼,对鱼损伤小,治愈率高等诸多优点。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3]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4个相邻接的饲养池,相邻的饲养池之间的隔墙设置有转鱼缺口及启闭所述转鱼缺口的隔板。
[0024]
具体地,4个相邻接的长方形饲养池环状排布,每一所述饲养池在与转鱼缺口相对的对角处开设排水口,且所述饲养池池底部向所述排水口倾斜设置,倾斜的斜度为6
°
。每一所述饲养池面积22m
2
,池高1.2m;所述转鱼缺口宽度1.2m,每一所述隔墙设置两个转鱼缺口;所述转鱼缺口设有内凹的槽,槽里设置有密封圈。
[0025]
隔板为硬塑料或不锈钢材质,隔板上设有把手,方便手提或用杠杆翘起来。4个饲养池的进水口统一设在4个池的中间处,与各个池的排水口相对;其中进排水口均设有开关,可控制水流,排水口直径15cm,进水口直径15cm。
[0026]
(2)将感染了小瓜虫的鱼类放入第一饲养池进行饲养。
[0027]
(3)在第一饲养池饲养2天后,通过转鱼缺口将鱼类转入第二饲养池完成一次转
鱼,实现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依次类推数次的转鱼养殖,如在第二饲养池饲养2天后从第二饲养池转鱼至第三饲养池,在第三饲养池饲养2天后从第三饲养池转鱼至第四饲养池,即可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
[0028]
其中,步骤(3)中的一次转鱼(第一饲养池转鱼至第二饲养池)具体为:先将饲养有鱼类的第一饲养池排水,第二饲养池加沙滤消毒的自然海水至水深30cm;之后在第一饲养池远离第二饲养池的一端沿着池壁下拉网,拉网下端有铅坠,上端有浮子,两边绑在杆子上,站在池边握着杆子可以拉动拉网;当所述第一饲养池排水至水深20cm时,将第一饲养池和第二饲养池中间的隔板抽出,打开转鱼缺口,同时保持第一饲养池排水和第二饲养池进水,排水量和进水量差不多,以控制水流从第二饲养池流向第一饲养池的单向流动;之后开始缓慢拉网,将第一饲养池的鱼类全部缓慢赶至第二饲养池,再将隔板插入转鱼缺口以关闭转鱼缺口,即完成转鱼过程。所述第一饲养池转鱼完成后排干且加注淡水浸泡。
[0029]
第二饲养池转鱼至第三饲养池,及第三饲养池转鱼至第四饲养池的转鱼过程均如上述的第一饲养池转鱼至第二饲养池的转鱼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详述。
[0030]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4个相邻接的饲养池,相邻的饲养池之间的隔墙设置有转鱼缺口及启闭所述转鱼缺口的隔板。
[0031]
具体地,4个相邻接的正方形饲养池环状排布,每一所述饲养池在与转鱼缺口相对的对角处开设排水口,且所述饲养池池底部向所述排水口倾斜设置,倾斜的斜度为8
°
。每一所述饲养池面积25 m
2
,池高1.5m;所述转鱼缺口宽度1.5m,每一所述隔墙设置一个转鱼缺口;所述转鱼缺口设有内凹的槽,槽里设置有密封圈。
[0032]
隔板为硬塑料或不锈钢材质,隔板上设有把手,方便手提或用杠杆翘起来。4个饲养池的进水口统一设在4个池的中间处,与各个池的排水口相对;其中进排水口均设有开关,可控制水流,排水口直径20cm,进水口直径20cm。
[0033]
(2)将感染了小瓜虫的鱼类放入第一饲养池进行饲养。
[0034]
(3)在第一饲养池饲养3天后,通过转鱼缺口将鱼类转入第二饲养池完成一次转鱼,实现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依次类推数次的转鱼养殖,如在第二饲养池饲养2天后从第二饲养池转鱼至第三饲养池,在第三饲养池饲养2天后从第三饲养池转鱼至第四饲养池,即可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
[0035]
其中,步骤(3)中的一次转鱼(第一饲养池转鱼至第二饲养池)具体为:先将饲养有鱼类的第一饲养池排水,第二饲养池加沙滤消毒的自然海水至水深50cm;之后在第一饲养池远离第二饲养池的一端沿着池壁下拉网,拉网下端有铅坠,上端有浮子,两边绑在杆子上,站在池边握着杆子可以拉动拉网;当所述第一饲养池排水至水深30cm时,将第一饲养池和第二饲养池中间的隔板抽出,打开转鱼缺口,同时保持第一饲养池排水和第二饲养池进水,排水量和进水量差不多,以控制水流从第二饲养池流向第一饲养池的单向流动;之后开始缓慢拉网,将第一饲养池的鱼类全部缓慢赶至第二饲养池,再将隔板插入转鱼缺口以关闭转鱼缺口,即完成转鱼过程。所述第一饲养池转鱼完成后排干且加注淡水浸泡。
[0036]
第二饲养池转鱼至第三饲养池,及第三饲养池转鱼至第四饲养池的转鱼过程均如上述的第一饲养池转鱼至第二饲养池的转鱼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详述。
[0037]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海水鱼感染小瓜虫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4个相邻接的饲养池,相邻的饲养池之间的隔墙设置有转鱼缺口及启闭所述转鱼缺口的隔板。
[0038]
具体地,4个相邻接的圆形饲养池环状排布,每一所述饲养池在与转鱼缺口相对的对角处开设排水口,且所述饲养池池底部向所述排水口倾斜设置,倾斜的斜度为10
°
。每一所述饲养池面积20 m
2
,池高1m;所述转鱼缺口宽度1m,每一所述隔墙设置三个转鱼缺口;所述转鱼缺口设有内凹的槽,槽里设置有密封圈。
[0039]
隔板为硬塑料或不锈钢材质,隔板上设有把手,方便手提或用杠杆翘起来。4个饲养池的进水口统一设在4个池的中间处,与各个池的排水口相对;其中进排水口均设有开关,可控制水流,排水口直径10cm,进水口直径10cm。
[0040]
(2)将感染了小瓜虫的鱼类放入第一饲养池进行饲养。
[0041]
(3)在第一饲养池饲养2天后,通过转鱼缺口将鱼类转入第二饲养池完成一次转鱼,实现从宿主身上脱落的包囊将被留在前一饲养池不能再感染养殖鱼类。依次类推数次的转鱼养殖,如在第二饲养池饲养2天后从第二饲养池转鱼至第三饲养池,在第三饲养池饲养2天后从第三饲养池转鱼至第四饲养池,即可达到治愈小瓜虫病的目的。
[0042]
其中,步骤(3)中的一次转鱼(第一饲养池转鱼至第二饲养池)具体为:先将饲养有鱼类的第一饲养池排水,第二饲养池加沙滤消毒的自然海水至水深40cm;之后在第一饲养池远离第二饲养池的一端沿着池壁下拉网,拉网下端有铅坠,上端有浮子,两边绑在杆子上,站在池边握着杆子可以拉动拉网;当所述第一饲养池排水至水深25cm时,将第一饲养池和第二饲养池中间的隔板抽出,打开转鱼缺口,同时保持第一饲养池排水和第二饲养池进水,控制水流从第二饲养池流向第一饲养池的单向流动;之后开始缓慢拉网,将第一饲养池的鱼类全部缓慢赶至第二饲养池,再将隔板插入转鱼缺口以关闭转鱼缺口,即完成转鱼过程。所述第一饲养池转鱼完成后排干且加注淡水浸泡。
[0043]
第二饲养池转鱼至第三饲养池,及第三饲养池转鱼至第四饲养池的转鱼过程均如上述的第一饲养池转鱼至第二饲养池的转鱼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详述。
[004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