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毯苗机插条件下优质水稻节氮施肥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稻氮肥施用,常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部分穗肥还会分促花肥、保花肥等施用。传统的水稻氮肥施用上,存在氮肥用量大,施肥次数多,用工成本高,以及稻米品质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毯苗机插条件下优质水稻节氮施肥的种植方法,以解决传统的水稻氮肥施用存在氮肥用量大,施肥次数多,用工成本高以及稻米品质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毯苗机插条件下优质水稻节氮施肥的种植方法,水稻肥料的含氮总量为常规水稻施肥含氮总量的2/3,以水稻肥料的含氮总量100%计,水稻肥料由20%的同步复合肥和80%的混合肥组成,其中,以所述混合肥的含氮总量100%计,所述混合肥由37.5%的速效氮肥和62.5%的缓控释复合肥组成,所述缓控释复合肥的氮素释放期为40天~50天,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培育水稻毯苗;
将所述水稻毯苗移栽至大田,且同步将所述同步复合肥深施于所述水稻毯苗的根侧,使得所述大田中的水稻毯苗的成苗数为预期的有效穗数的80%~90%;
在所述水稻毯苗移栽后至所述水稻毯苗的n-n-2叶龄期间,所述大田浅水灌溉,于所述水稻毯苗n-n-1叶龄至所述水稻毯苗的n-n+3叶龄期间,所述大田自然落干后灌溉,于所述水稻毯苗的n-n+3叶龄之后,所述大田干湿交替;
于所述水稻毯苗的n-n-3叶龄时,将所述混合肥撒施于移栽所述水稻毯苗的所述大田中,其中,n为水稻主茎叶片数,n为水稻主茎基部伸长节间数。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复合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的复合肥。
进一步的,所述缓控释复合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的缓控释复合肥。
进一步的,所述大田自然落干至土水势为-25kpa后灌溉。
进一步的,在实施所述同步将所述同步复合肥深施于所述水稻毯苗的根侧的步骤时,将所述同步复合肥深施于相邻两行所述水稻毯苗之间,且距离所述水稻毯苗的根系10厘米~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复合肥施用于所述大田的土壤中的深度为3厘米~5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机插水稻毯苗侧深施肥条件下,通过传统的速效肥料与控释肥料搭配,在利用叶龄在水稻关键生长发育时期精确、精准追肥,满足水稻优质群体生长需求,获得稳定的产量,同时还能减少施肥次数,节省用工和30%的氮肥用量,与传统的追肥相比,在水稻关键生育期能充分吸收氮肥,有利于植株生长,进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水稻稻米的食味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毯苗机插条件下优质水稻节氮施肥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育水稻毯苗。
在本实施例中,施用于水稻的水稻肥料的含氮总量为当地常规水稻施肥的含氮总量的2/3。所述水稻肥料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所施用的全部肥料。
以水稻肥料的含氮总量100%计,水稻肥料由20%的同步复合肥和80%的混合肥组成。其中,以混合肥的含氮总量100%计,混合肥由37.5%的速效氮肥和62.5%的缓控释复合肥组成。缓控释复合肥的氮素释放期为40天~50天。
当地常规水稻施氮总量是水稻一生需氮量与当地土壤供氮量(水稻能从土壤中吸收的氮量)的差值。在本实施例中,当地常规施纯氮量为18kg/667m2。在本实施例中,水稻一生中施纯氮量为12kg/667m2左右,为常规施肥量的2/3。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同步复合肥为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即,以同步复合肥的总质量为100%计算,其中的氮含量为15%、磷含量为15%、钾含量为15%。
其中,混合肥由速效氮肥和缓控释复合肥组成。具体的,以混合肥的含氮总量为100%计算,速效氮肥的含氮总量占比为37.5%,缓控释复合肥的含氮总量占比为62.5%。
在本实施例中,速效氮肥为氮含量为46%的尿素;缓控释复合肥的氮素释放期为40天~50天。缓控释复合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5:15:15,即,以缓控释复合肥的总质量为100%计算,其中的氮含量为15%、磷含量为15%、钾含量为15%。
在施用方法上,水稻肥料分两次施用,第一次施用同步复合肥,第二次施用混合肥。
对于育秧,根据水稻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和出苗率、单张秧盘的面积和秧盘上单位面积成苗数,计算得到单张育秧盘的播种量,使培育的毯状秧苗既能符合壮秧的要求,又能节省单位大田面积秧盘使用量。
具体的,单张育秧盘的播种量=(秧盘上单位面积成苗数×秧盘面积×千粒重)/(发芽率×出苗率×1000)
一般秧盘上适宜的成苗数为3苗/cm2左右。
s2:将水稻毯苗移栽至大田,且同步将同步复合肥深施于水稻秧苗的根侧,使得大田中的水稻毯苗的成苗数为大田中水稻预期有效穗数的80%~90%。
在水稻毯苗的秧龄为18天~20天时适时移栽,移栽时通过插秧机进行移栽和施肥。通过调节插秧机的秧爪的取秧量和栽插的株行距,使大田栽插的基本苗的数量为最终预期的有效穗数的80%~90%。
在将同步复合肥深施于水稻秧苗根侧的步骤时,将同步复合肥深施于相邻两行水稻秧苗之间,且距离水稻秧苗的根系10厘米~15厘米。
同步复合肥深施于大田土壤中的深度为3厘米~5厘米。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基本苗的数量为最终预期有效穗数的85%。
s3:在水稻毯苗移栽后至水稻n-n-2叶龄期间,大田浅水灌溉,于水稻n-n-1叶龄至水稻n-n+3叶龄期间,大田自然落干后灌溉,于水稻n-n+3叶龄之后,大田干湿交替。
在移栽后,大田水分管理,包括:
a、在水稻毯苗移栽后至水稻n-n-2叶龄期间,大田浅水灌溉。
b、于水稻n-n-1叶龄至水稻n-n+3叶龄期间,大田自然落干后灌溉。较佳的,在大田自然落干至土水势为-25kpa后灌溉。
c、于水稻n-n+3叶龄之后,大田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
s4:于水稻n-n-3叶龄时,将混合肥撒施于移栽水稻毯苗的大田中,其中,n为水稻主茎叶片数,n为水稻主茎基部伸长节间数。
对于第二次施肥时机,在本实施例中,于水稻叶龄为n-n-3时,施用于大田浅水层中。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缓控释复合肥包括串联粘结在一起的多个肥料节。肥料节包括囊壳和灌注于囊壳内的肥料。囊壳为可降解囊壳。多个肥料节的囊壳的厚度不同,实现在不同时期内,肥料节释放的肥料数量的可调控性。多个肥料节串联粘结形成一定的性状,可以是肥料棒、肥料环等。
对于肥料节的施用,可以插设于水稻根侧的土壤中、或撒施于浅水层中,肥料节利用自重陷入土壤的表层中。
通过定量灌装肥料的肥料节,达到精确定量施肥;通过将肥料节施于每一穴水稻的根侧,达到精确定位施肥。
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毯苗机插条件下优质水稻节氮施肥的种植方法的技术方案,特列举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比较说明。
实施例1
水稻毯苗采用的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品种千粒重26.2g,预期成熟期水稻穗数24万/667m2,种子播种前进行发芽和出苗试验。其中,前期测定的种子发芽率为90%,出苗率为85%。毯苗机插条件下,南粳9108的主茎总叶片数n为16,主茎伸长节间数n为6。
在育秧时,根据所播水稻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和出苗率,单张秧盘的面积和秧盘上单位面积成苗数的要求计算单张育秧盘的播种量,以秧盘上适宜的成苗数为3苗/cm2计算,则外宽30cm(内宽29cm),外长60cm(内长59cm)的育秧盘的播量为176g干种子。具体的:
水稻播种量=(3×29×59×26.2)/(90%×85%×1000)=176g。
在水稻毯苗18天秧龄时移栽,移栽的行距30cm,株距11.7cm,通过调节插秧机的秧爪取秧量,每穴栽插10苗~11苗,使得大田栽插后的基本苗达最终预期穗数的85%,即20万/667m2。
当地常规施纯氮量为18kg/667m2,在本实施例中,水稻一生中施纯氮量为12kg/667m2左右,为常规施肥量的2/3。其中移栽时,在相邻两行稻株之间,距离水稻秧苗的根侧10厘米~15厘米、深度3厘米~5厘米处同步施用16kg复合肥(15-15-15)。在7(16-6-3)叶期,将8kg尿素(46%)和40kg(氮素释放期为40天)缓控释复合肥(15-15-15)混合后,撒施于带水层的稻田中。
在水分管理上,水稻移栽后至8叶龄期,田间浅水灌溉。
在9叶叶龄至13叶叶龄期,田间水分管理由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水势-25kpa后灌水。在13叶叶龄期后采用间隙湿润灌溉方式直至收获前一周断。
对比例1
采用当地常规水稻毯苗机插与施肥的传统水稻种植方案。其中,水稻在18天秧龄移栽时,移栽的行距30cm,株距11.7cm,通过调节秧爪取秧量,每穴栽插3苗~4苗,使得大田栽插后的基本苗达7万~8万基本苗。每667m2施纯氮量为18kg。其中移栽前,每667m2基施42kg复合肥(15-15-15)。移栽后7天~10天,每667m2施用14kg尿素(46%)。在13叶叶龄期,每667m2施18kg复合肥(15-15-15)。在15叶叶龄期,每667m2施6kg尿素(46%)。
水分管理上,水稻移栽后至9叶龄期,田间浅水灌溉。在10叶叶龄至13叶叶龄期,田间水分管理由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水势-15kpa后灌水。13叶叶龄期后采用间隙湿润灌溉方式直至收获前一周断水。
结果表明,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的节氮施肥种植方法在节省氮肥用量33.6%的基础上,产量无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下表1,其中每穗粒数达到显著差异。
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同时,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的节氮施肥种植方法还有利于相对提高稻米食味品质,节省人工施肥3次,对于稻米品质的差异见下表2。稻米食味品质包括米饭的食味值、外观、硬度、黏度和稻米蛋白质含量。表2中,食味品质的食味值、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
米饭食味值、外观、硬度、黏度的测定方法:采用米饭食味计(sta1a米饭食味计,日本佐竹公司),测定米饭的外观、硬度、黏度和食味值。
稻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凯氏定氮仪(foss全自动凯氏定氮仪kjeltec8400)测定氮含量,以5.95为系数换算稻米蛋白质含量。
表2、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稻米品质的差异
在机插水稻毯苗侧深施肥条件下,通过传统的速效肥料与控释肥料搭配,在利用叶龄在水稻关键生长发育时期精确、精准追肥,满足水稻优质群体生长需求,获得稳定的产量,同时还能减少施肥次数,节省用工和30%的氮肥用量,与传统的追肥相比,在水稻关键生育期能充分吸收氮肥,有利于植株生长,进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水稻稻米的食味品质。
由于与传统分次施肥相比,本实施例条件下降低了30%的氮肥用量,同时,施肥时间提前至7叶期,有效降低了稻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蒸煮米饭的硬度,提高了稻米的食味品质。
本发明的一种毯苗机插条件下优质水稻节氮施肥的种植方法,其氮肥总用量比对比例1(常规施肥量)中氮肥用量减少1/3,且氮肥施用时间为7叶期,比对比例1中的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时间分别提前6个和8个叶龄期,可有效促进水稻生育后期叶色转黄,体内氮代谢向碳代谢转变,增加籽粒中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合成,降低蛋白质含量,进而既提高了水稻产量,又提高了稻米品质。
在7(n-n-3)叶期施肥,在8(n-n-2)叶及之前叶龄期进行浅水灌溉,有利于水肥融合,促进分蘖发生。
在9(n-n-1)叶至13(n-n+3)叶期间采用由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水势-25kpa后再复水,则可有效抑制高位分蘖和无效分蘖发生,使得最终的高峰苗控制在大田有效穗数的1.3~1.6倍,提高成穗率的同时保证穗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