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8607发布日期:2021-02-26 14:0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捕鼠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


背景技术:

[0002]
老鼠历来是人类的天敌,它主要以食用粮食为主,据统计,全人类的粮食总量中有1-3%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成为了老鼠等害虫的食物,所以,老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类生存资源的有害竞争对手,而且,它不但与人类争食粮食等食物,还能以多种方式快速传播各种疾病;另据统计,人类和有益畜禽动物中的20-30%的疾病是由老鼠直接或间接传递的。
[0003]
所以,捕抓和灭杀老鼠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项维护良好生存环境的重要任务。在现有的捕抓老鼠设备和技术中,主要有捕鼠夹、鼠药、粘鼠板等,尤其是粘鼠板由于其使用方便,捕杀效果好,不伤害其他动物等因素已成为近年来兴起的重要捕杀技术工具。但是现有的粘鼠板在使用时由于粘鼠板表面涂层厚度有限,一旦老鼠被粘上之后只能粘住其四个爪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就会逃脱,因此就需要一种防逃脱效果好的新型粘鼠板。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粘鼠板上的涂胶层厚度有限且与老鼠的接触面积小所提供的粘力有限的问题,提供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预留有斜坡板,且底板的下表面与斜坡板的交界处均开有v形槽,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开有矩形安装孔,且矩形安装孔的边缘处缝制有松紧布,松紧布的边缘处通过订书钉固定在底板的下表面,且松紧布的上表面喷涂有粘合剂,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远离斜坡板的两侧边缘处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条形孔,且两侧的条形孔中均插接有凸块,且底板两侧的凸块的底端分别固定有互相平行的侧支撑板一和侧支撑板二,凸块的顶端靠近底板的上表面均套接有橡胶皮圈。
[0006]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侧支撑板一和侧支撑板二相对的一侧靠近两端均预留有延伸条一,且两个延伸条一的上表面均放置有重物。
[0007]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斜坡板的上表面均开有互相平行的安装沟,且安装沟中均粘接有防滑条。
[0008]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侧支撑板一靠近侧支撑板二的一侧中部靠近底端固定有延伸条二,且延伸条二的上表面固定有开口向上呈桶状结构的托盘。
[0009]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托盘的顶端开口处内侧预留有四个等距离分布的卡块,且托盘的底部内部转动连接有插杆托板,所述插杆托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有食物插杆,插杆托板的圆周外壁固定有四个与卡块相适配的限位块。
[0010]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食物插杆的整体设置成圆锥形结构,且食物插杆的外壁固定有防滑螺纹。
[0011]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孔的中间靠近两端还固定有两根互相平行的轴杆,且两根轴杆的中间均套接有跷跷板,且跷跷板的中间均开有与轴杆直径相适配的穿孔,两个跷跷板的上表面涂有胶体。
[0012]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跷跷板相靠近的一侧下表面均固定有固定卡,且两个固定卡之间固定有同一根弹簧绳。
[0013]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所述弹簧绳在正常状态下呈拉直状结构。
[0014]
综上所述,本方案中的有益效果为:1.该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通过设置在矩形安装孔中的松紧布,配合其上表面的粘合剂,可以在使用时当老鼠踩踏到松紧布上的粘合剂的时候,一旦发生挣扎就会对松紧布产生压力,此时松紧布产生凹陷增大与老鼠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多的胶水粘结在老鼠的身上避免老鼠逃跑;2.该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通过设置的延伸条一,可以在使用时能够在其上表面放置重物,以加重装置的整体重量,防止老鼠在挣扎过程中将装置整体移动或者将装置撞翻;3.该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通过设置外壁有防滑螺纹的食物插杆,能够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轻松地穿过松紧布,而且在其顶部放置食物的时候避免装置在受到抖动的时候食物下滑至松紧布的表面为老鼠提供逃生的机会;4.该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通过设置的弹簧绳,可以确保两个跷跷板的上表面保持水平,进而能够在使用时当小老鼠爬上跷跷板的上表面的时候身体一旦产生倾斜不仅其脚部被粘住,连同其身体也会被粘住,此时就增加了逃脱难度,提高防逃脱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底板、2凸块、3橡胶皮圈、4粘合剂、5延伸条一、6卡块、7食物插杆、701防滑螺纹、8延伸条二、9插杆托板、901限位块、10托盘、11松紧布、12矩形安装孔、13侧支撑板一、14防滑条、15斜坡板、16 v形槽、17侧支撑板二、18弹簧绳、19跷跷板、20穿孔、21轴杆、22固定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包括底板1,底板1由硬质的材料制成,可以为硬纸板或三合板材料制成,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预留有斜坡板15,且底板1的下表面与斜坡板15的交界处均开有v形槽16,方便将其折叠呈斜坡状,以便老鼠攀爬,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开有矩形安装孔12,且矩形安装孔12的边缘处缝制有松紧布11,松紧布11的边缘处通过订书钉固定在底板1的下表面,且松紧布11的上表面喷涂有粘合剂4,从而可以在使用时当老鼠踩踏到松紧布11上的粘合剂的时候,一旦发生挣扎就会对松紧布11产生压力,此时松紧布11产生凹陷增大与老鼠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多的胶水粘结在老鼠的身上避免老鼠逃跑,底板1的上表面远离斜坡板15的两侧边缘处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条形孔,且两侧的条形孔中均插接有凸块2,且底板1两侧的凸块2的底端分别固定有互相平行的侧支撑板一13和侧支撑板二17,凸块2的顶端靠近底板1的上表面均套接有橡胶皮圈3,从而可以在使用时能够将底板1组件呈拱桥形结构,以便将松紧布悬空,进而可以发挥出其最大功能,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20]
本发明中,侧支撑板一13和侧支撑板二17相对的一侧靠近两端均预留有延伸条一5,且两个延伸条一5的上表面均放置有重物,从而可以在使用时能够将加重装置的整体重量,防止老鼠在挣扎过程中将装置整体移动或者将装置撞翻。
[0021]
其中,两个斜坡板15的上表面均开有互相平行的安装沟,且安装沟中均粘接有防滑条14,方便老鼠攀爬。
[0022]
其中,侧支撑板一13靠近侧支撑板二17的一侧中部靠近底端固定有延伸条二8,且延伸条二8的上表面固定有开口向上呈桶状结构的托盘10。
[0023]
其中,托盘10的顶端开口处内侧预留有四个等距离分布的卡块6,且托盘10的底部内部转动连接有插杆托板9,插杆托板9的上表面中部固定有食物插杆7,插杆托板9的圆周外壁固定有四个与卡块6相适配的限位块901,从而可以在使用时只需先将底板9按在托盘10的底部之后再旋转45度即可将插杆托板9固定在托盘10的底部中间,配合食物插杆7的设置即可在食物插杆7的顶端放置食物提高装置的引诱效果。
[0024]
其中,食物插杆7的整体设置成圆锥形结构,且食物插杆7的外壁固定有防滑螺纹701,从而能够在使用时不仅可以轻松地穿过松紧布11,而且在其顶部放置食物的时候避免装置在受到抖动的时候食物下滑至松紧布11的表面为老鼠提供逃生的机会。
[0025]
工作原理:使用前先将侧支撑板一13和侧支撑板二17底端的延伸条一5和延伸条二8折叠至90度,之后再将侧支撑板一13和侧支撑板二17顶端的凸块2插接在底板1上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的条形孔中,之后再用橡胶皮圈3将其固定,能够将底板1组件呈拱桥形结构,以便将松紧布悬空,进而可以发挥出其最大功能,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此时以后将本装置放置在老鼠容易出没的地方,当老鼠踩踏到松紧布11上的粘合剂的时候,一旦发生挣扎就会对松紧布11产生压力,此时松紧布11产生凹陷增大与老鼠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多的胶水粘结在老鼠的身上避免老鼠逃跑。
[0026]
实施例2参照图4-5,一种防逃脱性能好的粘鼠板,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安装孔12的中间靠近两端还固定有两根互相平行的轴杆21,且两根轴杆21的中间均套接有跷跷板19,且跷跷板19的中间均开有与轴杆21直径相适配的穿孔20,两个跷跷板19的上表面涂有胶体。
[0027]
其中,两个跷跷板19相靠近的一侧下表面均固定有固定卡22,且两个固定卡22之间固定有同一根弹簧绳18。
[0028]
其中,弹簧绳18在正常状态下呈拉直状结构,从而可以确保两个跷跷板19的上表面保持水平,进而能够在使用时当小老鼠爬上跷跷板19的上表面的时候身体一旦产生倾斜不仅其脚部被粘住,连同其身体也会被粘住,此时就增加了逃脱难度,提高防逃脱效果。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